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
光是塑造物體形狀,營造畫面氣氛的重要保障,用光在攝影中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沒有光就沒有影,光是攝影的先決條件,因為本來就是在用光繪圖。所以攝影師不僅需要對光有基本的認識,還要研究光影的不同效果,在拍攝過程中準確的把握好各種用光的方法,才能拍攝出更加完美精緻的作品。
光質
光質就是光的性質,攝影中的照明光通常分為直射光(硬光)與散射(柔光)光兩種。
硬質光即是強烈的直射光,如晴天的陽光,聚光燈。
硬質光照射下的被攝體表面的物理特性表現為:受光面、背光面及投影非常鮮明,明暗反差較大,對比效果明顯,有助於表現受光面的細節及質感,造成有力度、鮮活等視角藝術效果。
柔光是一種漫散射性質的光,也稱之為軟質光。沒有明確的方向性,在被照物上不留明顯的陰影。如補光板的反射光,泛光燈光源等。特點是光線柔和,強度均勻,光比較小,形成的反差不大,主體感和質感較弱。
值得提醒的是,很多人會認為陽光都是直射光。其實,決定光的軟硬程度取決於若干因素。例如,晴天的太陽從某一有明顯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攝體,這就是一種直射的硬光;當天空中有霧,陽光就被擴散在一種廣闊的區域上,從許多角度發出光線,這就是散射光。
很多時候,拍攝小清新一類的圖片,用的就是柔光,展現出的是一種柔美可愛的感覺,明暗反差不大,甚至幾乎沒有明暗反差,給人一種非常柔和的形象。這種照片也稱為糖水片。
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對於相機與被攝體的位置,即光線的方向與角度。同一被攝體在不同的光位下就會產生不同的光位明暗效果。攝影中的光位千變萬化,但歸納起來主要有順光、側光、逆光、頂光與底光五種。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光線在攝影中的表現效果。
順光
順光
順光就是被攝主體正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因為是正面照射過來的光線;被攝主體的正面不會有陰影,主體的色彩和形態細節都會得到很好的還原。
缺點是:順光會讓被攝主體沒有明顯的明暗變化,從而缺乏層次感、立體感,讓畫面看起來趨於平淡。
側光:
側光:側光就是被攝主體側面照射過來的光線,並且光線的方向和拍攝者成90°角。側光是用得比較多的光線,它能讓物體產生明暗對比,讓畫面看起來很有質感。側光很適合用來表現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的畫面。
在人像拍攝時用順光會讓人物臉部泛白,趨於平淡,但是利用側光拍人像就能讓人物臉部看起來很有質感、立體感。在拍攝建築、人像、花卉題材時,我們經常會用到前側光。
前側光也被稱為45°側光,是指來自主體左側或右側的光線,並且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相機的拍攝方向形成 45°的水平角度。
利用前側光拍攝,可以使景物朝向鏡頭的一面大面積受光,而局部的背光面會產生陰影效果,這種效果比較符合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習慣,景物的受光面可以展現出色彩、形態等細節特徵,背光面可以與受光面產生明暗反差,從而增加畫面的空間立體效果,使畫面不顯平淡。
逆光
逆光就是主體背後正對鏡頭照射過來的光線。逆光條件下拍攝很麻煩,因為面向拍攝者那一面是背光的,畫面的光差就很大。
逆光是最適合創作的,利用逆光進行拍照,能拍出很多非常不錯的照片,所以大家在拍照時要善用逆光。
在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頂光就是正午的太陽光線。此時太陽光線也是最強烈的時候,打在人們臉上還有物體的身上的時候,畫面感會非常的強硬。
特別是人物攝影的時候,頂光會使人物臉上有過重的陰影,一般用來突出畫面中人物的情緒,或者是渲染氣氛。
底光
底光,是指從被攝主體下方向被攝主體照射的光線。通常在晚會、演唱會的布光中,以及廣場上的地燈、低角度的反光板等也帶有光的性質。特別是恐怖片中,經常用底光營造給人一種神秘、陰森、詭異的感覺。
用底光拍攝的人像給人感覺非常恐怖,不符合人類審美觀,儘量少用底光作為主要光線。
一旦我們在攝影創作中學會了選擇光線,且能夠隨心所欲地運用光線,這時你就能感受到無限的光影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