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研究員: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是時候重新開始了

2020-12-10 劉五噢說科技

從經濟角度看,拜登上臺後,中美貿易戰是否能夠劃下句點,或者迎來雙贏局面,希望是巨大的。在《中國日報》的中國觀察智囊團中,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StephenRoger指出,美國貿易赤字普遍存在,關鍵不在於打貿易戰,而在於解決結構性問題。

有觀點認為,川普政府減少對華貿易逆差的承諾在經濟上起到了負面作用,儘管對華貿易逆差有所減少,但這主要是因為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有所增加,而其代價則是對華貿易逆差有所減少,但在數據上卻無法實現有利於美國的變化。2018年,美國與102個國家存在商品貿易赤字,其中美中貿易赤字是美國多邊貿易不平衡的一部分。雖然佔美國貿易逆差的比重最大,但比較優勢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結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主動切斷美中貿易對美國有負面影響。

更直觀地說,2019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縮小到3452億美元(比18年少了738億美元),單從數據上看結果似乎不錯,但美國工人卻得不到好處,美國在2019年的國際貿易逆差實際上也擴大了520億美元(比18年少了738億美元),對華貿易逆差雖然有所下降,但對墨西哥、加拿大、越南、瑞士和愛爾蘭等國家的逆差卻有所擴大,總體而言,美國多邊逆差的困境更加嚴峻。為了改變對華貿易赤字,向成本更高的外國生產商轉移貿易被視為經濟上的失敗。筆者認為,拜登團隊可以看到這個簡單的貿易帳,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有了轉機,在中美談判桌上,新的美方談判團隊應該把目光轉向最重要的結構性問題,如創新政策,智慧財產權,國有企業補貼等。

結構挑戰是不可避免的,但貿易戰完全可以不用,川普政府在過去對華發動的貿易戰愚蠢而荒唐,出於政治原因對中國進行「窮追猛打」只會讓雙邊解決方案更難。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不同,美國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更難解決,聯邦預算赤字增加,國內儲蓄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實現增長,多邊貿易赤字只能繼續擴大,而美國要想實現增長就必須從國外進口儲蓄盈餘,而這正是美國政府和經濟學家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既然川普將要面臨總統任期結束這一問題,那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會怎樣也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之一。有專家在分析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迎來一個「喘息期」。 現在的中美關係處於一個完全對立的狀態,在所有領域基本上都能看到這種現象,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而且兩國之間的實質性合作也都幾乎擱淺了。所以,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可能會緩和。
  • 楊希雨:拜登上臺後中美將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
    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會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楊希雨在發言中表示,不確定的穩定性中,「不確定」源於兩個技術性原因。首先是美國政府類似國務院、國安會正司局長以上的官員全部都要更換;其次是拜登組閣後需要政策重審,這需要大概半年的過渡期。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從以上訊息可以看出,拜登上臺後在中美關係上,將基本回歸民主黨以前歷屆總統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為下一步調整中美關係預留了空間,也適當安撫了臺灣蔡英文當局。從長遠看,拜登上臺後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這一立場不會改變。
  • 【會議簡訊】「拜登時期中美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研究員表達了以下觀點:一是民主黨在大選中慘勝,大選結果是一種「夾生飯」的格局,這種格局會嚴重影響拜登政府今後的執政;二是拜登上臺為過去中美關係斷崖式下跌提供了一個止跌的機會,但是美國對華戰略的基本態勢不會發生反轉式的變化;三是雖然川普和拜登都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威脅,但如何認知這種威脅,兩者還是有所區別,拜登認為美國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自身能力的提高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新政府上臺,對內對外政策都會做出調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
  • 耶魯大學史蒂芬·羅奇:希望中美雙方進行更有建設性的交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Roach)在12月12日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針對全球經濟分析稱,明年波動性非常強,明年上半年,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很有可能經濟持續下滑,包括美國。
  • 拜登超級班底浮出水面,中美關係下一個四年:壓力未減
    目前,拜登正在加快組建新一屆內閣主持下一個4年美國內外行政事務。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拜登與川普在對華政策方面共識大於分歧,區別僅在於形式,中國的壓力並未下降。「拜登上臺後,中美在維護多邊框架、促進全球化和對外開放的大方向上並無二致。」他說。
  • 還沒上臺就露出真面目?拜登一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
    撰文、校對丨南喬全文924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美雙方關係自從川普上臺之後就急轉直下,高層幾乎沒有任何互動。隨著美國大選結束,拜登成為下任美國總統。不想還沒上臺拜登似乎就露出真面目,一大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不知拜登是否會重新考慮一下中美關係,讓雙方關係回歸正常軌道,加強雙方經濟合作以及交流。拜登或改變對華態度距離拜登入主白宮還有一段時間,拜登還沒上臺就露出真面目。
  • 拜登首次談及「上臺」後的對華策略
    而對於拜登來說,"上臺"以後將面臨多個問題,首先就是該如何解決其國內的社會矛盾。同時,美國國內也十分關注拜登"上臺"以後,將會怎麼樣處理中國和美國的外交關係。拜登在參加記者採訪時,首次在未來的對華關係中做出了定義,而美國智庫提議用"軟刀子"的手段對付中國。
  • 拜登提名女華裔為貿易代表,中美貿易戰會消停嗎?
    圖片:網絡01////在廣東教過書、10年對華貿易經驗45歲的戴琦,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父母都是臺灣移民,曾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求學。1996年至1998年,她以耶魯中國學者身份,赴廣州生活和工作,成為中山大學英語老師,中文流利。
  • 拜登上臺,只會更狠?
    這次選舉的特殊性在於,幾乎沒有人關心拜登的政策主張,這也是本次大選的神奇之處。不過,現在是時候關注了。他的任期內只會在最有廣泛政治共識的事務上行動迅速,這樣的事務僅有兩項:修復美歐關係和遏制中國。我們當然最關心切身相關的中美經濟往來,現在有一種樂觀情緒,認為拜登執政會有利於中美經濟往來更為順暢。拜登是外交起家,資歷深厚。在北京吃過炒肝兒,據說花了七十多塊錢,看上去被宰了。不過,這也無所謂,他家公子的掙錢能力比較強,應該不會在意這點錢。
  • 離拜登上臺還有二十多天,來了解拜登與美寶相關的政策
    拜登獲勝已是板上釘釘,各國大佬也都已給拜登發賀詞了,連推特都認證拜登是美國當選總統了,拜登也宣布自己1月份就要就職了,唐納·川普翻盤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所以小編來分析下拜登上臺後對於咱們美寶以及美寶家庭利好的政策吧!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為中美論壇線上會議「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的發言。觀察者網全文翻譯此篇發言,小標題系譯者添加。 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第一,拜登政府將優先美國利益。以有利於聯盟和美國盟友以及國際組織的方式,優先美國。
  • 拜登的四個歷史性危機與好萊塢導演的三種病毒,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下文結合好萊塢導演提出的三種病毒,進行了分析,尤其是思考了中美未來走向。一、拜登提出的美國當前四重危機:新冠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和種族公正顯然,這是拜登1月上任後的當務之急,也可以說是其執政綱領。首先是抗擊新冠疫情,拜登擔當「抗疫總統」確定無疑。
  • 拜登上臺後第一件事要幹啥?中外專家解析
    中美的貿易談判以及關係處理是否會被列在拜登政府施政的優先排序中?在鳳凰衛視、鳳凰網舉辦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三位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分析。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提到,防疫和經濟恢復都是棘手的問題,拜登會優先考慮解決這些問題。
  • 【權威解讀】王緝思:「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 | 太平洋論壇
    現在拜登上臺,我們仍然會看到「沒有川普的川普主義」,美國國內的變化,是一個很持久的變化,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面臨的各種問題仍然會存在。我們討論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我首先要強調,拜登上臺後的對華政策和對華基本態度是沒有變化的,我們不能對他上臺後的中美關係寄予太多的希望。也就是說,美國對華政策的實質是不變的。
  • 拜登上臺後會不會走川普的老路?他已經表態兩次了
    拜登上臺後,他和他的團隊將被迫面對一系列巨大的威脅和深刻的挑戰。 德國《商報》12月9日刊發文章稱,中美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糟糕,拜登的上臺帶來了中美緊張關係得到控制的希望,但「他面臨的挑戰在於防止衝突進一步升級。」
  • 促進人文交流,改善中美關係
    王剛毅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過去四年,川普總統將中國當作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利益以及價值觀的最大威脅,中美關係降到近年來最低點,幾乎所有領域的雙邊合作與交流,包括貿易、科技、安全、軍事、文化教育及民間交流均遭到破壞
  • 楊希雨:中美關係將現不確定的穩定期,美「兩個外交輪子「回歸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5日在環球時報年會上發言表示,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將出現一個不確定的穩定期。這是把握中美關係主導權的最重要的原則。 他說,穩定期來自兩個技術上的原因。一個是美國政府兩黨輪換的時候,超過5000位政府任命的官員要走程序大換班,同時新一屆美國政府必須對一些重要的對外政策進行政策重審,這會在技術上出現差不多半年左右的一個過渡期。另一個技術上原因是,眼下中美雙方的利益嚴重受損,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北京,都已經感覺到繼續惡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