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學習的種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選擇題的形式考察,主要有概念反選和實例反選。其中實例反選最為常見。然而關於上位學習、下位學習,下位學習中又有派生類屬和相關類屬,很多同學覺得記起來又亂又容易混淆,所以接下來將對這些難記又難區分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區分,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一、首先,我們要能區分上位學習和下位學習:
1.上位學習:上位學習也稱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者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於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出了一種上位關係。
2.下位學習:下位學習也稱類屬學習。是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
3.巧記:從上述概念發現,兩者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非常不好記。那就需要我們考生動用多種記憶方式,利用已有經驗,幫助我們又快又準地把它們記住。上位,大家可以很形象地在頭腦中想像從下到上的過程。下面肯定是概括和包容程度比較低的,上面站得高,看得遠,因此概括和包容程度比較高。所以上位的過程就是學習的新知識比原有知識的範圍要大,包含面更廣。同樣,下位就是從上到下,記憶時和上位一樣。這樣記形象生動又準確無誤,不會輕易忘記和混淆。
二、下位學習又包括派生類屬和相關類屬,我們也要能夠清楚區分:
1.派生類屬: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
2.相關類屬:新內容納入可以拓展、修飾或者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並使精確化。
3.區分:首先二者都屬於下位學習,簡單地理解它們的區別就是派生類屬是可以直接派生出來的。比如先學習「鳥」的概念,再學習「杜鵑鳥」,杜鵑鳥可以直接從鳥的分類中派生出來。而相關類屬不能直接派生出來,可以讓學生對之前的概念更加精確。比如同樣還是先學習了「鳥」的概念,再學習「企鵝」。很多同學認為企鵝怎麼會是鳥呢,企鵝又不會飛,好像也沒有羽毛等。但實際上企鵝確實是鳥類,這就是相關類屬,可以使學生對鳥的理解更加準確,其實會不會飛並不是決定是不是鳥的最關鍵特徵。
通過上述的講解,希望同學們對上位學習、下位學習、派生類屬和相關類屬有一個更清晰地認識。同時我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把一些容易遺忘,較難區分的知識點通過各種自己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