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新加坡的一家小學,老師批改作業時,看到孩子的作業本上寫著:1+1=1;1+2=1;3+4=1;5+7=1;6+18=1,就很疑惑,但是他沒有訓斥孩子,而是把孩子叫過來詢問這是怎麼得來的?有什麼含義?
孩子就自豪地回答老師:「老師,1裡+1裡=1公裡,1個月+2個月=1個季度,3天+4天=1周,5個月+7個月=1年,6小時+18小時=1天,我還可以寫出好多好多這樣的等式呢。」老師聽後覺得不可思議,表揚孩子的想法真棒,也由此開始啟發孩子們如何發揮自己的潛能,開啟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很幸運這個孩子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呵護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否則,如果老師不加以詢問,就給孩子貼上差生的標籤,認為不好好寫作業,有可能「未來的愛迪生」就被扼殺了。
那麼,什麼是創造力?孩子的創造力如何培養?
米切爾·雷斯尼克在《終身幼兒園》書中講道,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想出一個對你來說很有用的想法,那就是小C創造力在發揮作用。至於這個想法是否早就被幾萬人甚至幾百萬人想到過,都沒關係,只要這個想法對你來說是新的,是有用的,就屬於小C創造力。
作為樂高機器人的Scratch少兒編程之父米切爾·雷斯尼克,不僅將積木和科技融合,創立了樂高機器人,激發了孩子們的創意靈感,還在麻省理工學院領導「終身幼兒園」項目,為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會藉助米切爾的創新理念,來和大家談談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場玩,路上給她買了最愛的氣球。沒想到到家後,她拿起畫筆畫今天最開心的事,就把昨天我們經歷的事情都畫在畫紙上。畫好後,4歲的孩子像模像樣地給我分享她畫的意義。四周的是圍欄,下面的是花朵,上面的是大樹,右邊是大門,推門進去是鞋櫃,放爸爸媽媽和寶寶的鞋……
這就是米切爾·雷斯尼克在《終身幼兒園》書中提到的創造性學習螺旋的過程。女兒根據自己所見所聞創造了一幅畫,然後分享、交流,再想像。在幼兒園中,當老師給孩子們閱讀繪本或者童話故事後,他們會根據玩具來想像自己是童話故事的一員,搭建城堡,合作選擇角色,分享自己的看法。當出現分歧時,進行反思和重新分配,再次放飛想像。
1、想像
幼兒園的孩子們根據老師講的故事或者白天的所見所聞,想像了一個城堡或者遊樂場。
2、創造
女兒把昨天的所見所聞創造成一幅畫,幼兒園的孩子們把自己的想像變成了現實,搭建城堡,創造故事。
3、遊戲
孩子們在一起豐富故事情節,搭建故事的城堡和道具。
4、分享
孩子們在一起合作搭建城堡,搭建城堡過程中會分享自己的創意;孩子把畫作講述給我聽,都是分享和鍛鍊表達的機會。
5、反思
當城堡倒塌了,孩子們會反思為什麼倒塌?老師們會幫助孩子一起解決讓城堡更堅固的方法。孩子們在搭建城堡過程明白了穩定性,底部寬更有利於城堡穩定和堅固。
6、想像
當孩子們經歷了創造性學習螺旋後,就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想像和創造。
不僅僅是用積木搭建城堡,孩子們在繪畫、做手工作品、玩過家家遊戲等等都是創造性學習螺旋過程。
米切爾·雷斯尼克在《終身幼兒園》書中講道,創造性學習螺旋是創造性思維的引擎。幼兒園孩子在經歷這個螺旋的過程中,發展並提升了創造性的思考能力。他們學習去構建自己想法,嘗試去實現這個想法。不行的話,再試試其他方法;他們學習從別人那裡聽取意見,並依據經驗產生新想法。
所以,父母不要小看了孩子的過家家、玩玩具的遊戲。其實,他們就是在遊戲中發展創造性思維,不斷地在嘗試和吃錯中想出新想法,進行實踐和創造。
南京鳳凰街小學的「發明家」葉波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經常因為搞破壞把家裡弄得一團糟。但是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怪她,而是支持她嘗試,讓她的創造力得到了自由的發展空間。
在父母的支持下,老師的指點引導下,她發明了適合兒童使用的「安全剪刀」,更在1999年入選中國少年科學院首批小院士,獲得了「全國十佳少年隊員」的榮譽獎章。
那麼,在家庭生活中,我們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創造力呢?
米切爾·雷斯尼克在書中講道,在他們的Scratch工作坊,他們會從展示鼓勵人心的示例項目開始,先讓孩子們看到有什麼樣的可能性,並告訴孩子們如何開始。然後,他們會展示多種多樣的項目,希望能引起孩子們興趣。
開始的時候,很多孩子會單純地模仿他們看到的樣子,但是隨著參與的深入,孩子就會通過插入聲音或者添加一些小改變來增加自己的風格,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創意。
任何事物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在低齡的孩子玩積木或者遊戲時,很多會從大齡孩子模仿開始。但是孩子們會在遊戲過程中,慢慢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意見,從而激發更多的創意。
美國的一個藥劑師叫遵本波特,一天正在實驗室調製治療頭疼的糖漿時,他囑咐店員加水調配,就去忙其他了。沒想到,店員因為粗心,把蘇打水當成了白開水加進去,糖漿就冒氣泡了。店員因為害怕藥劑師的責罵,就趕緊把這瓶糖漿喝下去。
誰知道,味道非常不錯,店員就告訴了藥劑師。藥劑師一嘗果然味道清奇,在反覆試驗後,調配出了口感很好的飲料,大受歡迎,從而有了世界上聞名的可口可樂。
米切爾·雷斯尼克在《終身幼兒園》書中講道,為了幫助孩子們產生項目靈感,他們常常鼓勵孩子們隨意擺弄、鼓搗材料。當孩子們玩樂高積木或者手工材料修補時,新的想法就出現了,最初的隨意獲得就成了大項目的基礎。
所以,在家中,我們可以允許孩子倒騰各種玩具和用具,給他們創造的機會和自由的空間。如果害怕孩子損壞一些貴重的物品,可以把貴重的物品收起來,放在孩子夠不到地方,或者告訴孩子哪些是貴重不能倒騰的,讓孩子們在倒騰和搗亂中放飛創意和奇思妙想。
肉眼可見的成功和結果固然是喜人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沒有結果,就忽視了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解決問題和思考的行為。
米切爾教授在《終身幼兒園》講道,哪些最好的學習經歷往往都是在人們積極參與製造的時候發生,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製造出來的東西上,更重要的是製造的過程。當孩子們在做項目時候,要強調過程,而不僅僅是最終的結果。
比如,孩子在遊戲時,我們可以詢問孩子是怎麼想到的?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創意和點子。對於沒有結果的遊戲或者項目,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積極表現,並和孩子一起討論下一次怎麼做,可以讓項目或者遊戲更順利。
除了這些方法,我們還可以為孩子提供多種材料,擁抱所有類型的製造,延長項目時間,扮演媒人的角色,作為一個協作者參與進來,帶有誠意地問問題,分享自己的反思等等,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感興趣的父母可以在書中找到更詳細的10條建議,從而幫助孩子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黃靜潔在《學習的格局》書中講道,讓孩子擁有創造力,不應該只讓孩子接受琴棋書畫等技能型的培養,而應該創造豐富的環境來培育孩子的創造力,因為這才是幫助孩子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未被開發的超能力者,而父母的支持、老師的指點和社會的環境將會幫助孩子們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具有解決問題的創造力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