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活命他裝傻37年,卻被太監推上皇位,造就唐朝最後一個盛世

2021-03-04 梁哥說點實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唐朝是我國千年歷史上極為繁榮的一個朝代,它延續了289年之久,其中一共出現過21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一生渾渾噩噩,將大唐推向了滅亡的結局;有的一生勵精圖治,開創了令人嘆服的盛世局面。而唐朝最後一個盛世的締造者就是唐宣宗李忱,他的一生非常傳奇,身為皇子卻只能靠裝傻保命,卻沒有想到37年的蟄伏竟然使他一朝登上天子之位,被太監推上皇位後,他締造出了 大唐最後的盛世。

唐宣宗劇照

810年,在唐憲宗李純的後宮中又有一位皇子誕生了,這位皇子就是李忱,在當時排行十三。原本,他身為皇子理應享受眾人的尊敬,但卻因為生母鄭氏的身份過於卑微而備受欺壓。鄭氏在入宮前是唐朝叛將的一位侍妾,因為丈夫謀逆被殺,所以就被送到皇宮中當宮女。鄭氏長得極為貌美,一下就被皇帝看中,受到了幾次寵幸,就這樣生下了皇子李忱。對於一般皇子來說,皇宮的生活充滿的華貴和雍容,但是對於李忱來說卻是危險重重,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從小就不愛說話,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他「不慧」,行為宛如傻子一樣。據說,早年間他常常夢到自己乘坐一條巨龍扶搖而上,夢醒後他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卻對他說不要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避免惹禍上身,就這樣他變得更加不愛言語。

唐宣宗畫像

他畢竟是皇帝的兒子,按照規矩成年後就被封為了「光王」。因為出生時間較晚,所以當時和他年紀相仿的幾個王爺是他哥哥的兒子,也就是他的侄兒。其中有3個侄兒先後都當上了皇帝,多年來一直對他心存戒備,經常在宴會上刁難、取笑他,強迫他當眾說話,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痴傻,後來竟然將此當為樂趣,並且稱呼他為「光叔」。

可就是這樣「痴傻」了37年的人,卻有朝一日登上了皇位。唐武宗重病的時候,當時的太監馬元贄在朝堂中一手遮天,馬元贄為了能奪得大權,打算讓痴傻的李忱當自己的傀儡,於是就將他立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846年,37歲的李忱正式登基,史稱唐宣宗。誰也沒有想到,他當上皇帝後就像立馬換了一個人,完全不是一副痴傻的樣子,雷厲風行的手段讓眾人目瞪口呆。首先,他就將在後宮霸權多年的太監們一網打盡,其中就包括妄圖控制他的馬元贄。

馬元贄劇照

他登基之後,以唐太宗為自己的榜樣,不僅能夠果斷公正的處理事務,而且善於聽從大臣的諫言,任用了一批優良的官員,而他本人在生活中則是恭謹節儉,愛民如子。他一上臺就將結束了朝堂上不該有的權勢之爭,還大力收復被吐蕃、党項等攻佔的土地,使得百姓們的生活漸漸好轉起來。

他的所作所為,使得當時已經衰敗的大唐出現了「中興」的局面,後世對此都讚嘆不已,因此他當政的那段時期被稱為「大中之治」,而他本人也被稱為了「小太宗」。

李忱從小就受盡了眾人的苛待和排擠,所以他更加明白人情冷暖,在治國的同時也不忘對自己家人的教育。他是一位非常節儉的皇帝,按例公主出嫁的時候應該使用銀箔做裝飾,但是他卻下令改用銅飾。同時他還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自恃為皇室子弟就輕視任何人,公主們出嫁後要恪守婦道,儘自己的本分。

李忱劇照

據說,萬壽公主出嫁後,有一次駙馬的弟弟重病,皇帝得知後就派下人去探望。探望的人回到皇宮後,皇帝就問公主是不是也在家中,下人回答說公主不在府中,而是在別處聽戲。皇帝聽後是十分生氣,立即將公主叫到皇宮中,並且教育自己的女兒:「丈夫的兄弟重病,你理應去看望,如今你卻跑去聽戲,對得起自己公主的身份嗎?"公主連忙認錯,隨後對自己的夫家恭敬有加。

從這位皇帝的所作所為,我們也能看出這確實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他的一生兢兢業業,為大唐延續了最後的榮光。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竟然因為服用了太醫獻上的」仙丹「而中毒,病情變得十分危急,連續一個多月都無法上朝。

859年,唐宣宗重病,最終離世,享年50歲,駕崩後安葬於貞陵。

李忱劇照

這位皇帝在位13年,拯救大唐於水火之中,但依舊無法阻止唐朝滅亡的結局。在他死後甚至到唐徹底覆滅,百姓們依舊對他思詠不已。他的大半輩子都在裝瘋賣傻中度過,堪稱最能「忍」的皇帝,餘生所創造的功績至今令人嘆服。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他是中興唐朝的皇帝,裝傻時曾與僧人合寫一首詩,全詩氣勢磅礴
    在《全唐詩》中有這樣一首比較的奇怪的詩,說它奇怪是因為這首詩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由兩個身份地位完全迥異的人合作而成,一人是唐朝頂頂有名的中興皇帝唐宣宗李忱,另一人則是香嚴寺的一位禪師——香嚴閒。
  • 劉秀造就的盛世,取消多種賦稅制度,並且注重文化大興儒學
    劉秀造就的盛世,取消多種賦稅制度,並且注重文化大興儒學我國的朝代非常的多,每一個政權統治時幾乎都曾出現過繁榮的時期,人們將這段時間稱為盛世。一提到這兩個字,很多人的心中都會產生很多關於盛世的時期,有發生在唐朝的,也有發生在我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到的盛世,是出現在東漢時期這個朝代的,在我國史上它顯得並不那麼讓人們在意。相對於西漢來說,它更加的不引人注意,更加低調。不過就它當時發展的狀況來說,的確稱得上是史上的一段盛世時期。而創造這一段盛世的人,正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劉秀。
  • 李隆基本是庶子,卻成為了唐玄宗,而皇位竟是他哥哥親手奉送
    眾所周知,李隆基是唐朝的唐玄宗,對於他的事跡,大家幾乎耳熟能詳,而且他還開創了唐朝的「開元盛世」,成就了繁華的盛唐。但李隆基卻在晚年犯過錯誤,他過度寵溺楊貴妃,不理朝廷,致使安祿山作亂,從而爆發了「安史之亂」,總而言之,唐玄宗是功過皆有的。但實際上,李隆基其實只是唐睿宗的庶子。
  • 唐朝全盛時的版圖,是以開元盛世為最遼闊嗎?
    導讀:雖然唐朝在開元盛世時國力達到鼎盛,但是版圖卻是在唐高宗時期最大。唐朝有兩個戰力巔峰時刻:一個是實行府兵制的唐高宗時期,另一個是實行募兵制的唐玄宗時期。唐太宗、高宗父子興兵滅掉突厥、薛延陀、高句麗、西域諸國,唐朝控制的範圍包含西域到中亞、漠北草原、遼東包含部分朝鮮半島。
  • 唐宣宗為何裝傻36年?看他母親的傳聞和身份就明白了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16任皇帝,其為人英明、果決並善於虛心納諫,被後世稱讚為「小太宗」。上性豪邁,尤所不禮 」—— 因為唐宣宗不愛說話,侄子唐文宗李昂經常戲耍他,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開口,並且還戲謔地稱他為「光叔」(唐宣宗繼位前封光王)。唐宣宗卻任由他們取笑,從來不生氣。3、「 宮中皆以為不慧 」—— 因為唐宣宗從小到大沉默寡言,所有人都以為他不聰明,是個反應遲鈍的傻瓜。
  • 他是李隆基的兒子,當上皇帝後,卻因皇后的奪權,而被嚇死在病床
    說到唐朝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那便是唐玄宗李隆基了。在李隆基位時期,他勵精圖治,勤於政事,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李瑛是李隆基的嫡長子,原本位於太子之位,可後來他連同他的兩個弟弟一起遭受武惠妃的迫害而慘死,無奈之下,李隆基根據無嫡立長的原則,讓長子忠王李亨繼任太子之位。
  • 歷史上推翻唐朝的朱溫做過哪些人神共憤的事?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春,僖宗皇帝病故,他的弟弟李曄繼位,即昭宗。改元為龍紀。這個時期,軍閥混戰更加激烈,最後有三支軍閥力量較強,一個是山西李克用,一個是陝西李茂貞,再就是河南朱全忠。天復元年(公元901年),宦官給皇帝出主意,封李茂貞為岐王,進京輔政,把宰相崔胤貶謫出京都。
  •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做了什麼,才讓唐朝走下坡
    唐統一後,大唐周圍的小國都紛紛向大唐表示友好,向大唐王朝進貢,周圍小國也紛紛派出一些使者入唐學習先進的知識文化,可見大唐當時國力之強盛,那又是為何讓剛剛經歷被後人評價為「開元盛世」時期的大唐,在短短二幾十年時間,讓一個強盛了幾代人的大唐王朝倒下,再也站不起來?
  • 李旦為什麼要把皇位二上三退,難道只想聽從別人的差遣嗎?
    李旦為什麼要把皇位二上三退,難道只想聽從別人的差遣嗎?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歷史小寶魚」的小編,小編覺得說起盛世王朝,可以滔滔不絕,主要是每個盛世王朝都有他們的發展目標,而對於唐朝是非常的強盛,而且非常的富強,李淵建立了唐朝,後來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便順利的登基,唐朝盛世也正式的開始了,李世民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皇帝!
  •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時候,人們很看重皇位,甚至為了皇位還會殺害自己的父親或是兄弟,所有人都被成了踏腳石,葬送了生命。很少人會看清局勢,避開這個皇位,拒絕這皇位,遠離權利,以此來保障自己一生平安的生活。這種很明智,懂得捨棄皇位來換自己的性命。
  • 萬國來朝,國力強盛的盛世唐朝,為什麼權力鬥爭頻發?
    隋唐時期,我國國力強盛,在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巔峰。雖然那時候唐朝對於周邊西域或者其他地區還是以羈縻政策為主,但卻是文化輸出最為頻繁的時代。那時候日本派往的遣唐使,鑑真東渡,西域諸國的朝拜,南方土族的敬獻都可以體現唐朝強大的國力。
  • 說到宦官,第一印象就是宦官沒一個好人,但唐朝的高力士不是壞人
    細數中華上下5000年。說到太監一次,大家都能想到在歷史上大多數能叫的出名字的太監基本上都不是好人。這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宦官亂政,而且漢朝和明朝都是宦官最為猖狂的時代,但是還有一個朝代的宦官,那更是狂的沒邊了,就連廢立皇帝那都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殺死過好幾個皇帝。
  • 唐睿宗李旦為什麼要多次把皇位給讓出去,他是真的不想做皇帝嗎?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5位皇帝,唐高宗第8個兒子。他的廟號裡有個「睿」。 睿代表很聰明,李旦為何能得到這個字的頭銜呢?其實這個李旦和李顯一樣,都是武則天的兒子。都曾被武則天推上皇位,隨後又被蹬下去了。但李旦與李顯不一樣的是,武則天從來沒有像對李顯那樣對李旦施加過「壓迫」。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寫了一部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1996年逝世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一個段子:一人得到葵花寶典,打開第一頁,寫著「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為了成為天下第一,忍割「愛」了;結果痛暈過去,醒來後,翻開第二頁:「就算自宮,未必成功」,有點心痛;翻到第三頁,氣得吐血而亡,因為第三頁上寫著:「不必自宮,也能成功」。
  • 從唐朝到宋朝中間到底隔了多少年?
    從唐哀帝放棄自己的皇位,唐朝被改成「梁」。事實上中國歷史上雍容華貴的大唐一共存在290年,到這裡就結束了。其實也不能說是皇帝放棄了自己的皇位,用俗話來說,就是唐朝氣數已經盡了,無力回天,就靠著一個皇帝,唐朝也不可能在繼續下去,所以唐朝就到這裡就完了。
  • 兩次登基的李旦,為什麼在壯年的時候,卻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呢?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唐朝的李旦。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從來不缺有才能的帝王,特別是在漢朝和唐朝。在這兩個朝代中,出現了很多的帝王。在唐朝的歷史上,李世民被稱為千古一帝,是和秦始皇齊名的皇帝。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回憶皇宮:娘娘洗澡從不親自動手,必須小心翼翼
    在我國歷史上,太監都比較有志氣他能夠從底層慢慢地爬到實幹派,並不是所有的太監都這麼的幸運,在皇宮當中,他們就像一個食物鏈一樣,權力大點的就會吞併權力小一點的,權力小的最終還停留在皇宮的最底端。孫耀庭: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太監這些底層的太監每天都過著又苦又累的生活,慢慢地隨年齡老去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們就會被皇宮殘忍的拋棄在附近的寺廟內。許多朋友們紛紛好奇,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太監是誰呢?
  • 此太監心善膽大,宣讀聖旨的時候故意讀錯一個字,救下上千條性命
    善良「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無法達到老子所言的那個高度,但我們待人接物保持基本的善意,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已經很難得了。一個人的心性怎麼樣,與他的外表和職業沒有關係,滿臉橫肉的男人會幫助老人過馬路,幹體力活的工人也會把自己的饅頭分給路邊的野貓,所以我們判斷一個人善良與否,不應該帶著先入為主的成見,而是看他做的事。
  • 王建的《古謠》,在唐朝詩歌盛世裡閃耀著光芒
    但在浩如煙海的唐朝詩歌盛世裡,卻有一個不太出名的詩人,人們記住他的詩歌也不多。他有一首看來極為簡單的詩歌,卻讓我一下就記住了,這就是王建的《古謠》: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霞。一來一去道上客,一顛一倒池中麻。
  • 在關於太監的問題上,清朝是如何做得,以至於沒有宦官專權發生?
    皇帝和太監的感情,可能比和后妃近得多。深宮特殊的環境決定了皇帝和太監在一起的時間最多,有的皇帝從小就是太監帶大的,等他當皇帝了,感情上自然會信賴、重用這些太監。比如在明朝萬曆年間,河北肅寧有個姓李的男子,連自己的女兒都養不活。實在沒有辦法,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自宮,然後到北京去當太監。他投靠了一個叫魏朝的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