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19世界蹦床錦標賽正式落下帷幕。在這屆比賽中,總計15個項目,但是中國隊僅獲得了一枚男子個人蹦床的金牌、一枚銅牌、一枚團體蹦床銀牌和一枚團體全能的銅牌,總計4枚獎牌。佔總獎牌數不到10%。
繼之前體操世錦賽中國隊26來年首次沒有金牌入帳之後,蹦床項目中國隊的優勢也在逐漸減少。中國蹦床隊此前在世界蹦床賽事上一直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有媒體曾統計,過去8年時間,中國代表團在世界蹦床大賽上累計取得超過50枚金牌。
而2008年何雯娜拿到奧運會女子蹦床金牌之後,這個項目也逐漸被大家所認識。但在那之後,大多數人對於蹦床的印象還是僅僅停留在何雯娜身上,蹦床運動仍算是一個冷門項目。
如今蹦床成績略有下滑,不少體育迷對於這一現象也掀起了一陣激烈的討論。
與籃球、足球等項目不同,蹦床首先是個比較冷門的項目。以前有些家長讓孩子從小從事體育訓練,是看中了體育這條路,希望孩子可以藉此有更好的人生。
但是近些年來,家長們的觀念都在改變,儘管人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但是讀書無疑是最值得努力,又看起來比較公平的一條路。動腦總比動手強,在家長們看來,好好讀書才有出路,練體育又苦又累,能出成績的就那麼幾個人,不划算。對於這種冷門項目來說,更甚。
儘管近些年體育培訓教育機構發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這類機構主要項目無非籃球、足球、羽毛球,體操之類的項目幾乎沒有。而家長們讓孩子接觸運動項目的原因也僅僅是,希望藉此提升孩子體質體能,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期望幾乎為零。
我們一直在討論金牌論與否,其實近些年,大家對於體育運動更關注的已經不僅僅再是金牌,更多的是拼搏精神。但金牌仍舊能從某些方面反映出運動員的價值以及大眾對他們的關注程度。
能不能有更多的運動員投入蹦床運動,讓大眾更多的關注蹦床運動。或許是未來蹦床運動能發展起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