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電
近日,根據當地媒體報導,英國皇家海軍剛剛服役不久的「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上發生了漏水事故,而相關視頻在網絡上也迅速傳播。5月17日,英國國防部確認了這一消息。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漏水事件發生在5月15日,事發時該艦正停泊在樸茨茅次港。事故發生時,大量的水從天花板洩露至水兵宿舍區的船艙內,積水可至腳踝。英國海軍表示,這次事故只是一起「小問題」。目前該艦已經抽乾了積水,洩露問題不會影響航母的訓練服役計劃。
漏水的「威爾斯親王」
(圖源:社交媒體)
報導還提到了,就在幾天前,「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上還進行了關於安全系統的測試,包括對救生艇、緊急滑梯等設施的檢測。為了安全起見,該級航母配備了完善的安全救生系統,沒想到剛過沒幾天,航母上的水管就出了問題。
建造中的「威爾斯親王」號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R09「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是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2017年下水,2019年12月服役,是英國皇家海軍現役的第二艘航空母艦。雖然該艦早在2008年就已經訂購,但關於是否需要建造這艘航空母艦曾經引發激烈的爭論,因此直到2011年才開工。
「伊莉莎白女王」號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相信長期關注我們的網友們早已經知道了,不僅是剛剛服役的「威爾斯親王」號,該艦的姊妹艦「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上也曾經多次發生漏水事故,其中幾次事故已經相當嚴重。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早在2017年6月,正在海試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就曾經發生漏水事故,大量海水倒灌入艦內,每小時滲漏的海水超過200升。調查結果認為,漏水是因為試航期間,航母螺旋槳傳動軸的密封出現了問題,兩個螺旋槳中的一個的傳動軸橡膠密封圈密封不嚴,導致海水流入尾倉。
機庫漏水的「伊莉莎白女王」號
(圖源:太陽報)
2018年,該艦機庫內的消防管道又再次發生漏水事故,在船上製造了一道「水幕」。好在機庫中並沒有停放多少飛機,不然這一事故可能就要造成重大損失了。
不過最嚴重的的一次漏水事故,還是發生在幾個月前:2019年7月,「伊莉莎白女王」號的艦內管道再次破裂,據稱有超過200噸的水灌入船艙內,3名水兵受到了生命威脅,相關單位還派出了心理疏導小組上艦。當時,英國海軍還輕描淡寫的表示漏水「只是小問題」,甚至該艦的艦長還說「每周都會發生漏水事故」,並不會影響戰艦的安全性。
如今看來,這漏水事故確實不是什麼「意外」,而是會經常發生的事故。而該級艦頻繁的發生漏水、進水事故,也令外界對這一型航空母艦的設計是否存在相關的缺陷產生了質疑。
(圖源:BBC)
也就在前幾天,英國民眾還向海軍投訴,稱「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的噪音實在太大了,港口附近的民眾根本無法正常入睡!
這條新聞看著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難道軍艦什麼也不幹停泊在港內,也能產生噪音?還是說英國航母都是在港口裡訓練艦載機起降和武器射擊的?
原來,由於相關測試還沒有完成,近期「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在停泊時沒有通過港口的電力系統供電,而是用該艦上搭載的大型柴油發電機進行發電的,這就產生了相當巨大的噪音。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上搭載有四臺大型柴油發電機,一共能夠產生11兆瓦的電力,足夠供應一個人口2萬人的小鎮用電。但這樣一套動力系統運轉時產生的噪音也是驚人的,樸茨茅次港附近的居民紛紛投訴稱,航母發電機運轉時根本不敢開窗,睡覺時也要把頭埋在枕頭下才能入睡。
自從該級航母公布以來,外界對這一型設計獨特的航母就存在著不少的質疑。包括滑躍起飛系統、搭載F-35B戰鬥機、雙艦島、無斜角甲板等,都讓這艘航母的造型與同時期的航母設計大相逕庭,引起爭議也是順理成章的。
由於英國訂購的F-35B數量不多,交付速度也相當慢,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完成交付,後續的訓練和形成實戰能力仍然遙遙無期。因此相比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威爾斯親王」號不僅現在沒有足夠的艦載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恐怕也將繼續維持「裸奔」的狀態。
在如今這個核動力航母接連「中招」,常規動力航母卻不受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希望英國海軍能夠再接再厲。漏水或許還是小事,別變成「毒船」才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