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祝大家節日快樂。我們繼續來說說高考作文。看幾個題目: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文章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要聽自暴自棄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所謂青春,就是渴望的狀態、憧憬的狀態,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狀態。---【日】三島由紀夫
讀了上述材料,作為青年你有哪些理解和思考,又產生了哪些感悟和聯想?請以此為中心,寫一篇文章。
要求:根據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佳作賞析】
青春擁有者,應燃起風華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要聽自暴自棄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是魯迅先生的衷心祝願和真心期望。而要達到理想的「渴望的狀態、憧憬的狀態」,就必須努力拼搏,才能實現「可能性的狀態。」因此我認為,青春擁有者,應燃起風華,看見遠方天國那璀璨的煙火和燦爛的星光。
青春需要的是不畏困難,渴望成功的心態。世上誰人不青春,誰人青春不風華?西北戈壁灘上的一聲巨響,蘑菇雲伴隨著歡呼在大漠深處迴蕩。青春的王淦昌、錢學森、鄧稼先們,為了讓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他們心懷祖國,隱姓埋名,在艱苦環境中拼搏,發揚「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用顆顆赤膽忠心,去完成裡程碑式的壯舉;他們渴望用重器為祖國保駕護航,因而不畏困難險阻,打破封鎖,獨立創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永不服輸。他們的熱所發出的光和「兩彈一星」一同星光閃耀著歷史的光芒,激情把可能變成現實。
青春有著憧憬的狀態,把無限可能變成事實。因為青春是魯迅所說的敢想敢幹的時候,精力充沛,創造力最活躍。現在不做,更待何時?要「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這樣才能褪去空想,腳踏實地,攀爬一條通往無限可能的路。正如馬克思所言:「在科學上面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定點。」當黃旭華聽到毛主席發出「就是一萬年,我們也要造出自己的核潛艇」的號召後,青春熱血沸騰,為此隱姓埋名四十載,帶領團隊終於造出了共和國的重器,結束了我國有海無防的時代。他們用青春蘸著熱血,譜寫出共和國精彩的華章。
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後,應擺脫冷氣,沉澱向上走的內涵。自暴自棄,做時代的「巨嬰」沒有前途,只能令人唾棄;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份光,不負青春韶華。生活在新時代,接受理想的感召,為祖國建設發光發熱。當「北鬥之父」孫家棟聽到毛主席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號召,豪情萬丈,頑強拼搏,攻克難關。他們堅信: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一覽萬事皆浮雲,唯有登高處觀風嵐。如今山花爛漫,他在叢中笑。
青春啊青春,壯麗的時光。比那寶石還要燦爛,比那珍珠更加輝煌。若問青春為何壯麗?
因她為祖國發光。新徵程上,追夢人應如尼採所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我對自己說:加油!
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文章
每一代青年都曾經「迷茫」,都曾經被長輩擔心「垮掉」。而任何時候,面對青春的迷茫,最有效、最不忽悠人的「解藥」,是九個字:「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千禧一代正有為,即將畢業的你,對於青春這「彷徨」「迷茫」如何看待?
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本校(統稱博雅中學)高一新生寫一篇演講稿,倡議新生們「直面青春的迷茫,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文中要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你的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問題解析】
本題屬情境設置類任務驅動型作文,要求考生緊緊圍繞材料內涵和具體情境指向來作文。每一代青年都曾迷茫,曾被長輩擔心「垮掉」,而解決迷茫的最有效辦法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本題審題難度不大,重在訓練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考生的價值觀。
【限制性】
1.真實情境限制。題目提供的真實情境是:每一代青年都曾迷茫,被長輩擔心「垮掉」,命題人給出的良藥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強調青年主體的責任與擔當,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從現在做起,強調青年應該迅速行動,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是命題人的題旨所在,考生若離開青年談迷茫彷徨,或者只談迷茫彷徨,不談解決策略,則均屬於偏題或者跑題立意。
2.典型任務限制。本題的任務指令如下:(1)對青春的迷茫與彷徨,你怎麼看?(2)寫作者的身份是即將畢業的高中學生。(3)面向高一新生寫一篇演講稿,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4)演講主題是倡議「直面青春的迷茫,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演講稿」形式則基本限定了文體,要以議論文為主。文中要體現考生的認識與思考,還要提出希望與建議,這些都是考生在寫作中需要注意的任務要求。
3.價值判斷限制。本材料體現的價值觀是:青年應該直面生活和學習中的迷茫彷徨、挫折與苦難,不要總是寄希望於別人;克服迷茫,改變現狀,都要從自己做起;不要悔恨於昨日,更不要總是寄希望於明天,從現在做起,迷茫會散去,夢想奮鬥之路會逐漸清晰可見。
【開放性】
1.立意角度開放。題目任務要求,「倡議新生們『直面青春的迷茫,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考生可從認識論的角度分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重要性;也可以從方法論的角度闡釋「從我做起」該怎麼做,「從現在做起」該做什麼;還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綜合來談。
2.論證選材開放。「倡議新生們『直面青春的迷茫,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理由是開放的,希望和建議也是開放的。可以直接運用材料中提供的素材來支撐論點,可以闡釋迷茫的具體內容,也可以在材料提供的素材基礎上聯想發揮。比如運用魯迅名篇《風波》中的九斤老太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了」,既可以讓文章內容豐富,又能讓文章有內涵。對於如何直面迷茫,可以例舉具體的事例,如黃渤青年時曾經迷茫,王寶強青年時曾經迷茫,馬雲青年時也曾經迷茫,但他們沒有在迷茫中彷徨無措,而是直面迷茫,立即行動,克服困難,終於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佳作賞析】
奮鬥的青春不迷茫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奮鬥的青春不迷茫」。
韌性十足、潛力無限、後勁充沛的中國,需要青年的膽識與擔當,攜手在時代風雨中經受磨練,為更美好的生活砥礪前行。
當人類開始仰望星空,夢想就已啟程。
那麼,你的夢想是什麼?在孩童時期,估計大多數人都被問過這樣的問題。那些曾經立下的志向,讓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在今天的中國開出了最繁盛的花。而奮鬥,就是你我夢想落地背後的「奮力一掌」。
無奮鬥,不青春。一個偉大的民族,必有其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時空轉換中,奮鬥始終是中華民族不變的精神底色。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會一帆風順,在向前走的路上,時不時冒出的小情緒、小困難都是成長的「必答題」。唯有保持健全的心智、平和的心態,學會正確面對焦慮、戰勝挫折,才能贏過自己,讓青春的翅膀更加堅強。
當代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代,擁有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紅利,在種種困難面前,這就是奮鬥出彩的優勢。當代青年,也處於自己人生中的最好階段和關鍵階段。抓住優勢乘勢而上,創造新的業績,這就是時代賦予的責任。
奮鬥的青春不迷茫!在現實社會中,青年確實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在競爭愈加激烈的環境下,「青春煩惱」也確實是成長的常態。奮鬥才是紓解焦慮、擺脫失落的法寶;青春不是用來揮霍虛度的,闖關奪隘才是熱血青春的意義所在。無論任何時候,無論發展到什麼階段,無論什麼樣的青春場景,奮鬥實幹都是青年創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徑。只要有一顆奮發進取之心,惜取人生黃金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做到眼中有遠方、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青年們總會書寫無悔的人生,收穫充實而美好的青春記憶。
中國青年曆來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沒有止於「坐而論道」,他們「起而行之」、始終腳踏實地追逐著小小的個人夢、圓滿著大大的中國夢。改革開放以來,一批全球矚目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與青年創業奮鬥的勵志故事相伴而生。中國名片「復興號」研發人員平均不過30多歲、「天宮」研發團隊平均年齡30歲、長徵五號科研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3歲;中國青年首次創業年齡平均為24.67歲,20到26歲創業活躍度最高……一樁樁一件件,一然離不開敢於創新、勇於奮鬥的中國青年。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最具活力、最富激情、最具創意的青年們,在當前的時間與空間交叉節點上,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韌性十足、潛力無限、後勁充沛的中國,需要這群青年的膽識與擔當,攜手在時代風雨中經受磨練,為更美好的生活砥礪前行。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近日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89歲高齡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辭,且全程脫稿,發音認真清晰,顛覆了人們印象中挽著褲腿、俯身在稻田裡的形象。除了英語流利,袁隆平俄語也不差,還會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網友們紛紛點讚道:原來你是這樣的袁隆平。在致辭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並非常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為了更多地與國際友人溝通,能夠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袁隆平勤於練習英語。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科研中的哀隆平,依舊會遵循自己的愛好,空閒時練習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專家,更是一個不斷學習,永遠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與聯想?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發言稿,參與振華中學團委與學生會聯合舉辦的「致敬大師,放飛青春」的主題座談會,體現你的思考,表達你的看法。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試題解析】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考生首先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內容,一是袁隆平在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用英語致辭,獲得網友點讚;一是袁隆平不滿足於已有成就,不斷學習,不知疲倦,苦練英語。綜合分析材料,我們可以感知到袁隆平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努力、勤奮好學的精神與他對生活的熱愛,彰顯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情懷。
其次,考生的文章要突出「致敬大師,放飛青春」的主題,在褒揚大師風範的同時,不忘對實現個人夢想的表達,且要注意二者的有機融合。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奮鬥打造亮麗人生。
2.放飛夢想,永不滿足。
3.追求讓生命華麗綻放。
4.致敬大師,讓夢飛翔。
5.追夢青春,盡顯芳華。
6.胸懷世界,放飛自我。
7.學習大師,放飛青春。
偏題立意:
1.開展科研,成就自我。(「致敬」的意思不明顯,「開展科研」也不符合中學生實際)
2.發展個人愛好。(主題跑偏)
3.努力學習,成就自我。(脫離「致敬大師」的方向)
【佳作賞析】
追慕大師風範,讓青春閃閃發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能參加由振華中學團委與學生會聯合舉辦的「致敬大師,放飛青春」的主題座談會,我感到非常榮幸。我發言的題目是《追慕大師風範,讓青春閃閃發光》。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斷追逐自己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心中夢想澎湃如昨,奮鬥熱情依舊高漲,這位「當代神農」,不僅讓更多人遠離了食不果腹之憂,還以自身經歷給了世人另一種精神財富:對科研的忘我投入與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不斷學習、不斷突破,對未來充滿希望,為理想傾盡畢生精力,讓自己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心繫天下蒼生的袁隆平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夢想,發現水稻「雜種優勢」,攻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難關等,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神話。在89歲高齡之時,袁隆平用發音清晰的英文致辭,且全程脫稿,盡顯大師風範。袁隆平在致辭中表示,自己努力練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國際友人溝通,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這種胸懷世界、胸懷人類的思想正是大師的情懷和風範,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美國的摩西奶奶認為「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熱愛生命的她,70歲拿起畫筆,80歲首次開個人畫展,她堅持繪畫,不斷創作,活出了勇於挑戰自我的境界。他們的事跡告訴我們:對於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
我們正值青春年華,面對未來和自我的挑戰,只有放飛理想,青春才能變得色彩斑斕!只有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態,我們的每一天才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追夢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讓青春在夢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當我們用辛勤的汗水鋪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過泥濘奮勇向前,高揚青春的旗幟,才能讓青春的顏色變得多姿多彩,讓青春的價值在進取中彰顯。
大師終會老去,手握歷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應責無旁貸地扛起使命,不負青春年華,追逐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斷劈波斬浪,用奮鬥書寫輝煌的明天。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張俊梅)
【佳作欣賞】
詩裡青春,手中流年
五千年的浩瀚歲月裡,詩歌是一朵馥鬱嫋娜的墨花,於變幻的時空裡綻放著華夏大地的千山萬水,更傳唱著炎黃子孫的喜怒悲歡。無論是春華秋碧,還是朝代更迭,詩歌的國度始終盛世未央,多少年滄海成桑田,詩人們的繾綣心事依然觸手可及。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場久違的文化盛宴,16 歲的少女武亦姝憑藉其過人的詩詞功底勇摘桂冠,博得一片喝彩。當人們無比欽羨這個オ華橫溢的少女時,一個新的問題也在人們心中萌生開來:古詩文默寫在150 分的高考語文試卷中只佔了5 分,這3.3 %的比重,是否值得我們花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呢?
紀伯倫曾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背誦詩歌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豐富我們的文化素養,傳承文化,繼往開來,而非僅僅是為了高考試卷上那3.3 %的分值。從何時起,我們將背通古詩文當成了一種負擔,甚至抱怨古人為何要寫那麼多詩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背誦古詩文,我們能收穫的不僅僅是試卷上的那5 分,更有文學修養乃至整個人生的滿意答卷。
詩歌源自於生活。塵世的苦辣酸甜,生命的喜怒悲歡,都在詩歌中涓涓流淌,於歲月的流光中雋永綿長。那是「桃花灼灼,枝葉蓁蓁」的絢爛花事,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幹古遺憾,是「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真情告白。當生活跌落現實的塵埃,詩歌卻在塵埃裡萌芽開花,綻放一片錦繡山河。詩歌源於生活,更是生活的升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詩人們目睹了現實世界的悲歡離合,便在心中勾勒了一座詩歌帝國。那是屈子的「後皇嘉樹,受命不遷",是辛稼軒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是陳與義的「欲題文字弔古昔,風壯浪湧心茫然」。寥寥數語的背後,藏著朝代更迭的烽煙,更藏著詩人們無盡的山河淚。
詩歌是生活的升華,是古人智慧的精粹,更是我們受益終生的文化瑰寶。在煙海浩瀚的詩歌中,我們看到了時空輾轉的不同風景,領略了星移鬥轉的歲月變遷。那些背過的詩句或許被我們遺忘,但是它們已經匯成了我們的骨血,在悄無聲息中暈染著詩意的青春。總有一天,我們會帶著無限詩情畫意去看王摩詰的松間明月,去品元好問的千山暮雪……
詩裡寫青春,手裡舞流年。背誦古詩文的意義是不需要質疑的,願我們都能領悟詩歌的真正內涵,詩海揚帆,譜寫自己最詩意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