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當今時代,無人機技術發展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往稀有的無人機不同的是,現代化的無人機常常大規模地出現在大眾面前。國產無人機更是在完成了數千架級無人機操縱表演,創下多架無人機同時起飛的世界紀錄。實際上,在軍用無人機領域,無人機技術同樣已成為「新寵」,與民用無人機一樣,無人機也已形成規模梯隊,而這種梯隊戰術正是眾所周知的「蜂群」戰術,也是未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趨勢。
在此之前,喜訊接踵而至,在我國軍用機器人領域取得的成就和湧現出的優秀產品。其中以「蜂群」無人機系統為代表,還有一個「兵蟻3型」BY-3單兵戰術機器人的問世,讓我國在軍事科技領域達到新的高峰,眾所周知!一個士兵的通訊設備可以呼叫火力支援,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靠血肉之軀保持獨立。但是這一狀況很快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單兵無人作戰平臺已經出現!為我國未來軍事發展指明了方向。
先談談「蜂群」無人機系統有哪些亮點。無人飛機群集作戰,顧名思義就是讓無人飛機採用自然群集的作戰模式。大家都知道,一隻蜜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蜜蜂!群集攻擊敵人的最大特點是相互協作和相互溝通。顯然,這種群戰模式能夠統一完成某些個體無法完成的任務,這也正是無人機群戰所追求的戰術目標。
當然,與一般民用無人機相比,軍用「蜂群」戰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我軍無人機的發展雖然領先世界,但在蜂群概念方面一直沒有突破,雖然這種現狀在現階段已經被打破。此前,我國電科集團電科院陸空協同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系統的相關試驗,首次對無人機「蜂群」的各種實際控制打擊能力進行驗證,讓我國首次實現蜂群無人機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在世界上更是首例。
實際上,美國空軍首次提出了以智能 AI為核心的無人機攻擊戰術,其目的就是要能夠穿越敵人密集的地面火力防禦區域,對敵人進行攻擊。實際上,這種蜂群攻擊並不是新技術的發明,而是多種技術的結合。
但就性能而言,「蜂群」作戰系統與其它小型無人機作戰系統相比,又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常規小型無人機多為手拋式,僅具有戰場偵察功能,而蜂群無人機採用固定翼方式,因而具有察打一體功能,可掛載武器遠距離精確打擊。而且「蜂群」無人飛行器的看家本領就是精打細算的組隊和陣型變換,正好體現了「蜂群」二字,也完美的再現了影片中許多科幻片的功能。
機載「蜂群」系統可利用48聯裝無人機發射機發射小型無人機,其後採用飛控技術與導航定位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先在低空進行編隊列陣,後確定下一步任務。該系統除了可地面發射,還可利用直升機進行機動發射,既可懸停發射,又可機動中發射,對發射出的無人駕駛飛機沒有影響。
在整個發射過程中,200架以上的無人機將組成精確的編隊,並同時進行陣型轉換,每一架都具有察打一體化功能。操縱者可以在機群中任意一架無人機進行獨立對地精確打擊,戰場適用性相當不俗。兩百架無人偵察機群集在一起,其打擊能力翻了一番,這種空中密集威脅遠超武裝直升機的飛彈連發,是壓制地面坦克裝甲部隊的利器。
這種具有一定前瞻性和開拓性的無人機技術,希望經過測試後能儘早全批次裝備,無論是前沿偵察,還是對部分目標實行察打一體,都非常適合輕巧的合成旅,迅捷如風的戰術風格,實在是好裝備不可多得!
而說起「兵蟻3」型(「BY-3」)單兵戰術機器人,更加是一套殺手鐧裝備!在現代化戰爭中,隨著機械化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許多軍兵種和武器裝備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只有步兵還很傳統,只攜帶輕武器,披著作戰背包和防彈衣作戰。
如前所述,儘管單兵通訊裝備可以召喚火力支援,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靠血肉的人來維持。但是這一狀況很快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單兵無人作戰平臺已經出現!據悉,該戰術機器人被專利命名為「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具有性能優異、價格低廉等優點。該臺採用8×8輪全驅動越野底盤,可適應多種複雜戰場環境,每隻車輪均可大幅上下擺動,實現與地面的自適應良好接觸,保證動力能正常輸出。車子有很強的越障能力,可以輕鬆跨越1.3倍的垂直牆,而且可以不費力地爬上連續的樓梯。設計者還專門為它做了防水設計,只要水沒有淹到天線,機器人就可以正常工作。
BY-3是一個中型戰術機器人,它與步兵一起戰鬥,它所裝備的多功能界面可以攜帶幾乎所有現役的單兵武器裝備,例如反坦克飛彈,榴彈發射器,大口徑機槍等等。將不同的設備組合起來,可以生產出滿足不同作戰要求的產品,即所謂的「模塊化」設計。同時,BY-3也採用了仿生彈性設計,具有很強的抗衝擊性。傘降可以實現遠距離快速投擲,可以部分替代士兵執行一些極端危險的任務,如在未來收復某些島嶼時所需的兩棲登陸作戰,其防水功能就是為此考慮的。
該軟體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除可完成軍事領域的抵近偵察、反坦克、巡邏執勤、物資運輸、警戒跟蹤、無人掃雷、防化採樣、傷員拖動急救等任務外,還可滿足民用領域對消防、搜救、排爆、後勤等方面的需求。
它們的定位很簡單:採用遙控與自主相結合的控制方式,伴著步兵單兵作戰,相當於成為步兵的「戰友」,在戰場上如果步兵判斷前方有較為危險和複雜的作戰環境,一時不確定是否能直接順利通過,便派遣無人機器人這「戰友」前去進行預前偵察踩點,或使用其攜帶的傳感器加上武器,進行前出攻擊,不僅能掌握前方道路的各種情況,而且有必要的話,還能掃除一些潛在的威脅目標。
當一個單兵遇到一個難以攻克的硬目標或大本營時,無人機器人就能利用自己的武器攜帶能力和越野機動能力比單兵更強的優勢,快速機動並使用所攜帶的火力兵器摧毀硬目標,帶領單兵前進。如果一個班組能夠裝備多種偵察或火力支援作戰機器人,那麼它的單兵作戰能力就一定會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這可以看作是步兵作戰的一次革命。
軍隊專家指出,智能化、無人化是未來武器裝備發展的方向。由於在工業化時代,戰場上的殺傷力遠遠超過了防禦能力,這使得戰時人員傷亡慘重。即使是弱勢方,也可以通過冷槍攻擊、路邊炸彈攻擊、自殺性爆炸攻擊等手段,使優勢方遭受巨大損失。在顧及國內民意的影響下,各個軍事大國對開戰都很謹慎。但無人駕駛飛機和地面機器人的出現正在逐步改變這種狀況,像以前非常危險的反坦克戰鬥,現在可以通過花費數百萬美元的無人駕駛飛機來輕鬆完成,納卡地區亞阿兩國的衝突就是明證。
整體而言,無人裝備是當今軍隊的主流新型武器,如今各國軍隊都在大量裝備無人作戰的武器,畢竟,無人作戰的武器可以大大減少士兵的傷亡,另外,由於目前人工智慧武器的發展,這些無人作戰武器操作起來相對容易,就像如今國際軍貿市場流行的「察打一型」無人機一樣,現在在中東各國都受到了「熱情歡迎」。
以至於,從目前的研發和使用情況來看,機器人「參軍」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其中也必然少不了大國的身影。AI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AI和機器學習技術仍然是個未知數,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發達國家在使用人工智慧時非常謹慎,尤其是在軍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