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體操隊補課 配角蹦前臺
眾所周知,競技體操和蹦床是兩個項目:各自在使用器械、動作要求、難度標準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但本月中旬開始的2014年全國體操青年錦標賽上,蹦床項目成為體操小將們必須要參加的一個項目,並佔到個人總分的20%。這在全國體操青年錦標賽歷史上是第一次出現。不僅如此,在中國體操隊的日常訓練中,蹦床早已是每日必須完成的規定項目。
從青年到成年都要練蹦床,並不是要藉此為我國培養更多的蹦床選手,而是要通過這個特殊措施來讓我們各個年齡段的體操選手都補上此前「落下的功課」。
師夷長技以制夷
去年體操世錦賽,日本男隊冒出一個被人們稱為「滾筒洗衣機」的選手:白井健三。這名18歲的新秀在自由操上使用了前所未見的轉體動作,不僅讓他獲得了該項目的冠軍,更激發了人們對他的強烈好奇。
後來日本媒體寫了篇有關白井健三的故事,解釋了他為何如此能「轉」。原來是他父親自小就讓白井健三在一個自製的蹦床上跳躍、翻跟頭。而且,為了讓他能更貼近自由操的感覺,特意把蹦床的500根彈簧的長度從20釐米變為10釐米,這是白井健三的秘密。
日本體操的另一個標誌性運動員內村航平,在男子個人全能項目上至今無人可以超越。內村航平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個原因:內村航平自小在蹦床上練習體操動作,直到如今都不曾間斷。「有次我們去日本看他們訓練,給我們印象特別深的是,內村航平每天在訓練前,都會在彈網上蹦啊蹦,特別有節奏,動作熟練。」中國體操隊領隊葉振南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說,師夷長技以制夷,別人在訓練上的成功經驗都可以被中國體操所借鑑。
國家隊請陸春龍指導隊員
客觀地說,中國體操在此前也不是沒有將蹦床作為訓練的一個輔助措施,但從來沒像今天一樣將它作為如此硬性規定和特殊規則引入到日常訓練和青少年比賽中。在國家隊,從去年年底的冬訓開始,各個小組在每日訓練前,必須要完成一定數量的蹦床難度動作。如果沒有完成,會扣除教練三個月的津貼。而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甚至告訴每個教練,如果重點隊員在某個時間段完不成蹦床難度動作,那麼該組隊員將無法進入到裡約奧運會的選擇範圍。
為何要如此?葉振南解釋說:「中國運動員有的腿部力量不錯,像之前的黃旭、陸斌,但他們在自由操上為什麼沒有很強的競爭力,重要原因是在空中的感覺不佳。但蹦床則會對運動員的空間感、空中感覺有很好的練習作用。所以,國家隊現在要硬性執行這個規定。」
國家隊已經堅持蹦床訓練有幾個月的時間。在此過程中,他們特意讓已經退役的奧運會蹦床冠軍陸春龍來體操隊三個月的時間,為的就是介紹蹦床的經驗,指導隊員完成動作。「把蹦床融入到每日訓練,三年到七年內,你們將受益無限。」黃玉斌曾經這樣告訴教練們。
青少年比賽必須要比蹦床
練蹦床並非只存在國家隊層面。這個項目已經在各個省市受到重視,而正是通過全國體操青年、少兒比賽的特殊規則來實現的。例如,不久後開始的2014年全國體操青年錦標賽,不僅在賽前要進行語文、英語、體操常識等科目的考試,還第一次把蹦床項目列為必考項目,並佔據很大比重。
準確一點說,體操的蹦床項目測試和真正意義上的蹦床比賽,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體操項目中的蹦床動作相對簡單,並且針對體操項目的某個轉體動作設計評分辦法。如果選手完成某些難度較高的蹦床動作,還會獲得一定的加分。
葉振南對北青報記者說:「我們想從小隊員開始就要求他們要練蹦床。少兒、青年體操階段,才是真正打基礎,並鞏固基本功的階段,這個階段要是能練好蹦床的話,比進入國家隊再硬性要求的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