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版的官逼民反,鄭成功收復臺灣前哨,荷蘭人如何高壓統治的?

2020-12-11 史事趣聞

在一六五二年九月秋季的一天,處在我國東部的臺灣島在當時那個時間點正悄悄地發生一系列歷史變革,在當時,臺灣有一個叫郭苞的人與其他六個當時各個地區的村落長老聚集在一起商量一件載入史冊的大事,他們準備在中秋時起事,力圖在中秋節前後推翻荷蘭人在臺灣地區蠻橫的壓榨和統治,並且當時郭苞等主要策劃者還派人告訴荷蘭人,給荷蘭殖民主義者下戰書,當時荷蘭人在臺灣的統治,雖然也經常發生臺灣居民的反動動亂以及不服從管理等障礙,但荷蘭人對臺灣民眾想要在中秋節前後起義還是感到非常的錯愕。

當人們都忙著想要過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之時,荷蘭人並沒有想到臺灣的起義民眾會選擇在中秋佳節前後進行反動活動,並且荷蘭殖民者聽說當時民眾的起義勢力非常浩大,還看到在臺灣的北部和南部所派遣的殖民鎮壓部隊並不能足以抗擊當地起義者的程度,所以荷蘭殖民所感到一籌莫展,但在起義發生前期,我們來看看荷蘭這個國家如何殖民著臺灣地區吧。

首先,先來講講荷蘭國家的崛起事跡。十六世紀中期,正是西方大部分國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時期,它們有的國家因為資產階級革命而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平復了一些激烈的矛盾,但荷蘭這個國家當時進行革命後,國力卻下降了,但是荷蘭在海外商業競爭當中,藉助新航路開闢的力量,荷蘭進行了對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的殖民貿易,海外貿易開始漸漸發達起來,並且也大大促進了荷蘭國家的經濟發展。

當時荷蘭在十七世紀初期就在南亞地區的印度,建立了東印度公司,並且還經常派遣軍艦。用船堅炮利來進攻中國的澳門,香港等的地區,在當時福建部分沿海地區,也受到荷蘭人的入侵,畢竟荷蘭人非常希望和中國取得貿易機會,所以企圖用自己的船堅炮利為自己贏得和中國貿易的機會。但是,荷蘭人頭兩次的進攻並沒有取得多大的效果,都被明朝的軍隊所擊敗了。

但之後荷蘭人在一些海盜的幫助下,通過武裝威脅的手段順利奪得了臺灣地區的殖民地以及貿易機會,並且也開始了荷蘭人對臺灣長達四十年的殖民統治,荷蘭人為了能夠取得對中國內陸地區的貿易機會,轉而對臺灣的殖民地區進行大肆的經濟投資以及開發和生產,但是在明朝的臺灣地區,現成物質非常的貧乏,明朝政府也對臺灣的資源開發方面也非常的稀少,並且當時在臺灣地區的原住居民的生產製造能力都非常的低下,效率也不高,由此也不能滿足荷蘭人貿易生產的目的。並且荷蘭的殖民者在殖民的初期還經常需要從世界各地不同地方運來生產資料,生產成本也大大增加,勞動力也非常不足。但是之後荷蘭人就發現了在臺灣島上也有不少從中國內陸來的,到臺灣定居的居民,他們有的是商人,有的是農業生產者有的是漁民,他們能夠很好的適應當地的環境,對當地的資源狀況他們也在一定程度能夠了解一二,所以當時荷蘭人就從中國大陸地區大量引進大陸移民,並且打算讓這些移民對臺灣地區進行開發和勞動。

荷蘭殖民者除了利用中國百姓取得經濟貿易的需求品,並且還有對後來移民到臺灣地區的中國人進行大量的徵稅,荷蘭人對中國移民徵收的稅種主要為人頭稅,但當時荷蘭人對於移民的徵稅太過於繁重,所以也導致了很多中國移民進行抗議和起義,可大部分民眾的起義都被荷蘭人鎮壓了,到了十七世紀中期,中國移民所交的稅款已經可以讓荷蘭殖民者收入翻了好幾倍。所以,很多中國人都在想著醞釀一場起義來打壓荷蘭統治者的統治銳氣。並且荷蘭人希望在貿易中獲得長久且穩定的收益和利潤,所以他們也在不斷的進行政策的更新和調整,但都在徵稅方面沒有多大的改進。與此同時,在那個時期節點上的中國,是明朝正在在走向滅亡的時期,隨後,清朝的軍隊便取代了明朝的統治,並且當時在明清的戰爭期間,有大量的移民湧入臺灣進行逃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臺灣地區經濟建設以及臺灣當地的農業發展。

相關焦點

  • 1652年郭懷一起義: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前哨
    1624年荷蘭人再度返回澎湖,但又為明軍擊敗,隨後荷蘭人在海盜李旦等人的勸誡下,轉而竊據臺灣大員(今臺南地區)作為其貿易基地,在此開始了近40年的殖民統治。荷蘭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會所旗幟荷蘭人為了發展對華貿易,對臺灣的殖民地進行了大量投資,並從中獲得巨大的貿易利潤。
  • 如果說鄭成功不收復臺灣,那麼康熙會不會從荷蘭人手裡奪取臺灣?
    臺灣由荷蘭人控制,荷蘭距此路遠兵力不是很強大,並且臺灣和大陸隔著一個海峽可為天然屏障。於是鄭成功就攻下臺灣,並在那裡經營兵馬。但是南明朝廷過於無能,沒有能夠到達臺灣就被滅亡了。鄭成功沒有等來逃亡的皇帝,但是也沒有因此就自立當皇帝。而是始終奉大明年號正朔,自己只當一個延平王。鄭成功去世後,他的兒子鄭經繼位,仍奉明朝為正統,不願歸降清廷。知道孫子鄭克爽即位,康熙利用降將施琅才攻下臺灣。
  • 在鄭成功之前,明朝還收復了一次臺灣,英雄的名字卻鮮有人知道
    世人皆知鄭成功,很多人卻不知道沈有容。其實在鄭成功之前,沈有容還從倭寇手中收復了一次臺灣,並兩次保衛臺澎成功。萬曆七年(1579年),沈有容考中武舉人,此後在遼東及海防前哨服役幾十年,屢立戰功,而他對臺灣的貢獻,完全可以比肩鄭成功。
  • 1661年,鄭成功如何收復臺灣
    鄭芝龍事業做大之後,又做了幾件大事:經營臺灣。他在臺灣建立了貿易據點,從大陸吸引百姓移民過去,這也為後來鄭成功收復臺灣打下了基礎。料羅灣大捷。1633年,鄭芝龍出動150艘戰船,出擊侵略廈門的荷蘭人,雙方在料羅灣爆發一場海戰。
  • 收復臺灣,趕走荷蘭人,鄭成功到底是如何攻陷熱蘭遮城的?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明朝末年,臺灣被荷蘭殖民者佔領。鄭成功率領南明軍隊進入臺灣驅逐荷蘭人。在跟荷蘭人作戰的時候鄭成功遇到了一塊難啃的骨頭,那就是熱蘭遮城。為什麼說熱蘭遮城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呢,這座城市是荷蘭人在臺灣修建的堡壘,不僅城牆堅固,設施齊全,還有強大的外圍火力,鄭成功率領的船隊對於荷蘭人猛烈的攻擊,讓荷蘭人躲在熱蘭遮城城中不敢出來,而鄭成功的船隊也不敢冒然去攻打。
  • 近代中國經典戰役之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最後的輝煌
    就在其領袖鄭成功被清軍擠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在臺灣當荷蘭人翻譯的何斌因債務糾紛逃到了廈門,何斌向鄭成功介紹了臺灣的情況、並動鄭成功攻取臺灣作為立足之地。的確,有海峽天險的臺灣沃野千裡,進可攻,退可守,且糧食與軍用物資充足,正是鄭成功當下所需求的,於是決定渡海收復被荷蘭殖民者佔領的臺灣,以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
  • 「閱·思源」系列分享 | 荷蘭人是如何侵佔臺灣的?
    後來,為了源源不斷地獲取大量的生絲和瓷器,荷蘭殖民者迫切要在中國沿海建立貿易據點,再次盯上澎湖和臺灣。1622年6月,荷蘭艦隊司令雷約茲進駐澎湖列島,向明政府要求通商。1624年8月,福建官兵渡海驅逐,荷蘭人轉而佔據臺灣,開啟了38年的殖民統治。《大員港市鳥瞰圖》描繪荷蘭殖民時期的臺灣,現藏於荷蘭米德爾堡哲烏斯博物館。
  • 一位荷蘭翻譯官的謊言,促使了鄭成功收復臺灣
    而鄭成功之所以能夠信心滿滿,是因為一個叫何斌的人帶來了一份臺灣地圖。1、何斌何許人何斌,鄭成功的福建老鄉。其際遇與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相似,都是信了洋教之後,給紅毛洋人當翻譯官。不同的是,鄭家在島外致富,而何家在島內。何斌的父親也是給荷蘭人做翻譯工作,靠工資吃飯,本來日子還應過得去。
  • 臺灣是何時淪為荷蘭殖民地,又是何時收復的?
    1624年,明軍出兵收復了澎湖,荷蘭人轉而撤離到臺灣。他們在臺灣西南沿海一稱為「大員」的狹長小島上築起了「熱蘭遮城」,作為荷蘭統治臺灣的中心;之後又在臺灣本島的赤崁地方建立了一個市鎮,名為「普羅汶蒂亞」。當時明朝政府正面臨國內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和東北女真族崛起的威脅,無力顧及臺灣的防務,臺灣就這樣落入荷蘭人手中。
  •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01芝龍崛起 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8月,經過與福建水師一番激戰,奪取澎湖列島失敗的荷蘭人,轉而侵入臺灣南部,建立熱蘭遮城,開始了在寶島38年的殖民統治。
  • 300年前收復臺灣——民族英雄鄭成功
    臺灣歷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是在1624年(明天啟四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臺灣。1662年(清朝順治十九年,南明永曆十六年)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前的處境相當不好,1659年鄭成功曾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南京,慘敗而回,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之後清政府的步步緊逼,只能困守廈門。鄭成功身後有數萬將士需要供養,廈門一地無法滿足補給。只能把希望放在海峽對面的臺灣。要奪得臺灣,必先有戰船,鄭成功大修戰船,訓練水師。
  • 專為收復臺灣而生的大英雄,這座城堡是他在臺灣的家
    公元1624年,荷蘭人進犯福建沿海,被明朝福建水師擊敗,退出澎湖抵達臺灣在大員海外的一鯤身島上建築城堡,名為熱蘭遮。開始對臺灣進行長達38年之久的殖民統治。巧合的是同年8月,一位眉清目秀小孩啼哭著來到人世,他就是38年後驅逐荷蘭侵略者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 史景遷弟子寫鄭成功收復臺灣:荷蘭本可獲勝
    [摘要]1662年初,經過九個月的激戰,鄭成功帶領手下將領戰勝了如日中天的荷蘭人,拿下了臺灣。鄭成功是如何做到的?史景遷弟子歐陽泰的的專《1661:決戰熱蘭遮》詳盡地敘述了這一過程。1624年,荷蘭在臺灣南部海岸修建了熱蘭遮城堡,臺灣也逐漸發展成為荷蘭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而這時,在與清朝對抗中遭遇挫敗的鄭成功也將目光瞄向了臺灣,他將成為荷蘭人在遠東最強勁的對手。1662年初,經過九個月的激戰,鄭成功以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帶領手下將領戰勝了如日中天的荷蘭人,拿下了臺灣。鄭成功是如何做到的?
  • 史上收復臺灣的7次戰役
    在明朝抗倭將領沈有容大將軍的指揮下,明軍在臺灣近海一舉殲滅大部倭寇,臺灣百姓熱烈歡迎登陸的明軍。這也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從外國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荷蘭殖民者為爭奪貿易權,於1603年進攻葡萄牙人佔據的中國領土澳門,未果後退至南洋。1622年,荷蘭人在第二次進攻澳門不成後,又退踞澎湖。公元1624年,明朝派水軍萬餘眾,戰艦數百艘進擊荷軍,荷蘭人被痛打至舉白旗投降,但慘敗的荷軍撤到了臺灣島。
  • 中國臺灣網:蔡當局取消對鄭成功的祭祀也是在給自己挖陷阱
    東方IC 資料1661年4月29日,鄭成功大軍在大員(臺南)鹿兒門登陸。在鄭成功大軍的圍困下,荷蘭殖民總督揆一投降。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功績,不僅受到南明、滿清朝庭的褒揚,300多年來也一直為後人所歌頌,被譽為「開臺聖王」。臺灣島內祭祀鄭成功的廟宇有100多所,信眾有數百萬人。
  • 清代史: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統一中國,臺灣回歸
    在擒鰲拜、平三藩之後,他又趁著告捷餘威,把注意力轉向臺灣。康熙元年(1662年),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侵略者,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臺灣,但仍然用南明永曆年號,以明朝遺臣的身份繼續同清廷對抗。清朝政府經過數十年的統治,已經完全鞏固了其地位,國內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也逐漸趨於緩和,鄭成功的做法實際上成為阻礙國家走向統一的一股割據勢力。
  • 他才是第一個收復臺灣的中國人,比鄭成功早了六十年
    1/宣城「俠少」歷史常識告訴人們,最早從外邦人手中收復臺灣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其實,早在鄭成功收復臺島的六十年前,就有一位名安徽人曾拼死渡海,一舉蕩平盤踞在臺島的倭寇。2/一戰成名從軍後的沈有容,一直奮戰在明朝邊防的最前線,先後在薊遼、閩浙、登萊等邊防或海防前哨服役。在眾名將眾多的明軍中,沈有容的出名,是因為一場夜襲。萬曆十二年(1584年),新任薊遼總督張家胤為加強薊鎮守衛力量,調沈有容於薊鎮東路,任南兵後營千總,防守燕河,臺頭二路。
  • 鄭成功為何能打敗荷蘭人
    來源:鳳凰周刊1661年,鄭成功親率兩萬五千人東徵臺灣,結束了荷蘭殖民政權盤踞在此38年的統治。如此偉業使鄭成功名留青史,成為當代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至於鄭成功攻打臺灣那場戰爭本身,卻鮮有人知其詳情。事實上,老天爺也站在鄭成功這一邊,無數機緣巧合成就大業。
  • 剛剛收復臺灣的鄭成功,卻被一隻蚊子叮咬死
    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抗清名將。封爵「延平郡王」,世人又稱「國姓爺」。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策劃攻取被荷蘭殖民者強行佔據的臺灣,以此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於四月二十一號,親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從金門料羅灣出發,大軍越過臺灣海峽,出其不意的登上了臺灣。
  •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一個決策,無意間挽救了臺灣
    多年僵持後,鄭成功意識到,戰爭打的一個是錢,一個是糧,自己手裡有錢但沒有糧,就算打下城池也守不住。自己的軍隊急需建立一個可靠的糧食基地。當時大陸基本已經被清軍佔領,於是鄭成功目光投向了臺灣。1661年,鄭成功把荷蘭人趕走,收復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