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一個聰明、成績好的孩子?

2020-08-27 花漾潮媽


又迎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從現在到9月份,人們談論的話題基本是圍繞高考、中考、小升初、幼兒園入學進行的,其中考試成績是所有家長繞不過去的坎兒。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考試成績達到自己的願望。

一個孩子的成長,既需要孩子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的有機結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的環境中,如何培養出一個聰明、成績好的孩子,我以一個老教師的身份,談談自己看法,供大家參考。

我們先來看看「聰」字怎麼寫,左邊一個耳朵的耳,右邊最上面是二隻眼睛,中間是一個「口字」,下面是一個「心」字。

這就告訴我們,要想讓孩子聰明,必須用耳朵去仔細聽,用眼睛認真看,用嘴巴去好好表達,最後要用心去認真體會。

所以,要想孩子聰明,就必須培養孩子具有敏銳的傾聽能力,良好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 怎樣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1、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現在孩子傾聽能力普遍下降,30年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大多都能專心的聽,但是隨著通訊工具的發展,高科技的進步,孩子受到的視覺方面的衝擊多,而純聽覺的故事已經沒有好看的動畫片和遊戲有吸引力了,現在孩子聽故事的水平大大下降。

不只是聽故事的水平下降,交流中很多孩子不能做到靜靜地聽別人講話,插話、打岔、急躁的事情時有發生。

而小學、初中、高中上課已經是純考驗孩子的聽力了,課堂大多沒有吸引人的教具,只有教師的講解,如果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很難有好的成績。

所以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

家長自己一定要是傾聽能力的模範,並引導孩子靜靜地聽別人講完話再自己說話,不要插話,生活中多做些練習傾聽的遊戲,如傳話、詞語接龍等。

2、靜聽靜視訓練。

顧名思義,靜聽靜視就是在安靜的環境下,聽一些聲音,有順序的觀察一些周圍的事物,並用語言表達出來,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3、多用觸覺溝通。

在培養孩子聽力的時候,可以適當做一些觸覺方面的溝通,用一些擁抱或者撫摸等肢體動作,這樣會加速孩子聽力的發展。


二 怎樣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去野外遊玩,並作以下練習。

1、靜聽靜視訓練

靜聽:閉上眼睛聽一種聲音到多種聲音。

靜視:可以觀察周圍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人物動物等都。順序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等。

2、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討論,你剛才看到了什麼?聽到什麼?準備怎麼辦?

散步回來,就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我們路上遇見了誰?發生了什麼事情?要是你會怎麼解決等。


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1、家裡專門建一個閱讀區域,可以是一間房子,或者一個小的角落等,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帶孩子一起閱讀。

2、每天跟孩子一起做辯論比賽,可以就一個觀點進行辯論,贏了有獎勵。

3、每天學習一個成語或者古詩。

4、自我引導式溝通。

每天抽出10分鐘,大人和孩子一起交流今天的感悟,讓孩子每天都跟你有說不完的話。


四 怎樣培養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

1、「千古一問」是培養孩子邏輯分析能力的一個小妙招

所謂的千古一問是孩子遇到問題問你為什麼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現成的結果,要反問一句「你覺得是什麼哪?」讓孩子自己嘗試找到問題答案。

2、生活中多問孩子為什麼?你怎麼知道?

孩子生活中出現的超乎尋常的甚至是荒誕的語言和行為,家長都不要去否定他,一定要問問為什麼?

有一天孩子畫小朋友的時候,畫了一坨黑色的陰影,我沒有否定她,問她畫的是什麼,她說是小朋友的影子,我就及時表揚了她。

跟孩子走到街上,聽到街上的瓜販喊:

「新鮮的西瓜,先嘗後買,不甜不要錢」等,就可以跟孩子分析,為什麼他要這麼喊?

3、要讓孩子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而不是爸爸媽媽包辦代替的媽寶男

孩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出去遊玩等日常活動,都要讓孩子參與進來。

比如帶孩子到動物園遊玩的流程是:

跟孩子一起預測天氣---可能碰到的人和事---當天所需物品----安全提示----了解動物資料---晚上回來討論一天見聞。

跟孩子一起去街上買衣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主,跟孩子一起分析,買什麼樣的衣服好看,適合穿著等,從一些細節處培養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

總之,讓孩子聰明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家長自己必須清楚孩子聰明的法寶和利器,孩子上學成績才能更好。


相關焦點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什麼樣的小學生學習成績好
    日前,「中國好老師之讀懂孩子,智慧父母育兒課堂」第五講在杭州舉行,杭州天水幼兒園園長胡嫣跟家長們聊了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話題——孩子的習慣培養。而杭州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則跟家長分享:有這些習慣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很好。
  • 怎樣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你需要知道這些
    養育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智力發育狀況,是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培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起來了解下面的這些知識,培養聰明的孩子吧!一、先天遺傳因素要養育一個聰明的孩子,首先應該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先天遺傳因素,則包括了孕前媽媽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孕期胎寶寶在形成的過程中孕媽媽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識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 怎樣的孩子最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那麼,怎樣的孩子最聰明呢?第一,有的孩子生來就是神童,天生就聰明。有的孩子生下來就記憶力超群,或者具有某一方面的天才。書裡面有知識,孩子讀書多了,自然就會變聰明。所以,我們若想自己孩子變聰明,就要多培養孩子愛看書的好習慣。為了讓孩子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我們可以首先讓自己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這樣,孩子就會受影響,從而愛上看書。第四,興趣被尊重的孩子最聰明。有人說:庸才是被放錯地方的天才。
  • 聰明的孩子令人喜歡!做到這四點,你也可以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想有一個聰明的孩子,聰明的孩子著實令人喜歡,但是並不是我們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聰明的孩子就能輕易達成的。聰明的孩子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我們無法改變,這取決於遺傳因素。而後天的培養,我們卻可以通過我們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變得聰明,讓他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聰明孩子。
  • 怎樣培養,孩子才會成為學霸?
    一個長沙縣,「合法」的校外培訓機構竟多達236家,可見假期校外培訓生意之火爆。當然,火爆的背後反映的是全民的教育焦慮。我相信每一位家長的潛意識裡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學霸。因為,從大概率角度來說,成為學霸就意味著「美好的工作」與「美好的未來」。這也應該是假期校外培訓生意火爆的實質原因。可是,學霸到底是怎樣「煉」出來的?怎樣培養,孩子才可能真正成為學霸?
  • 孩子取得成績,你還在誇孩子聰明嗎?看看優秀的父母是怎樣做的
    一,當孩子取得成績時,父母該如何正確表達出對孩子的表揚呢?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大部分父母會說:「你學的真快!你真聰明!」「你真聰明,你根本沒學習就得了A!」父母的本意是想通過鼓勵給孩子增強自信,但是孩子卻從這些話裡聽到了其他的信息:如果我學東西不那麼快,我就不聰明了。
  • 孩子成績好能給家長長臉?成績差的孩子該怎辦?聰明家長這樣引導
    俗話說&34;,家長一直將孩子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感覺自己走出去也有面子,殊不知,這種想法非常片面,縱觀大千世界,有多少成績好的孩子又將混得非常好的呢?也是佔少部分,孩子成績好固然幫家長長臉,但是孩子成績差家長也不要覺得沒面子,為什麼呢?
  • 還在羨慕別人家孩子?找對方法培養聰明孩子並不難!
    那怎樣的孩子才能算聰明的孩子呢?有人說學習速度快,凡事都能舉一反三的孩子。也有人說是善解人意,凡事都能處理妥帖的孩子。其實智商高和情商高的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
  • 那些聰明的孩子,父母是怎樣培養的?
    近幾年圍繞著孩子學習話題熱搜不斷,大部分家長都好奇,別人家的聰明孩子都是怎麼養成的?其實生活中96%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正常水平。不一樣的只是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和做法不一樣。想要讓孩子聰明活潑,以下幾件事身為父母的你可以嘗試一下。1·不要給孩子讀書,要和她們一起讀書孩子喜歡聽故事,請你不要只給他讀。你確定你的在讀的時候他的小腦瓜有在轉啊轉?
  • 想培養聰明孩子?智力PASS模型理論:關鍵在培養孩子「認知力」
    今天去朋友家串門的時候,我家的小孩子自告奮勇地當著大家的面講英文26個字母依次背了出來;在孩子背完之後朋友對我的孩子一頓誇讚。緊接著就問我是怎樣培養出這麼聰明的孩子的,其實,我的孩子能夠背出26個字母並不是她有多聰明,只是她的認知能力比較強,然後加強記憶就把所有字母都背出來了。
  • 怎樣培養孩子好的好習慣、好品質?
    怎樣培養孩子好的好習慣、好品質?家庭教育好孩子,應該分階段進行。因為不同階段的寶寶,所需要的教育就去是不同的。 0-2歲、2-4歲、4-6歲,每個階段的發展重點是不一樣的。 0-2歲這個階段是培養信任感、安全感的關鍵期。如果發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樂觀、自信的品質;發展得不好,則會形成悲觀、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點。
  • 怎麼看出孩子聰明?培養孩子的專注度
    不以為然,後來,才知道老教授為何這樣說,是因為從小孩子表現出強大的專注度。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專注度讓你擁有一心一意的心思,讓你能聚焦一件事,發揮感知、記憶、思維等因素,打開心靈的門戶。從實際生活中,大家可以注意到,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專注度程度會高於其他同學。
  • 聰明孩子的共同點是有「超強的專注力」,父母要重視培養
    無論先天有多聰明的孩子,但凡做事不專注,這份天賦也會泯然眾人;而那些資質平平的孩子,只要能夠做到足夠專注,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實現逆襲。比如說哈佛學霸魯林希,她曾經就是一個連老師都認為「笨」的孩子。她又說道:所有的聰明孩子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超強的專注力 ;80%的孩子其實並不是輸在了智力上,而是輸在了專注力上。
  • 怎樣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
    【豆芽芊芊專欄】怎樣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原創作者|豆芽芊芊01表姐的同學琳琳,去年從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有次課間休息,通過和孩子的媽媽聊天,我終於明白了這個孩子為什麼如此優秀。孩子在小學二年級之前,家裡人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如今孩子到了高年級,對於孩子的每道錯題,孩子媽媽會堅持在錯題本上進行記錄,再隔三岔五地和孩子進行複習。
  • 拼命學習成績也不理想,如何讓孩子變「聰明」
    有很多孩子每天都拼命的學習,但是成績依然不理想,想要提高成績或能力,必須要變成一個「聰明」的孩子。 所謂的聰明,不是成績好、知識豐富,而是能邏輯性的思考、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具有較高的溝通能力、頭腦靈活、表現力豐富。能準確地理解對方想要說的事,準確地回答,有判斷力、決斷力,並對各種狀況能迅速做出反應。
  • 成績好的,聰明活潑的孩子,更招老師喜歡
    作為一名老師,多多少少肯定會偏袒一些成績好的,聰明活潑的孩子一些。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你的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另一個調皮傲氣,性格倔強。你會喜歡誰?平時對待兩個孩子會一樣嗎?會不會有些偏袒坦呢?老師也是人,也有情感。我們班裡有個孩子經常不交作業,一檢查作業的時候就以各種理由搪塞老師,其實對於孩子的計量,老師是心知肚明。但是在現在這個大社會環境下,不能打罵體罰孩子,所以每次都是所以每次都是批評他幾句,讓他利用課餘時間補上。
  • 怎樣看出一個學生是聰明還是不聰明,哪一學科能體現出來?
    人的智商的高低除了後天環境的一些開發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決定的,這種先天性的東西,不是只有等到長大後才能看得出來,它會是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所以怎樣看出一個學生是聰明還是不聰明,哪一學科能體現出來?
  • 7歲前,用這4個方法培養孩子記憶力,不僅成績好大腦也聰明
    記憶力是學習必備的一項技能,記憶力好的孩子,在學習時不用費特別多的功夫就能把知識給掌握好,記憶力差的孩子,在學習上就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有很多孩子成績不太好,和記憶力也有很大的關係。一些家長認識到記憶力的重要會從小培養,但是效果卻不太理想,其實針對記憶力的培養,也需要很多技巧,盲目的訓練是不會有明顯的作用的。
  • 一二年級成績好,三年級越來越差,低年級家長如何培養孩子?
    很多家長跟我訴苦,說自己孩子一二年級成績特別好,但三年級以後,越來越差,怎麼辦?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分水嶺,很多一二年級成績好的學生,反而越來越差,而之前成績一般的孩子,反而扶搖直上。其實從各科來看,有一個很明顯的統一要求,就是思維能力。不管是語文的閱讀理解,還是數學應用邏輯思維,亦或是英語的系統學習,都離不開邏輯思維的能力。如果孩子大腦發育滯後,或者在一二年級沒有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升入三年級後,會有點拖,短時間會影響孩子成績。
  •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聰明家長用3個辦法,既提高成績又能培養習慣
    家長在培養好習慣的時候,也應該多督促和幫助孩子,去克服懶惰。當我們都能確定好習慣是提高成績的條件,那麼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就得想辦法來幫助孩子去克服壞習慣,積極主動地去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們覺得好習慣太難了,做不到的原因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引導,我們過於嚴格要求孩子,去做他根本做不到的「好習慣」。孩子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根本體會不到因為改正缺點帶來的進步和成就感。那麼有什麼辦法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