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上位學習、下位學習、派生類屬和相關類屬?

2020-09-05 師者如斯

知識學習的種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選擇題的形式考察,主要有概念反選和實例反選。其中實例反選最為常見。然而關於上位學習、下位學習,下位學習中又有派生類屬和相關類屬,很多同學覺得記起來又亂又容易混淆,所以接下來將對這些難記又難區分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區分,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一、首先,我們要能區分上位學習和下位學習:

1.上位學習:上位學習也稱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者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於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出了一種上位關係。

2.下位學習:下位學習也稱類屬學習。是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

3.巧記:從上述概念發現,兩者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非常不好記。那就需要我們考生動用多種記憶方式,利用已有經驗,幫助我們又快又準地把它們記住。上位,大家可以很形象地在頭腦中想像從下到上的過程。下面肯定是概括和包容程度比較低的,上面站得高,看得遠,因此概括和包容程度比較高。所以上位的過程就是學習的新知識比原有知識的範圍要大,包含面更廣。同樣,下位就是從上到下,記憶時和上位一樣。這樣記形象生動又準確無誤,不會輕易忘記和混淆。

二、下位學習又包括派生類屬和相關類屬,我們也要能夠清楚區分:

1.派生類屬: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

2.相關類屬:新內容納入可以拓展、修飾或者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並使精確化。

3.區分:首先二者都屬於下位學習,簡單地理解它們的區別就是派生類屬是可以直接派生出來的。比如先學習「鳥」的概念,再學習「杜鵑鳥」,杜鵑鳥可以直接從鳥的分類中派生出來。而相關類屬不能直接派生出來,可以讓學生對之前的概念更加精確。比如同樣還是先學習了「鳥」的概念,再學習「企鵝」。很多同學認為企鵝怎麼會是鳥呢,企鵝又不會飛,好像也沒有羽毛等。但實際上企鵝確實是鳥類,這就是相關類屬,可以使學生對鳥的理解更加準確,其實會不會飛並不是決定是不是鳥的最關鍵特徵。

通過上述的講解,希望同學們對上位學習、下位學習、派生類屬和相關類屬有一個更清晰地認識。同時我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把一些容易遺忘,較難區分的知識點通過各種自己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

相關焦點

  • 上位學習、下位學習與並列組合學習
    奧蘇貝爾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之間的結構關係,將知識的學習分為了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組合學習1、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
  • 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的三種同化模式
    下位學習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在包攝和概括的水平上高於新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構成一種類屬關係,所以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下位學習又分兩種情況,即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派生類屬學習,即新知識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特例。
  • 教資中學科目二《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 | 知識學習的種類
    A.並列組合學習 B.上位學習 C.相關類屬學習 D.派生類屬學習4.【答案】C。解析: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組合學習。其中,下位學習是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
  • 奧蘇貝爾到底有哪些學習分類?
    有意義學習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與同化得以發生,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同化模式有以下幾種:(1)上位學習:上位學習(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於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係。
  • 教育心理學 認知學習理論
    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 即有知識基礎,聽課沒基礎就難以理解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願意主動理解、學習 (二)有意義學習的內部心理機制---同化(能舉例)上位學習:例子:先學習蘋果、香蕉再學習水果概念:先學習下位概念再學習上位概念
  • 教育心理學第6章丨認知學習理論常考點,背會就得分
    ) 對周圍事物的關係形成整體認識學習過程:是對情境的突然頓悟的過程 刺激和反應之間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學生學完後給予及時反饋 強化後才能產生進一步學習發現學習過程:教師不教給學生知識,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總結:將外部的學科基本結構通過發現學習的方式轉變為內部的認知結構。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意義學習的實質:新知識和舊知識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 教育心理學·第7天丨重點內容:認知學習理論全考點梳理!
    非人為的是本身就存在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 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去學習四邊形內角和就容易理解。實質性聯繫:我們能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把知識表達出來 如用自己的話表達出發現學習的涵義。意義學習的條件:★概念:先學習下位概念再學習上位概念下位學習:☆例子:先學習水果再學習蘋果、香蕉  ★概念:先學習上位概念再學習下位概念☆別稱:自上而下的學習、類屬學習下位學習的兩種形式
  • 夯實基礎·教育心理學---高頻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
    非人為的聯繫是本身就存在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去學習回邊形內角和就容易理解。②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問。(二)有意義學習的內部心理機制一同化考點3:能夠理解上位學習、下位學、並列結合學習並舉例。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
    結果表明:猩猩不是通過嘗試——錯誤的方法來學習如何拿到香蕉的,而是突然學會如何解決問題的。苛勒把黑猩猩的這種表現稱為「頓悟」或「領悟」。   第二,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適當知識加以聯繫的傾向性。   2.有意義學習的內部心理機制---同化   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學習的過程就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其中,原有觀念和新觀念之間有三種關係,即下位學習(或稱類屬學習)、上位學習(或稱總括學習)和並列學習(或稱組合學習)。
  • 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美國人物篇之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三大咖
    ④有意義學習過程——同化   上位學習(總括學習): 理解點:先學小概念,再學大概念,即往上走   下位學習(類屬學習): 理解點:先學大概念,再學小概念,即往下走   a.派生類屬: 小概念的學習不影響大概念的本質,直接納入,如先學水果再學蘋果。
  • 【教師備考】知識學習的含義及種類(7.27)
    關於知識學習的含義及種類相關知識是教育心理學分類學習心理中知識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來說題型多為客觀題,題目難度不大但是題目靈活,備考學習中以理解為主。在本文中,將結合常見的考題以及歷年試題,帶領大家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 【教師備考】知識學習的含義及種類(9.21)
    關於知識學習的含義及種類相關知識是教育心理學分類學習心理中知識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來說題型多為客觀題,題目難度不大但是題目靈活,備考學習中以理解為主。在本文中,將結合常見的考題以及歷年試題,帶領大家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 【認知學習理論】選擇題、客觀題,簡答題高頻考點,背過就是送分題!
    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 即有知識基礎,聽課沒基礎就難以理解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願意主動理解、學習 (二)有意義學習的內部心理機制---同化(能舉例)上位學習:例子:先學習蘋果、香蕉再學習水果概念:先學習下位概念再學習上位概念別稱:自下而上、總結學習
  • 教育心理學 學習策略、遷移、操作等
    4、學習策略的不同會導致學習質量、學習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種學習策略會最大限度地幫助和理解知識結構的複雜性()A再認策略 B意義策略 C目標策略 D組織策略解析:B5、()是將已有知識和新知識的認知聯繫在一起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深層加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