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收閱正商參考。
By正商參考(微信最好的財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經信息,深度解讀財經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
拜登任期內只會在最有廣泛政治共識的事務上行動迅速,這樣的事務僅有兩項:修復美歐關係和遏制中國。
把中美經濟關係改善的信心建築在拜登的友好態度上,可能會失望。拜登的時代,美國經濟會看上去還不錯,各項指標都會表現良好。
作者:關不羽
來源:功夫財經(ID:kongfuf)
拜登入主白宮基本成為定局,選舉的喧囂終將結束。這次選舉的特殊性在於,幾乎沒有人關心拜登的政策主張,這也是本次大選的神奇之處。
不過,現在是時候關注了。
回歸指的是他的背景和資歷,是典型的民主黨建制派,他執政期間會大力回歸柯林頓-歐巴馬時代的政策導向,這是拜登的底色。
過渡指的是他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不太可能尋求連任,很難保持政策的長期性。加之政治形勢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死而不僵的共和黨的殘骸在兩院和最高院尚有一定力量,民主黨內建制派「老傢伙」對AOC為代表的新生力量會越來越失控,因此拜登不會是強勢總統。
他的任期內只會在最有廣泛政治共識的事務上行動迅速,這樣的事務僅有兩項:修復美歐關係和遏制中國。
我們當然最關心切身相關的中美經濟往來,現在有一種樂觀情緒,認為拜登執政會有利於中美經濟往來更為順暢。拜登是外交起家,資歷深厚。在北京吃過炒肝兒,據說花了七十多塊錢,看上去被宰了。不過,這也無所謂,他家公子的掙錢能力比較強,應該不會在意這點錢。
▲拜登任歐巴馬副總統期間曾在北京吃炒肝
僅憑一些外交往來,他肯定不足以認定是「老朋友」。拜登對中國事務比較熟悉,一路走來好話壞話都說過一些,包括競選中也說,都不必太當真。拜登自己也未必多當真,這和執著的前任是最大的區別。民主黨老政客再加搞外交的,誰當真就是輸了。把中美經濟關係改善的信心建築在拜登的友好態度上,可能會失望。可以指望的是,民主黨在對川普大打關稅牌的做法一直持批評態度,拜登的副手賀錦麗在這個問題上尤為堅決。賀的角色很重要,因為她隨時可能上車。因此,拜登上任後對關稅也許會放鬆,至少不會輕易再輕易提高。這應該是可以確定的好消息。
▲賀錦麗
第二個可能的好消息是,民主黨和拜登本人對國際組織的認同度很高。半死不活的WTO可能會重生,那麼以後中美貿易的進程可能會更多地在WTO機制下進行。這是包括中方在內的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都很熟悉的,談三年拖三年,打打停停又三年。但中方貿易待遇的改善空間有限。對中方的敵意是兩黨共識,解決貿易逆差也是拜登非做不可任務,不要指望會回到當初中國巨額逆差的時代。順利執行的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會是一個方向,變化可能是美方出口清單會變。民主黨對農業可能還關心一些,石油產業因「綠色新政」打擊肯定遭遇後媽。因此,出口糧食或許還會繼續,石油不會再是主力。貿易清單上會出現的是好萊塢影視業產品,還是高科技產業,尚有待觀察。大選金主總是會贏回票價的,這也是一般規律。也就是說,貿易問題的政治化會繼續,但方向會和川普的美國優先不同,以民主黨的利益格局為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在美待遇問題也挺糾結,這次民主黨競選經費以及長期合作的是矽谷高科技巨頭,和這些企業有競爭關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還會面臨考驗。美方企業會要求獲得中國市場的準入、通過持股分享利潤,或者在其他方面的利益滿足,資本市場的運作會解決其中大部分問題。華為的情況比較特殊,不太確定,但是至少不會比川普的強硬更麻煩。總體而言,中美經濟關係會有所改善,但這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甚至在拜登執政初期,還會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表現的更強硬,畢竟可以作為拜登秀強硬的對象並沒有其他太多選擇。中長期會有調整的空間,但也很有限。
更重要的是,中美經貿關係還要取決於兩國的政治關係,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因此不要急於樂觀,更不能過於樂觀。
全球化進程的走向
美歐矛盾的緩解很快就會體現,其中非常有利於拜登的是雙方貿易最大的焦點矛盾「波音-空客」之爭,已經在WTO框架內解決,無非是雙方的懲罰性關稅是否履行?履行多少的問題。總額不算大,搗搗漿糊也就結束了。在民主黨處理這類事務的框架內,這類問題可以歸類於「很受矚目的小事」,也許吵的很厲害,但雷聲大雨點小。美歐無「戰事」,美國的羊毛繼續薅。更為重要的是,重整全球產業鏈重新布局,這一疫情前就有、疫情加速的趨勢還會繼續,這不是美國政府的意志決定的。但是,美國的工業回歸、再工業化也是無望的。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業,只會繼續下沉到成本更低的地區和國家,無法回到美國。川普大幅降稅都做不到的事,拜登時代的高稅負環境更做不到。五大湖地區、鐵鏽帶地區這樣的美國「大東北」不要指望有什麼變化,繼續生鏽下去就是了。越南、墨西哥等「新新興地區」接收產業還是會繼續興旺。在全球產業鏈重新布局方面,拜登可能會選擇重啟歐巴馬版本的TPP方案,而這個方案在歐巴馬時代就缺乏可行性,基本上停留在紙面。在川普時代被放棄,TPP被轉給日本後也再無實質進展。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
拜登顯然也不會有實質推進的能力,因此對中國產業鏈的外部擠壓會減輕,但內生的排斥力還會存在。沒有了「都怪川普」的政治解讀,國內產業轉移的真實情況會更清晰一些——其實已經很清晰了。
歐巴馬上臺後,美國政壇出現過民主黨長期執政的預判。現在看來,川普的「亂入」是共和黨的迴光返照,這次大選後共和黨走向衰弱將不可避免,最後要麼是被馴服的「中間派」,要麼是麥凱恩那類聖徒式的廢物,對大政方針不再有發言權,只在「馬尾巴的問題」上扮演一下強力反對黨的角色。但兩黨力量走向失衡,在拜登時代還只是一個大滑坡的開端,變化不會很明顯。因此,美國國內經濟政策變化不會很顯著,一番博弈調和之後呈現出「溫水煮青蛙」的雲淡風輕。大政府、強管制、高稅收、高福利是民主黨經濟政策的絕對方向。拜登任內均會有所體現,主要是逆轉川普的政策。總預算12.5萬億美元的綠色新政會成為長期焦點,這一方案的一步到位是天方夜譚,龐大的財政預算肯定過不了國會。率先出籠的只能是行政管制的收緊,通過各種環保標準、環保管理的強化,傳統工業會繼續走衰,石油產業將是重災區。
資本如水,這邊堵住了就流向那邊,高科技領域會更獲青睞——這也是民主黨長期和高科技企業聯姻的經濟動力。不過,高科技企業的處境會很微妙,不利於政府管制的如谷歌很可能會被反壟斷拆分,臉書等社交媒體會被更多管制,正好作為民主黨政府不偏袒金主的戲碼。但是,對價會在桌面下給出,諸如環保科技分支會被大力扶持,海外業務也會有美國政府的保護。民生領域,拜登的大幅增稅、提高福利水平,多半會被共和黨牽制,力度會削弱。還有復活歐巴馬醫保勢在必行,也會爭奪激烈。當年聯邦最高院認定過這是一種稅收,而不是保險。因此也可以歸類為稅收政策。由此,美國中產在川普減稅中的境遇改善會被終結,而後波及到整個勞動階層。選了一位增稅總統,那就付出相應代價,這是天經地義的。這在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經濟後果。預計加稅時機會在疫情過去的復甦階段稍後——拜登上臺前後疫情會過去,本來不暢的復工會很流暢,經濟指標會飆升,美國將迎來一波「戰後景氣」,接踵而來的就是加稅。增稅對美國本土的消費、投資會有長期負面作用,但是對高科技企業幾乎沒有影響——他們活在雲端,稅務壓力在全球轉移。增稅還不足以填平民主黨福利加綠色的經濟大坑,發貨幣會成為另一個選擇。但是經歷了疫情的衝擊,美國政府債務激增,國債渠道有待修復。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發鈔機制,那就是「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兩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闖禍精,在歐巴馬任期內已經恢復元氣,又熬過了川普時代的私有化「屠刀」,是重出江湖的時候了。此外,還有最新的選項——數字幣,歐洲的監管者已經嗅出了其中的味道,立場鬆動,美國再進入這一領域也很有可能。總體上看,納斯達克將會有新一輪資本盛宴,投機者、投資者可以抓住這一機會,誰也不知道何時是最後的晚餐。美國產業的空心化在拜登及以後的時代都不可避免,後果會一點點顯示出來,暫時波瀾不驚。美元一定還會超發,低利率環境為主——疫情之後可能會漲一點,但是會在「輿論壓力」下很快轉向或索性一開始就是意思意思。美國房地產可能會有繁榮期,背後直接通著「兩房」的貨幣渠道。拜登的時代,美國經濟會看上去還不錯,各項指標都會表現良好。直到下一場危機降臨,無非是納斯達克泡沫和房地產泡沫哪個更大、更快破裂的懸念。不過這也沒關係,所有人都學會了「都怪川普」。整體上看,拜登時代的全球經濟會呈現出大家熟悉的平穩狀況,會讓趕走川普的人們感到自豪。只不過,這鍋溫水距離沸點更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