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聽說成都有一家義務助老中心協會,它存在已有21個年頭了,可從沒去他們家看一看。最近,機緣巧合下,有幸結識了這個大家庭的家長肖文星,聽他粗略的介紹了這個眾人口中的「老人110」,覺得他們的故事很有韻味,如同歷久彌香的老酒,實在忍不住想要嗅一嗅它的芳香,聞完了又覺得非要與大家分享一二才行。所以,此文誕生的意義就是將我聽到的故事分享一二給大家,僅以慰藉我們日漸淡漠的生活。
老年知心熱線是一個你幫助我,我幫助你的團隊,他們大多是走在人生尾巴上的老者,他們用愛心去對待這個世界。在他們的心裡有一個信念:這一輩子多做好事,下一輩子就能投個好胎,今生修來生福嘛,福有福報的。
學英語就是他們的養老方式
認識了他們,我總覺得他們就像我看過的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卻又更加的鮮活,是那樣的神奇和令人驚訝。於是,我想他們身上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聽他們講那些已經泛黃的故事,總感覺時光都恍惚了,周圍也寂靜了。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而我呢,我有我的故事嗎?我想等到我漸漸老去的那一天,我應該也能夠向年輕人講一講我曾經的故事。話題說遠了,今天,我們來聽一聽知心熱線英語班負責人廖鳳如講故事吧!
2000年2月,助老知心熱線建立了義務教學項目。當時開設了電腦班、英語班、音樂班、普通話班、繪畫班,發展至今,英語班是唯一一個倖存下來的課程。從最初的十幾人到現在的200多人,共有8個班次,等級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每個班次一周一節課,新概念英語佔兩個班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班次,老師也共有7位,其中一位是外教,一位是從事英語教育的退休老師,還有一位是做英語研究的退休人員,大多都是業餘愛好者。除此之外,常年到班上輪流教學的在校大學生有20名。
這裡的教育與老年大學還是有一點點區別的,他們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實用。根據老人的實際需求,授課老師自己制定教材。包括學習英語交流、認路以及一些常識性的問題,解決老人生活中的實際需求。
「說起來,英語班沒有像其他課程那樣中途夭折,得感謝這樣幾個人,是他們一直在堅持。」如今英語班的負責人廖鳳如對於這幾位亦師亦友的老師也是心存敬意和感激。
從2000年2月創班的時候,英語班一共有十幾個人,是知心熱線在管理。當時,知心熱線也才剛開始起步,沒有錢,沒有資源人脈,所以不能給予什麼支持,這讓英語班很艱難,有些走不下去。
「你知道嗎,那個時候可艱難了,還是盧老師到處奔波才有的今天。就是盧孟凝老師。」
「是嗎?難道英語開班就是盧孟凝老師在管理了,這可算是創人了。」我心裡想著這個盧孟凝真不簡單,應該是位很能幹的女人。
「不是,開始的時候有一位姓黃的老師,是他帶頭成立的這個英語班。他教了大概有一年多,後來嗓子痛,去檢查發現聲帶受損,沒辦法教了,就交給當時的盧老師管理了。」
廖鳳如在我旁邊回憶起了她那位亦師亦友的朋友盧孟凝。
廖鳳如:盧老師退休以前是一位地質高級工程師。盧老師開始的時候是和高老師(高慶豐)一起來辦這件事情,高老師也是我們這兒的骨幹,現在都還在這工作呢!那個時候大家都沒錢,每個人都不是很富裕,為了找一個教學點,盧老師找了很多社區,也碰了很多次的壁,最後才在成華區新鴻社區找到了一個教育點,這樣才把教學點的事情落實下來。說起來,我和盧老師既是師生又是同學,還給她當過助手呢!最初,盧老師在一個老年大學學習英語,我也在那學習,我們做了同學。後來,我結識了知心熱線的英語班,來上課,當時盧老師在這裡當老師,於是我們成了師生。前兩年,我當了老師,於是我們又成了同事兼助理。你說,人與人的緣分是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啊!
作者:確實奇妙!
廖鳳如:以前,有很多的志願者來當老師,那個時候在這兒志願教學不需要資格證和考核,只要你想來教,都可以,但是有一點就是全自費的,沒有一點酬勞。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的志願者老師來的就是參差不齊,想來就來,想不來就不來,沒有一個紀律,因為都是自費,也沒辦法去要求他們。那些半途夭折了的班級大多都是這個原因。這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事情啊,但盧老師和高老師一直堅持下來,他們都盡力的去把這個課程維護好,老師不夠時,就去找一些大學裡的學生來教。
2012年,成華區啟動了「全民終身學習」項目,同時也成立了成華區教育學院。對自主型學習團隊,由社區推薦,我們被就納入了社區教育系統。政府每個月有一些補貼,每個老師3節課150元錢。但是政府並不負責場地,他們主要是統一所有教學點的放假時間,以及授課老師的考核和聘用證書的發放。
說到場地,我們很感謝新鴻社區、新華社區、大千教育機構,多年來,是他們一直在免費提供。大千教育機構負責人是知心熱線的志願者。
談到這些幫助了英語班成長的人,廖鳳如總是顯得十分的激動。
有了場地的保障和教師補貼,英語班算是暫時站住了腳跟,管理起來也能夠像模像樣了。實際上,老年人學英語和學校裡小孩子學英語不一樣,首先他們的目的就是不一樣。大多數來這裡學英語的都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晚年精神生活,還有一些是因為想出國,想和國外的家人朋友們能夠交流。在這裡上學的老人,他們子女大多都出國了。
為了解決這方面的需求,除了學習新概念英語,老師們打算組織一個編輯團隊一起來編輯適合中老年學生的教材。而高慶豐以前就是從事翻譯工作的,這個重任主要就落在了他身上,目前已經編了好幾本教材了,包括為英語零基礎學生編寫的《英語進社區》、以及為有些英語基礎的學生編寫的《英語課外活動動教材》……還有很多志願者以及我們的老師團隊一起製作的CD錄音。教材為了適合老人,內容大多都是比較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繞口令就是其中的一種。
這些教材除了自己的教學班用,也會送一些給其他社區,水井坊社區就是其中一個。不過也會收一些學生的教材成本費。
開班有18年了,整個課程一期下來有2年時間,如今在這裡學齡最高的學員已經有5輪了,這樣的學員,來這裡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了,對於他們而言這就是他們的養老方式。
記得廖鳳如老師提到了助老中心裡最年長的一位學員,是一位85歲的老太太。那是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她80歲,為了去看嫁到芬蘭的孫女兒,能和她的孫女婿交流,到中心學習了半年後,隻身去了芬蘭。回來後繼續在中心學,後來找了老伴兒,老伴覺得她大多數時間花在中心,有意見。有一次,她去上課,精神狀態也不好,一隻腳穿著襪子,一隻腳穿著鞋子,同學們和老師都感到很奇怪,問清了她情況,都建議她不要來學習了,去給她新買了一雙鞋然後把她送回去了,後來她再也沒有來過,如今也終於不知道她是怎樣的光景了。
然而也有不是中老年的學員,今年上半年來了一位26歲的小夥子。小夥子坐在輪椅上六年了,當時是他媽媽推著輪椅去的。每次去,他學的都很認真,學了大概有三四節課,就放假了,小夥子還說下半年會繼續去上課的,期末聚會的時候學校送給了他一本新概念英語書,他也表演了一個節目《你鼓舞了我》。
英語班辦的越來越好,前途一片明亮。遺憾的是,裡面唯一的一位外教老師要離開了。這位老師是一位法國人,叫Gerarde,年輕時在美國工作,2007年退休後來到成都,在四川大學學習漢語。有一次他到公園遛狗,狗不小心掙脫了繩子,跑了,這位外國人在找狗狗的時候,結識了會英語的高慶豐,兩人一見如故,親切的交談了起來,後來就成為了朋友。通過高慶豐,這位法國人走進了知心熱線英語班,開始了他的志願教學生涯,中途雖然離開了三四年,後來又繼續回來當志願者。聽說在成都,他還和他的一位朋友開了一家餅乾店,時不時的捎帶一些到學校給老師們吃。如今,72歲的他籤證要到期了,只能回國續籤,期待他繼續教我們!
英語班的公益事業
英語班除了日常的上課外,也要參加一些公益活動。
英語班裡的學員們都是多才多藝的人,他們會舞蹈、會聲樂等,因此班裡的學員們自發組織了一些興趣隊。課餘時間,他們會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給老人們表演節目。這周星期五,他們已經被邀請去表演一個節目,用在英語班學習的英語,表演一首英漢雙語紅歌。
知心熱線英語會定期安排幾位志願者去看望社區的孤寡老人。
在知心熱線的英語班裡,老人可以免費來學習英語,他們要身體力行的去幫助和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老人。英語班的成員時不時的帶著禮品去關愛那些孤寡老殘,也會贊助資金給知心熱線,聽廖鳳如說,2017年捐贈了7000元錢。
盧孟凝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老師,她把課時津貼全部用於英語班的活動費用,比如年末聚會經費、表彰英語班的優秀志願者、每年慰問英語班老師們,為他們送上慰問品。她將津貼存在銀行卡裡,由廖鳳如保管。
廖鳳如的知心熱線經歷
在聽廖鳳如講故事的整個過程中,她提到最多的就是盧孟凝和高慶豐,好像所有需要感謝的人她都提到了,唯獨漏下了她自己。其實,廖鳳如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
今年67歲的她,學英語已經十年了,她是學管理出生的,英語底子並不好,可她對學英語就是有著一份執著,但初衷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高大尚,說實話還有點膚淺。
十幾年前,懂英語的人很少,特別是他們那個年紀的人。當時的廖鳳如純粹就是覺得會說英語是一件很洋氣的事情。退休後,她在新華公園跳廣場舞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同齡朋友,那個朋友還沒跳完舞就急著走,說學英語的時間到了。聽了這話,廖鳳如全身細胞都在激動了。
「什麼學英語,在哪學啊?你給我說說?」
當得知在新鴻社區有一個免費的英語學習班。她興致勃勃的去了英語班了解情況,然後成為了其中的一名學生。在班上,她相比其它同學多一些基礎,學的比較順暢,一些底子差的學員就會時不時找她問問題,慢慢的她覺得給大家解疑答惑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後來幾年,由於班上差老師,她被推薦來補這個缺兒,當時還覺得自己不能夠勝任。在大家的極力推薦和鼓勵下,她開始站上了講臺。為了把課教好,她去聽每位教這本教材的老師的課,思考課上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上網查資料,圖書館查資料……通過她能想到的各種途徑去備課。一段時間過去了,她教的越來越順手,也越來越開心,於她而言,教學生英語,學生就是她的陪練夥伴兒。
「學英語就是我的養老方式,還能緩解老年痴呆。」她說!
最初的時候,廖鳳如教的是初級班,她的教學原則就是鼓勵鼓勵多鼓勵,耐心耐心再耐心。她已經在英語班任教四年了。
去年,為了解決在國外的探親、旅遊、有事請假的老人,為了不耽誤他們的學習進度,廖鳳如開始在微信裡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方便大家學習英語。每次廖鳳如都會在裡面講課,大多數學生覺得很方便也很實用,課後都將她的教學視頻收藏起來。後來,學校的其他英語老師也開始紛紛效仿,相繼建了微信群。一時間,微信英語教學成為了一種時尚。
如今,英語班的靈魂人物盧孟凝雖然已經退休了,英語班依舊還在繼續著,在新一代的團隊手中,繼續它的助老事業。
教師是一個神聖而偉大的事業,在教師節這一天,
謹以此篇獻給所有的教師們,祝教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