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上世紀70年代初,在繪畫領域,誕生了一個新流派,名叫「超級寫實主義」,也叫「照相寫實主義」,簡稱「超寫實」,這個繪畫流派的藝術宗旨就是:通過一絲不苟的匠人精神,用畫筆在畫布上把攝影信息翻譯成繪畫信息,讓其達到驚人的逼真程度,在細節表現力上超過照相機。
畢竟,超寫實繪畫作品的視覺效果非常好,比起照片,在色調上更柔和更有親和力,細節表現力更加突出,因此,超寫實繪畫自誕生以來,就風靡全世界,深受不同國家收藏者的喜愛。
在我國超寫實油畫領域,1963年出生,畢業於武漢師範學院藝術系,如今是武漢畫院院長的冷軍,絕對稱得上是領軍人物。如果冷軍說他的超寫實技法,以及在行業的影響力是第二,國內肯定沒有人敢稱自己是第一。
冷軍的任何一幅超寫實油畫作品,即使像32開書本那麼大,拿到拍賣市場上完全能拍出7位數以上,如果是尺寸更大,畫得更認真的作品,輕輕鬆鬆能拍出天文數字。
冷軍的作品之所以價值連城,最主要原因是他的繪畫水準,知名度和影響力,行業職位和地位都很高,再加上他畫畫時精益求精,畫得很慢,產量很低,把每一幅作品都當作創作來畫,因此,他的作品價格能不斷刷新人們的認識。
就拿他重要代表作《小姜》來說,足以見證他對藝術的那份赤子之心。
《小姜》創作完成於2014年年末,冷軍實際上在2012年夏天就著手構思這幅畫了。當年夏天他在雲南寫生時,偶遇了一名姓姜的當地姑娘,看到這名姑娘從形象到氣質,都非常符合自己的審美理念,於是,冷軍就說服她給自己做模特,來創作《小姜》這幅作品。
然而,冷軍對待每一幅畫都是精益求精,畫得十分仔細,對每一處細節都是極度刻畫和渲染,每天只要拿起畫筆就會廢寢忘食,工作時間往往會超過10小時,而小姜為了配合冷軍的創作,也必須每天在畫室一動不動站立10多個小時。
這樣畫了一年多後,這幅作品仍然沒有完成,小姜做模特的新鮮感逐漸喪失後,實在受不了每天要像雕塑那樣站立10多個小時,就索性離開,回到雲南上班去了。萬不得已,冷軍找來假人模特,穿上跟小姜一樣的衣服,又畫了幾個月,總算完成了作品。
《小姜》於2014年年底創作完成後,立馬引起圈內的轟動。接著,冷軍把《小姜》送去參加了2015年全國美協舉辦的一次重要展覽,在展覽中,經過各路媒體的宣傳,進一步擴大了這幅畫的影響力,很快,在2015年年底的一場拍賣會上,這幅畫引起許多收藏家的爭搶,最終以6000萬元被一名超級收藏家買走。
可以看到,《小姜》纖毫畢現,栩栩如生,畫面中小姜的發梢和睫毛,臉蛋上的雀斑和青春痘,亮光和暗光,脖子上的皺褶和陰影,綠色毛衣上的絨毛、針眼和繡花,以及透過針眼後的肌膚,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者眼前。
如果對超寫實油畫沒有什麼概念的觀者,首次看到這幅油畫,肯定會誤認為是一張照片,但它不是照片卻堪比照片,甚至比照片的視覺衝擊力有過之而不及。冷軍用這幅油畫作品,有力地詮釋了什麼是藝術家的匠人精神和赤子之心。
一幅超寫實油畫在冷軍筆下誕生,往往需要幾個月到幾年時間,越是尺幅越大,創作要求越高的作品,花費的時間也越長。創作過程不論對冷軍自己來說,還是對模特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對冷軍這樣獻身藝術的人來說,或許能堅持下來,但讓模特每天一動不動長時間站立,非常不現實。因此,冷軍通常會藉助一些方法來減輕勞動量。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邀請專業攝影師把模特拍攝成超高清照片,再把照片放大列印出來,參照照片來畫,這樣做能減少不少勞動量。
學過油畫的朋友都知道,畫油畫前,首先要用乳膠給畫布打好底色,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襯託畫面效果。冷軍由於長期創作超寫實油畫,導致視力嚴重下降,因此,在描畫作品的局部細節時,他必須藉助放大鏡來觀察和刻畫細節,比如,模特身上極其細微的光影明暗變化,模特肌膚上的皺紋、紋路和汗毛,肌膚下隱隱若現的毛細血管,衣服的皺褶以及皺褶裡細微的光影變化,這些元素他必須藉助放大鏡觀察得準確無誤、胸有成竹後,才會用非常小的油畫筆一層一層描畫出來,容不得一點馬虎。
超寫實油畫比起照片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美化色彩,表現出非常細微的色彩美和視覺美,比如,在不同光線和不同角度下,即使同一種顏色,它的色調也會起一些細微變化,照相機很難展現出這些細節,而超寫實油畫則完全可以,可以通過在畫面色塊的厚度來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