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最近,一個叫繆可馨的名字牽動了很多人的心。6月4日早晨,她穿著新裙子開心地去上學,下午她就跳下了教學樓。
距離繆可馨墜樓身亡,過去有一段時間了
到現在心都揪著疼,為人父母,真是聽不得這樣血淋淋的事實。
一個五年級浪漫無邪的小姑娘,怎麼就這樣潦草的結束生命?從衝出教室到義無反顧爬上欄杆,又究竟是怎樣難以企及的痛苦高過一切對生活的留戀?
我們一邊希望知道她到底經歷了什麼,一邊卻又害怕知道,那不堪又殘忍的真相。
有人說,她遭到了語文老師的掌摑,也有人說,她的作文被拎出來批評了整整一節課,她被要求跪著進行修改。
可是,就在課上寫了一篇袁老師命題的「《三打白骨精》讀後感」後,她的人生戛然而止。
她分析了唐僧、孫悟空、白骨精的角色,然後總結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本是信心滿滿,卻猝不及防地迎來了老師一個又一個鮮紅的大叉和太「負能量」的評語。
目前,我們能確定的僅僅是,這個姓袁的語文老師自己承認,在去年10月,曾經對繆可馨扇過巴掌。
意外發生後的,所有在場者沒有任何人站出來發聲。
在全網都在希望為孩子「討個公道」的時候,這個班級的家長、孩子乃至任課老師,沒有人站出來說過一句當時的場景。
6月4日5時孩子墜樓身亡,僅僅隔了48小時左右,在女孩屍骨未寒的時候,38位家長就已經忙著在班級群裡點讚,粉飾太平!
悲劇背後,沒有人是真兇,每個人又都是真兇。
如何呵護那些「脆弱」的孩子?我們該怎麼樣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我們都知道,現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比較低的,這個與如今社會的衣食無憂,父母長輩無止境的寵愛是有聯繫的。
除了學習孩子沒有其他任何需要擔憂的事情,這也是如今孩子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的原因。那麼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1
做到獎懲平衡
首先在獎懲方面應該做到平衡,過度的誇獎會讓孩子盲目自信,也限制了孩子的想像;而過度的批評也會抑制孩子的成長。
因此,教育孩子不僅僅是鼓勵教育,還要有挫折教育,否則孩子將來到社會將更加不能接受挫折。
2
多與孩子溝通
其次要和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孩子每天在學校經歷的事情都會影響他的成長,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排解自己內心的低落情緒,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及時和長輩溝通,不要放在心裡。
3
進行生命教育
最後是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生命教育。我們常常對孩子說要珍惜生命。
但是生命這個詞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抽象問題,不僅僅是自己的,還有其他動植物的生命,孩子都是懵懂無知的。
很多孩子對於死亡是不理解的,甚至有的相信死亡只是睡著了而已。
他們不明白,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還屬於家人;他們更不明白,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教育本該是為孩子服務,而不是用巴掌和教規,把孩子變成麻木的工具人,把孩子推向死亡的深淵。
希望我們的育人者,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樣,繆可馨的悲劇才會真正禁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