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指出,
進入2020年,
國民平均睡眠時長僅為6.92小時,
入睡時間通常在凌晨左右,
同時,擁有深度睡眠的比例不到1/3
「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淺」
成為國人睡眠的現實寫照
你是否也深受失眠困擾?
嘗試過大多入眠方法也不見效果?
今天,Dr.x就帶你分別走進那些我們熟知和不熟知的助眠方法,一起解決失眠困擾!
入眠神器褪黑素?
有過失眠困擾的人一定多多少少都聽過「褪黑素」這種東西,乍一聽可能會以為是什麼美白產品。
但由於大部分治療失眠的藥物都是處方藥,加上近幾年的網絡宣傳,隨處可見的可幫助入睡的褪黑素便成了失眠人群的首選。
褪黑素其實我們人體本來就有,它分泌於大腦中的松果體,人體產生困意其實主要靠的就是身體裡的褪黑素。
當周圍環境黑暗後,松果體分泌旺盛,便會產生大量褪黑素,為機體做好睡眠準備。
然而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卻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因此很多人在睡眠方面出現障礙時選擇服用褪黑素。
但是早在2016年,美國睡眠協會就曾明確建議:臨床醫生不要將褪黑素用於成人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困難的治療。
我們人體本就能夠分泌褪黑素,當長期服用外源性褪黑素,一般就會導致自身分泌減少。一旦停用自身分泌功能便無法恢復或只能恢復一部分,並引起內分泌系統紊亂,加重失眠。
多躺一會就睡著?
當你躺在床上睡不著時會幹嘛?是拿起手機,還是閉上眼睛硬躺祈求入睡成功?
我們總會覺著:躺著多多少少算讓身體在休息吧!但是你知道嗎?睡不著,其實要馬上起床。
是的,你沒有聽錯。如果一直硬躺就會給大腦傳遞睡不著這種焦慮的信息,不僅會增加腦力的消耗,更加會形成一種躺著=睡不著的思維定式。
因此此時,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是立馬起床。去上個廁所、喝杯水,去陽臺吹會兒風或者看會書都是可取的,讓大腦充分放鬆,走出睡不著的焦慮。
改善睡眠,從外部做起
想要改善睡眠質量,最好採用非藥物治療。如果你有睡眠困擾,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利用asmr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asmr」這個詞,它的中文翻譯叫做「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是指當人體在視、聽、嗅等感知上的刺激時,會在顱內、頭皮、背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產生的令人愉悅的獨特刺激感,又叫耳音、顱內高潮等。
當我們聽到風吹動書頁的聲音、安靜的雨聲、圖書館裡人們翻動書頁的聲音……諸如此類白噪音,都會或多或少給人帶來過類似這種叫做ASMR的感受。
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聽取的聲音不同,這種聲音能讓我們放鬆舒適的狀態。
倫敦皇家醫學研究院曾就白噪音對睡眠影響做了一項研究,將同樣的20人睡眠進行對比。
研究表明:入睡前播放白噪音,15分鐘後,有16個人已經睡著;沒有播放白噪音的情況下,同樣時長只有5人入睡。
如果你想嘗試這種方法幫助睡眠,可以在入睡前進入各大視頻網站搜索「助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助眠視頻。
2.478呼吸法:60秒快速入睡
「478呼吸法」是由美國哈佛安德魯·韋爾博士研發的,能幫助人入睡的方法。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第一步:張大嘴巴呼氣,同時發出「呼」的聲音;然後閉上嘴巴,用鼻子輕輕吸氣,在心裡默數4秒;
第二步:屏住呼吸7秒鐘,之後用嘴深呼氣,再次發出「呼」的聲音,持續8秒;
接著再一次吸氣。將4個呼吸動作完整重複3次。
韋爾博士建議每天練習兩次,6到8個星期後就能熟練掌握,從而實現60秒入眠。
3.少接觸藍光產品
在入睡前我們大部分人都有看電視或者刷手機的習慣,但是這些電子產品都會發出抑制褪黑素分泌的高能藍光。
睡前看2小時手機,褪黑素分泌水平則會下降20%左右。
所以如果有入睡困難的煩惱,就要在睡前少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或者佩戴防藍光眼睛,給自己一個舒適良好的入睡環境。
人的一生中,睡眠約佔了1/3,可以說好的睡眠是高質量生活的基礎。
如果你有難以入睡、維持睡眠困難、過早或者間歇性醒等睡眠障礙的表現,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失眠也是一種疾病,及早注意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