每天分享有趣,有用,有料的作文技巧,手把手教孩子寫作文,歡迎關注。
提起小學生寫作文,一句話可以概括:要麼「雷人」,要麼「雷同」。
「雷人」其實還不是最可怕的,至少說明孩子勇敢表達真實內心,童言無忌!
「雷同」的作文更讓人棘手,這說明孩子寫作思維已經固化,沒有創新能力,更缺少思考能力,滿腦子都是套路和模式化的寫作素材。
你能想像嗎?同一情景,同一主題,全班作文整齊劃一!
1、10個爸爸講同一個笑話!
作文題目是:快樂的三人世界。有一個學生寫道:爸爸講了一個這樣的笑話,有一個小夥子去當兵,來到體檢室體檢。醫生發現小夥子手不能舉過頭頂,就問院長,院長說「我想問題不大,只是不能舉手投降,讓他參兵吧!
老師開始還覺得不錯,打了個高分,結果後面連續10個爸爸講了同一個笑話,這讓老師情何以堪!
28歲孩子,開口就是:我的一生
你能想到嗎?一個8歲的孩子寫作文,開頭竟是這種文風:
「在我的一生當中,遇到很多事,像星星一樣多……」「在我的一生當中,經歷過很多磨難,像石頭一樣多……」
3全班同學看到公交車上小弟弟讓座
作文題目是「高尚」,第二天老師就收到的40篇作文裡,大致內容都是:今天,我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小弟弟給老人讓座,這讓我十分敬佩小弟弟的高尚品德。
難怪老師毫不留情地寫出評語: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10多個同學看到了同一個小男孩給老人讓座。孩子們,你們一定是看了同一本作文書吧。
對比:優秀作文一定是有個性,有真情實話的文章
在上海舉辦的一次兒童作文大賽上,專家評審組發現,200多所小學4000餘篇作文,「80%以上的作文是同一個模式。最後,比賽評出一等獎5名,獲獎的作品都是有個性、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比如這篇《爺爺》字雖然很少,但是角度創新,沒有一個「愛」字,卻寫盡了爺爺對孫子的愛。
著名青年作家蔣方舟的媽媽:什麼書都可以看,就是不許看作文選!
眾所周知,著名青年作家蔣方舟,9歲寫散文詩《打開天窗》一舉成名。之後寫作之路一路開掛,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畢業後做《新周刊》雜誌副主編。
提到對蔣方舟小時候作文的培養,她的媽媽尚愛蘭說:什麼書都可以看,就是不許看作文選。
很多同學不會寫作文,並不是因為語法不行、文採不好,而是不知道該寫什麼。看到作文題目,第一步不是先思考立意,而是先在腦海中瘋狂搜索素材庫,名人事例,名人名言,然後堆砌,這樣的作文註定沒有「靈魂」!好的作文一定是「我手寫我心」。
就像這篇文章,老師的點評:用「心」寫出的文字,就是「心聲」,催人淚下。
寫作最底層、根基部分的邏輯是什麼?不是技巧,是「有事可寫」
之前講過,凡事都有它最底層的邏輯,寫作也不例外。那麼對於家長最需要做的是什麼?
1首先,不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經常有家長發愁地說:我家孩子沒有想像力!想像力怎麼培養啊!其實孩子的想像力天生都有,孩子越小,想像力越豐富。
比如有次在公園裡看到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防,看著澆花草的水管說:「媽媽,這條長蛇肚子裡怎麼那麼多水啊!」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當時聽得特別有意思。可是這位媽媽卻說:「寶貝,那不是蛇,是水管,不是它肚子裡的水,是從那邊地下井裡抽上來的。」
劃重點:對孩子想像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破壞,不給標準答案。另外,鼓勵孩子編故事,離奇也好,不符合邏輯也好,都不用管,孩子敢想就好。
2 給孩子種下讀書的「種子」
部編版語文課本主編溫儒敏說:閱讀量上去了,作文不會差。
有些家長會疑惑:為什麼我家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
家長要弄明白的是:閱讀對作文是一項長期影響的過程,是厚積薄發。
還有2個小點可以借鑑:
儘量讓孩子讀經典。經典的文學作品,更能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文字語感,就像一頓營養大餐一樣。反覆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好的文章要反覆讀,才能真正領會作者的意圖,從而觸動自己的內心。
最後,引用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生前所說:孩子們要寫出好作文,也應該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寫出屬於自己的作文。
[成長大伴]每天分享有趣,有用,有料的作文技巧,手把手教孩子寫作文,如果您覺得有用,歡迎關注、點讚、轉發,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