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和駕馭規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020-12-13 關注社會的平凡社會人

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每個人都註定要扮演一個角色,要擔負不同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人生的目標,每一個人都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並渴望著取得成功。既然渴望著成功,那麼就需要我們去選擇走一條正確的成功之路。這條路,就是發掘和駕馭規律。如果你能夠發掘規律,那麼你將第一個到達成功的終點;如果你不具備發掘規律的能力,但是你善於駕馭規律,那麼你也能踩著成功者的足跡獲得成功;如果你既不能發掘規律,又不能正確地駕馭規律,那麼你就要小心了,從你邁出第一步起,你就可能踏上了一條通住失敗甚至是滅亡的不歸之路。所以有人說,成功和失敗只有一步之遙。也有人說,向前一步是天堂,向前一步是地獄。

一、事物發展規律的內涵及其存在

規律,也叫法則,是指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繫。這種聯繫不斷重複出現,在一定條件下經常起作用,並且決定著事物必然向著某種趨向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人們能夠通過實踐認識它,利用它。

規律的特點是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實踐性。

規律具有普遍性,是指規律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在一切的時間和空間之內發揮著作用。它既看不見,又摸不到,但同時又以它的無法逃避、必然臣服於它的巨大力量,時時刻刻讓人們感知到它的存在。比如說最簡單的,人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冷了要穿衣,病了要醫治,這就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最實在的規律,是人類生存的規律。往大了說,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這是天體運行的規律。各類有生命的動物、植物和無生命的水、土壤、空氣、礦物質等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這同樣是規律。宇宙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著,正是因為它是一個符合和適應規律的統一體。

規律又同時具有特殊性,它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發揮作用,同一規律在一個時期或地點,是普遍規律,而到了另一個時期或另一個地點,它就成了特殊規律。拿人類社會的形態演進來說吧,普遍的規律是我們常提到的「 五形態 」說,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20世紀中葉,在中國完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之後,中華民族選擇了社會主義而超越了資本主義階段。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對歷史必然性和本國特點以及國際環境的把握基礎上,在歷史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中所做出的最佳選擇,是一次偉大的歷史選擇。這並不是說明,我們的做法是否定了普遍規律,而是這一規律在我國的具體實踐中體現了特殊性。列寧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

規律的實踐性是指規律源自於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人們在實踐中去挖掘、去發現,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人為創造出來的,但規律可以被人們運用在實踐活動中,違背規律就會受到懲罰。

二、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寓於同一事物之中。

一般規律,又稱普遍規律,它是指一切事物的共同規律,即唯物辯證法的規律,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最一般的規律。特殊規律是指對部分事物或者事情發展適用的規律,它們同一般規律相比有較為明顯的區別。一定範圍內的事物的共同規律,對這個範圍來說也是一般規律,但對更大的範圍來說則是特殊規律。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對人類社會(無論哪一個時代、哪一個地方的社會)來說是一般規律,但對整個世界來說則是特殊規律(因為在整個世界中不僅僅有人類存在)。因此,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區分是相對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相互聯結著,一般規律總是表現為特殊規律,總是存在於特殊規律之中。因此,必須通過認識特殊規律去掌握一般規律;掌握了一般規律,就可以用它作指導,進一步去認識特殊規律。

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同時存在於任何同一事物中,並同時發揮著作用。比如說仙人掌,它是植物,它的生長需要水分,這就是任何植物都必須遵循一般規律。同時,仙人掌較其他植物相比,有其特殊性,它適合在乾旱少雨的環境中生存,這樣,它除了要遵守吸收水分的植物的一般規律,又要遵守這一物種要在乾旱少雨的氣候中生存的特殊規律。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看到植物所共有的一般規律,忽視了特殊規律而把它從沙漠種植到沼澤地,那麼它很快就會因為水分過多而爛掉。很多物種,因為它們的進化速度不足以改變它們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它們滅絕了。所以,掌握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

三、要發掘駕馭規律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首先,怎樣發掘和駕馭一般規律。前面說過,一般規律總是表現為特殊規律,總是存在於特殊規律之中。所以,發掘一般規律的過程,首先是發掘和總結特殊規律的過程。正如,人們通常是首先發現了他們所能接觸到的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和陽光,進而發現所有的植物的生長都需要水分和陽光的這一普遍規律。發掘一般規律的前提是,要在你所關注的領域內進行廣泛細緻的學習,儘可能詳盡地搜集已有的哲學成就和科學成果,對這些成果要合理地加以利用,找出特殊規律,然後在實踐中去檢驗它們的普遍性和科學性。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在實踐中去檢驗這些規律是否全面,是否具備時代特徵,是否對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對於經過了實踐檢驗,被證實真實可用的一般規律,它的駕馭重點是要做到正確、全面地運用,要克服片面性。對於前人沒有發現和總結出來的一般規律,就需要我們去發掘了,比如生物科學、微電子、核能等尖端領域,前人涉及很少或從未涉及,需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規律,並儘快地總結出來,使它們儘早服務於實踐,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生產力。

特殊規律的發掘,是一個更加艱苦的過程。如果說一般規律是哲學層面上的,那麼特殊規律則是科學層面上的。科學是實實在在的,來不得半點虛假的,發掘特殊規律是發掘一般規律的基礎,它往往直接面對的是艱苦的實踐,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最後達到更加有針對性、更加具體地指導實踐的目的。駕馭特殊規律,要做到一絲不拘,不能有絲毫的偏差,要追求效率和效益,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無論是一般規律還是特殊規律,它的發掘和駕馭都要講求科學的方法。

觀察法。要善於觀察,這是思考和總結的前提。在牛頓之前,哥白尼、布魯諾、克卜勒等人在天文學方面曾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頓年輕的時候,就相信克卜勒提出的行星按照一定軌道運動的理論。但為什麼會這樣運動呢?他感到一定有一種隱藏著的力量在牽著這些行星,使它們不至於脫離軌道,在天空中亂飛。月亮繞著地球運轉,一定是有一種力在牽著它。傳說1665年秋季,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思著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這時,一隻蘋果恰巧落下來,它落在牛頓的腳邊。這是一個發現的瞬間,這次蘋果下落與以往無數次蘋果下落不同,因為它引起了牛頓的注意。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找到了蘋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這種來自地球的無形的力拉著蘋果下落,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一樣(特殊規律)。經過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牛頓發現任何物體都具有吸引力。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宇宙中的任何物體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吸引力;各個物體間吸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普遍規律)。牛頓還把這個定律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後來它成為天文學上的基礎定律,極大地推動了對天體運動的研究。同時,它對於研究物體的運動,都有普遍意義。

學習法。廣泛而深入的學習,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對挖掘和駕馭規律而言,它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挖掘和運用規律是不存在無師自通的,不學習的挖掘是閉門造車,不學習的駕馭是無知蠻幹。學習要結合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優勢,更要結合實踐活動的需要,否則要麼學了不會用,會鬧出東施效顰的笑話,要麼用了達不到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很多人都知道這麼一個笑話:一個賣油郎每天出去賣油為生。到年底時沒錢過年,他的妻子突然拿出一大壇油來叫他去賣。原來,她每天都從他賣的油裡舀出一小勺存起來。於是賣油郎賣了這些油就有錢過年了。這是一個積少成多、勤儉節約的故事。後來其他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誇賣油郎的妻子聰明,會持家。一個賣黃曆的人的妻子知道了之後,心裡很不服氣:「這有什麼?我也會。」於是她也每天從她丈夫賣的黃曆中拿一本出來。到年底也是沒錢過年,賣黃曆的妻子得意洋洋地拿出一大堆過期的黃曆來讓他去賣,引得丈夫一頓臭罵和鄰居的嘲笑。

我國古代軍事家孫武,廣泛學習兵法,融會貫通,總結而成被譽為「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學習是為進一步的挖掘和駕馭規律積蓄力量,為一飛沖天插上翅膀。不學自然就無術,不學無術者當然也不會具備挖掘和駕馭規律的能力。

對比法。發掘規律、發展規律,對比的方法比較直觀,也更有說服力。這種對比是全方位的,有時間上的,有空間上的,也有體積上的,通俗說就是古今對比、上下對比、大小對比等等。

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斯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這就是一個對比法典型例證。通過對比,往往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適用於古代社會的規律,不一定適合現代社會;適合外國的規律,不一定適合中國。像吃藥一樣,適合成年人的藥物,不一定適合兒童。有了這樣的結論,在這樣的理念的指引下,才有可能進一步探索和發掘適合現階段發展的、適合本國國情的規律。

排除法。所謂排除法,是指的在發掘規律的過程中不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排除錯誤的、不準確的內容,最終像沙中淘金一樣,得到正確的規律。

我國古代「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個用排除法發現草藥藥用功效的例子。

神農氏,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傳說是農業的發明者,醫藥之祖。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嘗遍百草,能吃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裡,介紹給別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體右邊袋子裡,作藥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們注意。天長日久神農就制定了人體的十二經脈和《本草經》。

實踐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掘規律的目的是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服務,按客觀規律辦事,可以使人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從而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發掘規律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實踐的過程,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的過程。

1966年,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中的陳景潤,借著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隻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1960年,中國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饑荒。有一次,馬路邊圍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邊橫躺著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決意在農業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從那以後,袁隆平全身心地投入到雜交水稻的研究上。1973年,袁隆平及其團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水稻產量也從畝產300公斤提高到畝產500公斤以上;1995年,他組織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雜交稻每畝增產5%-10%。2004年,他發起研究的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示範片畝產800公斤的目標,除了增產外,新型的超級雜交稻更重視水稻營養,其研究團隊已經致力於試驗新品種中增加維生素A、蛋白質、澱粉及其他營養含量,以期減少貧血和視覺疾患。2003年,中國大陸一半以上的水稻都為袁隆平的雜交品種;在世界範圍,20%的水稻採用袁隆平的雜交技術。2007年,中國大陸的水稻產量為5億噸。其雜交水稻技術已經在中亞、東南亞、北美、南美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運用,繼續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及短缺做出卓絕貢獻。2011年9月19日,中國農業部驗收組公布,袁隆平指導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926.6公斤,創中國大面積水稻畝產最高紀錄。由於他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袁隆平被稱為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

在實踐中發掘規律,在實踐中駕馭規律,如果離開了實踐這塊土壤,規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四、發掘和駕馭規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按照規律辦事。所謂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先把能夠發掘規律放到一邊,按照規律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摸著石頭就是按規律辦事,如果連石頭都不肯摸,那後果可想而知了。有現成的規律,要善於運用,沒有現成的規律,要善於在工作和學習中邊摸索邊總結出規律,這樣,不但自己成功了,也會給別人提供參考,讓別人利用你所總結出的規律走向成功。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就是一個不斷撥亂反正,迂迴曲折的過程,不斷地尋找規律、運用規律,我們才有了今天的進步和繁榮。人類發現了取火的規律,使我們不再吃生冷食物,減少了疾病的發生;中醫、西醫的不斷發展,使我們不再依靠巫術治療醫病,人類的壽命大大延長;語言、文字、網絡的形成和發展,使不同國別的人類有了更廣泛的交流。新中國的締造者們,吸取和借鑑國內的經驗和教訓,發掘出農村包圍城市的規律,使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無產階級政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找到了適合中國發展的規律——改革開放,給我們國家的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各個領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使我們逐步擺脫了貧困和落後,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解決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我黨審時度勢,發掘和運用了一國兩制的規律,實現了平穩過渡。

規律雖然是人們在實踐中發掘和總結出來的,但它是客觀存在著的,並不是人類的發明創造,這一點必須明確。它的客觀性,時刻提醒人們不能夠違背規律去做任何事情,否則輕則破家亡身,重則禍國殃民。

歷史上反面的例子是數不勝數的。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看出,任何一個朝代在其開國初期,都有著其先進性,它是符合當時那個階段的社會發展規律的。歷史上有過「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之所以沒有避免改朝換代的命運,都是因為在發展的過程中,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越來越多,社會矛盾越來越突出,最終引發了新變革。

違背客觀規律,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徹底否認規律,無視規律的客觀存在。

持這種觀點的人,考慮問題和做事情,完全從自己的主觀意志出發,全憑自己的經驗或者是主觀想像。既不借鑑歷史和古人的經驗教訓,又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是一種不計後果的一意孤行的行為。

日常生活當中存在的所有的封建迷信活動和邪教組織,就屬於此類。

(二)盲目崇拜規律的作用,誇大規律的普遍性,忽視規律的特殊性。

發現和挖掘規律是一件難事,在其過程中會付出犧牲。發現規律之後,如果不能科學準確地駕馭規律,其造成的犧牲和損失甚至會超越發現規律的付出。可以說,從人們發現規律的那一刻起,在準確地駕馭規律方面就不斷有出現偏差的事情發生。

(三)片面誇大規律的特殊性,忽略特殊規律的前提條件,犯生搬硬套的教條主義錯誤。

有的人認為特殊規律是更具體、更有指導性的規律,在實踐中只看重特殊規律,甚至認為越特殊越好、越特殊就越準確。最終的結果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中央紅軍快速壯大,在局部取得一些勝利,王明、博古等人一度獲得對黨和軍隊的領導權,他們照搬蘇聯和法國革命的經驗,與武器精良的國民黨部隊開展陣地戰,使我軍的有生力量損失殆盡。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了爬雪山、過草地的二萬五千裡長徵和遵義會師,才逐步轉變了被動挨打局面,一步步走向勝利。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率10萬大軍兵出祁山,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要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最終,果然被魏軍圍困大敗而回。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斬首示眾。

在這個故事中,馬謖只是看到了「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一特殊規律,而忽視了無水無糧用兵必敗的普遍規律。

不斷地挖掘和駕馭規律,是任何事物前進和發展的道路上不可逾越的。要是有捷徑的話,最快速度發現規律,正確地駕馭規律,則是唯一的捷徑。規律是為實踐服務的,但它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成不變的金科玉律。事物是運動變化的,規律也是運動和變化的,挖掘和駕馭規律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永遠讓自己走在最前面。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成功的必由之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砥礪前行,成就偉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不忘初心」銘記使命,是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經過多次失敗後,愛迪生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為舉世矚目的人。愛迪生有一個強烈的願望,製造一個能夠在在普通家庭都能夠使用的電燈,所以,在經歷7000多次失敗後,仍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並最終取得巨大的成功。
  • 你的努力是次要的,二八定律揭示:成功靠的是洞悉本質和利用規律
    鎖定那20%,搞清楚它背後的本質和規律是什麼。把80%的精力花在它上面,堅持做好這件事,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學會洞察二八定律背後成功的事物本質20%會說的人,打敗80%會幹的人。拿破崙曾說過:世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而《孟子》早在2000多年就指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文明的規律就是強者駕馭弱者,智者管理「愚者」。20%有思想的人統治了80%缺乏思想的人。
  • 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
    前不久,富通集團銀湖光纖通信智能製造工廠投入生產,工廠致力於打造中國領先、具有競爭力的光通信產業和技術研發、製造基地。離實現夢想越來越近的王建沂直言:「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的必由之路。」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王建沂獲知銅包鋼電話線的性能優於鐵芯電話線後,便主動放棄了當時仍在賺錢的鐵芯電話線,轉而研發銅包鋼電話線技術。
  • 唱準三連音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還有音符時值的特殊劃分,比如把一個四分音符三等分、五等分、六等分,這樣就得到三連音、五連音、六連音等,而我們初學者和一般的聲樂曲裡面最常用到的就是三連音了。三連音要求在一個基本劃分的時值裡均勻地唱奏出三個音,再加上一些變化的節奏型,使得許多朋友感覺有點吃不準。
  • 學習「四史"之南洋書院組織觀看《必由之路》
    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引導全體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力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南洋書院於12月13日組織觀看大型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入黨積極分子代表,學生幹部代表,輔導員代表等近40人觀看了專題片。
  • 學太極拳,守規律就順,逆規律就背!
    在學練太極拳中,人與拳是主體,相互為伍,必須了解和掌握太極拳的基本規律,才能駕馭太極拳,學好太極拳。太極拳的規律和特點是什麼,簡單的說應該是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足矣,應深諳其道,拳論說「人人各具一太極,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無懈,妙理循環自然通」,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習練太極拳的根本。
  • 一般人駕馭不了的星座女,氣場強大,獨立自主,很有個性!
    對於內心的夢想,會不斷的努力去靠近,決定要做的事情,就會付出全部的努力去做,獨立自主,做事情非常的有主見,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很有個性,思維模式和別人超級不同,能夠聽取別人的一件,但是,不會盲目的跟從,思維天馬行空,一般人很難駕馭得了獅子女。
  • 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和大型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在我市引發強烈反響
    大型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是為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方位展示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該片以風雲激蕩的感人故事,鋪寫出了一部國家民族砥礪奮進的壯麗史詩。白銀區紡織路街道銀西社區黨務工作者  李瑩:觀看《必由之路》最大的感悟就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人民的居住條件越來越好,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小區的環境、美化、綠化、亮化越來越好,空氣品質越來越好,病人病有所醫,老人老有所養,社會越來越和諧了
  • 成功是有規律的,知識,自信,夢想三個詞構成了成功的「骨架」
    許多人曾經問過我:「一個人到底怎樣才能成功呢?」其實成功也是有規律的,成功=知識+自信+夢想。知識,自信,夢想三個詞構成了成功的「骨架」。成功規律—知識:有些人對金錢尤其重視,甚至到了比知識還重要的地步。從前,有幾個富有的老闆,到外國去旅遊,他們沒有知識,也不重視知識。與他們同住在一起的,有一個年輕人。整天抱著書在床上看,幾乎沒有空閒時間,沒有時間幹別的事。因此,那幾個富有的老闆認為他就是一個窮光蛋,經常輕視他,蔑視他,不尊重他。
  • 唯物論丨規律
    學到規律,表明你通過如此多的磨難,唯物論就要接近尾聲了,這裡給自己一些掌聲吧。這個考點的邏輯就是,學習了那麼多東西,最後你發現了規律,先測一道單選看看自己的題感如何。這說明()A.規律是事物運動發展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B.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是消極被動無所作為的C.正確的理論思維能使人們增強駕馭規律的能力D.客觀性是規律的根本特性 ☟☟『做完再看答案』☟☟
  • 教師如何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現在的課堂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對於課堂的駕馭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和質量。我認為教師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可以從認真備課、熟悉學生、掌控課堂等幾個方面來入手。首先,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充分地備課,只有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學情,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遵循階段性特徵,才能夠做到對症下藥,使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使課堂內容的傳授和教學結構的安排有條不紊,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 如何才能駕馭住男人呢?網友:首先駕馭自己
    甚至還有些姑娘極端不允許自己的男人和異性接觸,工作方面的也不行。如果換做是別人這樣做的話你是否也有想逃離的衝動呢,要知道任何感情都需要你投入心力的,只要找對了方法好的愛情會使你愉快。下面就教你如何才能成功駕馭男人吧:一、首先要駕馭自己。女人就應該讓自己變得更有內涵,那你一定可以更能夠吸引這個男人。但是你的外表同樣也要變得更美,才能更好的駕馭住這個男人。
  • 非凡小獅「駕馭夢想,圓夢騎士」活動圓滿結束
    8月15日下午,非凡小獅攜夢幻城堡在馬尚雲端舉辦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駕馭夢想·圓夢騎士」主題活動。非凡小獅是專注少兒天賦發掘的陪伴教育平臺,平臺基科學測評體系,發掘孩子獨有的天賦。通過測試,很多家長挖掘到孩子獨特天賦,有利於孩子個性發展。主持人介紹了非凡小獅後,馬尚雲端的負責人邀請學生上臺搭乘木質模型馬,模擬實際騎馬步驟,對馬術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詳細講解。
  • 利他是實現利己的必由之路
    健康創業實例  一個22歲開始創業辦建築裝飾公司的女孩,30出頭即已資產過億,她成功的第一秘籍是全心全意為客戶著想:  想到顧客能夠把活兒給我,我非常感激。拿到一個工程,本來我既可選擇廉價材料,也可選擇價錢低的工人,但我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失去更多的機會。事實證明,後來有許多人主動幫我推廣宣傳,因為工程質量是人人看得見的。
  • 鄒曉輝講授幾百字詞的駕馭口語和幾千字詞駕馭書面語的科學原理
    清華大學雨課堂主講嘉賓鄒曉輝今天上午10點30分開始講授幾百字詞的駕馭口語和幾千字詞駕馭書面語及其背後的語言科學與認知計算的原理(該雅俗共賞的公益課會持續一個學期)2020
  • 上官思維篇一:揭秘如何輕鬆駕馭客戶和團隊<1>
    無論是客戶、團隊還是自己,無法做到有效駕馭,都是因為無法有效駕馭「人」,通過這篇文章,我會給你一把「萬能鑰匙」,讓你成為一個了解人的專家。那麼人的問題是什麼呢?為了避免每天為忙而忙,依然取不得成功的狀況,今天你一定要掌握文中的這把「萬能鑰匙」,否則就容易陷入泥潭。
  • 探究《墨菲定律》和事與願違,穿透你的心理報復,把握成功規律
    接下來根據具體案例進行解讀闡述,希望幫助更多的人打破心理報復局限——掌握成功規律。1.何為墨菲定律「墨菲定律」與「帕金森定律」「彼德原理」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的三大發現。在沒有計算的前提下,主觀感受和事實往往是不一致的。下次做些科學的實驗,記錄自己每天坐車的數據,看看事實是否真的如你感受那樣。用墨菲定律來解釋:小概率事件從長期上看有發生的必然性,需要做好應對計劃,我想最好的應對應該是做事的流程化和清單化,從制度程面解決。希望大家都能有「應急計劃」的意識。
  • 發掘孩子的亮點丨孩子的成功來自於5000次的肯定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成功了,你就開始贏得別人的信任,獲得更多的機會,以至于越來越成功;相反,如果失敗了,你有可能失去別人的信任,機會開始減少,自信開始丟失,以至於遭遇接連不斷的失敗。馬太效應要求我們要勇於抓住機會,發揮自己的特長,做好一件小事,也許就能給我們帶來最初的成功,接下來就是發現新的機會,新的成功,收穫更多的成功與自信 ...
  • 《天道》丁元英成功的秘訣不在規律,而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與黃章不同的,雷軍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順勢而為,如果魅族成功是草莽時代的跑馬圈地,那麼後面移動網際網路終端入口競爭就讓藍海變成紅海,當魅族還在做小而美的時候,雷軍已經轉型成為技術型公司,生態型獨角獸。而先入者魅族被甩五條街。《天道》丁元英成功的秘訣不在規律,而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 誅仙手遊煉器規律推薦要熟練運用成功概率
    誅仙手遊煉器有什麼規律?誅仙手遊煉器成功概率是多少?分享篇誅仙手遊煉器規律推薦要熟練運用成功概率,希望可以幫到各位誅仙玩家。 誅仙手遊煉器的成功率有兩點來決定,分別為系統煉器概率、... 誅仙手遊怎麼煉器?誅仙手遊煉器有什麼規律?誅仙手遊煉器成功概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