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臺,只會更狠?

2021-02-22 正商參考

點擊上面藍字,收閱正商參考

By正商參考微信最好的財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經信息,深度解讀財經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

拜登任期內只會在最有廣泛政治共識的事務上行動迅速,這樣的事務僅有兩項:修復美歐關係和遏制中國。

把中美經濟關係改善的信心建築在拜登的友好態度上,可能會失望。拜登的時代,美國經濟會看上去還不錯,各項指標都會表現良好。

作者:關不羽

來源:功夫財經(ID:kongfuf)

拜登入主白宮基本成為定局,選舉的喧囂終將結束。這次選舉的特殊性在於,幾乎沒有人關心拜登的政策主張,這也是本次大選的神奇之處。

不過,現在是時候關注了。

回歸指的是他的背景和資歷,是典型的民主黨建制派,他執政期間會大力回歸柯林頓-歐巴馬時代的政策導向,這是拜登的底色。

過渡指的是他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不太可能尋求連任,很難保持政策的長期性。加之政治形勢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死而不僵的共和黨的殘骸在兩院和最高院尚有一定力量,民主黨內建制派「老傢伙」對AOC為代表的新生力量會越來越失控,因此拜登不會是強勢總統。

他的任期內只會在最有廣泛政治共識的事務上行動迅速,這樣的事務僅有兩項:修復美歐關係和遏制中國。

我們當然最關心切身相關的中美經濟往來,現在有一種樂觀情緒,認為拜登執政會有利於中美經濟往來更為順暢。拜登是外交起家,資歷深厚。在北京吃過炒肝兒,據說花了七十多塊錢,看上去被宰了。不過,這也無所謂,他家公子的掙錢能力比較強,應該不會在意這點錢。


▲拜登任歐巴馬副總統期間曾在北京吃炒肝

僅憑一些外交往來,他肯定不足以認定是「老朋友」。拜登對中國事務比較熟悉,一路走來好話壞話都說過一些,包括競選中也說,都不必太當真。拜登自己也未必多當真,這和執著的前任是最大的區別。民主黨老政客再加搞外交的,誰當真就是輸了。把中美經濟關係改善的信心建築在拜登的友好態度上,可能會失望。可以指望的是,民主黨在對川普大打關稅牌的做法一直持批評態度,拜登的副手賀錦麗在這個問題上尤為堅決。賀的角色很重要,因為她隨時可能上車。因此,拜登上任後對關稅也許會放鬆,至少不會輕易再輕易提高。這應該是可以確定的好消息。


▲賀錦麗

第二個可能的好消息是,民主黨和拜登本人對國際組織的認同度很高。半死不活的WTO可能會重生,那麼以後中美貿易的進程可能會更多地在WTO機制下進行。這是包括中方在內的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都很熟悉的,談三年拖三年,打打停停又三年。但中方貿易待遇的改善空間有限。對中方的敵意是兩黨共識,解決貿易逆差也是拜登非做不可任務,不要指望會回到當初中國巨額逆差的時代。順利執行的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會是一個方向,變化可能是美方出口清單會變。民主黨對農業可能還關心一些,石油產業因「綠色新政」打擊肯定遭遇後媽。因此,出口糧食或許還會繼續,石油不會再是主力。貿易清單上會出現的是好萊塢影視業產品,還是高科技產業,尚有待觀察。大選金主總是會贏回票價的,這也是一般規律。也就是說,貿易問題的政治化會繼續,但方向會和川普的美國優先不同,以民主黨的利益格局為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在美待遇問題也挺糾結,這次民主黨競選經費以及長期合作的是矽谷高科技巨頭,和這些企業有競爭關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還會面臨考驗。美方企業會要求獲得中國市場的準入、通過持股分享利潤,或者在其他方面的利益滿足,資本市場的運作會解決其中大部分問題。華為的情況比較特殊,不太確定,但是至少不會比川普的強硬更麻煩。總體而言,中美經濟關係會有所改善,但這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甚至在拜登執政初期,還會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表現的更強硬,畢竟可以作為拜登秀強硬的對象並沒有其他太多選擇。中長期會有調整的空間,但也很有限。

更重要的是,中美經貿關係還要取決於兩國的政治關係,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因此不要急於樂觀,更不能過於樂觀。

全球化進程的走向

美歐矛盾的緩解很快就會體現,其中非常有利於拜登的是雙方貿易最大的焦點矛盾「波音-空客」之爭,已經在WTO框架內解決,無非是雙方的懲罰性關稅是否履行?履行多少的問題。總額不算大,搗搗漿糊也就結束了。在民主黨處理這類事務的框架內,這類問題可以歸類於「很受矚目的小事」,也許吵的很厲害,但雷聲大雨點小。美歐無「戰事」,美國的羊毛繼續薅。更為重要的是,重整全球產業鏈重新布局,這一疫情前就有、疫情加速的趨勢還會繼續,這不是美國政府的意志決定的。但是,美國的工業回歸、再工業化也是無望的。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業,只會繼續下沉到成本更低的地區和國家,無法回到美國。川普大幅降稅都做不到的事,拜登時代的高稅負環境更做不到。五大湖地區、鐵鏽帶地區這樣的美國「大東北」不要指望有什麼變化,繼續生鏽下去就是了。越南、墨西哥等「新新興地區」接收產業還是會繼續興旺。在全球產業鏈重新布局方面,拜登可能會選擇重啟歐巴馬版本的TPP方案,而這個方案在歐巴馬時代就缺乏可行性,基本上停留在紙面。在川普時代被放棄,TPP被轉給日本後也再無實質進展。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

拜登顯然也不會有實質推進的能力,因此對中國產業鏈的外部擠壓會減輕,但內生的排斥力還會存在。沒有了「都怪川普」的政治解讀,國內產業轉移的真實情況會更清晰一些——其實已經很清晰了。

歐巴馬上臺後,美國政壇出現過民主黨長期執政的預判。現在看來,川普的「亂入」是共和黨的迴光返照,這次大選後共和黨走向衰弱將不可避免,最後要麼是被馴服的「中間派」,要麼是麥凱恩那類聖徒式的廢物,對大政方針不再有發言權,只在「馬尾巴的問題」上扮演一下強力反對黨的角色。但兩黨力量走向失衡,在拜登時代還只是一個大滑坡的開端,變化不會很明顯。因此,美國國內經濟政策變化不會很顯著,一番博弈調和之後呈現出「溫水煮青蛙」的雲淡風輕。大政府、強管制、高稅收、高福利是民主黨經濟政策的絕對方向。拜登任內均會有所體現,主要是逆轉川普的政策。總預算12.5萬億美元的綠色新政會成為長期焦點,這一方案的一步到位是天方夜譚,龐大的財政預算肯定過不了國會。率先出籠的只能是行政管制的收緊,通過各種環保標準、環保管理的強化,傳統工業會繼續走衰,石油產業將是重災區。
資本如水,這邊堵住了就流向那邊,高科技領域會更獲青睞——這也是民主黨長期和高科技企業聯姻的經濟動力。不過,高科技企業的處境會很微妙,不利於政府管制的如谷歌很可能會被反壟斷拆分,臉書等社交媒體會被更多管制,正好作為民主黨政府不偏袒金主的戲碼。但是,對價會在桌面下給出,諸如環保科技分支會被大力扶持,海外業務也會有美國政府的保護。民生領域,拜登的大幅增稅、提高福利水平,多半會被共和黨牽制,力度會削弱。還有復活歐巴馬醫保勢在必行,也會爭奪激烈。當年聯邦最高院認定過這是一種稅收,而不是保險。因此也可以歸類為稅收政策。由此,美國中產在川普減稅中的境遇改善會被終結,而後波及到整個勞動階層。選了一位增稅總統,那就付出相應代價,這是天經地義的。這在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經濟後果。預計加稅時機會在疫情過去的復甦階段稍後——拜登上臺前後疫情會過去,本來不暢的復工會很流暢,經濟指標會飆升,美國將迎來一波「戰後景氣」,接踵而來的就是加稅。增稅對美國本土的消費、投資會有長期負面作用,但是對高科技企業幾乎沒有影響——他們活在雲端,稅務壓力在全球轉移。增稅還不足以填平民主黨福利加綠色的經濟大坑,發貨幣會成為另一個選擇。但是經歷了疫情的衝擊,美國政府債務激增,國債渠道有待修復。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發鈔機制,那就是「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兩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闖禍精,在歐巴馬任期內已經恢復元氣,又熬過了川普時代的私有化「屠刀」,是重出江湖的時候了。此外,還有最新的選項——數字幣,歐洲的監管者已經嗅出了其中的味道,立場鬆動,美國再進入這一領域也很有可能。總體上看,納斯達克將會有新一輪資本盛宴,投機者、投資者可以抓住這一機會,誰也不知道何時是最後的晚餐。美國產業的空心化在拜登及以後的時代都不可避免,後果會一點點顯示出來,暫時波瀾不驚。美元一定還會超發,低利率環境為主——疫情之後可能會漲一點,但是會在「輿論壓力」下很快轉向或索性一開始就是意思意思。美國房地產可能會有繁榮期,背後直接通著「兩房」的貨幣渠道。拜登的時代,美國經濟會看上去還不錯,各項指標都會表現良好。直到下一場危機降臨,無非是納斯達克泡沫和房地產泡沫哪個更大、更快破裂的懸念。不過這也沒關係,所有人都學會了「都怪川普」。整體上看,拜登時代的全球經濟會呈現出大家熟悉的平穩狀況,會讓趕走川普的人們感到自豪。只不過,這鍋溫水距離沸點更近了一些。

相關焦點

  • 川普敗選,拜登上臺!對待中國,只會更狠!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崛起會嚴重侵蝕美國的全球逐利空間。   所以,無論誰上臺,在關鍵性問題上的立場方向都會一致。   此前,拜登競選時曾表示:川普對中國的政策不夠嚴厲,他上任後可能會採取對中國更嚴厲的措施,所以拜登當選後只可能對中美貿易更不利,不會有什麼好的影響。
  • 果然,拜登不會聽基辛格建議,民主黨比共和黨對中國更狠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之後,大家最關注的自然就是拜登在上臺之後所採取的策略,尤其是針對國際事務。根據俄塔社報導,最近拜登公開表示美國需要與盟友制定新的全球貿易規則,為的就是與中國相抗衡,很顯然這是在針對中國。果然拜登不會聽基辛格的建議,民主黨比共和黨對中國要更狠。
  • 拜登上臺後會不會走川普的老路?他已經表態兩次了
    拜登上臺後,他和他的團隊將被迫面對一系列巨大的威脅和深刻的挑戰。 德國《商報》12月9日刊發文章稱,中美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糟糕,拜登的上臺帶來了中美緊張關係得到控制的希望,但「他面臨的挑戰在於防止衝突進一步升級。」
  • 離拜登上臺還有二十多天,來了解拜登與美寶相關的政策
    拜登獲勝已是板上釘釘,各國大佬也都已給拜登發賀詞了,連推特都認證拜登是美國當選總統了,拜登也宣布自己1月份就要就職了,唐納·川普翻盤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所以小編來分析下拜登上臺後對於咱們美寶以及美寶家庭利好的政策吧!
  • 考驗拜登的時候到了?白宮多名高官紛紛確診,川普這一招真夠狠
    圖為白宮內部近日,據媒體報導稱,最近川普身邊多名高官感染疫情,包括川普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這段時間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甚至川普的兒子小唐納德川普也被確診,在白宮多名高官紛紛確診的情況下,有網友感慨:川普這一招真夠狠,
  • 拜登上臺,你那兒瞎高興什麼?
    問題是,相當大一批中國人,見民主黨行將上臺,那個高興勁兒,又是喜大普奔的節奏,可是,咱們分析之後,你看你現在開始哭,還來不來得及。 這次美國大選,根本不是拜登和川普對陣,而是川粉和川黑PK,反川普的,只要川普下臺,他們才不管對方是拜登還是拉登甚或波司登,哪怕是換頭驢上去,也成。 怎就這麼多人如此憤恨川普?
  • 楊希雨:拜登上臺後中美將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
    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會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楊希雨在發言中表示,不確定的穩定性中,「不確定」源於兩個技術性原因。首先是美國政府類似國務院、國安會正司局長以上的官員全部都要更換;其次是拜登組閣後需要政策重審,這需要大概半年的過渡期。
  • 「深度」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這意味著,拜登時代,歐美依然有不少心結待解,更有許多現實裂痕需要彌合。何況4年後,美國會不會再來一次政黨輪替?尤其是最近多方紛傳川普可能「再戰2024」。如今,德國政要紛紛向拜登遞出橄欖枝,但一些德媒對兩國關係改善的障礙很清醒。比如德國電視一臺稱,民主黨人與川普政府對於歐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態度空前一致,在這個導致德美兩國關係惡化的關鍵問題上,無法寄希望於拜登。 「德美關係艱難重啟。」德新社的一篇文章提出三個問題:拜登將改變什麼?拜登上臺後不會改變什麼?德國政府會做什麼?
  • 拜登上臺會否取消對華高關稅?川普最後的倔強:「碰瓷」中國
    事實上,蓬佩奧這次訪問的所有國家領導人都已經祝賀了拜登,而各國的外交官也都很清楚,蓬佩奧的任期只剩下60來天,他現在說的任何話都僅在這60來天中有效,因此不值得投入太多的外交資源。丨川普一要卸任美共和黨就試圖修補美歐關係?
  • 拜登首次談及「上臺」後的對華策略
    而對於拜登來說,"上臺"以後將面臨多個問題,首先就是該如何解決其國內的社會矛盾。同時,美國國內也十分關注拜登"上臺"以後,將會怎麼樣處理中國和美國的外交關係。拜登在參加記者採訪時,首次在未來的對華關係中做出了定義,而美國智庫提議用"軟刀子"的手段對付中國。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既然川普將要面臨總統任期結束這一問題,那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會怎樣也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之一。有專家在分析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迎來一個「喘息期」。 現在的中美關係處於一個完全對立的狀態,在所有領域基本上都能看到這種現象,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而且兩國之間的實質性合作也都幾乎擱淺了。所以,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可能會緩和。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兩岸關係是否會趨向緩和?這是當前大家普遍關注的兩個問題。
  • 還沒上臺就露出真面目?拜登一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
    撰文、校對丨南喬全文924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美雙方關係自從川普上臺之後就急轉直下,高層幾乎沒有任何互動。隨著美國大選結束,拜登成為下任美國總統。不想還沒上臺拜登似乎就露出真面目,一大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不知拜登是否會重新考慮一下中美關係,讓雙方關係回歸正常軌道,加強雙方經濟合作以及交流。拜登或改變對華態度距離拜登入主白宮還有一段時間,拜登還沒上臺就露出真面目。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望趨緩,至少不會如川普任內的尖銳對抗,所謂「美臺關係」也會有所調整。但臺灣最近為何不是降溫兩岸緊張迎新局,反而升高衝突全面緊縮交流?全書溫馨感人,只因為出現「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插畫,就被臺灣官方給禁掉。第二是2013年成立的「兩岸企業家峰會」2020年會敲定12月9日在臺北與廈門連線進行,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預計將以視訊方式在開幕式中致辭,大陸也將有官員參與線下活動與視訊致辭。
  • 美總統鬧不起來了,最高法院下達最後通牒,一切等拜登上臺再說
    沒想到現在川普是鬧不起來了,最高法院下達最後通牒:對於大選結果所有的訴訟,都得等到拜登上臺以後再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拜登的就職典禮將在1月20日舉行,也就是說大法官們已經態度的鮮明拒絕了川普的無禮請求。有美國媒體分析道:將對訴訟案的裁定時間定在拜登就職大典之後,是大法官們「不忍直接拒絕」川普的一種緩兵之計,這意味著在大選事宜完全結束之前大法官們不會發出任何的聲音影響大選結果。
  • 已投資150億美元,川普下令最後幾周抓緊施工,拜登上臺就停建
    舉報   川普作為美國歷任總統中的特殊存在,總能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不知道大夥還記不記得他在上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
  • 拜登一上臺就作出了一項正確的決定
    中國的舉動,令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倍感「壓力山大」,同一天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也預告了一個大動作,他宣布,在其正式就職的第一天,美國就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拜登在社交平臺上表示:「5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首腦聚在一起通過了《巴黎氣候協定》。39天後(也就是1月20日,拜登就任之日),美國將重新加入該氣候協定。我們將團結世界,推動各國攜手,積極應對氣候危機」。
  • 拜登上臺是中加修復關係契機?港媒:除非孟晚舟獲釋
    原標題:拜登上臺是中加修復關係契機?港媒:除非孟晚舟獲釋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8日發表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拜登是否會幫助修復加拿大與中國的關係。全文摘編如下:美國下月的權力交接,是否能給加拿大和北京提供一個重啟關係的機會?
  • 耶魯大學研究員: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是時候重新開始了
    從經濟角度看,拜登上臺後,中美貿易戰是否能夠劃下句點,或者迎來雙贏局面,希望是巨大的。在《中國日報》的中國觀察智囊團中,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StephenRoger指出,美國貿易赤字普遍存在,關鍵不在於打貿易戰,而在於解決結構性問題。
  • 若拜登上臺,美軍會協防臺灣?島內民眾吐露心聲!讓蔡英文失望了
    那麼,在拜登上臺後,美軍會協防臺灣嗎?就此問題,島內民眾近日吐露心聲。據人民網12月11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即將就任,島內一份「一旦大陸武統臺灣,拜登是否派兵協防」的最新民調出爐。這份民調數據顯示,48%的民眾認為拜登執政下的美國政府,在未來兩岸爆發軍事衝突時不會派軍協防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