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生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求學真實體驗

2021-03-01 青年觀察家


夏夢雪,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大類(港中大社會科學院是一個大院,院內包括新傳學、心理學、建築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等,第一年學生可以在所有課程中自由選課,在大二時決定主修專業),目前是大一學生,並決定在大二主修新傳專業。


>>>>港中大選擇了她,她選擇了新傳

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裡的香港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在這座寸土寸金的島上構築了一個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它是一顆「東方之珠」在熠熠閃光,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天堂。

夏夢雪是一位來自浙江舟山的姑娘,高中三年就讀於鎮海中學,就在去年她以705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其實以她的高考成績,大陸知名高校是可以任選其一的。但是最後她還是選擇了香港中文大學,值得高興的是港中大也選擇了她。選擇香港,因為在香港她能體驗不一樣的環境,並且提前接受的國外教育方式會成為她以後出國留學的一個跳板。

「其實我當時也挺糾結的!」

對於專業的選擇,夢雪回想起來並不是一件順利的事情。據她了解,每年進港中大的內地生一半都選擇學商。她說:「其實很多人是沒有專業的概念,純粹覺得自己分數不錯不選商科有點不划算。用我同學的話說——沒有特別想去的,既然學什麼都差不多,那不如選最賺錢的專業。

「記者發現這個快上大二的女生對選擇專業有自己的看法:選專業主要看自己的選擇是否樂意。 追求興趣和追求金錢只能說是不同志趣。如果你樂在賺錢, 即使學起來費勁但也是滿足的。 但最怕那種不求賺錢而勉為其難選了自己不喜歡但賺錢的專業,這樣盲目又違背內心的選擇,後來才發現悔之莫及,是最可怕的!當下不是流行一句話嗎:專業沒選對,後悔一輩子。高考後選擇專業時,夢雪主要參考了自己的興趣,父母也尊重自己的意見。於是,在商科和人文之間,她選擇了後者。

按照中大的課程安排,社會科學大類學院大一一年都基本是大學通識和學系通識課程。在港中大學習1年後,她在新傳學、心理學、建築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等學科中選擇了新傳專業。在選擇面前,她始終忠於自己的內心。


>>>>港中大,不一樣的大學教育

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為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丘成桐教授為中文大學校友,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然而這只是中大教育的一大特色之一。中大還有另一特點——自1986年沿襲下來的對通識教育的改革。學校加強對學生的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識,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達至全人教育。

港中大通識教育包括大學通識、學院通識 、書院通識。其中大學通識有ABCD四種:中國文化歷史 、科學(天文、生物、物理等)、文化與社會、認識自我。每一類都有各種課程, 學生至少在大學裡每一類選修一門通識課程。學院通識給大家提供了了解不同專業的機會,因為其實很多人進大學之前未必清楚自己真正適合什麼。書院通識課程中會讓學生去其他地方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識教育大約佔大學四年學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足見學校對通識教育的重視。


在中大上了一年的夢雪對通識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在她看來,通識教育能讓文科學生擁有理性思維和邏輯,理科學生也能有人文素養。學習不應該只局限於專業課程,多接觸專業課程之外的東西反而有利於開拓視野,培養批判思維,並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 。她告訴記者:「我大一學了天文,後來講到相對論,其實很有意思。又比如與自然對話、與人文對話這類課程,我們閱讀完文本後會在課堂上討論、 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個過程中有個人的思考、有思維的碰撞,培養人的思維創造力,這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除了通識教育,讓夏夢雪印象深刻的還有她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一起度過的愉快的時光。她認為說廣東話老師的課算是最好玩的,因為他上課特能演。為了讓學生理解一些費解的廣東話情境,他會想出一些很搞笑的段子。並且他總是通過互動來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說,他能走遍班級讓大家一個個回答他提出的問題,其中總是不乏很神奇的答案。此外,還會讓學生們用廣東話進行辯論。無疑,這讓來自浙江的夏夢雪的粵語進步了不少。再如經濟老師上課喜歡叫人上去玩遊戲來解釋經濟學理論;在marketing課上,小組做presentation時,會給同學發東西吃或者跳舞表演,這些都是很有趣的。

此外,由於課程時間安排不同,中大的學生有著大陸學生不會有的長達四個月的暑假。如何度過這佔一年12個月三分之一的漫長的暑假呢?「其實是有很多事可以幹的。」夏夢雪說,「可以選擇在五六月上暑課(暑假課程),比如學一些語言或其他什麼的;可以去實習,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也可以參加暑期項目,像支教、做義工或者去國外語言文化學習項目。其實四個月很快就過去了。」這個夏天,夏夢雪就和她的小夥伴去貴州支教了。這給她漫長的暑假畫上了精彩斑斕的一筆。


>>>>我眼中的新傳學

對於一年之前的選擇,夢雪表示不後悔。她認為一年的學習讓她了解了更多,從之前一種比較外行的想像變成更加深入和理性的了解。」

之前她眼中的新聞學有比較理想化的成分,以為可能會做報導或是去做紀錄片,去深入一些事件,做長期深入的調查,覺得有一種使命感。廣告公關這塊就是需要比較好的交際能力,然後做一些很棒很有創意的方案。

後來發現其實首先學校學習和工作還是有很大區別,沒有深入報導、紀錄片,學校把教學重心放在了基礎理論上,隨之而來的是一些比較瑣碎枯燥的事情。中大新傳下面又有三個方向:新聞學、廣告與公關、創意與新媒體。其實一開始她對傳媒這塊比較感興趣,覺得當編輯很棒,並且有去新華社的想法,後來隨著了解深入,覺得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廣告這塊。

其實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好多大學生直到大學四年結束後,都不知道自己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被動地被盲目選擇的專業拉著走,白白浪費了四年光陰。

一年的學習和生活讓夏夢雪認識到——做新聞受環境影響很大。來到香港後,她接觸到了不一樣的新聞環境,發現不同環境不同視角做出來的東西很不一樣。 但是香港自由的新聞環境會付出自由的代價,這主要表現在新聞的無序上: 一是商業化程度會比較高,部分新聞媒體會更關注一些花邊新聞; 二是不同陣營之下,一些媒體言辭會變得比較激進,包括報導、標題都可能有失偏頗。在夏夢雪眼中,作為一個新聞人應該專注、有熱情和有行動力,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媒體人的底線和說真話的勇氣。



>>>>放眼未來

說到未來的打算時,夏夢雪堅定地說出了四個字——出國讀研。

「為什麼這麼肯定?」

「因為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打算。我比較想體驗在國外讀書的感覺,並且自己也有繼續學的興趣。」

「讀研會沿著現在的路走嗎?還是會跨讀另一個專業?」

「應該會換一個,像文化管理或與藝術相關的專業都有考慮過。此外,也想過工業設計。我是屬於興趣比較廣泛的人,想多學點不同的,涉獵的更多更廣一些。」

「以後會考慮在國外發展嗎?」

「有這個打算。但是最後還是會回到中國。」

「那現在得一步一步實施你的計劃咯!」

腳踏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懷揣著自己的夢想。願這位在筆者看來熱情向上,自認為是兩面性性格的女孩兒在新傳路上走得堅定,走得踏實。也希望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在某個陽光絢爛的夏天實現她晶瑩似雪的夢想!與你一起仰望星空,與你一起腳踏實地。始於2007年,覆蓋首都60所高校,擁有會員媒體220家。探訪世博會、亞運會、大運會;對話國際政要、青年友好出訪;大學生記者看兩會、走邊防、探春運。想了解我們,想參加我們的活動,請關注首都高校傳媒聯盟微信、微博。

相關焦點

  • 香港大學求學一年的費用需要多少?
    一談起這個地域,想必對於我國許許多多求學的學者們而言可能都相當熟識,該地有著非常多相當不錯的專業每年都吸引了無數學子的嚮往,那麼香港大學求學一年的費用需要多少呢
  • 求學香港:細數香港八所公立大學
    2006級的劉澤汀還出版《我在香港上大學》一書來展示與內地不同的大學生活。  此外,香港科技大學的師資力量十分強大,是一所名副其實、具有很強科研實力的大學。同時,學校風景宜人,更是為學生靜心地求學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 求學港澳臺:香港英文上課 臺灣重平時表現
    每年高考分數公布後,關於香港高校爭搶內地高分尖子生的消息就屢見報端,不過隨著內地學生和家長對香港高校的了解逐漸加深,他們對香港高校的追捧也日益理性,而且今年臺灣高校也首次加入爭搶大陸生源的隊伍。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在內地(大陸)高考招生舞臺上同臺競技,究竟誰才是考生心目中最合適的求學目的地呢?記者在此把港澳臺高校求學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方便考生和家長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 2020香港高校排名,香港大學第一,香港中文大學第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留學香港,究其原因有幾個方面。
  • 權威答疑:香港戶籍學生內地求學及香港戶口國內高考加分政策
    香港籍學生如何在內地求學,港寶如何在內地上小學,初中,高中,高考是否有優惠政策,這些事關考生利益的切身大事,官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我們根據北京博飛華僑港澳臺學校提供的信息及官方政策,整理出以下問答,僅供參考:問:香港生孩子報考有什麼條件要求麼?高中應屆?
  • 學姐分享:在香港中文大學 (CUHK)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商科可謂是時下最熱門專業以其高標準、嚴要求而著稱今天Roxy老師邀請了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的Grace師姐跟我們分享在港中文的就讀體驗!學校概況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全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本校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透過靈活的學分制、獨有的書院制和中英兼重的多元文化,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提供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和關顧輔導。
  • 「新上海人」羅彩瑚:希望更多香港學生到內地求學
    中新網上海9月5日電題:「新上海人」羅彩瑚:大學生活開闊眼界 望更多香港學生到內地求學  記者 陳靜  香港女生羅彩瑚,如今是一名新上海人。她從事諮詢工作。對香港土生土長的羅彩瑚而言,4年復旦大學的學習生活對其人生影響深遠。期間,她深深地愛上了上海。她說,越多地了解內地,就會有越多不一樣的感受。
  • 旅遊X生活X進修:一個臺灣的復旦大學交換學生這樣玩中國(大陸)
    內容簡介:《旅遊X生活X進修:一個臺灣的復旦大學交換學生這樣玩中國》一個熱血且充滿夢想的臺灣學生,到中國大陸復旦大學當交換學生,念書+旅遊的生活日記,在旅遊生活中全方位體驗中國大陸特色,發現了不一樣的中國大陸視角。
  • 香港大學好還是香港中文大學好
    申請到了香港中文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nd Chinese Business Law. 所以最近對香港的法學教育,香港中文,尤其是香港中文的法學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在香港只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三所大學開設法學。
  • 我的香港中文大學就讀體驗
    大家好,我是曾經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的Michelle老師,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港中文就讀時候的一些心路歷程。香港的教學體制和我們大陸有所不同,它和西方保持一致,同時作為我們國家的一個地區,它離咱們大陸又非常近,港中文可以說是離深圳最近的一所香港高校了。我這裡列了一張路線圖。如果從羅湖過關,其實只要坐5站,就可以到達香港中文大學的所在地了,從地鐵站的出口出去直接就進了港中文。
  • 香港人到大灣區求學都選哪些專業?
    暨南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張桂國告訴記者,暨南大學今年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大對香港地區的招生力度,將對香港的招生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為香港地區培養優秀人才。在剛舉行不久的兩校聯招考試中,有超過2200名香港學生報考暨大,佔總報名人數的62%。「暨大將根據其考試成績,並參考中學階段的成績、操行評定、健康狀況等方面的情況,擇優錄取。」
  • 求學港澳臺:香港英文上課 臺灣注重平時表現
    每年高考分數公布後,關於香港高校爭搶內地高分尖子生的消息就屢見報端,不過隨著內地學生和家長對香港高校的了解逐漸加深,他們對香港高校的追捧也日益理性,而且今年臺灣高校也首次加入爭搶大陸生源的隊伍。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在內地(大陸)高考招生舞臺上同臺競技,究竟誰才是考生心目中最心水的求學目的地呢?記者在此把港澳臺高校求學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方便考生和家長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 港中文學長親身經歷分享: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如果我說香港中文大學最大的寶藏就是校長了,這一點應該沒人有什麼質疑吧!其他的,請繼續往下看:一、校園環境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園相對比較大,佔地134.4公頃,擁有2個足球場。這樣的校園佔地面積也許和中國內地的北上廣的動輒幾百畝的大學校園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但是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這樣的校園面積真的是罕見。
  • 卡爾頓大學新聞系本科
    卡爾頓大學新聞系本科著卡爾頓大學新聞系本科力於為新聞媒體和相關職業培養負責任的從業人員。新聞行業提供了一種在最終期限的壓力之下協同工作的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環境。這種職業要求學生掌握以下能力,比如:快速尋找相關資訊,闡釋發現,以及清晰、簡練和從容不迫的自我表達能力。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最喜歡的課程是廣東話課
    問:當時你是怎麼想考中文大學的,學的專業是什麼?  李彥婷:我是2008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的,現在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當時想要來香港中文大學是因為高考完了以後,中大在南寧辦了一個招生簡介會,當時我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去的,會上學生入學與學生資助處處長周陳文琬女士給我們介紹了中文大學的一些詳細的環境,情況,措施等等,我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她當時跟家長說,把孩子交給我們,你們就放心吧,爸爸媽媽覺得的確特別放心,我自己也覺得很喜歡中文大學,所以當時就報考了
  • 傳說中的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領袖培訓理大每年組織大型綜合訓練營,例如「歷奇訓練」和「青雲路領袖培訓計劃 2.0 」,讓學生通過互動的講座及密集的培訓,發掘個人潛能、培養團體精神及領導才幹。校企協作教育理大積極提倡校企協作教育,培育學生的全人發展,提高專業技能。本科專業學生可在就讀期間,參與實習工作及透過實際工作環境,把所學知識活學活用。
  • 如何申請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IB/ALEVEL/AP)
    2019年在QS排名中香港排名前四位的大學,簡稱「香港四大」包括香港大學位列第25名、香港科技大學位列第37名、香港中文大學位列第49名、香港城市大學位列第55名。如何通過國際生配額申請這四所大學,是國內國際高中所熱切希望的。
  • 啟德發布中國香港留學報告,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回暖
    報告中指出,受相關政策實施利好影響,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也在回暖,啟德教育客戶諮詢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起,香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開始逐步回升,進入7月,香港求學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了21.98%,明確赴港求學意向的諮詢較上月環比增長30.77%。
  • 臺灣讀大學與香港讀大學七大優劣對比
    、傳媒等專業在世界上都頗有競爭優勢;  第二,臺灣與大陸文化一脈相承,大陸學生到臺灣讀書,沒有語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礙,更易適應;  第三,臺灣高校中「海歸」特別是留美的名校博士教授比例非常高,教材(原版教科書)與課程內容和國外高校的對接非常及時,這些對大陸學生都是全新的體驗;  第四,臺灣高校的學歷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在臺灣獲取大學學歷將來在海外深造或求職時
  • 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是怎樣的體驗?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加入了「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計劃」,純以高考總分擇優錄取,其他六所則維持高考成績加面試表現的錄取方法不變,這一局面一直延續至今。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IBBA)二年級的本地生Sarah張莉儀說起自己中學時從老師口中聽來的的對當時內地生的印象:「(老師)他對我們說,那些來香港讀書的內地生真的好優秀,是天之驕子,就是天才那類人……他們真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