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雪,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大類(港中大社會科學院是一個大院,院內包括新傳學、心理學、建築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等,第一年學生可以在所有課程中自由選課,在大二時決定主修專業),目前是大一學生,並決定在大二主修新傳專業。
>>>>港中大選擇了她,她選擇了新傳
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裡的香港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在這座寸土寸金的島上構築了一個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它是一顆「東方之珠」在熠熠閃光,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天堂。
夏夢雪是一位來自浙江舟山的姑娘,高中三年就讀於鎮海中學,就在去年她以705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其實以她的高考成績,大陸知名高校是可以任選其一的。但是最後她還是選擇了香港中文大學,值得高興的是港中大也選擇了她。選擇香港,因為在香港她能體驗不一樣的環境,並且提前接受的國外教育方式會成為她以後出國留學的一個跳板。「其實我當時也挺糾結的!」
對於專業的選擇,夢雪回想起來並不是一件順利的事情。據她了解,每年進港中大的內地生一半都選擇學商。她說:「其實很多人是沒有專業的概念,純粹覺得自己分數不錯不選商科有點不划算。用我同學的話說——沒有特別想去的,既然學什麼都差不多,那不如選最賺錢的專業。
「記者發現這個快上大二的女生對選擇專業有自己的看法:選專業主要看自己的選擇是否樂意。 追求興趣和追求金錢只能說是不同志趣。如果你樂在賺錢, 即使學起來費勁但也是滿足的。 但最怕那種不求賺錢而勉為其難選了自己不喜歡但賺錢的專業,這樣盲目又違背內心的選擇,後來才發現悔之莫及,是最可怕的!當下不是流行一句話嗎:專業沒選對,後悔一輩子。高考後選擇專業時,夢雪主要參考了自己的興趣,父母也尊重自己的意見。於是,在商科和人文之間,她選擇了後者。
按照中大的課程安排,社會科學大類學院大一一年都基本是大學通識和學系通識課程。在港中大學習1年後,她在新傳學、心理學、建築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等學科中選擇了新傳專業。在選擇面前,她始終忠於自己的內心。>>>>港中大,不一樣的大學教育
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為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丘成桐教授為中文大學校友,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然而這只是中大教育的一大特色之一。中大還有另一特點——自1986年沿襲下來的對通識教育的改革。學校加強對學生的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識,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達至全人教育。
港中大通識教育包括大學通識、學院通識 、書院通識。其中大學通識有ABCD四種:中國文化歷史 、科學(天文、生物、物理等)、文化與社會、認識自我。每一類都有各種課程, 學生至少在大學裡每一類選修一門通識課程。學院通識給大家提供了了解不同專業的機會,因為其實很多人進大學之前未必清楚自己真正適合什麼。書院通識課程中會讓學生去其他地方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識教育大約佔大學四年學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足見學校對通識教育的重視。在中大上了一年的夢雪對通識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在她看來,通識教育能讓文科學生擁有理性思維和邏輯,理科學生也能有人文素養。學習不應該只局限於專業課程,多接觸專業課程之外的東西反而有利於開拓視野,培養批判思維,並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 。她告訴記者:「我大一學了天文,後來講到相對論,其實很有意思。又比如與自然對話、與人文對話這類課程,我們閱讀完文本後會在課堂上討論、 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個過程中有個人的思考、有思維的碰撞,培養人的思維創造力,這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除了通識教育,讓夏夢雪印象深刻的還有她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一起度過的愉快的時光。她認為說廣東話老師的課算是最好玩的,因為他上課特能演。為了讓學生理解一些費解的廣東話情境,他會想出一些很搞笑的段子。並且他總是通過互動來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說,他能走遍班級讓大家一個個回答他提出的問題,其中總是不乏很神奇的答案。此外,還會讓學生們用廣東話進行辯論。無疑,這讓來自浙江的夏夢雪的粵語進步了不少。再如經濟老師上課喜歡叫人上去玩遊戲來解釋經濟學理論;在marketing課上,小組做presentation時,會給同學發東西吃或者跳舞表演,這些都是很有趣的。
此外,由於課程時間安排不同,中大的學生有著大陸學生不會有的長達四個月的暑假。如何度過這佔一年12個月三分之一的漫長的暑假呢?「其實是有很多事可以幹的。」夏夢雪說,「可以選擇在五六月上暑課(暑假課程),比如學一些語言或其他什麼的;可以去實習,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也可以參加暑期項目,像支教、做義工或者去國外語言文化學習項目。其實四個月很快就過去了。」這個夏天,夏夢雪就和她的小夥伴去貴州支教了。這給她漫長的暑假畫上了精彩斑斕的一筆。>>>>我眼中的新傳學
對於一年之前的選擇,夢雪表示不後悔。她認為一年的學習讓她了解了更多,從之前一種比較外行的想像變成更加深入和理性的了解。」之前她眼中的新聞學有比較理想化的成分,以為可能會做報導或是去做紀錄片,去深入一些事件,做長期深入的調查,覺得有一種使命感。廣告公關這塊就是需要比較好的交際能力,然後做一些很棒很有創意的方案。
後來發現其實首先學校學習和工作還是有很大區別,沒有深入報導、紀錄片,學校把教學重心放在了基礎理論上,隨之而來的是一些比較瑣碎枯燥的事情。中大新傳下面又有三個方向:新聞學、廣告與公關、創意與新媒體。其實一開始她對傳媒這塊比較感興趣,覺得當編輯很棒,並且有去新華社的想法,後來隨著了解深入,覺得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廣告這塊。
其實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好多大學生直到大學四年結束後,都不知道自己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被動地被盲目選擇的專業拉著走,白白浪費了四年光陰。
一年的學習和生活讓夏夢雪認識到——做新聞受環境影響很大。來到香港後,她接觸到了不一樣的新聞環境,發現不同環境不同視角做出來的東西很不一樣。 但是香港自由的新聞環境會付出自由的代價,這主要表現在新聞的無序上: 一是商業化程度會比較高,部分新聞媒體會更關注一些花邊新聞; 二是不同陣營之下,一些媒體言辭會變得比較激進,包括報導、標題都可能有失偏頗。在夏夢雪眼中,作為一個新聞人應該專注、有熱情和有行動力,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媒體人的底線和說真話的勇氣。>>>>放眼未來
說到未來的打算時,夏夢雪堅定地說出了四個字——出國讀研。
「為什麼這麼肯定?」
「因為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打算。我比較想體驗在國外讀書的感覺,並且自己也有繼續學的興趣。」
「讀研會沿著現在的路走嗎?還是會跨讀另一個專業?」
「應該會換一個,像文化管理或與藝術相關的專業都有考慮過。此外,也想過工業設計。我是屬於興趣比較廣泛的人,想多學點不同的,涉獵的更多更廣一些。」
「以後會考慮在國外發展嗎?」
「有這個打算。但是最後還是會回到中國。」
「那現在得一步一步實施你的計劃咯!」
腳踏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懷揣著自己的夢想。願這位在筆者看來熱情向上,自認為是兩面性性格的女孩兒在新傳路上走得堅定,走得踏實。也希望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在某個陽光絢爛的夏天實現她晶瑩似雪的夢想!與你一起仰望星空,與你一起腳踏實地。始於2007年,覆蓋首都60所高校,擁有會員媒體220家。探訪世博會、亞運會、大運會;對話國際政要、青年友好出訪;大學生記者看兩會、走邊防、探春運。想了解我們,想參加我們的活動,請關注首都高校傳媒聯盟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