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我們從穿衣上就能區分出這個人區分出這個人是窮人還是富人,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從穿著上很難區分一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但是如果是窮人家的孩子,這3點是藏不住的。
李玫瑾教授曾在多個場合談及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及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窮人家的孩子的時候,李玫瑾教授表示這3點很容易辨別。
1.眼界和格局的大小
老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身處富人家的孩子不用特意教孩子什麼,在父母身邊聽到父母談及的問題和父母為人處世的方法,孩子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王思聰,雖然都說是公子哥,但是他也確實憑藉自己的實力,掙到了我們一輩子都無法掙到的錢,這就是生活環境造成的影響。
窮人家的孩子偶爾坐一次飛機都興奮得不得了,有的甚至從小到大都沒坐過,但是富人家的孩子就像是坐公交車一樣,早已習以為常。當窮人家的孩子還在地理課本裡了解地域特色的時候,可能富人家的孩子早已去過無數次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去的地方多了,自然眼界和格局更大。
2.消費觀念的不同
從小過過苦日子的人都懂得節儉,當然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傳統,窮人家的孩子在消費方面過於保守,有的時候容易錯失良機。
另外,有的窮人家的孩子過於保守,變得特別吝嗇,有的甚至對自己大方,對別人就特別小氣,變得喜歡佔小便宜。
3.過度自卑
很多人其實內心都是有自卑的一方面的,但是窮人家的孩子表現得尤為明顯。自卑的心理可能被暫時隱藏起來,但是不可能藏一輩子。
窮人家的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總會顧慮很多,除非有100%的信心,要不然不敢輕易動手,而富人家的孩子則不然,因為他們失敗了可以從頭再來,而窮人家的孩子可能就再也沒機會了。
前面幾篇文章我們也說過,我們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就需要往死裡折騰自己。這幾點父母可以做:
1.放心手機,多看看書
讀書是我們唯一可以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方法,而且不需要我們投資任何成本,受益是無限的。很多父母都會一味要求孩子怎麼做,但是從來沒有真正逼自己一把。
2.多陪伴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孩子自信的培養最早就是來自父母的,當我們用心陪伴孩子,鼓勵孩子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增強。當我們糊弄孩子,敷衍孩子的時候,你以為做得天衣無縫,但其實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他會認為我們是不愛他的,這會讓他變得自卑。所以多陪陪孩子吧。
我們的出身和孩子的出身都是沒有辦法選擇的,但是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們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長大。您覺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