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說到孩子刷牙問題,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很頭疼?
前幾天姐妹聚餐,其中有個小姐妹,她有一個8歲的兒子,最不喜歡的就是刷牙。且不說每次刷牙得刷足三分鐘,哪怕是拿個牙刷在嘴裡搗鼓一下,她兒子都不是很樂意。
蛀牙、看牙醫、拔牙等等,各種威逼利誘都不行。孩子就一個藉口:媽媽,你看我這牙齒,不是挺乾淨的嗎?
即使現在她兒子牙齒有些發黃,她兒子依舊嘴硬說自己牙齒很乾淨。
其實,不愛刷牙、敷衍著刷牙的孩子,真的很多。就包括開心果媽媽小時候,刷牙也都是應付了事。當時根本不知道,牙齒這麼平滑,為啥要刷牙,多累啊,還要早晚刷。直到長大後牙疼,才後悔小時候的不知事。
牙齒放大後的"真相圖",建議家長拿給不愛刷牙的孩子看
我們用肉眼看,牙齒似乎還挺白,即使有一點黃,似乎也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在顯微鏡下看呢?開心果媽媽為家長們準備了一些放大的高清圖,讓家長、孩子,都看清我們牙齒的"真相"。
上圖中,那個粉粉的,毛茸茸的東西,其實就是我們的牙菌斑。
這一粒粒的,就如粘連在一起的黃豆一樣,可是,它可沒有黃豆美味,這是隱藏在我們牙齦附近的黃色細菌,非常多,且密集。
所以,那些"黃牙齒"還覺得自己牙齒挺乾淨的麼?
這個看上去像個被腐蝕的小石頭,其實,這是一顆被腐蝕的牙齒,只剩下牙冠,而它的牙根,已經全部被牙菌斑給"吃"乾淨了。
如果再不幹涉,那麼這顆牙齒,會連牙冠都不剩了。
拔過牙嗎?這就是牙齒連根拔起後的模樣。牙冠部分看似還行,但是牙根部分,早已經被牙菌斑給侵蝕得坑坑窪窪了。如果這顆牙不拔掉,那麼就會像上面那張圖一樣,只剩下牙冠。
保護孩子牙齒健康,除了勤刷牙,還有三點要做到
1、勤換牙刷
記得小時候用的牙刷,一定得是等到牙刷刷到炸毛了,不能繼續刷了,才會換一隻新牙刷。現在才知道,當時以為的節儉,原來是蛀牙的原因之一。
上圖看著,是不是略為噁心?這就是我們牙刷的放大圖。
黃色的是牙刷毛,毛上粘附的黏糊糊的絲兒,就是從牙齒上刷落下來的牙菌斑。即使牙刷使勁清洗,也很難將牙菌斑洗得徹底、乾淨。牙刷長期不換,那麼上面粘附的牙菌斑也會越來越多。
也就是說,長期不換牙刷,就是牙菌斑和牙菌斑對刷,越刷越髒。
一般來說,除了牙刷刷到不太好刷了,需要換,還有一個並列條件,那就是牙刷儘量三個月更換一次。
2、7歲之前,家長幫助刷牙
很多家長都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包括刷牙。
很多小朋友,從3歲左右,就開始獨立刷牙了。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這時候的孩子刷牙,刷得並不乾淨。因為他們的手部精細動作、力量,還無法支撐孩子刷乾淨牙齒。孩子需要到7歲左右,才能自己刷乾淨牙齒。
因此,在孩子7歲前,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刷牙。
開心果每次都是先自己刷一遍,然後開心果媽媽再幫助刷一遍。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獨立性,又刷乾淨了牙齒,家長們可以試一試。
3、早晚刷牙,餐後漱口
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大人,絕大多數都是早晚刷牙。但這其實只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想要完整地保護牙齒,那還缺少一步,那就是漱口。
孩子在每餐、零食後,都該漱漱口,這樣能夠清理口腔中的食物殘渣。食物殘渣清理了,那麼殘留在口腔中的細菌會更少。
4、牙齒保健,不能少
作為家長的你,都是什麼時候帶孩子去看牙醫的呢?齲齒後嗎?
其實,寶寶在出了第一顆牙之後,就可以去看牙醫檢查了。最遲,家長也要在孩子周歲的時候,去檢查。
此後,基本半年、一年,就要去做個牙齒保健。根據醫生的建議,給牙齒拋光、塗氟、做窩溝封閉等等。
開心果媽媽寄語
刷牙,其實是一個習慣的養成。家長想要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那麼就要早些加以幹涉。看繪本、講牙齒的健康故事、給孩子看文中的高清圖等等,都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