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教育,愛是愛,是有區別的: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8天)

2020-09-05 雙語寶寶親子英語啟蒙

根據二八定律,人群中只有兩成的人重視孩子的教育,而這些重視教育的人裡,只有兩成會給孩子英語啟蒙。英語啟蒙可,也不可,都行,前面課程裡說的太多了,今天就不說了。

很多父母是佛系的,無論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一個朋友,自己讀到博士,小提琴繪畫全能,可見小時候也是練過來的,但她不給自己的孩子報任何班,用她自己的話說:除了閱讀,別的什麼都不管,哪天孩子自己想學了,提要求了,再滿足他。

然後孩子四歲了,孩子沒提要求,她倒是碰到一個很好的美術老師,主動給孩子報名學畫了。

受環境影響,人的觀念和想法,一直在變的。就比如很多城市裡的爹媽說:我從來沒住過學區房,不一樣考大學了麼,那些山區裡的孩子,不也有考清北的麼,買什麼學區房,閒的,有那錢不如陪娃出去見見世面。

然後,等事情到眼前了,孩子一天天長大了,他就老老實實買了。因為他終於想明白一個事,學區房篩的從來不是老師,而是同學,是一起長大,一起奮鬥的小夥伴,也就是軟環境。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所謂人心難測。

有的人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教他這個那個,那是瞎胡鬧;有的人覺得,小孩子記性好,小時候不學就浪費了;有的人覺得,孩子只要開心長大就可以了。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開心是分等級的。

為什麼古語有人生四大喜事,這四件事在古代,是能產生巨大幸福感的。如果一定要槓,「看抖音笑的喘不上氣」,和「孩子金榜題名」,讓你只能擁有一個,你選哪個?還認為快樂沒等級麼。

但也有走另一個極端的,今天就要說說這個。

很多爹媽覺得,自己上學時沒有發揮全部力量,於是讓孩子避開自己的錯誤,執行「軍事化」教育管理,從小到大,凡他覺得孩子該做的該學的,都讓孩子去學,小孩子「迫於壓力」,不敢反抗,按照父母命令去學習,去生活,即使覺得很不開心,依然悶頭去做,然後考上了「理想」大學,也遵從慣性做了很好的工作。但他不會好好生活了。

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他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怎麼去努力獲取,他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他也不會去愛別人,甚至不會去愛自己,因為他從來沒感到自己被愛過,被無條件的愛過。

被無條件的愛,這不是指溺愛。而是在孩子有對錯觀念,是非之分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他感受到自己被愛過。

與這種「自以為是」為孩子好的家庭教育相呼應的是另一種家庭,忙著賺錢的家庭。無論是爹媽忙的看不到身影還是直接連孩子也剝削作童工,用來賺錢,這樣的家庭,在社會上並不少見,用他們的話說:供你吃,供你穿,你自己學,學不會是你自己的事。

確實是他自己的事,但即便他學會了,有錢了,他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他不懂愛。一個不懂愛的人,即便學會了知識,考了好大學,依然不會快樂。因為,人是感情動物。

一個不會愛自己的孩子,他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甚至會覺得活的挺沒勁的。這就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地方,不是吃的飽穿的暖,人就一定會開心快樂的。

為什麼一些經典的愛情故事會經久流傳。因為稀有,因為人們都嚮往,因為太多人都沒有。

對象不同,有了不同的叫法,分了親情愛情友情等等,其實本質是一樣的。

給自己孩子全部的愛,愛是不需要教的,愛是可以感受到的。

很多人覺得,我很愛自己的孩子啊,他為什麼會討厭我。

有一種愛叫「自以為是」,父母究竟愛不愛孩子這個問題,只有孩子能回答,也只有孩子有權利回答。

人是感情動物,這讓人格外真實,因為喜歡一個人,不喜歡一個人,即使是偽裝,也會一眼就被看破。尤其是小孩子,他們更加敏感。

有一次,在一個景點,看到一個父親打女兒,女兒七八歲的樣子。父親怎麼打的呢,把女兒翻身扣過來,打屁股,眾人側目。能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在家裡就可想而知了,你覺得,這個父親愛女兒麼,這個女兒會喜歡自己的父親麼,將來這個父親去世的時候,這個女兒是會痛徹心扉還是會無動於衷。

如果你發現自己並不愛孩子,這是正常的,不是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孩子的。請冷靜一下,想一個對彼此都好的相處模式,畢竟孩子來到這世上,不是她自願的。

其實到這裡就可以說完了的,但鑑於認知差異巨大,有必要再說一個例子:這個媽媽,她可以說是新中國最早一批的注會,能掙多少錢自然就不必多說了,她丈夫更厲害了搞地產的,你說這倆人基因不好麼,兒子難道天生笨麼?孩子小的時候,三十多年前,學校功課能有多重?小學作業,不用孩子寫,怕孩子累著,天天帶孩子出去玩,回來後她給孩子寫作業。她愛不愛孩子,這不用懷疑了,肯定愛啊,但孩子被她耽誤了。

愛,和溺愛,有一個界限。

我愛你,用心教育你,是想讓你將來活的有尊嚴,有選擇,有一定自由。

但你的人生,你要自己走,要靠你自己,靠爹媽算不上本事,靠自己才有尊嚴。

愛而有分寸,愛而有界限,愛而不求回報,最重要的是,愛而尊重。

各家的家庭教育不一樣,各自的側重點也不同,但要遵循一個原則:愛孩子。

如果孩子某天明確說出,自己不被愛,爸爸媽媽不愛他。那要趕緊反思。種一棵樹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永遠都不晚。

繼續第58天的英語啟蒙吧。

課程音頻:

文字內容如下:

親子互動場景1:

知道對於小孩子來說,什麼是最治癒的麼?撕紙。尤其是剛學會撕紙的時候,孩子能坐那裡,撕大半天不挪地方的。撕紙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更能啟發他的創造力。

可以進行如下對話:

Let&39;t matter.沒事

Let mommy help you hold the paper.媽媽幫你拿著紙

Mommy holds it and baby tears it.你撕

Pull as hard as you can.使勁扯

Well done.

Ok.

Now please do it again.再來一次

You have to do it all by yourself this time.這次要自己來了

One hand holds it,and the other one pulls it.一隻手拿著,另一隻手扯

Good.

Now Baby is able to tear up paper.寶寶能撕紙了

Could Baby tear it into strips?能撕成條子麼

Practise more.多練練

Take your time.不急

Then look at mommy.看媽媽

Mommy can tear it into all kinds of shapes.媽媽能撕成各種形狀

Mommy tears it tnto a square.方的

A circle,a star,a triangle..........圓的,星星,三角

Mommy can even tear it into a bus.媽媽還能撕個大巴車出來呢

Is this fun?有趣不

Ok.

Enjoy yourself.

You may not be able to do it perfectly.也許你還撕的不好

But you will do it very well when you practise more.多練練就好了

親子互動場景2:

很多人覺得一歲內的寶寶是用不著橡皮擦和鉛筆的,他們確實用不著。但她們可以玩。

鉛筆寫下的字,能被橡皮擦擦掉,不覺得很神奇麼。神奇就好,神奇就能刺激娃娃大腦。

可以進行如下對話:

Look!What is it?

It is a pencil.這是鉛筆

What is a pencil?

Pencil is used for writing.寫字用的

Can we use it to write now?能現在寫麼

Let&39;s right.

The is the way we write.

Ok.

Now something amazing will happen.神奇的事情要發生了

Watch carefully.仔細看哦

All the scrawls are gone.都沒了

They are erased by the eraser.都被橡皮擦沒了

Yes,this is an eraser.這是橡皮

Please draw a line with this pencil.再畫個線吧

Good.

Then mommy erases the line.媽媽給擦掉了

The line is gone.沒了

It is erased.

It is amazing,isn't it?神奇不

Let mommy write down something.媽媽寫點東西

Then please erase it.寶寶給擦掉吧

Hold the eraser.拿著橡皮

Good.

Rub it on the words that mommy just wrote.擦媽媽剛寫的字吧

Rub as hard as you can.使勁擦

Well done.擦掉啦

It is erased.沒了

拓展:鉛筆削尖就是利器,所以不要削太尖。無論如何安全第一,玩完就趕緊收好,放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玩的時候也要細心看護。

這是一個連續課程,旨在通過日常對話和親子互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既沒壓力,又學了東西,感興趣就掃碼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4天)
    總有讀者問:一定要給寶寶讀英文書麼,一定要和寶寶說英語麼,一定不能放音頻麼,一定要漢語時間多過英語麼,以後英語基礎好了,漢語又有大環境,還不是一樣學麼?這些問題,在前面課程裡都解釋了很多遍了,所以不再贅述了。今天就說說別的。鋼琴可以說是「貧民必備技藝」了。有大把買不起學區房的,但都能學的起鋼琴,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到處可見學鋼琴的孩子。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39天
    先聊點常識:有個詞叫過猶不及。現如今,年輕夫妻,要麼不生娃,要麼生了就扔老家給老人養著,留在自己身邊的主要是兩種模式,一種是散養。散養的比較普遍,佔到人群的八成左右。剩下一種就是給孩子各種「教育」了。懂教育和懂教育的彼此還不一樣,因為大家「懂」的東西不一樣。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4天)
    聊點常識:忙碌的早上,上班的上學的,下面這個場景一定很熟悉:媽媽或者爸爸送孩子上學,一路上低頭和孩子說話,孩子答的有模有樣。這其實是很溫馨的,但如果說的內容是「學習內容」,那就不美了。上學路上,放學路上,不要跟孩子談學習,利用路上的時間幫孩子「預習課本」「複習知識」,很煩有木有。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2天
    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運動習慣,勞作習慣,思考習慣,交友習慣,獨立意識,共情能力和同理心。這些是最基本的,儘可能兼顧,算是比較靠譜的教育。而更高級的教育是什麼呢,是體現在思想上的。我們說,宇宙是無窮無盡的,地球就是一粒塵埃,而人類則渺小的好似虛無。然而,人有比整個宇宙還廣闊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的「思想」。
  • 每天和寶寶說英語(第85天)
    很多人說,這不講情了啊,大難臨頭就要飛了啊。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講情,去把丈夫賭債還上,無異於支持他賭,那這個家庭的災難並沒解決,而是剛剛開始,以後沒準丈夫會讓妻子賣 淫支持他賭博呢。這兩個例子是比較極端的。再說一個:妻子白天上班,晚上照顧孩子,分身無暇,然後給丈夫分配了一個任務,買圍欄(防止孩子掉床)。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36天
    啟蒙到今天,孩子對身體各部位,應該都很熟悉了,讀這本書不會有什麼壓力,照著讀就行。這本書可以從前到後順著讀,也可以隨意翻開某頁讀,可以指讀,也可以一邊看書一邊和孩子互動,是一本簡單易讀的啟蒙繪本。小娃娃的笑點捉摸不定,咱們覺得沒什麼可笑的,往往她能自己在那笑半天,比如一個詞的發音,挺不起眼的詞,說出來,孩子聽了就能笑不可抑。所以,看書的話,需要很長的適應時間,孩子才能感受到書的好,包括感受內容的情節和邏輯。這麼一對比,孩子還是更喜歡爸爸媽媽陪她玩。哪怕就陪他玩手指,他也能玩的津津有味。所以早期啟蒙,必須有大量的親子互動,在遊戲玩樂中,孩子自然而然就習得了英語了。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0天
    還是鼓勵大夥多跟孩子說話,尤其是英語,孩子越小越好,國內外多項研究都表明,語言能力開發越早,越受益。但這個課程也確實不僅僅是說英語這麼簡單,會把培養各方面能力植入到語言裡去,一邊說話,一邊也順便培養了一些能力。爭取全方面培養寶寶,不遺漏。為什麼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提倡多說話進行「教育」呢?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9天
    以後課程會有簡讀和精讀課的。很多人說,小學三年級是個分水嶺。沒有形成良好聽課能力、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等早年提前學的知識儲備用光了,成績就開始下滑,而很多習慣好的孩子「後來者」居上。這裡面有一些細節問題,比如,提前學「知識儲備」的孩子,學前的時候就學了那麼多東西,上小學後家裡反而早早「放手」了麼,還是說,只重視填鴨式的教育,不注重習慣培養,捨本逐末了呢。今天不討論這個。今天咱們就說說,一歲內的英語啟蒙,會不會也出現「知識儲備」用光的那天。首先肯定的是,最後無論是中考或者高考,孩子的英語成績一定很好,但未必有「優勢。」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0天
    還是鼓勵大夥多跟孩子說話,尤其是英語,孩子越小越好,國內外多項研究都表明,語言能力開發越早,越受益。但這個課程也確實不僅僅是說英語這麼簡單,會把培養各方面能力植入到語言裡去,一邊說話,一邊也順便培養了一些能力。爭取全方面培養寶寶,不遺漏。為什麼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提倡多說話進行「教育」呢?
  • 親子英語啟蒙第58天
    根據二八定律,人群中只有兩成的人重視孩子的教育,而這些重視教育的人裡,只有兩成會給孩子英語啟蒙。英語啟蒙可,也不可,都行,前面課程裡說的太多了,今天就不說了。很多父母是佛系的,無論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其實到這裡就可以說完了的,但鑑於認知差異巨大,有必要再說一個例子:這個媽媽,她可以說是新中國最早一批的注會,能掙多少錢自然就不必多說了,她丈夫更厲害了搞地產的,你說這倆人基因不好麼,兒子難道天生笨麼?孩子小的時候,三十多年前,學校功課能有多重?小學作業,不用孩子寫,怕孩子累著,天天帶孩子出去玩,回來後她給孩子寫作業。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8天)
    管了兒女又管孫女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他們老了究竟有沒有人管,不好說;隨著生活成本醫療成本的提高,家有一老究竟還是不是一寶,也不好說了。過去養老和未來養老,成本是不一樣的。醫療水平高了,送進ICU沒準能救回來,送還是不送?送,十萬十萬的,幾年的辛苦錢眨眼就沒了;不送,能不能過去自己心裡那層「道德」的檻。
  • 和寶寶說英語(第45天)
    現如今的90後和00後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用他們的話說,十八年寒窗696,好容易拿了碩士學位找了「好」工作,緊接著就是996的生活。房子壓力,婚姻壓力,養娃壓力。消費降級不僅僅是「買不起」,更多是壓根不想買,因為沒有欲望。不僅沒有花錢的欲望,也沒有掙錢的欲望。這種想法不能說錯。可是顯然忽略了一點:躺平之後呢,生活會不會更糟糕呢。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7天)
    英語啟蒙就是一個複雜問題。中國人的英語幾乎都是啞巴英語,即便是211,985大學畢業的,也有大把人說不流利,自己說都費勁,更不要提給孩子啟蒙了。看過前面課程的朋友必然知道,英語啟蒙到一定階段是有瓶頸期的。主要表現為孩子拒絕說英語。因為他的強勢母語是漢語,他說漢語更輕鬆自在,自然更愛說英語。一次徒步看到一對法國夫妻,在國內教英語,神奇的是,生源絡繹不絕。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貳(2)
    為使家庭能夠確定要理講授完全沒有偏離教會訓導,牧者須致力甄選和培訓負責人員,以及釐定要理講授的內容和方法。 58. 基於第 48 號所述,有一個事實總是正確的:對於最切身的事宜,不論是生理或情感方面的事宜,應施行個別的教育,最理想是在家庭內進行。
  • 來,論證一下:給孩子愛和給孩子教育是兩回事
    多和孩子對視,即使知道她還聽不懂,也要和她多說話,以前說過,前6個月,不要給孩子英語啟蒙,就和她說漢語,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最重要的:多對孩子笑!笑容就是這麼神奇,即使是懵懂無知的小孩子,也能從父母的笑容裡獲得溫暖和力量。
  • 每天和寶寶說英語(第84天)
    至於經典繪本有哪些,那可就太多了。隨便搜,就有一長串名單,趁著雙十一,全都可以買回家.很多人覺得,有的書買了孩子也不喜歡,浪費錢,所以又不辭辛苦從書單裡挑挑揀揀,其實很沒必要。什麼錢都可以省,書不能。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的世界我們不懂,我們主觀判斷她喜歡不喜歡都是極其不準確的。
  • 愛的教育
    老師已經感受到了你的愛,同樣,老師會更加愛你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如果說這是用來讚美教師的奉獻精神,那我們三立就有這樣一群教師。比如這一位:這位班主任老師教授的科目是數學,但為了提高同學們的英語成績,默默奉獻,特意在早讀之前為自己和學生加了一段,於是就有了「拼了」二字。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需要愛。
  • 每天記錄一點點 (58)
    2020.8.25 自我肯定第168天晚上和愛人散步,看到一則公益宣傳畫,有一段文字吸引到我的眼球:青少年的價值觀是決定人生的第一步。起初,總以為價值觀是成年人所具備的邏輯思維。自從學習《精準樂學導師》課程,看清華大學幸福實驗室主任宋少衛老師研發並講解的《學習治療師》中的價值決策後,越發覺到現在市面上不缺的就是知識和方法,只要你需要你想要,網際網路一搜都能夠學到。
  • 「58悅讀」空間:最好的教育是家教, 最優的氣質是教養, 最美的愛是學會感恩!
    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最優的氣質是教養,最美的愛是學會感恩,這些你都教給孩子了嗎?中國向來高度重視家教和門風,歷史上那些名門望族之所以培養出無數偉大人物,無不得益於此。現如今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可謂是「位高權重」。全家人都圍著一個小傢伙轉,孩子時時刻刻都扮演著被愛的角色,要什麼家長都會千方百計得滿足他們。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認為從家長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更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和感激他人。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38天
    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悟性,不要看他背了多少單詞,會算加減乘除,鋼琴過了多少級,這都是「表象」。這個英語啟蒙課程的核心也並不是要培養學霸學神。誠然如果能培養出來,誰不高興呢。但提升孩子的核心競爭力,顯然是更重要的。什麼是內核呢,好的習慣,好的觀念。好的習慣有很多,以喜歡閱讀最為重要;好的觀念有很多,以珍惜時間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