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基層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20公斤負重10公裡武裝越野、極限推車4噸1公裡、20公斤方磚蹲起立100個……這是從今年4月初開始,武警北京總隊某部特戰隊預備隊進行的為期半年的集訓內容。
以往,新兵入選特戰隊,直接分入特勤中隊,由中隊自己組織訓練。這次集訓,是武警北京總隊某部首次對新入選的特戰預備隊員開展強化型訓練,並實施淘汰制度。
這個集訓計劃被稱為「魔鬼日」、「魔鬼周」訓練,從2500名新兵中挑選出的89名「90後」特戰預備隊員,經過為期半年的「魔鬼訓練」,從中再選出50多名「鋼鐵戰士」,淘汰率40%。
6月1日,法晚記者獲準前往訓練基地進行探訪,當天正值「魔鬼日」訓練,記者親眼目睹了戰士們的艱苦訓練。
某部副支隊長左延臣負責此次集訓活動。他對法晚記者表示,此次集訓為提高特戰隊員處突、反恐等多樣化能力奠定了紮實基礎。
89名新兵
接受「魔鬼訓練」
此次參加集訓特戰預備隊的新兵共89名,他們是從2500名新兵中挑選出來的。
在集訓期間,他們還面臨另一次淘汰,淘汰比率是40%。根據他們身體素質的不同,分為A、B、C三組,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
所謂的「魔鬼日」是在每周連續進行6天常規訓練後,開展強化式訓練;而「魔鬼周」就是在此次集訓的最後一周連續進行「魔鬼日」訓練。
現場目擊
10公裡突襲 參照實戰「不含糊」
6月1日,5點20分,起床鈴聲急促地響起。19歲的朱祥將參加當天第一批次的「魔鬼日」訓練。
迷彩服、作戰靴、護膝護肘、作戰腰帶、救護彈帶,一切都是參照實戰要求進行。
氣氛嚴肅緊張,稍微有點輕鬆的是在出發前要在臉上塗迷彩油,這是在野外環境下特戰隊員必須的一項準備工作。背起20公斤的背囊時,朱祥心裡還是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我對武裝十公裡有些恐懼。」
按照訓練安排,集訓初期會進行一些基礎體能訓練,包括每天100個單槓引體向上,100個仰臥起坐,100個伏地挺身,100個下蹲起立。
預備隊隊長秦楷說,一個合格的特戰隊員並不是一日練成的,強度是一點點加上去的。「比如長跑,從不負重五公裡跑、不負重十公裡跑,到負重五公裡、負重十公裡跑。」
教練員大喊「要麼回家,要麼堅持」
第一批次的隊伍出發了,第一個項目就是十公裡突襲。有過訓練基礎的隊伍最初保持了整體的隊列,每個人臉上的神情也很輕鬆。
慢慢地隊伍就開始變得鬆散,有些人的腳步變得沉重而緩慢,到最後,跑在後面的戰士已經開始步伐踉蹌了,每個人臉上的汗在陽光下掛成了不斷線的珠子,但沒有人停下來。
在隊伍前面帶隊的是一輛敞篷卡車,教員拿著喇叭在喊,有鼓勵的也有鞭策的,「還行不行,不行就回家去,要麼反方向,要麼就堅持。」
「大腿小腿都很累,背囊在背上重得跟座山一樣,說不出來的感覺。」朱祥無法準確描述出那刻的感受,但他反覆強調的是,不停地跟自己說,「要相信自己,要堅持下去,咬牙堅持。」
扎泥塘 爬火蛇 幹的都是「體力活兒」
「涼,麻,重!」這是朱祥跨入T型水池時的感受。此前,他剛剛大汗淋漓地完成了20公斤方磚蹲起立100個,爬行負重20公斤1公裡,穿越毒瘴涵洞等科目。
T型水池是一個長15米的泥坑。這個訓練科目要求隊員跳進去後,還要將頭扎進泥湯裡憋氣20秒。出來時,每個人的臉上都被泥漿「糊」滿,張大嘴盡力呼吸。
教員馬中華說,為了不讓隊員覺得單調,科目隨時都在調整,比如下一組就是要在池子裡舉20公斤的方磚100次。「在水裡身體發重,腳底還打滑,動作更吃力,一個做不到位,就要全部重來。」朱祥這樣形容即將開始的訓練。
從水池裡出來後,面對的是一條狹長的火帳。長12米的通道兩側燃著熊熊大火,迅速跑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項科目假想了最貼近實戰的場景,為了隱蔽必須爬行而過。滿身泥漿的戰士們趴在地上匍匐前進,儘管戴了護膝、護肘等防護措施,但隊員的身體依舊被地上的硬物磨的發疼。
火帳穿過之後,是一個標註為「泥池磨難區」的訓練區。隊員6個人一組,躺在一個泥漿池裡,先前那根重200公斤的圓木橫在他們身上,這次要做的是仰臥起坐100個。
因為油彩與泥漿摻雜,記者已經無法從他們臉上看出疲倦,只在嘴角牽動時看到他們依舊雪白的牙齒,知道他們在使勁,動作機械但有力。
除了圓木仰臥起坐,他們要進行的科目還有搏擊拳、倒功、爬行折返兩趟、前倒、側倒、摔擒。這些只是最艱難的一部分,此後,他們還要經歷高壓水槍的噴灑,還有偽裝潛伏,還要進行思維記憶以及對敵搜索。
本版文/記者 郭媛丹
攝/特約記者 李光印 約圖/郭媛丹
隊員們在泥地裡進行擒拿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