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想有一個聰明的孩子,聰明的孩子著實令人喜歡,但是並不是我們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聰明的孩子就能輕易達成的。聰明的孩子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我們無法改變,這取決於遺傳因素。而後天的培養,我們卻可以通過我們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變得聰明,讓他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聰明孩子。
聰明的孩子是什麼樣的?聰明的孩子學習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理解能力強,有較高的情商。我們一般誇孩子聰明要麼就是指學習能力,要麼是指孩子的情商較高,要麼就是指孩子的解決問題,善於思考的能力。
一、要想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需要從孩子讀書入手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有了豐富的知識自然可以變得聰明,一些孩子懂得很多的知識,大家都誇他聰明,其實並不是說他的智商有多高,而是說他懂得知識很多。他的知識來源於其豐富的閱讀量。現在小學語文考試,就有很多的課外閱讀題,如果孩子沒有豐富的課外知識就不會取得很好的成績
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我的小外甥就是一個專注力特別強的孩子,他才4歲就可以把6歲小朋友拼的小顆粒樂高獨自完成。我都不得不佩服他真的好聰明,像這種小顆粒樂高,就是身為大人的我們拼起來也得好一陣琢磨,一個4歲的小朋友竟然能獨立很快的拼好,我認為他是聰明的。這取決於他的媽媽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他在那裡拼裝樂高可以兩個小時不動,一直在那玩樂高。這種認真和專注能力還真是讓我佩服。
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孩子如果一味的溺愛,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父母都主動替他解決,這就造成孩子的獨立思考和獨立自主能力的缺失。這種孩子是不會變聰明的,熟話說腦子越用越靈光。不讓孩子思考他怎麼能變聰明呢?所以遇到問題,要讓孩子獨立的思考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他的小腦瓜轉起來,才能變得聰明。
四、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能力
一個孩子如果愛說話,這並不是壞事。說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強,他善於交流。有研究表明,在兒童時期善於說話,或者和父母交流比較多的孩子,長大了容易變得聰明。這是因為他愛好表達,就會善於思考,善於動腦筋。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更能培養孩子的情商,孩子的情商高了,就會從各個方面思考問題,就會懂得看別人的感受,懂得與人分享,懂得愛爸爸媽媽,懂得孝順爺爺奶奶,也會懂得禮貌,你說這樣的孩子怎麼會不聰明呢?他肯定也很受別人的喜愛。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變聰明的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很大。如果父母總是看電視,看手機,孩子自然也會跟著父母喜歡上看電視,玩手機。但是如果父母喜歡讀書,孩子從小也會跟著父母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記得前段時間看過一個新聞,就是一個母親帶著兒子在路邊擺攤賣書,他們二人一邊看書,一邊賣書,引起很多人注意。別人問這個母親帶兒子賣書的原因。她的回答至今我還記得,那就是為了讓兒子養成看書的習慣也讓他體驗一下生活。
2、孩子在專注於一件事情時,不要貿然的打斷他。比如他正在玩積木,正玩的高興你打斷了他,一個孩子很生氣,另一個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是一個破壞。如果我們父母經常破壞孩子正在專注的事情,就會讓孩子以後容易分神,跑神。孩子上學以後就不能在課堂上40多分鐘的時間裡保持專注。
3、善於引導孩子,讓他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說孩子玩樂高,如果一開始你就幫著他拼,他遇到不會的,或則是難一點的他就會向大人求助。他不在思考應該如何才能拼成。這時候我們只是要教會孩子方法,引導他自己獨立完成。並且在他完成後給予一定的誇獎,告訴孩子他克服了困難,他真棒。
4、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樣孩子很容易就學了過去。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好。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同時也要多和孩子玩,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愛和爸爸媽媽說話的孩子絕對不會笨,他們這一個個小話嘮其實就是他們聰明的表現。
結束語: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堅持讓孩子多動腦,多學習,多獨立思考。同時我們也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那麼我相信各位家長一定可以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