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不點
母乳是小寶寶最好的食物,所以不少寶媽都特別重視母乳餵養,但是等寶寶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媽媽就要嘗試著給寶寶斷奶,否則會導致營養跟不上,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心理疾病,對孩子成長很不利。
寶媽屢次斷奶失敗,12歲孩子每天吃3遍母乳
一位寶媽最近向大家求助,自己的兒子已經12歲了,但是每天還要吃3遍母乳,而且每次斷奶都會導致孩子精神萎靡,現在孩子這麼大了,完全離不開媽媽,所以讓她羞愧又煩惱。
因為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加上兒子也是獨生子,所以雙方的老人對孩子格外溺愛,不管什麼事情都順著孩子,在孩子1歲的時候媽媽就想斷奶,但是在婆婆的勸說下,決定讓孩子到3、4歲再斷奶,後來陸續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寶媽多次斷奶失敗,決定帶著兒子到醫院治療,結果醫生檢查以後沒有生病,反而是孩子對母乳的依戀導致的,只能勸他們回去,醫生表示「我也治不了,斷奶還需要媽媽努力」。
不少網友對此表示非常詫異,難道真有讓孩子吃到12歲的媽媽?這種情況放誰身上也受不了啊,可是這位媽媽真的被斷奶這件事情困擾了12年。
媽媽何時給寶寶斷奶最好?
母乳對新生兒的發育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母乳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生長需要,所以就需要讓孩子添加輔食,一般在6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吃輔食了。
隨著寶寶腸胃功能進一步完善,他們就需要消化更多的食物來獲取營養,而且孩子也應該慢慢學會獨立,一般在孩子1歲半左右就應該斷奶,讓寶寶吃飯不僅能夠鍛鍊他們的腸胃功能,也可以通過咀嚼來鍛鍊面部肌肉,對孩子各項成長都很有好處。
寶媽該如何正確給孩子斷奶呢?
寶媽給孩子斷奶需要講究正確的步驟,如果簡單粗暴地斷奶,不僅不能獲得成功,也會讓孩子更加依戀母。
1、添加輔食
寶寶添加輔食可以延長他們的吃奶時間間隔,同時也能夠培養孩子對其他食物的興趣,父母在給孩子準備輔食的時候要用心製作,從細到粗,從少到多,讓孩子慢慢喜歡吃輔食,添加輔食之後,孩子吃母乳的次數就會慢慢變少。
2、循序漸進
斷奶需要循序漸進,從逐步減少吃奶次數開始,剛開始每天孩子吃6遍母乳,通過輔食或者其他食物,讓孩子逐漸減少到3次、1次,然後再鼓勵孩子慢慢戒掉母乳,這樣他們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期間寶媽可以通過各種玩具獎勵或者零食獎勵,幫助孩子更快分散對母乳的注意力。
3、母嬰分離
如果寶寶對母乳特別依賴,每次斷奶都失敗的話,可以採取適當地母嬰分離,在寶寶吃飯的時候,媽媽儘量迴避,或者晚上睡覺的時候讓爸爸哄孩子睡覺,這樣減少母嬰接觸的時間,寶寶也就想不到吃奶這回事,更能增加斷奶成功的機率。
孩子斷奶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如果寶媽太溺愛孩子,不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每天都要圍在媽媽身邊吃奶,他始終都會是一個長不大的「巨嬰」,孩子小的時候無所謂,等到孩子長大了進入社會,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就會處處無為,也會讓孩子自卑。
不管家裡什麼條件,也不管老人對孩子有多溺愛,寶媽都不能在斷奶的時候心軟,你的每一次斷奶嘗試,都是為了孩子好,不斷奶最終只會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