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育部
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
性教育綱要
貳
實施性教育的責任
教會團體
53. 信徒借著聖洗由慈母教會誕生。教會作為信徒的母親,也肩負著基督賦予她的教育使命。教會履行這個使命的方式是宣講福音、與天主和弟兄姊妹圓滿共融、自覺和積極地參與感恩祭和各種使徒活動等。[39] 教會團體對生命開放,成為適合學習基督信仰倫理觀的環境,讓信友在其中學習為福音作證。
54. 在家庭內施行性教育往往遇到困難,因此基督信仰團體必須更加努力與家庭合作教育已受洗者,司鐸尤其要作出努力。在這方面,天主教學校、堂區和其他教會機構都必須與家庭合作。
55. 由於信仰有其教會面向,因此基督信仰團體須共負責任,協助已受洗者在生活中言行一致,認清他們在聖洗中承擔的責任。主教有責任因應個別教會團體的需要,提供合適的規範和指引。
要理講授與性教育
56. 要理講授是可革新整個教會團體的肥沃土壤。因此,為幫助信眾培養成熟的信德,教會必須在基督和教會的奧秘光照下,闡明性的正面價值,將這些價值整合於童貞生活和婚姻。
要理講授應強調基督徒的首要召叫是愛,而愛的召叫是藉兩種不同的途徑實現:婚姻或為天國獨身。[40]「婚姻與童貞生活是體現和活出同一奧跡的兩種途徑,而這個奧跡就是天主與其子民所締結的盟約。」[41]
57. 為使家庭能夠確定要理講授完全沒有偏離教會訓導,牧者須致力甄選和培訓負責人員,以及釐定要理講授的內容和方法。
58. 基於第 48 號所述,有一個事實總是正確的:對於最切身的事宜,不論是生理或情感方面的事宜,應施行個別的教育,最理想是在家庭內進行。
59. 在家庭內實行的要理講授有其重要地位。若父母感到未有足夠能力履行這個責任,他們可以求助於他們信任的人。明智、審慎和符合年齡需要的教學可避免對子女造成創傷,並有助子女更容易解決性方面的問題。無論如何,正規課程並不足夠。為整合這些課程,有必要善用日常生活的各種機會。
婚前要理講授
60. 青年婚前培育的基本內容在於講解基督信仰倫理觀有關性的觀點。要理講授教導我們從婚姻的角度審視性。可是,成功的要理講授必須持續不斷地以合適的方法進行,形成一個真正的慕道期,並致力支持和堅強準夫婦持守貞潔,讓他們作好準備以符合基督精神的方式度婚姻生活,履行夫婦在天主子民當中的特殊使命。
61. 準夫婦必須認識婚姻的深層意義,明白婚姻是愛的結合,目的是夫婦的自我實現和生育。穩定的婚姻和夫妻之愛有其不可或缺的條件,必須要:貞潔與自製、品格的培育與犧牲的精神。婚姻生活會經歷一些困難,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環境下,這些困難更是嚴峻。若在青少年時期培養貞潔,為婚姻生活的貞潔作好適當的準備,將會對夫婦極有幫助。他們也要學習教會訓導宣講的神律,作為良心培育的必要內容。[42]
62. 婚姻聖事為夫婦指明聖洗的恩寵和召叫。當基督徒夫婦學習婚姻聖事的價值和偉大,會懂得如何自覺地實踐倫理生活的特別價值和責任,將之看作恩寵和聖神的行動的要求和果實,「並借著這件特別的聖事獲得堅強和祝聖,以滿全相稱於其身分的尊嚴和責任。」[43]
63. 此外,為按照天主的計劃活出性特質和履行其責任,[44]夫婦必須認識調節生育的自然方法。如若望保祿二世所說:「……必須盡其所能,使所有的夫婦——尤其是準備結婚的青年——都可借著夫婦、醫生和專家所提供的清晰適時的信息和教育,獲得這樣的知識。」[45]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人們經常吹捧的避孕措施有違這些基督信仰的理想,也違反教會以導師身分教導的倫理規範。因此,教會更有迫切需要向適齡的青年傳授有關人工避孕法的教會訓導和講解背後的理據,幫助他們作好準備,以負責任的態度締結充滿愛並向生命開放的婚姻結合。
給成年人的指引
64. 應讓成年人就人性愛情的課題,接受紮實的要理培育,藉此為子女的性教育奠定基礎。如此,成年人的人性得以在信仰光照下發展成熟,並在他們與新一代建立對話的過程中,讓這成熟的人性發揮關鍵的作用。這種要理講授不僅指明適用的方法,也就特定問題促成適當的交流,介紹適用的教材,並允許專家的參與,讓專家就困難的個案提供實用的協助。
註解
[39] 參閱:《天主教教育宣言》,3-4;參閱:教宗庇護十一世,《主的導師》通諭,第53 頁及其後、第56 頁及其後。
[40] 參閱:《家庭團體》,11。
[41]《家庭團體》,16。
[42] 參閱:教宗保祿六世,《人類的生命》通諭,17及其後,1968 年 7 月25 日:《宗座公報》60(1968),第 493 頁及其後。
[43]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8。
[44] 參閱:《人類的生命》,10。
[45] 《家庭團體》,33。有關目前廣泛傳播的阻孕宣傳,參閱:《人類的生命》,14~17。
說明:
1. 本版本轉換自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提供的繁體中文版本文檔。
2.全屬於禰根據聖座提供的英文版本,對繁體中文文檔進行了校正。
3.本內容僅限於牧靈使用,請以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提供的文本為準。
(全屬於禰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