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雜念,排除大腦的思考幹擾

2020-12-11 左傳心理學

第一個畫面,人的腦子中似乎有兩個我,一個是盯著目標思考的我,另一個是左顧右盼充滿雜念的我。這兩個「我」就像親兄弟,實力在伯仲之間,此起彼伏,你強我弱、你弱我強,總是在拉鋸戰中一較高下。先停一下,說說另一個畫面。現代人不像1萬年前的古人一樣天天在野外打獵了,那麼我們的大腦呢?在現代人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思考或思維方式到底需要哪些「進化」呢?腦海中總是各種幹擾、各種情緒、各種認知互相交叉,到底是「善」佔上風,還是「惡」佔上風呢!

今天的啟發點是「放棄幹擾」(查閱了一些書籍後發現幹擾不可能被完全隔離或拋棄,所以只能用放棄來形容),「雖然從文化的角度看,放棄是擺脫困境的簡單方法,但真正的目標脫離並非如此。若要有效地脫離,除了對抗文化上的阻力之外,還必須顛覆許多讓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的那些自動的和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關於這個啟發點,一是騰出空間給本心,二是不斷的解決小問題,三是用「壞狀態」檢測自己的現狀,四是踏踏實實用好「工具」。

騰出空間給本心。每個人心裏面有很多希望自己能記憶起來的快樂,結果總是忘掉;同時也有很多希望自己忘掉的痛苦,結果總是如影隨形。借用「盜夢空間」裡的一句臺詞,好像是「你越想不想大象,結果大象的形象卻自動出現在你的腦子中」,這就說明你的主觀是一方面,可是你的潛意識總是不能被束縛的!這裡面有兩個概念,一是「從腦海(工作記憶)中清除幹擾我們思考的因素的過程叫作認知脫離」,二是「大腦會搜尋本人竭力控制的任何思想、行為或情感」。目的是說人的工作記憶有限,在我們的腦海中代表正能量的「善」我和代表負能量的「惡」我總是自消彼漲,成反比。所以,你留給自己本心的空間越多、力量越強,則受到的幹擾和負能量就越弱、越少(還等什麼),個體要通過理性放棄、認知脫離去清楚「副線、雜念、幹擾」。

不斷的解決小問題。人無法完全清除各種雜念對自己的影響,因為大腦一方面在加強雜念和幹擾,一方面有幫助脫離雜念和幹擾。上面提到的「心理控制的逆向」過程使得不受歡迎的想法反而會浮現在腦海中。也可以用行為經濟學裡面提到的:「如果撿到100元的幸福感是120的話,那麼丟失100的痛苦感則是200」(大概這個意思,唉)。所以,時不時就會因為某個微小的啟發點和錨點就把人的痛苦、煩躁等負面情緒給調動起來了(小時候的快樂基本都忘了,但是痛苦的場景卻常常出現在腦海之中)。同時,大腦又通過將注意力集中於一個新目標或新願望的方式,幫助於人們從舊目標中解脫出來,重新投入一個新的目標。這也是為什麼過了幾天,傷痛就淡忘多了的原因。如果綜合正反兩方面的力量,就像心理學談論「調整狀態」一樣,通過極簡主義或其他思維不斷的做好或減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讓大腦可以充分被新目標調動起來,將精力投入到主業上去。同時,也讓因「大事」而來的心理問題都得到抑制,做到中庸、平衡。

用「壞狀態」檢測自己的現狀。「大腦中用于堅持的神經元連接也完全無意識地阻礙了認知脫離,這就是所謂的蔡加尼克效應。」(放棄某些目標或行為後的患得患失心理),即我們的潛意識阻止我們的理性放棄行為,而且不是通過主動幹預,而是通過潛移默化的無意識阻止。就像文字開頭的例子一樣,「兩個兄弟」,你按下去一個,另一個就起來了,但是被按下去的那個會一直反抗,抓住機會就鬧革命,讓你不得片刻清閒!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種「壞狀態」去檢測「兩兄弟」間的力量對比,從而得出自己的狀態。比如:精力狀態,當你感覺在主業上精力不振時就需要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狀態都被負能量拿走了。再者,選擇狀態,人的主觀選擇還是能影響有益思考能力的,也可以壓制雜念幹擾,從而釋放能量。最後,抑制情緒狀態,理智都是很短暫也很寶貴的,當你感覺到大腦理智在線時,請拼命保持,會有好處的。好像那本書裡面說過,心態和狀態比智慧和勤奮還要重要,那就相信好了。我們還有其他選擇麼?

踏踏實實用好「工具」。先說結果,面對各種大事、小事,一個先期計劃可以有效削弱各種幹擾,讓大腦保持一定的專注。同時,如果能學會和因大事而來的焦慮並存、共處,則更加有利於雜念的清除和目標的實現。為什麼說踏踏實實呢?因為一方面學習到如何了解自己、如果調整大腦狀態後,不由自主的會想進入對大腦控制的「精深」練習區,也會想還用不用「紙墨筆硯」之類的原始工具,答案是一定的。請大膽把決策樹、思維導圖、方格筆記本引入進來,因為這些工具可以有效解放你的工作記憶區的能量和精力,讓你的大腦可以更加有效率的運行。畢竟,我們已經不再靠體力打獵生存了,而是靠思考腦力進行勞動。我們還有其他選擇麼?

相關焦點

  • 如何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不亂想?上自習課如何集中注意力學習?
    如何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不亂想?上自習課如何集中注意力學習?在上課或者是自習時,同學們有時經常會出現溜號的情況,思緒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當回過神裡十幾分鐘已經過去了,老師幾道題目都講完了,該怎麼辦呢?上課怎麼不胡思亂想溜號?
  • 心有雜念、靜不下心看書學習?試試這麼做提升專注力!
    但是看著看著,你發現並非很專注,看書效率遲遲沒提升,並且大腦思緒感覺很繁雜,思考開始雜亂起來。又是一個下午,坐在自習室,正在看政治,突然想到最新的數學習題集好像出來了,可以買來刷刷題。於是就把這個想法放在心裡,繼續看政治。可是沒看多久,總感覺有所牽掛,又不知道牽掛著什麼,就那麼一直在繁雜的思緒裡看完了計劃看的政治內容。
  • 鋼琴演奏過程臨場心理調控、排除雜念、創造熱情與加強應變能力等
    在本內容我們將主要論述鋼琴演奏過程中的適當調控,其主要內容包括臨場的心理調控、演奏中排除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創造熱情的激發與控制等內容。這樣的活動既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靈活自如,又可以緩解因激動、緊張而造成大腦中樞神精過度興奮。當演奏者坐到琴凳上之後,仍然可以用調整座位等動作達到上述目的。同時用呼吸調節法,以緩慢的、深深的呼吸穩定情緒,消除緊張心理,使自己處於平和、穩定的狀態。
  • 雜念與妄念的區別
    雜念與妄念皆為大腦思維活動,在練功中一般都要遇到,二念既有共同之處,更存在著如下區別。一是雜念指各種各樣念頭,如思慮算計回憶等,妄念單指不能實現的打算,其內容範圍僅限於練功及與練功相關的方面,並令練功者迷戀嚮往;而雜念則涉及包括練功在內的工作生活學習等各個領域,但誘惑力較小。
  • 在職場上想發揮大腦機能,提升專注力?我給你3個方法
    一個人的工作效率跟他的專注力是分不開的,當一個人專注某一個領域的時候,他會更願意排除一切幹擾。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來贏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2.運用「雜念排除法」 排除外物造成的雜念
  • 朱清時先生:意識、雜念與專注
    如何把直覺提升到覺性(二)意識、雜念與專注朱清時(2019.7.15)專注是禪修的根本。演化設計的人腦中有許多虛擬機同時在並行運行,它們靠情緒競爭佔據大腦,這是雜念之源。在哪個時刻該由哪個模塊的思維控制大腦呢?不同的模式會為搶奪大腦支配權而競爭,在這個競爭中,決定哪個思維取勝的推進力就是情緒。每個模塊向大腦輸出一個情緒。哪個模塊的情緒強,就更容易抓住你大腦的注意力,佔據大腦。想法是模塊產生的,佔據你大腦的模式不斷更換,你的感覺就是想法-念頭在不斷地變換,這就是雜念不斷。
  • 不用特意去打坐,清空雜念,保持清淨,正能量自然會來!
    我的個人經驗是,不用特意去打坐,不用特意去尋找,清空雜念,保持清淨,正能量自然會來!1、當你感到累的時候,就獨自坐下來,閉目養神,什麼都不要想。幹活累了,有的人會找人聊聊天,放鬆大腦;有的人會玩手機,玩遊戲,得到暫時的放鬆;有的人會唱歌,跳舞,尋找快樂……其實,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損耗,不會讓你的能量得到完全的修復。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個無人幹擾的地方,在家裡也可以,獨自坐下來,閉目養神,什麼都不要想。
  • 董明珠目標驅動,韓雪習慣養成,女博士排除幹擾
    不妨增加一點身體鍛鍊的項目,比如跑步或是瑜伽冥想,這樣,在身體鍛鍊的時候我們大腦可以得到休息,同時,身體狀態也可以穩步提升。冥想可以趕走我們的負面情緒,提升睡眠質量,還可以提升注意力。每天五分鐘,平躺或靜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
  • 如何讓你的大腦反應更快?不妨試試這4種方法,要相信自己!
    其實每個人的大腦是基本一樣的,很少有天才,絕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然而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對於大腦的態度不同,從而導致每個人成長之後大腦的狀態就不太一樣了。有的人的大腦越用越自信,使用大腦就好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而有的人越來越自卑,感覺自己生下來就很笨。
  • 學習需要心無雜念,把學習精神集中,這樣提升才快
    我們這把這種學習的狀態稱之為心無雜念,如果一個人的學習雜念多了,那麼在學習上你就很難取得太大的成功。因為學習需要的是一種深入學習的狀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快速地提升自己。心態上的輕裝上陣,最利於心無雜念的學習,最容易把自己的精神集中。
  • 大腦使用指南:別怪大腦,它天生不喜歡思考
    你或許不太相信,我們的大腦其實並不擅長思考。認知心理家說,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是用來避免思考的。這和我們的本能十分相符:趨利避害。大腦真的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手指熟練地在鍵盤上飛,我們思考了麼?沒有。我們最初就是將鍵盤上字母的位置強硬記下來,然後多練習一段時間,熟練以後大腦就停止思考了。思考是為了不再思考。開車也是,從最初的那麼幾次緊張操作,到後來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開車。
  • 最高檢察院介入為排除幹擾?
    記者昨天訪問了法律專家,後者認為高檢若加入到謝亞龍案件的審理中,說明謝亞龍的案情涉及的犯罪可能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面臨一些幹擾,此時,有了高檢督導辦案,有利於辦案人員抗幹擾。  南勇楊一民供出謝亞龍  日前,媒體盛傳謝亞龍等人已被批捕。
  • 擺脫「思考依賴症」,克服「放棄思考」的心理,才能寫出深度好文
    其實上面的心理概括起來,不外乎這三種類型:洩氣型:這類人往往不自信,容易放棄思考甚至會對其他人的觀點妄加批評,以一種盛氣凌人的姿態強化他人的「思考放棄症」。藉口型:沒時間,沒精力,沒素材,這樣的詞語經常出現在「藉口型」作者的嘴裡。另外,拖延症與找藉口是一對孿生兄弟,現在沒靈感,等我看完這篇文章或者電視劇,我就開始自己的「寫作大工程」。「藉口不寫」作的人,總是能找到各種看似合理的理由推遲或者推脫寫作這件事。
  • 《最強大腦》「水哥」近況如何?畢業清華的他說,做好這1點很重要
    另外,在其他環節中表現也十分的優異,王昱珩的"扇面之謎"""唇唇欲動"項目中挑戰日本隊,在兩次都放棄賽前觀察的前提下,兩次秒殺選手,再次折服了大家,用實力圈粉無數。不僅如此,"水哥"在利用他的微觀觀察能力協助警方破案,上演了"警民合作破獲肇事逃逸案"的佳話。
  • 7個方法幫你消除大腦疲勞,讓大腦回到巔峰狀態!
    →當發現自己浮現雜念,就將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 產生雜念是很正常的,不必苛責自己。這個過程,做5分鐘也好,做10分鐘也好,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實踐。最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因為大腦最喜歡「習慣」。2、動態冥想如果你經常心事重重,有太多雜念,大腦經常出現「自動駕駛狀態」時,可以通過「動態冥想」來調整,進入「心流」狀態。→步行冥想:用你正常的速度步行,剛開始可以走慢一點。
  • 摒棄雜念,安心備考
    只是那個時候,心無雜念,只需要把高考這一件事準備好就萬事大吉了。現在這個節骨眼,可不比那時。要工作,要平衡家庭,要做好隨時應付各種事情的準備。還要摒棄內心時不時冒出的衝動。剛看到汪峰2018-2019「就這樣」演唱會巡演即將在廣州拉開帷幕,現已進入彩排階段。
  • 如何清除雜念,停止過度思慮? 壹讀精選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選自Anonymous
  • 高三學生如何讓自己心無雜念?要做到這些
    雖然競爭可以讓一個同學更有戰鬥力,但是一直沒有和外界交流不一定對備考有幫助,而且容易放棄。所以小編建議同學們可以找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之間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和幫助,彼此監督,當有一方鬆懈的時候另一方就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同學們應該要知道:集體的力量遠遠大於個人的力量,為了能夠考過同省份的幾十萬考生,同學們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