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蔡方柏健談,且思路清晰。作為中國歐洲學會法國研究會名譽會長,蔡方柏4月1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本次法國大選形勢信手拈來。
蔡方柏在1990年至1998年任中國駐法國大使,歷經密特朗和席哈克兩任總統時期。8年間,他親歷了中法關係因售臺武器引起的曲折和走出低谷的過程,因而被稱為「中法外交的見證者」。
4月22日,法國2012年大選將進行第一輪投票。蔡方柏認為,此輪投票沒有太多懸念,傳統右翼候選人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和傳統左翼奧朗德(Segolene Royal),將進入5月6日第二輪投票。同時在一輪投票之後,其餘三股勢力的選票去向將決定最後的大結局。
「儘管第一輪投票還沒有開始,但都在考慮第二輪的布局了。」蔡方柏說,傳統右翼的薩科齊已經在爭取中間派和極右翼勢力的選票。
蔡方柏說,薩科齊和奧朗德各有優缺點,最終也很可能以「微弱多數」的優勢勝出。無論誰上臺,也都無法解決法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失業和安全等問題。相較之下,「薩科齊(的競選綱領)更加現實一點」。
在蔡方柏看來,薩科齊處理中法關係和其中的「紅線」更有「經驗教訓」;如果奧朗德上臺,則中法的磨合期可能長一點。無論如何,「中法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始終是要向前發展」。
「薩科齊更現實一點」
《21世紀》:對第一輪投票的結果做怎樣的預測?對第二輪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蔡方柏:第一輪沒有太多的懸念,現在傳統左翼和右翼對決局面已經形成,就是薩科齊對奧朗德。不出現特殊情況的話,那麼這兩個人會進到第二輪。
第一輪投票中還有三股勢力:極右的國民陣線勒龐(Jean-Marie Le Pen),極左勢力梅朗雄(Marie-George Buffer),中間勢力貝魯(Francois Bayrou)。主要候選人以及這三股勢力得票情況,將對第二輪產生重大影響;三股力量票數的去向,將決定第一輪的候選人中誰最後當選。現在預測是,極右票數在15%左右,極左也大致在15%。
《21世紀》:第二輪投票中誰的勝面較大?
蔡方柏:這三種勢力的選票將來(在第二輪)的去向是關鍵問題。一般來說,極左選票向左的方向轉移票數相對比較多,之前一個民調講梅朗雄的票可能70%要轉給傳統左翼社會黨奧朗德;右翼的選票轉讓比較困難;中間派和極右派到底有多少(選票)能夠轉給薩科齊,現在還是個未知數。所以現在都在考慮第二輪的布局了。
薩科齊陣營的人已經開始放風,說如果薩科齊當選可能任命中間派候選人貝魯當總理,這就是在爭取(第二輪)選票。另外薩科齊競選綱領當中已經包含有極右主張,實際上是在拉極右的票。
我結論是,如果極右和中間的選民能夠比較多的支持薩科齊,那薩科齊就可能連任。不管是誰當選,很可能是一個微弱的多數勝出,不可能是壓倒多數。
《21世紀》:這次大選中,左翼力量的興起很值得注意。也有評論說,法國左翼會結束十多年法國右翼的統治。這樣的評論是不是有道理?
蔡方柏:應該說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薩科齊最大的弱點是,在他任期間法國的經濟社會情況不好,之後遇到金融危機。他在第一次當選總統時候所承諾的要提高購買力等,不但沒有兌現而且下降,失業問題沒有解決且還惡化。
在經濟衰退情況下誰當政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兩個人的競選綱領比起來,薩科齊更現實一點,採取緊縮措施、削減赤字、再促進經濟復甦,這實際上是德國模式;而奧朗德許願太多,不一定實現得了。
「左右共治」與「法德軸心」
《21世紀》:等大選結果出來組閣任命總理,包括6月份要進行的國民議會選舉,有沒有可能出現「左右共治」的局面?這對解決法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否不利?
蔡方柏:法國已經出現過兩次「左右共治」。除了社會經濟因素之外,有體制上的原因。過去法國總統任期7年,席哈克在2002年改成5年。原因是此前總統選舉後兩年再選議會,(從歷史上看)容易造成左翼的總統、右翼的議會;現在總統和議會(差不多時間)一起選(就能避免這種情況)。
左翼在參議院佔多數,但在國民議會還是右派多數。法國的體制是,一個法律在國民議會通過,再拿到參議院修改(或否決),再回到國民議會。國民議會(擁有)最後決定權。(對於右翼來說)國民議會選舉丟不丟,這是個未知數。
《21世紀》:之前處理歐債問題、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問題,形成了默克爾拍板、薩科齊發布的模式,也出現了「默克齊」這個詞來形容這種雙核模式。如果說左翼的奧朗德上臺,對雙核領導會不會形成比較大的挑戰?
蔡方柏:總的來講,歐盟是法德起拉動作用。過去是法國人出主意、德國人買單。現在是法國也出主意、德國不買帳,因此就要妥協。如果歐盟離開了「法德軸心」,等於一盤散沙。不管是薩科齊或奧朗德上臺,最後法德還是要相互妥協。可能(奧朗德上臺後法德的)磨合期要長,矛盾可能是要多,甚至鬧得很僵,但最後國家利益決定最後要妥協。
中法關係的「紅線」
《21世紀》:薩科齊或者奧朗德上臺,對中法關係的影響會有不同的表現嗎?
蔡方柏:如果薩科齊當選,由於他當政了多年,對中國政策、中法關係比較了解,所以能夠很快使中法關係走上正道;如果奧朗德當選,他沒有當過政,可能有一個長一點的磨合期。
但是可以肯定,不管誰當選、磨合期長短,中法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始終是要向前發展。現在中國這股力量是任何國家都不能忽視的。
《21世紀》:有位權威的中法關係專家提到,在中國領導人和薩科齊磨合過程中,達成一些共識、一些不能碰的紅線。這些紅線是指哪些?
蔡方柏:很清楚,臺灣問題和西藏問題。臺灣問題上,法國得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西藏問題上,除了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之外,不能跟達賴分裂分子怎麼樣,這都是紅線。
法國要是踩了這個紅線,中國就要作出反應。薩科齊對達賴的問題已有經驗教訓,可是奧朗德沒有;臺灣問題上,薩科齊踩過紅線(售臺武器),我當時在法國經手(此事),我們採取了措施,薩科齊就有過經驗教訓了。奧朗德到底會如何表現,(現在)比較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