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豪華的住宿大樓,一流的服務水平,政府的重點工程……2016年重陽節正式開業的愛之心老年公寓,位於長沙市天心區大託鋪街道興隆村,毗鄰湘江。它號稱是長沙「唯一一家江景房養老風水寶地」,當地的老年人一度對愛之心老年公寓讚不絕口。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硬體優、軟體好、口碑贊的養老機構卻被曝非法吸收存款,近四千位老人損失超5億。目前長沙市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著養老機構非法集資的「排雷」行動。那麼, 「投資養老」的陷阱該如何防範?有哪些情況應該引以為戒?
手法:先拋誘餌讓老人嘗甜頭,再狠命收網湖南株洲的魯女士今年66歲,她不想給孩子添麻煩,就籌劃著和姐妹們一起找個靠譜的養老院。
魯女士:「在一起聊聊天、打點小牌,有共同語言。你一個人在家裡孤苦伶仃,現在每家每戶都是住的樓房,關上門很寂寞的。老人們在一起,我們都約好的,都考察的,哪一個公寓的位置最好最正規,我們老人一起大家都住到裡面去,有一個伴兒,這都是老人嚮往的。」
去年4月份,魯女士在大街上收到了長沙愛之心老年公寓的推銷廣告,隨手留下了聯繫方式。之後就收到了工作人員殷勤的上門服務,還多次帶著老人們去項目實地考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少老人看到後都心動了。
魯女士:「有一個大廈,老年公寓已經建成了,裡面住了幾百號人,素質比較高的,全是長沙市教師退休的、公務員退休的,有玩智慧型手機的,唱歌玩音樂的。那裡面還砌了亭子,都是一流的,門口還有門崗,穿著制服,我們(去的)那一車人就考慮,這個沒有懷疑的。」
老人們瞬間被這個湘江邊看似優質的項目徵服了。老年公寓號稱預訂床位的定金不僅可以獲得租住權,住宿費打折,還能享受9%的年利率回報,遠超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魯女士當場做了決定。
魯女士:「租住權,這是第一個好處。第二好處是你要隨時住進去的話,你可以打折,你錢交的多,你打折就打得高,錢交的少,打折就只打一點點。第三個好處,你沒進去住的話,因為你訂了這個床你沒去住有別人住,那麼你就可以享受到這個補貼費,它有9個點。」記者:「但是你沒想到這過高了,不正常嗎?」魯女士: 「想到了是過高,但也不是高的很厲害啊,你聽我說,我們這裡有些投資公司,它是20%。我們就認為它不可靠,不是政府支持的,我們不敢放。」
張女士和魯女士一樣,不想給孩子添麻煩,一直在物色養老機構。她也看中了長沙愛之心老年公寓優質的品質,電視臺曾報導過,線下推薦活動頻繁,都讓她對愛之心公寓深信不疑。張女士:「九九重陽節你政府搞這些老年活動,一個很大的地方擺出很多的老年公寓(宣傳資料)讓大家去看,推銷這些東西,我到現在我真不懂,讓這些老人怎麼去知道這些情況,咱們這些監管、監督部門幹嘛去了。」
記者調查了解到,愛之心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模式是通過售賣可以打折購買床位的會員卡,向老人們募集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錢款,預存的檔位越高,折扣就越高,而且這些錢還可以享受遠超銀行定期的利息,一年合同到期後,老人可以把本息取回,或將利息兌換成住宿費,到愛之心來住,所謂的養老項目似乎走偏了,今年3月份,魯女士之前繳納的床位定金到期,她想取回來,但是發現公司沒錢了。魯女士:「合同不是有承諾嗎,到期了我要去領補貼,或者到期了我要去拿我的本金。但是3月份就發現,他公司沒有錢支付了,每次問他要總是這個月推下個月,一直到10月,我們完全不相信了,進行了爆雷,已經報導了,才是這樣發現這個問題的。」
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老人們投下了一輩子的養老錢。受害者:「我投了5萬,我給你說實話,我到現在都沒敢讓兒子知道。」受害者:「雖然5萬塊錢不是很多,但是對我們退休的老人來說也不是一個很小的數目,我們也沒有額外的收入和資本。」受害者:「孩子不知道,我們平時好節省的,要是我的錢就這樣沒了,他會在旁邊譏笑我罵我的。
「養老」變「坑老」,超1成民辦養老機構陷非法集資長沙愛之心老年公寓案發後,長沙市天心區將該案定性為以養老為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目前,相關涉案人員已被刑拘35人、取保候審4人、監視居住1人。據天心區政法委的情況通報,截至11月26號,愛之心涉案金額達到5.05億元,涉及的受害人數達到3972人。事實上,像「愛之心」這樣,披著「養老」外衣,以「高額回報」為旗號非法集資的項目在湖南並不是個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8年以來,湖南全省依法偵破此類案件45起,涉案資金35億多元,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66人。目前形勢仍然嚴峻,據不完全統計,湖南全省涉及養老領域非公企業有327家,據公安機關大數據研判,其中有37家企業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風險等級極高。「養老」變身「坑老」,嚴重損害老人合法權益,影響了社會安穩。老年人如何防範非法集資陷阱,避免財產損失?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速,養老服務產業迎來快速發展階段。但不少不法之徒趁機而入,打著養老服務的旗號,以高息回報為誘餌,讓不少老年人掉入非法集資陷阱,損失慘重!那麼,涉嫌非法集資的主要形式都有哪些?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人應該如何防範陷阱,避免財產損失呢?1、以提供「養老服務」名義吸收資金。以提供住宿餐飲、觀光旅遊、醫療保健、照顧陪護等養老服務為名,以高額回報或享受消費優惠為誘餌,採取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方式,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資金。有的養老機構沒有養老基地或養老實體,有的雖有養老實體但收取的客戶資金明顯超過客戶一年養老所需正常支付的養老費用,吸收的會員遠遠超過該養老機構現有的床位數量,所吸收的資金也遠遠超過其一年所能提供的養老服務消費費用。 2、以投資「養老項目」名義吸收資金。打著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高額回報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3、以銷售「養老公寓」名義吸收資金。以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等名義,或者以返本銷售、售後返租、約定回購等方式銷售養老公寓、養老山莊;或者以入住老年公寓後給予優惠打折、不入住給予高於銀行利息分紅的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4、以銷售「老年產品」「保健產品」等名義吸收資金。在寫字樓或居民區租賃場地作為舉辦講座和活動的基地,誇大或虛假宣傳產品保健功能,或送米油麵等禮品、請吃飯、陪旅遊等多種方式誘導矇騙老年人,採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等方式吸收公眾資金。 5、其他方式。如通過在甲地註冊登記養老保健公司,在乙地舉辦講座宣傳進行非法集資;或者偷梁換柱,將原與老年人籤訂的集資合同(協議)改為借款合同,以民間借貸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為有效防範養老領域非法集資風險,避免財產損失,我們特提醒老年朋友及親屬切實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未經民政部門設立許可、備案和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登記的養老機構,不要入住,不要投資,更不要向其支付任何資金。 第二,入住養老機構應按規定籤訂合法合規的養老服務協議,所交養老服務費用應當交至該養老機構在銀行開設的基本帳戶,不要向個人帳戶繳納資金。 第三,要理性選擇合法合規的投資理財渠道,不為高額回報所誘惑,凡是高於銀行利息的返息養老投資均要謹慎,切勿預付高額養老服務費。拒絕高利誘惑,遠離非法集資。最後,老人進行養老投資之前一定要跟子女商量,向民政、市場監管、金融等有關部門諮詢,切勿輕信他人,守好自己的養老錢。來源:中央廣播電視臺總臺中國之聲(ID:ZGZ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