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貳(1)

2020-09-11 Justin少傑


天主教教育部

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

性教育綱要


實施性教育的責任

家庭的功能

48. 教育主要是家庭的責任。「家庭是最富於人性的學校。」[37] 因此,家庭是履行教育責任並提供循序漸進的性教育的最佳環境。家庭有其情感色彩,因而能夠接受最敏感的現實而不會產生創傷,並將這些現實和諧地整合於豐富而均衡的人格。

49.為使孩子自誕生後得以均衡地成長,在家庭中體驗的情感和互信是必要條件。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有賴本性上的情感聯繫。如要讓這種聯繫發揮最正面的效果,父母應在性方面保持安寧和平衡的態度,並因應子女的年齡和發展階段,與子女建立基於信任與對話的關係。

50. 為有效指導子女解決當下的問題,成年人在提供理論知識之前,必須以其行為建立榜樣。基督徒父母必須明白他們的榜樣是對教育子女最有效的貢獻。這一切使我們確信:基督信仰的理想是一個在家庭內體驗的現實。

51. 父母應開放自己,與共同負責培育的教育工作者合作。這將對青少年的成長過程產生正面影響。父母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將幫助子女認識男女現實的價值和特有角色。

52. 婚姻生活的圓滿實現可促致家庭的聖善和穩定,但這取決於父母在其整個培育過程中,所接受的良心培育和所學習的價值。在家庭內活出的倫理價值更容易傳遞給子女。38 在這些倫理價值中,尊重自母胎開始的生命,並尊重任何年齡和任何狀況的人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幫助青少年了解、欣賞和尊重這些基本的生命價值。


鑑於這些價值對基督信仰生活的重要性,而且對子女認識司鐸或獻身生活的聖召也很重要,因此性教育也有其教會的層面。

註解

[37]《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52;參閱:《家庭團體》,37。

[38]參閱:《家庭團體》,37。

說明:

1. 本版本轉換自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提供的繁體文本。

2.全屬於禰基於現有文檔進行校正。

3.本內容僅限於牧靈使用,請以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提供的文本為準。

(全屬於禰謹識)

相關焦點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貳(2)
    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貳實施性教育的責任準夫婦必須認識婚姻的深層意義,明白婚姻是愛的結合,目的是夫婦的自我實現和生育。穩定的婚姻和夫妻之愛有其不可或缺的條件,必須要:貞潔與自製、品格的培育與犧牲的精神。婚姻生活會經歷一些困難,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環境下,這些困難更是嚴峻。若在青少年時期培養貞潔,為婚姻生活的貞潔作好適當的準備,將會對夫婦極有幫助。他們也要學習教會訓導宣講的神律,作為良心培育的必要內容。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貳(3)
    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貳實施性教育的責任[47]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第十三屆世界傳播日文告》,1979年 5 月 23 日:《宗座公報》71(1979~II),第 930 頁。[48]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大眾傳播工具法令》,10;參閱: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共融與發展》牧靈指引,68:《宗座公報》63(1971),第619 頁。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 引言(2)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 註解[3] 信理部,《人的位格:對某些性道德問題的宣言》,1,1975年 12 月 29 日:《宗座公報》68(1976),第 77 頁。[4]參閱:若望保祿二世,《家庭團體》宗座勸諭,37,1981年 11 月 22 日:《宗座公報》74(1982),第 128 頁;參閱:下文16。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引言(3)
    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引言為使性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貞潔的教育(……)絕不可少。這樣的教育使人懂得尊重和體現身體的『配偶意義』。」[13]貞潔在於駕馭自我,有能力將性本能導向為愛服務,並將之整合於個人的發展。貞潔是天主的恩寵與我們的合作所結的果實,有助於協調人的不同方面,並克服那帶有罪性的人性軟弱,使所有人都能夠追隨天主給他們的召叫。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壹(2)
    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壹教育工作者應顧及這個演變過程的各個基本階段:原始本能最初表現為尚未發展完全的狀態,然後在善惡之間舉棋不定。接著,在教育的幫助下,感受穩定下來,責任感也增強了。自私的態度逐漸消除,某種克修精神得以建立,懂得接納和愛他人;生殖力、情慾、愛和愛德等各種性元素獲得整合。即使未必總是達至完美的成果,但那些接近目標的人,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總結
    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總結106.事實上,個人如要發展成熟,必須在獲得愛與信任保護的教育過程中,持續接受教育,而這正是家庭環境的特色。 108. 教會在履行其使命時,有責任和權利關心已受洗者的倫理培育。
  •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叄
    天主教教育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叄教育工作者的成熟人格、他們接受的培訓和心理方面的平衡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為施行有幫助的教育,他們必須對性的意義和價值抱有正確而全面的認識,並平安地將之整合於其人格之中。他們的能力源於成熟的情感多於理論知識。儘管如此,鑑於教育工作現今尤其困難,他們也要學習有助實行這工作的科學知識。此外,與家長會面亦很有幫助。
  • 天主教教育部:《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建議(4)
    天主教教育部(適用於教育機構) 《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在教育領域內關於性別議題的對話之路[52] 參閱: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84。[53]《天主教教育宣言》,1。[54]聖若望保祿二世,《致家庭書》,16,1994 年 2 月 2 日;參閱:宗座家庭委員會,《人類的性:真理與意義-家庭教育指引》,23,1995 年 12 月 8 日。
  • 天主教教育部:《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引言
    [4] 宗座教育部在《關於人類之愛的教育指引:性教育綱要》這份文件中,已經對這個主題提出了一些思考。[5] 4. 基督信仰的人類學將性視為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教育部按其職權範圍行事,希望在本文件中提出一些反思,藉此指導和支持那些從事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幫助他們有系統地(並在對人類的博愛這普世使命的啟迪之下)處理關於性最受爭議的問題。[9]採用的方法是基於三個指導原則,均被視為最適合滿足個人和團體的需求:聆聽,推論和建議。
  • 天主教教育部:《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建議(3)
    (適用於教育機構) 《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在教育領域內關於性別議題的對話之路家庭在教育兒童方面佔有首要地位,而學校則起著輔助作用。紮根於福音,並從中汲取力量,「天主教學校是培育個人和全人類的學校。『每一個有其物質和精神需要的個人,都是基督教導的核心:這就是為什麼人的提升是天主教學校的目標』。這種肯定強調了人與基督的重要關係,提醒我們要在祂身上才能找到關於人的圓滿真理。為此,天主教學校按教會的關注行事,致力於全人發展,意識到所有的人性價值都在基督內得到圓滿,並與基督結合。
  • 天主教教育部:《天主造了一男一女》聆聽(I)
    天主教教育部(適用於教育機構) 《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在教育領域內關於性別議題的對話之路根據這些理論,人際關係中唯一重要的,是有分於這關係的個人之間的感情,無須考慮性別差異或生育,並視之為與家庭的組成無關。因此,家庭的制度模式(其結構和終向之存在目的是獨立於夫婦的個人偏好)被置之不理,反而推崇純粹基於契約和個人意願的家庭觀。 10.
  • 天主教教育部:《天主造了一男一女》聆聽(2)
    天主教教育部(適用於教育機構) 《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在教育領域內關於性別議題的對話之路另一個共同點是有需要教導兒童和青少年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和差異,這樣任何人都不應該因其個人特徵(如特殊需要、種族、宗教、性傾向等)遭受欺凌、暴力、侮辱或不公義歧視。從本質上來說,這涉及培育積極和負責任的公民,其身分的特色為尊重所有表達個人特質(personhood)的合理方法。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之最準確回答】
    二、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之處基督教個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這些大前提上,與天主教並無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啟示的教義,誡命和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  ·關於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稱,天主教方面當明朝末年利瑪竇神父剛到中國傳教時,曾用中國經書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稱。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教方面則譯為「聖靈」。
  • 關於教育的謊言,你有必要知道!(謊言2)
    關於教育的謊言,你有必要知道。2.公校老師不負責。(謊言)現在可以看到不少網上新聞,很多都是對公校老師的口誅筆伐,什麼老師不負責任,對孩子不關心,態度不端正,不為人師表,公校老師混日子,磨洋工,上課不講,補課講。
  • 天主教與教育——中國6所天主教大學
    許多國家領導人、科學家都畢業於天主教大學。天主教大學基本上遵奉《天主教大學憲章》辦學。由於天主教會的世界性影響力,天主教大學、特別是宗座大學的學位均為國際承認,且於大部分歐洲、拉丁美洲國家尤其如此。宗座大學,或稱宗鐸大學(英語:Pontifical university),係指天主教會建立並接受聖座教育部直屬管理的大學。
  • 貳壹壹教育,提升學歷,專升本懷揣夢想從這裡出發
    (為學員提供"一站式"全面服務)企業使命貳壹壹教育以提升學員終生競爭力為使命,以做一個負責任的教育機構為願景,兢兢業業,重視學員的學習體驗,以幫助每一位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為己任。"透明化制度保證":嚴格遵守教育部關於成人學歷的各項規範和要求,以保證學員入學和學習過程中,所有過程正規、可控,在過程中通過服務降低難度,以保證學生的畢業率。"精確化數據分析":依託強大的數據篩查比對系統,針對部屬和省屬高校歷年的招生計劃和錄取分數以及流程比對,經過層層篩選,選定重點推薦高校,以保證學員在入學環節降低難度。
  • 天主教輔仁大學簡史
    、創立天主教大學,以發展中國文化、介紹世界知識,彰顯大公教會之「大公」。到了八年(公元1919年),羅馬教宗派人來華,巡視公教教育狀況,也發現了中國缺乏天主教高等教育機構的現狀,教廷更知悉在中國設立高端的天主教教育機構已經刻不容緩。次年,美國天主教司鐸奧圖爾博士來中國考察教育時,與英斂之商議創辦天主教大學的事情,二人相談甚歡,奧圖爾博士也赴羅馬就此事上報教宗,更向傳教部部長痛陳此事的利害關係。同時,奧圖爾博士也向時任本篤會會長裘德裡斯請求幫助。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2.敬禮聖賢:天主教「敬禮」聖賢包括:聖母、天使、聖人、聖女、人類歷史中的聖賢,祖先;並繪製有形象的耶穌,聖賢和祖先的牌位,表達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請求轉禱上主.基督教依照舊約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穌為天人中保,不敬禮聖賢、祖先。
  • 教育部:關於做好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修(制)訂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健全目錄動態更新機制,引導地方和學校更好地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需要靈活設置專業,系統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2020年工作要點,決定開展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修(制)訂工作。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4.基本信仰:兩教根據聖經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愛的上主(2)信傳上主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3)信傳上主一體三位在耶穌身上救贖人類,死亡及復活(4)信傳聖靈(神)恩賜信從聖子耶穌的人,獲得永生、肉身復活,共享天國榮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強調,信望愛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條件;相信有賞善罰惡的天堂、煉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