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心聲
觀潮,這個詞本身就附著一種震撼。臨近中秋,當朋友熱邀我去錢塘江畔觀潮之時,我心潮也隨之湧動。青少年誦讀古詩詞,曾被蘇東坡詠嘆錢塘大潮的詩句「九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攪得如痴如醉。好在今遂所願。仲秋,錢塘觀潮最佳時,我來到中國「潮鄉」——海寧鹽官鎮。
天將暮,我放棄尋覓乾隆帝身世之謎的「陳閣老宅」,也未探訪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故居,迎瑟瑟秋風趕到鹽官觀潮區,以平靜目光,凝視鎮海古塔、江天日暮、漁歌唱晚……隨著夜色低垂,絲絲秋雨無聲灑落。我走入一座江亭,遠眺遼闊江面由明轉暗,靜聽不遠處的塔簷風鈴時緩時急……夜幕初降,風力加大,原本細如髮絲的小雨轉為淅淅瀝瀝。但見遠方出現一條光亮,慢慢延伸成白線,阻斷水天之間的依偎。江畔觀潮人群的談笑聲戛然而止。接著,雨驟風起,人們手中的傘難以掌控。由遠而近的白線開始變寬,閃動著、微顫著、轟鳴著,夾雜著低沉的吼聲迎面而來。密集的人群發出驚呼。「一線潮」開始原形畢露——如一條狂躁的白龍騰躍江天之間。風雷為其助威,天地因之變色。人們還未來得及定睛觀望,那條巨龍早已化為洶湧的「水牆」撲到眼前。瞬間,轟鳴震耳、濁浪排空、天昏地暗、其勢如千軍萬馬狂奔,又如遠山近水在凌空飛舞,潮頭恍若雄獅力奔,力道與速度令人膽寒。人們驚魂未定之際,這條變化多端的「狂龍」陡然呼嘯遠去。不多時,一切又漸漸復歸平靜。
一件物品借著風力飄飛而來,落在江亭石桌上。我拾起一看,是一枚略帶清香、點染著粉嫩色圖案的書籤。我忽感新奇——在網讀大行其道的當下,還真有人讓視點停留在字紙之間?由此,我走出江亭,四顧搜尋。希望能看到早已運去的圖景。忽見江灘燈光下,一位捧著書,靜看大潮遠去的女子,目光迷茫、面色凝重。她是否在聯想,過往的歲月,喜怒哀樂,與潮來潮去一樣難以掌控?纏綿的情人,真的像飄飛的書籤一樣,離她遠去?當我捧著書籤向她詢問時,她微笑點頭,柔聲道謝,小心翼翼地把它夾在書中。
此時,秋雨漸漸運去,江月尚未光臨。我向下榻的酒店走去。一路在想,按時往返、不負眾望的江潮,被古詩宗感嘆連連,除了博大氣勢與壯觀景貌,最具感召力的應為「守信」。比如,月滿月缺、潮來潮去,不會受世情變化、觀者身份不同而改時改線,更不會迎合權貴、違心敷衍。而眼下的很多所謂朋友,酒桌上慷慨奔放、信誓旦旦,一旦對方失勢,便人走茶涼,把承諾拋到九霄雲外。當下人們交往,言必信,行必果的態勢。已屬珍稀。感恩報恩之念,已成為傳奇。
其實,花開花落緣來緣去,有誰可以掌控?但求相逢一笑、此情成追憶足矣!一如剛剛潮漲潮落、風雨來去、書籤與冊頁離別重聚。想到此,扭頭回望,見那位讀書女也踏上歸途。一柄江南綢布傘,在堤壩路燈下隱現幾許明燦。觀潮區域,此時早已空空蕩蕩。由此,我忽有感嘆——最美的時刻,是騰躍轟鳴之後,是盛景遠去之時。屆時,倘若用心揣摩,便不難發現無聲勝有聲、無形勝有形之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