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愛東:民間文學的共時研究

2021-02-14 守望與傳承
故事形態學,顧名思義,就是形態學方法的故事研究。其開創者是前蘇聯的一位中學老師普羅普。他對生物科學有一種偏愛,他說:「自然領域與人類創作領域是分不開的。有某種東西將它們聯結在一起,它們有某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進行研究。」他毫不諱言自己借用了生物學的形態學方法進行故事研究,他在名氣如日中天的時候甚至說:「我選錯了行當。我應該當個生物學家。我喜歡給一切東西分類並把它們系統化。我想,我要是幹生物學我會取得很大成績的。」普羅普的研究對象,是 A. H. 阿法納西耶夫先後整理出版的八冊《俄羅斯民間故事》(1855-1863)。書中對每個獨立故事都進行了編號,合計624個故事,這是俄羅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民間文學讀本,堪比德國的《格林童話》。普羅普對這套書推崇備至:「阿法納西耶夫在事業上已大大超出自己的德國前輩。格林的集子中,每一種故事都只有一篇,沒有異文。而阿法納西耶夫卻懂得異文的意義,儘量發表他所掌握的異文。在格林集子中,故事的連續性只偶然見到。而阿法納西耶夫……將自己的材料編成系統,同時作出了分類。」

普羅普認為,故事研究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要解決一個問題,也就是「全世界故事類同的問題」。只有清楚了「類同」,才能發現真正的「獨特」;只有看到了「穩定性」的部分,才能找出真正的「差異性」。而這些類同和穩定性的要素,只有通過形態學的研究才能被發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普羅普決定從阿法納西耶夫的故事集中選一批故事出來進行形態分析。

普羅普選中了故事集中的幻想故事(又稱魔法故事),也即從編號50到151的103個故事(其中52有二個編號52a、52b)。普羅普認為:「幻想故事向來不以突出現實為特點,也就是說,這種俗稱為『瞎話』的故事,好就好在它的虛構性。」正因如此,幻想故事在民間故事各類別中最具「故事」地位,最適合用來進行故事形態學的分析。普羅普認為,對於抽樣分析來說:「包含各種情節的100個故事已經綽綽有餘。……在理論上它是正確的。」

通過對這103個故事的比較研究,普羅普發現,雖然故事中的人物身份(角色名稱)各不相同,但他們常常做著同樣的事情、選擇同樣的行為。所以,他認為故事中的角色名稱是可以隨意變動的,行為才是不變的,需要著重研究的。他將這種不變的角色行為定義為「功能項」,這個概念顯然也是從生物形態學上借用過來的,相當於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器官。

在以往的故事學中,跟功能項最接近的概念是母題(motif)。但兩者又不太一樣,母題涵蓋的範圍更廣一些,包括了所有重複出現的故事要素,以一個句子來打比方,就是包括全部重複出現的「主語」「謂語」和「賓語」。而功能項則懸置了其中的名詞性母題,只考慮那些重複出現的「謂語」,也即角色的行為。比如,沙皇贈給好漢一隻鷹、老人贈給蘇欽科一匹馬、公主贈給伊萬一個指環, 其中贈予者和受贈者都是可變的,而贈予的行為以及贈品的意義是不變的。所以普羅普強調說:「對於故事研究來說,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什麼,至於是誰做的以及怎樣做的,則不過是要附帶研究一下的問題而已。」

當我們考慮主語和賓語的時候,我們發現故事是無限多樣的,而當我們只考慮謂語的時候,就 會發現,故事的變化是有限的,全世界的故事變來變去都是從少數幾個「元故事」中變出來的。普羅普將103則神奇故事的全部功能項排列出來,發現所有的神奇故事,都可以用31個功能項來進行概括。

對於功能項的理解,我們還可以舉著名的「契訶夫之槍」為例來做個說明:「如果第一幕裡您在牆上掛了一管槍,那麼在最後一幕裡您就得開槍。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掛在那兒。」 同樣,如果英雄離家,他就一定要建功立業,如果他什麼也沒幹就回家了,那麼,這次離家就是沒有意義的,它不應該出現在故事中。概括地說:如果故事中強調了某個細節,或者主人公作出了某種行為,這個細節 或行為就必須具備一定功能、是有意義的,作家文學常常把它叫做「照應」或者「打伏筆」。普羅普的31個功能項幾乎囊括了神奇故事所有情節中有意義的謂語成分,他還有一個重要判斷,認為這些功能項的排列順序永遠是同一的。具體的某一則故事中,行動可以減省,並不需要出現全部的31個功能項,但是,功能項的順序是不變的,正如撬門行為一定是發生在偷盜行為之前、戰鬥行為一定是發生在主人公離家外出之後。

既然在具體的一則故事中,31個功能項中的一些是可以減省的,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故事中有沒有一些功能項是必須的、不可減省的呢? 我曾經以孟姜女故事為例,歸納出9個環環相扣、不可減省的功能項,為了區別於普羅普的功能項概念,我把它們叫做「節點」:「故事的節點網絡構成了一個自足的邏輯體系,某個節點被篡改後,必然會發生連鎖反應,可能引起故事邏輯結構的全盤崩潰,或者導致原有故事主題的全面消解,因此,節點就成了同題故事中最穩定的因素。而只要故事家不篡改故事的節點,任何相容母題的進入,都不會影響到同題故事邏輯結構的變化。」由節點以及節點之外的功能項,我討論了一個故事傳播「穩定性」與「自由度」的問題。我想表達的是,從形態學理論出發,我們的故事研究還有許多可做的工作,前人研究的終點,應該成為我們研究的起點,如此這番,我們這門學科的理論大廈,才會更加高大、堅實。

相關焦點

  • 施愛東:學術行業生態志
    如今帕裡-洛德理論在中國史詩學界方興未艾,可是,如果時間推後10年,那時的《民族文學研究》將時興什麼新概念,誰也不能逆料。但是,任何範式的退出都不會意味著學術研究的終結,一種舊範式的終結,必然意味著一種新範式的崛起,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許多高校的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研究隊伍都有大致相似的成長經歷:從別的二級學科轉向民間文學或民俗學領域的,大都是在原來的領域中做得比較吃力的學者。相對來說,民間文學的文本比較簡單、理論較少、方法單純,易操作、好上手。
  • 民間文學的社會記憶建構
    民間文學是民眾口頭創作、口頭傳承的文學,具有口頭性、集體性、傳承性、變異性等四大特徵,其中口頭性是最核心的特徵。跟作家的書面創作、書本傳播相比,口頭創作和傳播是眾人共同參與的過程,每一次講述(或講唱)都是一種創新,每一次表演都是一種再創作。
  • 《中芬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發布會暨「民間文藝田野...
    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在致辭中提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建會以來致力把握文藝規律,開展田野調研,加強基礎研究,以強烈的文化責任感和嚴謹的學術意識引領我國民間文藝的發展。《中芬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的出版,不僅是中國民協挖掘整理優秀傳統文化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中國民研會以來學術立會傳統的見證。
  • 宋代的民間文學,主要是話本和戲曲
    因此,適應人民群眾需要的民間文學就有了廣闊的發展餘地。宋代的民間文學,主要是話本和戲曲。話本就是白話小說,是一種新興的民間文學。城市各階層人民,除了喜愛雜耍、伎藝等遊藝娛樂外,最歡迎的是以講故事為題材的說書。宋代各大小城市裡,有一批「說話人」。他們的說書,起初只是根據民間的口頭傳說,並沒有文字記錄。後來隨著說書的發展,為了便於講述和傳授,才產生用文字記錄的本子。
  • 彝族民間文學,日常經驗的事實變為神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彝族民間文學的內容豐富,囊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所有內容,包括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史詩、長詩、諺語、謎語等根據闡釋的需要,參照巴嫫棒學小組在《彝族風俗志》中的分類方法,在此將民間文學分為口頭述講、韻語歌唱和誦唱三類。顧名思義,口頭述講就是指民間文學以語言述講的方式進行,包括彝族神話、彝族民間傳說、彝族民間故事等。
  • 話本與雜劇:都是民間文學創作,而且在宋代文學地位也非常重要!
    話本與雜劇:都是民間文學創作,而且在宋代文學地位也非常重要!民間文學在宋代文學領域中,地位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城市經濟的日趨發達,城市裡的各階層人民需要有通俗文學。宋代的話本和戲曲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話本就是白話小說。
  • 在民間文學中鍛造出來的童話大王格林兄弟
    他們討論問題時經常會爭得面紅耳赤,過這並不影響兄弟之間的感情。就這樣,格林兄弟很快閱讀完了家裡的藏書。為了能有書看,兄弟倆決定到書店租書。然而家裡實在太窮了,哪裡有錢給他們去租書啊。後來,兄弟兩個便商量去給人送報紙掙錢。於是,他們自己找到了當地的一家印刷廠,向印刷廠負責人說明來意。
  • 系統整理研究中國文學寫本文獻
    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5—11世紀中國文學寫本整理、編年與綜合研究」將通過整理研究中國文學寫本文獻,勾勒中國文學寫本時代的全貌。伏俊璉等學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現在可知的寫本時代的中國文學寫本主要包括敦煌文學寫本、吐魯番文學寫本、日本等境外藏中國文學寫本。最後的綜合研究則將系統反映寫本的全貌,包括對寫本性質的判斷,如判斷其為官方上層的寫本,或是下層的民間寫本。考察寫本的抄寫時間和抄寫者,考證寫本中涉及的人名和作品內容背景、同一寫本中各篇作品之間的關係。
  • 【學術觀點】譚佳:中國神話學研究七十年
    無疑,寫一份《中國神話學研究七十年》的難度頗大。它起碼應涉足:民間文學、民俗學、文藝理論、文學批評、比較文學、民族文學、宗教學、民族學、人類學、古典學、甚至文化研究,以及中國特色的古史研究。然而,如此包羅萬象的學科綜述乃可望不可即,力不從心或掛一漏萬的寫作困窘幾乎是必然結果。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平臺主辦,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承辦。論壇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國際學者和國內學者均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會。
  • 關於艾山神艾的民間文學的n種版本(作者 李修運)
    遠古時,艾山腳下住有一戶艾姓人家,母子二人,以販陶器為生。兒子每日凌晨擔著一擔陶器,翻過艾山去艾王城出售。兒子因長期負重跛行,還患痔瘡,積年不愈。一日,兒子又挑擔出行。登上艾山,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亮的月光下,原本光禿禿的艾山漫山遍野長滿了艾蒿,幾乎遮沒了山徑,濃鬱的艾香瀰漫,沁人心脾。他拖著跛腿,艱難地在艾蒿棵棵中穿行。
  • 研究人員以硼/氮共摻雜實現石墨烯能隙
    韓國蔚山科技大學(UNIST)的研究人員們宣稱開發出一種可大量生產硼/氮共摻雜石墨烯奈米微板的方法,從而可實現基於石墨烯的場效電晶體(FET)製造與設計。
  • 共治圖景下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研究
    基於此,首先從多元性、互賴性和對等性三個方面論證了共治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中的歷史蘊含及其消解相關問題的契合性,之後基於共治視角反思了現有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角色定位、互賴行為、責任體系、溝通能力和嵌入情景,最後以反思中發現的問題為抓手構建了一個以共治為內涵要義,以「角色定位-合作行為-嵌入情景」三大模塊為核心內容的研究框架,為今後進階、深度研究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