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型戰術無人機|「天蛾」出擊,「瞞天過海」!

2020-12-23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飛蛾一樣的微型無人機,悄無聲息地滑掠至「藍軍」預警陣地,瞬間就將陣地的影像及位置傳輸至「紅軍」的指揮屏幕上。這樣的「天蛾」,如今已不再是戰爭大片中的「任性」幻想。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從「紙上談兵」飛向未來戰場——

小微型戰術無人機:你是我的「眼」

■王海峰 王登科

風沙肆虐的灰暗天空下,廢棄的沙漠小鎮中,「藍軍」的預警陣地搭設完畢,耐心等待著「獵物」的出現。

在強風和黃沙的遮掩下,一群像飛蛾一樣的微型無人機,從城鎮邊緣滲透進來,其中一個悄無聲息地滑掠至「藍軍」預警陣地。瞬間,陣地的影像及位置清晰出現在「紅軍」的指揮屏幕上。

隨著飛彈發射按鈕「滴」聲一響,一道閃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天而降,「藍軍」預警陣地隨即在爆炸聲中變成廢墟。

這不是戰爭大片中導演的「任性」暢想,而是從作戰現實中抽象出的「寫實」畫風。

近日,美國海軍學院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陸戰隊購置了800套「瞬眼」(Instant Eye)小型四旋翼無人機,從今年一月起分批次列裝部隊,與士兵一起進行攻擊訓練。

近年來,隨著戰場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小微型戰術無人機因其不懼傷亡、作戰樣式靈活、智能化程度高等優點,在戰場上密集現身,衍生出各類新型戰法和許多顛覆性的作戰樣式。

「天蛾」出擊

演繹「瞞天過海」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歐洲西海岸發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諾曼第登陸。整個戰役過程中,雙方投入兵力超過300萬。在登陸的6個小時裡,有2400名美軍士兵長眠於不到10公裡的「奧馬哈」海灘登陸場,平均每9秒就有1名士兵犧牲。僅此一役,兩棲登陸戰鬥便永久被打上了壯烈悲慘的烙印。

如何降低兩棲登陸戰鬥中人員的傷亡數量?陸戰隊員和其他步兵們都需要一個新夥伴。

班用小型無人作戰系統無疑是最好的選項之一。在2016年國際無人機系統協會舉行的會議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副司令羅伯特·沃爾什中將表示,「未來,海軍陸戰隊員將不是第一波衝上去戰鬥的,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無人機群,它們可以感知、定位甚至是殺死它們面前的敵人。」

沃爾什中將希望為海軍陸戰隊每個步兵班裝備一架價值1000美元左右的四軸飛行器。他的構想正在逐步實現。201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測試了包括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在內的多種商用和軍用小型無人機,最終選擇了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的第三代「瞬眼」無人機。經過為期18個月的試驗部署,美國海軍陸戰隊於今年一月開始,大規模為戰鬥班配備戰術級無人機「瞬眼」。

天蛾可以在1秒鐘內振動1000餘下翅膀,是世界上振翅最快的昆蟲。當飛行中觸碰到某些東西時,它們只需一次振翅即可恢復穩定,能夠在遇到障礙物前做出快速反應。由此受到啟發,「瞬眼」系列新型四旋翼無人機得以問世。它們能在速度超過48km/h的風中飛行,可以快速從碰撞(但不包括墜毀)中恢復,主要用於監控並提供近距離影像。

此次美國海軍陸戰隊採購的800套Mk-2Gen3型無人機是「瞬眼」家族中成本最低、部署最快的一款全天候無人機。它只有手掌大小,整個機身加上載荷的重量與一瓶礦泉水相差無幾,非常小巧輕便,單人手動即可發射;使用電機驅動,30秒內就可以升空,續航時間超過30分鐘,航程可達5至10千米,飛行高度可達3657米;可手動控制也可預編程飛行,操作員只需向某個方向簡單移動搖杆即可操控,機上的自動駕駛儀會根據天氣情況等因素算出最好的飛行軌跡;裝配有3個光電/紅外相機和1個前視紅外熱成像儀,採用混合加密通信系統、C2數據鏈及模擬視頻連結。

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早期裝備的班排級無人機RQ-11B「渡鴉」和RQ-20A「美洲獅」相比,「瞬眼」無人機體積更小、便攜性更好、單兵使用更加靈活,並且成本極其低廉,可作為誘餌目標。在1982年貝卡谷空戰中,以色列通過播撒大量「參孫」和「妖婦」誘餌無人機,成功騙取敘利亞防空雷達開機,以軍反輻射飛彈迅即捕捉目標信息,摧毀敘防空飛彈陣地。用廉價無人機誘導雷達開機,正是此類無人機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

結網扎籠

反擊「步步為營」

2018年1月,俄羅斯駐敘利亞基地遭到13架消費級四旋翼無人機的襲擊。根據俄軍方公布的作戰細節,其中6架無人機被俄軍無線電技術人員成功控制,剩餘7架則被俄軍「鎧甲-S1」防空系統擊落。雖然此次襲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機「蜂群」戰術首秀,但是用廉價的消費級無人機「騙取」防空飛彈,卻給無人機防禦作戰帶來諸多啟示。

眾所周知,目前無論是「復仇者」還是「全球鷹」,都是由飛行員和傳感器操作員進行遠程控制的大型無人作戰系統,價格非常昂貴。在電子幹擾和防空火力都很強大的複雜戰場環境下,這類無人機也會變得異常脆弱。而「瞬眼」這種戰術級小型無人機卻可以憑藉低成本的價格優勢形成數量優勢。如果一架小型無人機的價格和一輛法拉利跑車一樣,班排指揮員使用時可能就不會那麼自如了。

「瞬眼」的數量優勢使集群作戰的戰術應用得以實現。如果「瞬眼」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班的下一代「標配」,或許昭示了未來戰場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一方面,「瞬眼」可以納入有人/無人裝備作戰體系,與士兵共同承擔作戰任務;另一方面,憑藉自身的隱身性能和高效的綜合作戰能力,「瞬眼」將使敵人先進的防空武器系統「望洋興嘆」。

作為戰術級無人機,「瞬眼」可以讓對手防不勝防。首先,它的尺寸極小,可以緊貼地面進行超低空飛行,其飛行痕跡容易被地面雜波掩蓋;其次,它的機身大量採用非金屬材料,紅外特徵也不明顯;再次,它機動靈活,可以通過低速飛行甚至懸停的方式有效躲避敵方探測,跟蹤起來非常困難,留給敵方防禦系統的時間和空間窗口都很小。

反制此類無人機,雖然相對困難,但並非束手無策。該類無人機通常使用非金屬輕質材料,並搭載較多光電元件,抗電磁軟殺傷手段打擊能力相對脆弱,用硬毀傷手段也可以將其摧毀,主要反制手段包括以下三種:

——電磁阻斷。通信鏈路是無人機系統操縱的主要途徑,也是無人機的薄弱環節。無人機系統對電磁波幹擾非常敏感,一旦受到強幹擾,就容易產生錯誤控制指令,導致任務無法執行,甚至可能失控墜機。

——雷射打擊。雷射武器是利用高能量密度射束替代常規子彈的新概念武器。雷射武器「外科手術式」殺傷的高效費比作戰方式,特別適於打擊小型和微型無人機。

——捕獲攔截。荷蘭研發了一款特殊的無人機,它能夠在天上自動尋找目標無人機,確定位置後,發射捕捉網將目標無人機捕獲,然後自動打開附帶降落傘,安全落地。

融入體系

戰場「萬箭齊發」

由光電、紅外等多種傳感器模塊化組合的「瞬眼」無人機,可以獨立勝任各種任務,完全匹配海軍陸戰隊高強度、快節奏、複雜環境的作戰背景,因此得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青睞。有了它,將極大便利班排級單位實施偵察監視、行軍作戰等行動。一個班排級的戰術行動就大可不必調動偵察衛星那麼興師動眾了,可以節省大量作戰資源。

「瞬眼」無人機的具體效用如下:

一是進行偵察與監視。主要擔負偵察監視、目標指示、毀傷評估等任務,為戰術級別的決策與防禦提供實時準確的ISR服務,提升海軍陸戰隊基本作戰單元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二是提供戰術輔助決策。在發起攻擊之前,先以無人機偵察敵戰場環境及作戰部署,根據實時情報,迅速調整作戰方案,提高作戰決策效率;

三是拓展單兵作戰空間。通過使用該類無人機,可以將單兵的作戰活動空間向前拓展5千米以上,加裝武器載荷後,機載武器還可以與士兵共同完成攻擊任務,大量使用時更可以達到「萬箭齊發」的效果。

隨著未來戰場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無人機在班組作戰中將扮演愈發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前戰術級無人機的發展趨勢,顯示出以下六個明顯的特徵:

機型小微化。為提高無人機的機動性能和戰場生存能力,在滿足作戰需求的前提下,機型正朝著小型、微型化的方向發展。

機體隱身化。通過加載幹擾機、採用複合材料(如凱夫拉編織布材料)、應用塗抹太陽能膜技術和限制紅外反射技術等方法,最大程度實現機體隱身。

傳感器綜合化。通過安裝集成光電、紅外傳感器等,綜合使用各種傳感器,增強無人機全天候偵察能力。

載荷模塊化。載荷採用模塊化設計,可搭載傳感器、雷射目標指示器和電子幹擾機等多種任務設備,提高綜合作戰效能。

察打一體化。在偵察模塊的基礎上,通過加載小型高能炸藥、精確制導武器等,拓展其打擊功能,實現察打一體。

作戰協同化。通過進行有人/無人系統組合技術開發,融入作戰體系,顯著提升綜合作戰潛能。

相關焦點

  • 【深度科普】亞阿戰爭無人機菜雞互啄,詳解無敵的無人機戰術,該...
    >第二部分是重點,向大家介紹一種更難以對付的無人機作戰新模式--蜂群戰術;第三部分則討論如何對付無人機蜂群戰術。無人機蜂群 早在2011年,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就有人提出使用大量微型無人機進行作戰。
  • 對付微型無人機:俄研發「驅蚊劑」電子作戰系統
    當長度只有數十釐米、重量不過幾公斤的敵方微型無人機成群襲來時該如何對付?俄羅斯為此研製出了專門幹擾、壓制微型無人機通信頻道的「驅蚊劑」電子戰系統。據俄新社報導,「驅蚊劑」系統的研製單位是位於莫斯科的電子戰科技中心。
  • 印多個哨所葬身火海,國產無人機借巴鐵之手出擊,實戰數據很重要
    在邊境地區的印軍遭到我國國產無人機的打擊,傷亡慘重,數十座哨所被摧毀,只能默默吃下大虧。我國國產無人機這次借巴鐵之手出擊,打出了優秀的戰績,積累了實戰經驗。國產無人機通過實戰得到鍛鍊,反饋給國內可以更好地優化和改進,這些寶貴的實戰數據能增強國產無人機的性能。
  • 後來居上,中國無人機「蜂群」攻擊技術快速發展
    無人機「蜂群」技術走向前臺  無人機「蜂群」技術從本質上講,屬於從古至今以來一直被各國軍隊廣泛使用的「集群突擊」戰術的延續。從13世紀縱橫歐亞大陸、幾乎無敵的蒙古騎兵到二戰中納粹德國的「閃電戰」以及「狼群」戰術,再到戰後蘇軍「大縱深作戰」以及針對美國航母編隊制定的「飽和攻擊」戰術,都強調了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出動最大數量的兵力或者發射最多數量的火力,集中打擊敵方一個集群目標,將其徹底消滅和摧毀。
  • 裝備Monarch 5微型渦輪引擎的中型無人機完成首飛
    由微型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的中型無人機近日成功完成首次試飛。這架固定翼無人飛行器 (UAV)裝備了UAV Turbines(同時服務於軍用和商用市場)製造的Monarch 5噴氣發動機,從美國紐約州羅馬市格裡菲斯國際機場成功起飛。
  • 美國陸軍「獵人」RQ-5 A戰術無人機發展(組圖)
    最近美國軍事官員稱,在伊拉克上空飛行的無人機數量已由四年前的十幾架猛增至700架。美國陸軍在伊共部署了數百架「大烏鴉」、「陰影」、「獵人」(Hunter)和I-「蚋蚊」(Gnat)無人機,其中包括在伊的軍級部隊部署了一套「獵人」無人機系統。
  • 國產蜂群無人機,兵蟻戰術機器人,讓對手躲無可躲
    國產無人機更是在完成了數千架級無人機操縱表演,創下多架無人機同時起飛的世界紀錄。實際上,在軍用無人機領域,無人機技術同樣已成為「新寵」,與民用無人機一樣,無人機也已形成規模梯隊,而這種梯隊戰術正是眾所周知的「蜂群」戰術,也是未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趨勢。
  • 油管紅人DIY將iPod、無人機塞橡皮擦,你上學怎麼帶違禁品?
    最近,就有個島國人民把無人機、指尖陀螺和iPod藏進MONO橡皮擦裡!這個人是知名的油管紅人——アイアムマン,他有接近7.3萬的訂閱量,視頻多是有趣的DIY改造和實驗。最近一年,他推出了一系列的橡皮改造計劃。
  • 亞洲各國研發無人機 中國將成頭號生產國
    2014年11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公布了略小一些的WJ-500噴氣式隱身無人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開發的其他無人機還有:HW-100「雀鷹」無人機(重6公斤)、HW-200「騰飛」無人機、HW-300「刀鋒」無人機和HW-600「天鷹」噴氣式無人機。  據信,中 裝備了大約20架西貝爾公司(Schiebel)的「坎姆考普特」(CamCopter)S-100無人機。
  • 2020北京警用展報導,轉輪榴彈發射器無人機、戰術導軌系統亮相!
    露天展示的低空防禦指揮車另外,今年的警博會上並沒有和往屆一樣展出各種各樣的槍械,而是以無人機等高技術裝備為主,讓人感到有些遺憾。不過,在本屆警博會上,仍然有一些有趣的的警用裝備進行了公開展示。安裝防暴榴彈的無人機掛載自動步槍的無人機各種無人機也是這屆展會的重點展品,例如這種搭載了轉輪榴彈發射器的無人機。當然,這種榴彈發射器是用來發射防暴彈的,防暴榴彈發射器通常無法承受殺傷榴彈的高膛壓,無人機也難以承受殺傷榴彈的後坐力。
  • 小蟲子長得像「葵花籽」 求證:天蛾的一種進屋取暖
    記者求證  天蛾的一種,怕冷進屋取暖  劉阿姨發現這隻小蟲子之後,附近的居民也趕來看新鮮,大家統一表示,「從來沒見過這種生物,長得也太像瓜子殼了。」到底這隻小蟲子屬於什麼種類?昨日,記者將「瓜子蟲」的圖片轉發給了揚州大學昆蟲學專家祝樹德,祝教授經過仔細查看,最終判定了它的「身份」。
  • 自殺攻擊、隱身作戰、察打一體...韓國快速採購大批無人機
    根據相關資料,韓國國防部在上世紀90年代初制定了無人機「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以實現在2020年前後打造一支裝備近、中、遠程相結合的戰術及戰略無人機部隊。第一步是在1991年至2009年前後研製出滿足炮兵目標指示、軍隊近程偵察和邊境監視的小型戰術無人偵察機。「夜侵者」-300型無人機的批量裝備部隊說明「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已經完成。
  • 我國無人機「金雕」面世,攜帶8枚飛彈直逼武直,可用於蜂群戰術
    我國無人機「金雕」面世,攜帶8枚飛彈直逼武直,可用於蜂群戰術無人直升機一直都是現代軍工研製的重中之重,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一直在竭力研發中。而如今,我國的一款新型無人直升機已經問世。金雕CR500無人機兩邊最多可以攜帶8枚藍劍9型空地飛彈,所以威力巨大,很適合「蜂群」戰術。這種無人直升機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先進水平,它的隱身性、靈活性和生存能力都屬於世界級的翹楚。雖說體型不是很大,但是小也有小的好處,不易被發現。其實說起來,我國的無人機蜂群戰術可以排在世界前列的位置,就連美國都要稍遜些許。
  • 「天蛾人」出現?長著翅膀的人形生物,已導致一座銀橋斷裂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歷史上有很多讓人難以解釋的現象,也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生物,「天蛾人」便是其中一種。據目擊者描述,天蛾人是長著翅膀的人形生物,似乎沒有頭,有一雙陰森的透著紅色光芒的眼睛,眼睛長在胸部附近,據說看到天蛾人的人都會有厄運發生。「天蛾人」出現?
  • 漳州驚現鬼臉天蛾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海報上出現過(圖)
    鬼臉天蛾,因背部骷髏形斑紋而得名  「它太醒目,又會發聲,一下子就看見了」,柯先生說,當時他正準備撩開辦公室的窗簾,偶然發現了這隻小動物,它扑打幾次翅膀,發出很大的吱吱聲。  漳州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林國洪看後說,「這是鬼臉天蛾,因其形而得名」。這不是罕見的物種,只是因為蛾類動物白天都隱藏在和它色彩相近的樹幹上,不愛活動,所以人們很難發現它。夜間才是它們活動的時間。因為蛾軀體上有鱗粉,林國洪提醒,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觸碰後要洗手。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蛾。奧斯卡獲獎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海報封面上,一隻鬼臉天蛾停在女孩的嘴上。
  • 蔡英文想用奇葩戰術對抗解放軍 抱美大腿綁臺走上不歸路
    近日有媒體稱,為打造不對稱戰力,臺灣地區海軍計劃花費約10億美元大批籌建50噸級「微型飛彈突擊艇」。這種小艇可搭載2枚「雄風-2」反艦飛彈對對方軍艦艇發動「蜂群攻擊」。這種微型飛彈突擊艇體積小,僅2至3人就可開船出海,在雷達上看起來如同一般漁船,敵方難以判斷是否為軍艦,可以進駐、藏匿於各大漁港及軍港。此外,臺灣地區海軍還準備建造4艘快速布雷艇,目的在於強化水面快速布雷能力。有分析認為,在講究體系對抗的現代戰爭中,即便是不對稱戰法,也必須得到相應配套系統的支持才能發揮作用。
  • 負隅頑抗的ISIS在摩蘇爾使出三十六計:偷梁換柱、空城計、瞞天過海
    一名庫德士兵在Badana的一處ISIS地道出口ISIS防禦摩蘇爾的戰術設計中,一個關鍵部分便是挖掘地道。瞞天過海ISIS在摩蘇爾戰鬥中使用了小型無人機長期以來,ISIS一直是美國先進無人機技術的攻擊對象,不少組織領導人因此喪命。
  • 美軍欲研發雷射動力「蝙蝠」無人機
    ,可在無人指揮情況下自行決定是否起飛》的報導稱,美國五角大樓已發起一項新競賽——以蝙蝠和昆蟲為靈感,設計雷射動力無人機。除以生物學為靈感的無人機外,研究主題還將包括能量束驅動、無線電力傳輸、柔軟的活性複合材料及超材料天線。    在過去十年中為提升效率,研究人員在機器人系統的研發中越來越注重模擬自然,例如加州理工大學研製的蝙蝠機器人。    美國防務一號網站稱,這項新的競賽希望利用這些最新進展,創造出雷射動力的「蝙蝠」型無人機。
  • 誰能反制無人機
    目前還沒有一種理想的探測無人機的傳感器,即使是對中型和大型無人機的探測都不理想,更別提對微型和小型無人機的探測了。  在傳感器技術方面,現在用於探測無人機的傳感器已涵蓋電磁、光學、紅外、聲學等各種頻譜,既有獨立使用也有組合使用的傳感器。  雷達是現代防空系統最關鍵的傳感器,對於大型高速目標有很好的探測能力,但在探測無人機方面卻不盡如人意。原因在於大多數無人機是低空、慢速的小型甚至微型飛行器,呈現在雷達上的信號特徵很弱,很難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