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樓宇的發展歷史和趨勢

2020-12-20 千家智客

[導讀]如果以1984年美國Connecticut州的Hartford市建造的城市廣場City Place作為全世界公認的第一棟智能建築為標幟的話,那麼,我國智能建築的起步並不晚。

  如果以1984年美國Connecticut州的Hartford市建造的城市廣場City Place作為全世界公認的第一棟智能建築為標幟的話,那麼,我國智能建築的起步並不晚。在1986年,由國家計委與科委共同立項,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承擔的軟課題《智能化辦公大樓可行性研究》已開始立項並進行工作,並在1991年提出報告,同一年,由日本投資,北京市建築設計院主持設計工作的北京發展大廈,這個以有明確的高智能性大樓為設計目標的項目,設計工作之後隨即投入建造。1989年建成並投入使用。這座位於北京東三環路上的20層建築應當被認為是我國的第一棟有明確設計定位的智能大樓。儘管如此,鑑於當時的一些條件,智能建築作為一個行業和一個時代的標識,還沒有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認可,只是在一些個別建築物上採用了較為完善的設備體系,體系之間只能做到一些必要的聯動,還談不上集成,只有有限的通訊功能和計算機應用。到了80年代後期,在某些媒體上,開始出現介紹智能建築的文章,宣傳了建築"智能化"的概念。應當說這一階段是我國智能建築發展的啟蒙時期,它為日後的發展進行了準備工作。某些先行者在這一階段所進行的醞釀工作,對我國此後的智能建築發展進行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他們功不可沒。

  在我國,智能建築真正形成規模的發展,是在1992年前後,在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鼓舞和鼓勵之下,重申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各地興建了若干開發區,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開放。在這樣的大氣候下面,建設規模空前擴大。同時,建設標準和設施規格,在經過一系列對國外情況的調查之後,要求提高水平並逐步與國外接軌。在此背景下,加上當時一些國際上有關智能建築的先進產品和品牌己先後進入我國,帶來了最新的技術。於是,大環境的需求與技術上的可能結合起來,便一發而不可收地發展起來。

  在此期間,一些最新的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業已進入我國,而且,在我國工程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術如饑似渴的追求驅使下,很快就把這些最新技術學習到手,並應用於工程實踐之中。幾年實踐之後,一批精心設計、精心施工而且建成後運轉良好的智能建築已經出現,它們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經過實踐的鍛鍊,我國的技術隊伍趨於成熟,若干國外的知名品牌產品的進入我國,縮小了我國智能建築行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但是,我們的管理工作還是跟不上迅速發展的行業形勢。

  近十年的智能建築建設,建成了一批技術水平很高、設施完善、效益明顯、管理到位的智能建築。通過這幾年工程實踐的鍛鍊成長了一大批與國際水平毫不遜色的設計、安裝技術人員隊伍。這裡,也應當包括在外國企業中工作的我國技術人員,以及廣大的代理商與系統集成商,他們能更早更快地接觸到最新的技術成就,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介紹過來。

  但是,從總體上看行業管理和市場的整頓還僅僅是開始,特別在技術上還缺乏統一的規範要求,為此,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在2000年7月頒布了國家標準"智能建築設計標準"(GB/T50314-2000)這部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為主編,由北京市建築設計院,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和建設部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專家工作委員會為副主編單位制定出的國家標準,基本上總結了近十年智能建築的建設經驗。又由建設部、信息產業部及公安部三個部派出的專家制定。此標準己於2000年10月實施,應能對統一技術要求起到作用。有關智能建築的施工驗收規範亦己開始制定。

  經過這些年的建設,智能化建築的諸項需求業己深入人心,新建公共建築,對於樓宇設備的自動化、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安全防範系統、消防系統等,均已成為新建築的必備要求,在此,情況下,"智能化"系統的提法有淡化的趨勢。這其實是好事,只有這樣才能說明這些功能是真正普及了。

  近兩年來,智能化建築己從寫字樓發展到住宅和居住小區的智能化。在這方面,建設部住宅產業化推進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在1999年年初召開的住宅智能化座談會基礎上,同年4月,住宅產業化辦公室與勘察設計司聯合發文在全國開展申報"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示範工程",經過幾個月的申報與篩選,在2000年初評出七個示範小區方案。今後對這幾個小區的實施還將進行跟蹤,竣工時將進行驗收並對此後的運行進行觀察。199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建設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等八個部委"關於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對推動住宅現代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1999年底,住宅產業化推進中心頒發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範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試行稿),這對於規範住宅及小區智能化市場起到了統一口徑的推進作用。與此同時,頒發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示範工程建設工作大綱",對於智能化示範小區作出了具體的實施綱要。

  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中,針對著"智能化"這一個專項技術,發出如此多的管理辦法和文件,相對其他行業來說,力度不可謂不大。儘管這些管理辦法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實施間尚存在若干困難,或某些規定有待實踐之後進一步修正,但畢竟是布法可依、有章可循。立法總有個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的不斷循環,不斷提高的過程,總是突破了從無到有的這一步。

  智能建築市場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而興旺,卻未曾因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而出現低谷,近十年來一直常盛不衰,足見這一市場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從宏觀發展來看這一行業,也可以看到,在二十一世紀這個資訊時代的大環境下,建築的智能化將大行其道。這是歷史的必然發展趨勢,不可逆轉的。

  就行業本身和工程專項建設經驗來說,我們總結到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準確的建築需求定位,是智能建築建設的首要問題。

  (2)要有長遠考慮的總體規劃,具體實施則要分步驟進行。

  (3)正確處理好技術先進性與可靠性的關係,在工程實踐中,如兩者出現矛盾,應首先考慮技術的可靠和成熟。

  (4)保證資金到位,量入為出,防止浪費。

  (5)系統設置應力求簡潔優化,以提高效益為目的。

  (6)設計要量體裁衣,突出建築物的特點。

  (7)系統集成要根據需要而定,不宜盲目地追求"一體化",要適度留有冗餘。

  (8)設備擇優使用,摒棄不良產品。

  (9)安保系統應當技防、人防、物防並重。

  (10)工程實施要嚴格遵從規範要求。

  (11)項目策劃宜力求多贏方案。

  (12)力求建立開放平臺,以適應多種系統的不同要求。

  (13)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擇優推廣。

  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上看,我認為有幾個問題值得提出:

  (1)智能建築具有涉及多個行業的特點,它除了涉及自動化、計算機網絡、通信,供暖空調以及土建諸行業以外,近年國際動向,它已向環境保護和節能技術方面發展。國際上已有"智能建築與綠色建築結合起來"的提法。這一發展動向極其值得我們重視,我國現在已有若干科技工作者介入這一方向的探討,而且,有一些公共衛生方面的專家業已與我們合作。因此,智能建築的內涵仍固於BA、0A和CA己不能涵蓋它的全部內容了。將來很可能隨著科技的發展,它的範疇還會擴大。

  (2)智能建築具有鮮明的設備和設備系統的特色,它的生命周期比建築物要短得多。根據英國DEGW公司1999年的文件中刊載,建築物生命周期為50-70年,機電設施的壽命為15年,而通信設施及系統的壽命只有3年。這就意味著通信設備3年就面臨更新換代的問題。而且,設備和設各系統的管理遠比建築物管理要複雜得多。因此,對於智能化系統的建設來說,不能只顧"建",不顧"管",或者說,只考慮設備的"硬體"建設,忽視建設後的"管理和使用"。須知,再好的設備和系統,沒有合乎一定素質的人和必要的管理制度去進行運轉和使用也是不行的。為此,智能建築的建設必須從工程立項需求定位開始就給予注意,直到工程建設結束之後的驗收和運轉,只有運行良好,效益明顯的系統才是一個好的智能系統。所以,智能建築的建設不可不顧頭尾,只管中間的設計與安裝,而這一點正是當前不夠注意的。

  (3)從目前反映出的種種問題看,追溯其根源,我認為:當前我們仍存在著有關智能建築或者建築智能化的若干基本理論性問題並未弄清,例如智能建築的定義問題迄今還沒有一個國際公認的解釋,又如"智能與建築到底是什麼關係";,以及"在智能建築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等等問題均未得到恰當的解釋。這些問題雖然看上去似乎與實際工程建設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它卻是若干模糊思想的根源。本著"正本清源"的精神,我認為應當對這些根本問題在百家爭鳴的精神指導下進行探討,在這些問題上沒有權威,大家平等地進行討論,力求通過討論得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說法。我想,現在到了應將這些根本問題討論清楚的時候了。

  (4)智能建築技術發展異常迅速,特別由於它涉及的技術十分廣泛,因此,各行各業中的高新科技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反應到智能建築中來。例如,近年在通信行業中新興的藍牙技術配合了網絡電器和計算機很可能形成全新的通信和控制系統。再如新型的供暖系統,如家用燃氣爐、電熱採暖技術以及相關的控制問題。又如新型效果更好更節能的空調技術,無論是變風量、蓄冰製冷,熱泵技術乃至小型中央空調等,都為控制技術帶來新的問題。網絡中的寬帶技術、網際網路的進入千家萬戶也為通信事業帶來了新課題,這些在諸多行業中的最新技術動向,無一不在智能建築中有所體現。因此,我們必須緊密跟蹤這些最新的技術發展,吸收、消化,並將它們用在我們工程實踐之中。

  面對21世紀資訊時代的大潮洶湧而來,我們這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傳統行業一一建築事業,面臨著強烈的挑戰。這就是我們這個古老的行業如何適應資訊時代的要求,為自己來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而在這場改造之中,建築的"智能化"將扮演著先鋒的角色。勇往直前,前途似錦。

相關焦點

  • 康普:2021年樓宇和園區網絡的發展趨勢前瞻
    導讀:對於許多樓宇業主而言,在疫情之下,從前「錦上添花」的技術如今已成為必需,加速技術革新也被提上了議程。我們預計,以下幾項重要趨勢將影響2021年的樓宇和園區網絡發展。對於許多樓宇業主而言,在疫情之下,從前「錦上添花」的技術如今已成為必需,加速技術革新也被提上了議程。我們預計,以下幾項重要趨勢將影響2021年的樓宇和園區網絡發展。人員減少,網絡重要性提升疫情改變了業務優先級,也改變了網絡在樓宇和園區中的作用。
  • 2021年樓宇和園區網絡的發展趨勢前瞻
    我們預計,以下幾項重要趨勢將影響2021年的樓宇和園區網絡發展。FqYednc人員減少,網絡重要性提升疫情改變了業務優先級,也改變了網絡在樓宇和園區中的作用。樓宇所有者將著眼於員工和客戶的健康與安全,持續推出安全的VPN連接,並以不同的方式對網絡進行管理。FqYednc樓宇IT和運營技術(OT)團隊將更加緊密地合作,以確保樓宇運營效率的最大化以及成本的最小化。這點至關重要,因為每家企業都希望在網絡和智能樓宇設備方面的投資能夠帶來回報。
  • 智能樓宇是什麼 智能樓宇有什麼特點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的住宅小區正朝著智能化與網絡化不斷前進。而智能樓宇這個概念呢起源於上世紀的80、90年代逐步被人們所認同。那麼,智能樓宇是什麼,智能樓宇又有什麼特點呢?
  • 智能樓宇為什麼能夠做到如此智能?智能樓宇系統萬一崩潰了會怎樣
    什麼是智能樓宇?智能樓宇通過樓宇自控系統,採用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管理軟體和節能系統程序,使建築物機電或建築群內的設備有條不紊、綜合協調、科學地運行,從而達到有效地保證建築物內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實現節能、節省維護管理工作量和運行費用的目的。
  • 物聯網環境下智能樓宇有什麼特點
    而如今,隨著物聯網概念的出現,對於我們智能樓宇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物聯網環境下智能樓宇有什麼特點呢?從智能建築到智慧建築還需要走多遠呢?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城市中的住宅小區正朝著智能化和網絡化不斷前進。而如今,隨著物聯網概念的出現,對於我們智能樓宇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物聯網環境下智能樓宇有什麼特點呢?從智能建築到智慧建築還需要走多遠呢?
  • 樓宇經濟成全新產業模式 四大趨勢指引樓宇標準化未來
    在今日舉行的「全球商業地產中國大會暨2019中國樓宇經濟全球合作大會」中,仲量聯行與成都樓宇經濟促進會聯合發布權威研究報告《樓宇經濟3.0》,聚焦辦公樓、零售物業、產業園區、倉儲物流等七大樓宇經濟業態,首次提出「未來樓宇經濟」FoBE (Future of Building Economy)概念,並以FoBE「導向—驅動力(Fit to Drive)」模型,推演樓宇經濟3.0的四大發展趨勢,為政府、
  • 樓宇智能化的概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0063.htm樓宇智能化的概念 自1984年智能建築理念提出至今,因其發展歷史較短,目前尚無統一的概念。在深圳,智能建築也已進入高技術化、實用化發展階段,從事樓宇智能化產品開發與製造、樓宇智能化系統集成工程設計與施工、智能化社區管理的企業逐漸走向專門化和專業化。
  • 智能樓宇讓智慧城市更宜居
    今天,隨著樓宇自動化技術、智能基礎設施、雲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數位化雙胞胎等眾多創新科技的普及和成熟,樓宇開始擁有「神經」和「大腦」,變得敏銳而智慧。真正的智能樓宇應當「以人為本」,更好地服務於人。
  • 全球與中國樓宇對講系統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
    《全球與中國樓宇對講系統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還向投資人全面的呈現了各大樓宇對講系統公司和樓宇對講系統行業相關項目現狀、樓宇對講系統未來發展潛力,樓宇對講系統投資進入機會、樓宇對講系統風險控制、以及應對風險對策等。
  • 樓宇智能化的發展現狀如何
    而樓宇智能化呢,一般來說就是講把一棟死板的建築物變成人性化、智能化的大廈。那麼,什麼是樓宇智能化?樓宇智能化的發展現狀如何?而樓宇智能化呢,一般來說就是講把一棟死板的建築物變成人性化、智能化的大廈。那麼,什麼是樓宇智能化?樓宇智能化的發展現狀如何?
  • 智能樓宇3D可視化是什麼?小水智能最新建築類解決方案
    隨著技術的迭代進步,最近建築行業又多了一個新名詞——智能樓宇3D可視化。這項技術能夠實現樓宇的園區、建築、室內、設備逐級可視,滿足用戶大數據可視化交互需求。小水智能緊跟大時代的趨勢潮流,在前期智慧工地的基礎上,結合數字孿生技術,打造了能樓宇智慧建築3D可視化系統的一體化大數據解決方案。  那麼什麼是數字孿生呢?
  • 樓宇自控系統有什麼作用 樓宇自控工程師是做什麼的
    ; 2、滿足舒適度要求: 自動進行室內恆溫、恆溼控制,保證有合適的溫溼度,給員工和客戶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自動輸送新風,保證有清新的空氣,減少辦公室綜合症;人性化的智能照明控制,讓工作更加方便。在中國 中國香港智能建築發展也較早,相繼出現了滙豐銀行大廈、立法會大廈、中銀大廈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較高的智能建築。 中國大陸第一幢智能大廈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發展大廈。1986年智能建築被列為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階段,該項目1991年通過鑑定。1992年中國進入了智能大廈的高速發展階段,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 現代智能樓宇需要什麼樣的物業管理人才?
    隨著智能建築的快速發展,針對智能建築的物業管理者的需求和技能水平要求也節節攀升,目前我國智能建築的起步相對國外較晚,因此針對智能建築的專業管理人才稀缺已經成為日益凸顯的問題。
  • 誰才能推動智能樓宇建設,物聯網調查報告怎麼說
    【導讀】:智能樓宇好處多多,可是為什麼建設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呢?,誰才能推動智能樓宇建設呢?物聯網調查報告對此是怎麼說的呢? 目前, 管理樓盤的物業公司才是建造智能樓宇的推動因素物業 (FM) 公司 ISS 在世界各地擁有包括前臺接待人員、餐飲工作人員保潔員、看護人員和技術維護工程師等在內的 50 多萬名員工,他們的工作就是讓客戶所在的寫字樓能正常運行。
  • 智能樓宇的首選協議是什麼
    智能樓宇的首選協議是什麼 EEWORLD 發表於 2020-04-08 10:29:59 預計至2023年,藍牙智能樓宇設備的年出貨量將超過3.74億,屆時開發者和工程師們將迎來諸多機遇
  • 實力建築工程學院舉行「1+X」智能樓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頒證儀式
    行業前景:2000年以來,全國各地多次召開"數位化城市研討會",許多大城市已提出若干年內實現數位化城市和信息港等建設目標,很多中小城市也提出建設數位化城市的規劃。可以預言,全國的智能建築市場容量將有很大的突破。
  • 英飛凌與騰訊雲攜手共推智能樓宇系統解決方案
    L0dednc通過結合英飛凌的傳感器和騰訊的雲計算及作業系統,可以讓城市變得更加智能並降低能耗,並使未來變得更綠色環保。L0dednc智能樓宇包括哪些元素,讓樓宇和城市變得更加智慧?因此,在這樣的樓宇中工作和生活將更加方便。L0dednc智能樓宇創新案例:智能筒燈英飛凌會提供模擬人類感官的傳感器,例如智能麥克風、氣體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雷達傳感器和3D傳感器等。
  • 智能樓宇技術 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而目前廣東距上述指標尚有數千萬平方米的缺口,各地綠色建築發展也並不平衡。近日,在參加傳統建材綠色低碳發展院士論壇時,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徐德龍等業內專家表示,廣東綠色建築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建議把新建樓宇引入智能化技術建設,以及舊有建築採用低碳建材的節能改造相結合,因地制宜推進綠色建築的長遠發展。
  • 全國智能樓宇管理員同臺「秀」技藝
    參賽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北京、山東、重慶、廣東、浙江、湖北、福建等地,分為職工組和學生組,共計80人。此次競賽為東莞市智能樓宇技能人才提供高水平技能展示和技術交流平臺,營造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東莞市「技能人才之都」的發展。
  • 「綜合布線《職業資格證書》」和「樓宇自控《全國智能系統工程師...
    根據國家《勞動法》、《職業教育法》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有關規定,實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從事綜合布線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人員須培訓鑑定後持證上崗。我中心集20年綜合布線及樓宇自控培訓經驗,緊隨國內外技術發展潮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一步強化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