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試驗無人機「蜂群」 中國新系統具抗衡實力

2020-12-17 環球軍事

「淹沒」戰場的「群化」武器

張乃千雷子乾

從高級母艦「星靈艦」中發射出如同蜂群一般的小型無人機鋪天蓋地,瞬間「淹沒」戰場。這個曾經在遊戲《星際爭霸》中讓人激動不已的場景如今已變現實。日前有消息稱,美軍成功使用3架F-18「大黃蜂」戰鬥機在空中釋放了多達103架「山鶉」微型偵察無人機「蜂群」,可連續飛行半小時之久,能自主執行情報搜集和監控任務。

「蜂群」無人機的構想來源於生物群體行為。此次「放飛」意味著這種仿生群化武器即將發展成熟走上戰場。未來作戰,所面對的很可能不再是有血有肉的士兵,而是成群結隊的群化武器系統。

「蜂群」無人機等群化武器的原理就是基於「集群智能」的協同控制。美軍此次釋放的「蜂群」無人機並非是由哪個「養蜂人」具體控制,更沒有自己的「蜂王」,它們依靠一個共享的分布式大腦進行決策,並像大自然中的蜂群一樣適應彼此。每個「山鶉」無人機都具備較高的人工智慧,可實現集體任務呼應、自適應飛行甚至是自愈能力。預計新一代「蜂群」無人機體積將更小,續航能力和飛行穩定性更強。美軍單次投放的「小目標」超過1000架。

群化武器日益成為新軍事變革的核心技術之一。美國海軍日前推出的群體無人突擊艇系統,同樣可自主感知戰場態勢並對敵方發動群體性攻擊。

更為重要的是,以目前號稱「反導系統終結者」的 S-400防空飛彈為例,面對「千軍萬馬」般淹沒戰場的群化武器系統也會顯得力不從心。由於個體的成本較低,群化武器系統可充分利用數量上的巨大優勢,通過密切配合,使「天羅地網」防禦體系下的小部分作戰個體成為「漏網之魚」,進而繼續對重要目標開展攻擊。

群化武器系統成本低、可擴展性好、穩定性和作戰效費比高,甚至將成為未來戰爭結局的「改寫者」。敵方為應對大量群化武器動輒就要耗費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成本來進行防禦。這將為擁有群化武器的一方帶來顯著的成本優勢。

雖然目前美軍發射的「蜂群」無人機還不能用於攻擊,但其發展前景無限寬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開展的「小精靈」項目,旨在研製一種可回收的偵察和電子戰無人機「蜂群」,可通過切斷通信、破壞數據網絡、幹擾飛彈防禦系統等方式擊潰敵人。此外,「蜂群」無人機還可用於迷惑敵方防空系統、高精度搜索目標和戰場救援等多樣化作戰任務。

如此一來,大規模來襲的「蜂群」豈不是成了一個誰都不敢捅的「馬蜂窩」?未必!「蜂群」再怎麼具備高度的「擬蜂性」,也是一群依靠電路工作和電池供電的電子設備。俄羅斯藉助電磁攻擊方式正在研製的反「蜂群」無人機武器,可癱瘓無人機上的所有電子元器件,並切斷無人機與控制中心的通信,最終使其失控而全軍覆沒。

要想阻止一個「蜂群」,只需再來一個「蜂群」就好。這場圍繞群化武器的技術競賽剛剛起跑。我國在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的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系統,具備了與「蜂群」無人機相抗衡的實力。同時,「蜂群」無人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消耗電量高,如何實現小重量小體積高能量的無人機能量配備,目前仍是限制其大規模應用的一個重要問題。

相關焦點

  • 後來居上,中國無人機「蜂群」攻擊技術快速發展
    作者:王若鴻  近日,中國電科集團電子科學研究院公布了一段陸空協同固定翼無人機「蜂群」作戰系統的演示視頻,展示了目前我國軍工企業在無人機「蜂群」技術上的最新發展成就。  無人機「蜂群」技術雖然最早由美國軍方提出,但同時也為其他具備很強無人機技術發展實力的國家指明了方向。
  • 美國進行反「蜂群」無人機測試,「軟硬兼施」雷射、微波齊上陣
    美軍很早就開始對無人機的"蜂群"攻擊方式進行了研究,2012年裝備有"宙斯盾"的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參與了測試,結果發現這種號稱世界上防禦最嚴密的空防系統在面對這種攻擊時已力不從心。以美制武器為例,模擬蜂群作戰的"郊狼"無人機單價為1.5萬美元,如採用"魚叉"飛彈單價卻要120萬美元,這筆帳非常清晰,表明無人機蜂群的作戰成本遠低於飛彈,反過來可以理解為,使用蜂群無人機除了能給對手造成嚴重的打擊,還能讓對手陷入不對稱的消耗戰泥潭,最終拖垮對手的經濟。
  • 九連敗:美軍「無人機航母」項目搞砸鍋,只差幾英寸就成功了
    近期,美軍實在是太倒黴了,不僅羅斯福號航母上的一名水兵莫名奇妙的跳海了,而且美軍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規劃的「無人機航母」項目遭遇了重大挫折,在近日進行的無人機回試驗中接連遭遇九次失敗。在去年11月,美軍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在猶他州杜格威試驗場時,第一次從C-130A運輸機上發射X-61A「小精靈」無人機,結果完成了長達兩小時的飛行試驗,但在最後的回收階段出現了一些失誤,造成無人機墜毀。
  • 《天使陷落》夢想成真,我國無人機蜂群來了,一次發射200架
    在電影《天使陷落》中,摩根弗裡曼總統在釣魚時,遭遇無人機「蜂群」襲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總統衛隊面對蜂擁而來的無人機群,卻毫無還手之力,頃刻之間就全軍覆沒,接二連三的爆炸場面讓人們目瞪口呆,無論熒幕內外,大家都第一次領教了無人機「蜂群」的威力。現在,這個由CG製作的無人機「蜂群」,由中國人將它變成了現實。
  • 美軍新型無人機項目,計劃用高空氣球當平臺,中國要想破解很簡單
    與此同時,每個氣球都互聯互通,並與地面指揮系統構成一個網狀監視系統。與上述測試項目相比,此次《戰爭地帶》專欄公布的「高空氣球項目」顯然更為激進。簡單來說,它是將高空氣球網絡監控體系與無人機蜂群戰術相結合,可以同時兼具偵察監控與武裝攻擊的功能。從相關資料來看,這批高空氣球的飛行高度在7000米-20000米,完全可以媲美低軌道衛星的相關功能。
  • 大批無人機突現美國上空,當地警方卻毫不知情,軍方態度卻很模糊
    然而針對這些問題,當地警方或軍方的回答卻很模糊甚至表示毫不知情,而隨著多方猜測的不斷湧現,這一現象的背後或許也暗藏著被應用於軍事領域的無人機新殺招。,否則這麼多無人機掉落的易燃鋰電池會對農田和木質房屋造成火災,而除了民事用途之外,從美軍近年重點關注無人機蜂群戰術發展的勢頭來看,很可能這些無人機是在進行自主控制技術的試驗。
  • 美國研製「空天母艦」受挫,連續9次回收無人機失敗,但不可小覷
    這套回收系統在地面的理論設計和測試中都十分令人滿意,但真實飛行中的空氣動力學往往會更加複雜,容易出現預料之外的問題,而此次試驗中"小精靈"無人機倒是成功飛到了C-130A的尾部並維持住了飛行姿態,卻一直都連不上對接裝置,最終只能用備用降落傘降落。
  • 美軍打算拿自殺無人機蜂群跟解放軍打?對轟起來真不一定誰怕誰
    據稱,這個項目被稱為「有機精確火力-單兵輕型」計劃,正在尋找從地面發射的無人機,要求最多由兩人操作,射程不超過20公裡,能夠遊蕩飛行90分鐘,能夠成群飛行,具有抗幹擾能力,目標是消滅敵軍人員和物資。報導引用的美軍專家的話,說得很露骨:這就是為了對付中國。
  • 美軍無人機部隊臂章驚現中國地圖,什麼意思?
    【文/觀察者網堵開源】美國《空軍》雜誌9月24日報導,美軍無人機部隊在西海岸參與的一場多軍種聯合的演習行動,照片顯示,美軍無人機部隊佩戴的臂章上出現了紅色的中國地圖剪影。該部隊隸屬於或羅曼空軍基地的第49空軍聯隊,基地位於新墨西哥州,主要任務是訓練使用MQ-9「死神」無人機。換言之,這不是一個戰鬥部隊,而這個臂章是針對這次任務,其表明的意義實際上是美軍MQ-9部隊以後的行動重點將從在中東的反恐作戰轉移到亞太地區的海上行動——當然了,這裡面表現出了美軍的「敵情意識」,亞太地區的「主要敵人」不言而喻。
  • 美軍又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力堪比核武器,中國也有
    一般的無人機或可具備基本的自控性,如自調平衡、跟隨、返航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度自控、完全自控的算法,使得無人機能夠執行更為複雜的指令,或依據系統算法可獨立完成作戰任務,甚至在加入了人工智慧後,能夠群體協作,這也是未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方向。美軍針對這一場景開始進行相關研究。亞歐時報8月28日文章說明了美軍的這一研究,稱其為「威力堪比核武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英國皇家空軍將在2020年4月成立無人機蜂群中隊
    據airforce-technology網站2019年1月13日報導,英國皇家空軍將在2020年4月1日組建216試驗中隊,以進一步發展蜂群技術並把這種作戰能力引入部隊。去年2月,前國防部長嘉文·威廉士在皇家聯合部隊研究所(RUSI)宣布了皇家空軍的無人機蜂群項目,他表示決定使用轉型基金支持發展無人機蜂群中隊,通過使用這種網絡賦能的無人機迷惑和壓制敵防空系統。無人機蜂群可以與F-35和「颱風」戰鬥機協同作戰,以增強有人機的殺傷性。
  • 美軍欲研發雷射動力「蝙蝠」無人機
    ,可在無人指揮情況下自行決定是否起飛》的報導稱,美國五角大樓已發起一項新競賽——以蝙蝠和昆蟲為靈感,設計雷射動力無人機。    在近日發布的一份公告中,美國國防部透露其新的防務企業科學倡議(DESI)試點項目正在就當前「防禦挑戰」的諸多主題徵詢設計建議,其中包括可操作性極高的無人機。    這項競賽旨在為研發自主飛行器鋪平道路,這種飛行器能夠在不受人類飛行員幹預的情況下更有效運作,並迅速作出決定,以改變方向和避免障礙物。
  • 土耳其開發無人機群的AI驅動軟體,與中國的「蜂群」相比如何?
    據美國媒體11月25日報導,土耳其安卡拉(ANKARA)-土耳其的一家私有公司表示,已開發出一種基於人工智慧的軟體,可用於蜂群無人機。MilSOFT於11月19日宣布,經過四年的研究,該軟體已開發完畢,該技術可用於固定翼和旋轉翼無人機平臺。
  • 美陸軍玩無人機蜂群又搞新花樣,這次中國只要想做很快就能跟進
    美國Raven Aerostar公司正在釋放高空氣球 美軍向來善於規劃各種新概念新戰法,PPT寫得很「科學」很「合理」,但是很多時候被事實證明不可行,項目執行到一半就廢棄
  • 國產蜂群無人機,兵蟻戰術機器人,讓對手躲無可躲
    此前,我國電科集團電科院陸空協同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系統的相關試驗,首次對無人機「蜂群」的各種實際控制打擊能力進行驗證,讓我國首次實現蜂群無人機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在世界上更是首例。 實際上,美國空軍首次提出了以智能 AI為核心的無人機攻擊戰術,其目的就是要能夠穿越敵人密集的地面火力防禦區域,對敵人進行攻擊。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92期:電影成真!中電科無人機「蜂群...
    中電科無人機「蜂群」震撼登場近日,中國電科集團公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輛裝有48管發射器的陸空協同固定無人機「蜂群」作戰系統,正在進行試飛工作和驗證試驗。此次中科電公布的是一種採用卡車搭載無人機發射器的裝置。這種系統可以將48架無人機一次性彈射到空中,進行編隊和精確察打。
  • 【深度科普】亞阿戰爭無人機菜雞互啄,詳解無敵的無人機戰術,該...
    中國的翼龍2無人機 實際上,無論是TB2還是翼龍2,都只適合低烈度戰爭。在現代防空系統面前,兩者都不堪一擊。然而,美國提出一種無人機蜂群戰術,Low Cost UAV Swarming Technology,英文縮寫Locust,對現今防空系統構成了巨大挑戰。我們都知道,LOCUST本身有蝗蟲的意思,你可以想像,鋪天蓋地蝗蟲般而來的無人機,防空系統怎麼防禦呢?
  • 為應對中國武器射程,美軍陸戰隊又打起無人機蜂群主意
    據美國《防務新聞》9日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考慮為其步兵部隊裝備一種無人機,專家表示,這是以輕型、致命的海上步兵部隊「對抗中國」的一部分。由於某些關鍵目標面臨著被捕獲或摧毀的風險,美海軍陸戰隊在中國武器覆蓋區內活動,對許多軍事資產來說可能太過危險。這使得該部隊不得不尋找方法,將儘可能多的戰力濃縮到一個小型的,分散的海軍陸戰隊中,這正是可攜式無人機群能夠做到的。
  • 受螞蟻尋食行為啟發 美軍欲以「蟲群戰」反擊
    面對反恐怖主義之戰,美軍正在感到來自類似「基地」組織不斷增長的威脅。美軍需要新的戰略戰術來更有效地對付敵人。  「蟲群」戰術對付什麼?  美空軍研究實驗室和海軍研究辦公室最近聯合進行了各種「蟲群」作戰的實戰模型和模擬試驗。研究者希望通過研究「蟲群」戰術,使現在由單個控制器指引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實行成群作戰。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24期:Uber將首度在繁華市區試驗無人機送餐
    在這個項目中,無人機將會把餐食送到指定的「安全降落區」,在這裡配送人員會手動將餐食從無人機上取下,然後再送到用戶家中。這也是Uber首度在高密度的市區試驗商業化無人機送餐服務。初期在聖地牙哥參與Uber Eats以無人機送餐的合作餐廳夥伴,包含麥當勞以及Juniper與Ivy等當地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