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從現在到9月份,人們談論的話題基本是圍繞高考、中考、小升初、幼兒園入學進行的,其中考試成績是所有家長繞不過去的坎兒。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考試成績達到自己的願望。
一個孩子的成長,既需要孩子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的有機結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的環境中,如何培養出一個聰明、成績好的孩子,我以一個老教師的身份,談談自己看法,供大家參考。
我們先來看看「聰」字怎麼寫,左邊一個耳朵的耳,右邊最上面是二隻眼睛,中間是一個「口字」,下面是一個「心」字。
這就告訴我們,要想讓孩子聰明,必須用耳朵去仔細聽,用眼睛認真看,用嘴巴去好好表達,最後要用心去認真體會。
所以,要想孩子聰明,就必須培養孩子具有敏銳的傾聽能力,良好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 怎樣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1、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現在孩子傾聽能力普遍下降,30年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大多都能專心的聽,但是隨著通訊工具的發展,高科技的進步,孩子受到的視覺方面的衝擊多,而純聽覺的故事已經沒有好看的動畫片和遊戲有吸引力了,現在孩子聽故事的水平大大下降。
不只是聽故事的水平下降,交流中很多孩子不能做到靜靜地聽別人講話,插話、打岔、急躁的事情時有發生。
而小學、初中、高中上課已經是純考驗孩子的聽力了,課堂大多沒有吸引人的教具,只有教師的講解,如果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很難有好的成績。
所以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
家長自己一定要是傾聽能力的模範,並引導孩子靜靜地聽別人講完話再自己說話,不要插話,生活中多做些練習傾聽的遊戲,如傳話、詞語接龍等。
2、靜聽靜視訓練。
顧名思義,靜聽靜視就是在安靜的環境下,聽一些聲音,有順序的觀察一些周圍的事物,並用語言表達出來,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3、多用觸覺溝通。
在培養孩子聽力的時候,可以適當做一些觸覺方面的溝通,用一些擁抱或者撫摸等肢體動作,這樣會加速孩子聽力的發展。
二 怎樣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去野外遊玩,並作以下練習。
1、靜聽靜視訓練。
靜聽:閉上眼睛聽一種聲音到多種聲音。
靜視:可以觀察周圍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人物動物等都。順序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等。
2、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討論,你剛才看到了什麼?聽到什麼?準備怎麼辦?
散步回來,就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我們路上遇見了誰?發生了什麼事情?要是你會怎麼解決等。
三 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1、家裡專門建一個閱讀區域,可以是一間房子,或者一個小的角落等,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帶孩子一起閱讀。
2、每天跟孩子一起做辯論比賽,可以就一個觀點進行辯論,贏了有獎勵。
3、每天學習一個成語或者古詩。
4、自我引導式溝通。
每天抽出10分鐘,大人和孩子一起交流今天的感悟,讓孩子每天都跟你有說不完的話。
四 怎樣培養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
1、「千古一問」是培養孩子邏輯分析能力的一個小妙招。
所謂的千古一問是孩子遇到問題問你為什麼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現成的結果,要反問一句「你覺得是什麼哪?」讓孩子自己嘗試找到問題答案。
2、生活中多問孩子為什麼?你怎麼知道?
孩子生活中出現的超乎尋常的甚至是荒誕的語言和行為,家長都不要去否定他,一定要問問為什麼?
有一天孩子畫小朋友的時候,畫了一坨黑色的陰影,我沒有否定她,問她畫的是什麼,她說是小朋友的影子,我就及時表揚了她。
跟孩子走到街上,聽到街上的瓜販喊:
「新鮮的西瓜,先嘗後買,不甜不要錢」等,就可以跟孩子分析,為什麼他要這麼喊?
3、要讓孩子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而不是爸爸媽媽包辦代替的媽寶男。
孩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出去遊玩等日常活動,都要讓孩子參與進來。
比如帶孩子到動物園遊玩的流程是:
跟孩子一起預測天氣---可能碰到的人和事---當天所需物品----安全提示----了解動物資料---晚上回來討論一天見聞。
跟孩子一起去街上買衣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主,跟孩子一起分析,買什麼樣的衣服好看,適合穿著等,從一些細節處培養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
總之,讓孩子聰明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家長自己必須清楚孩子聰明的法寶和利器,孩子上學成績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