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廣州的中山大學搶到了廣東籍冼東妹、楊景輝、孫淑偉、勞麗詩等四位奧運冠軍,真可謂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時「中國擊劍三劍客」之一董兆致等也是中大校友。
值得一提到是早在1988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山大學名譽博士霍英東先生投資3700萬港元建成了當時國內一流體育中心,包括英東體育館一座、塑膠跑道400米標準田徑場一片、塑膠地板網球場六片、綜合球類場一片(七個籃球場和兩個排球場)、有兩座標準遊泳池和一座跳水池。
|
學校簡介:
中山大學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裡,分別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裡,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裡,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裡,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裡。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均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中山大學是有優良辦學傳統的名牌大學。1924年,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這所大學,親筆題寫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篤行」的校訓。原校名為廣東大學,1926年,正式改名為中山大學。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等7個學院。1935年學校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九十年代,由國家批准率先在華南地區設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中山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指定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重點高校之一。1997年,中山大學與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合作,以二沙島為訓練基地,組織建設共建隊,招收體育特長生,為組建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培養和輸送高水平人才。
中山大學體育特長生招生分為兩類:一類為應屆高中畢業生中具有體育特長者。這一類招生中又分為兩組,甲組以學習為主,訓練為輔,學生運動員高考文化課成績必須達到一定標準(從2004年開始必須達到省重點線以上),此外還要通過相關體育專項考試;乙組以參賽比賽為主,學生運動員利用空閒時間上課。這一組的專業運動員入學必須達到國家健將級以上水平,且通過省裡舉行的「3﹢1」考試(語數外+體育專項測試)。另一類為高水平專業運動員,達到國際健將水平可破格錄取,免試就讀。 教育學院副院長邵明紅介紹,「這些選手平時在二沙島的中大高水平運動隊共建班學習訓練,沒有比賽安排的時候,中大會安排專門的老師指導他們學習,完全採取學分制,什麼時候學分修滿就可以畢業。」
(以上資料來源於中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