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7月10日電(龐雪汀)7月9日下午,2020年江蘇高考化學科目考試結束。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正高級教師經志俊評析化學科目試題,評析內容如下: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化學卷,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核心功能,遵循「以核心素養為測試宗旨,以真實情境為測試載體,以實際問題為測試任務,以化學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的命題原則,充分體現江蘇高考化學卷「寬基礎、厚實踐、重能力」的鮮明特色。
一、彰顯化學學科價值
關注社會熱點話題:藍天保衛戰(第1題)、煙氣中SO2的吸收與轉化(第16題)、煉鋼汙泥的再利用(第19題),聚焦「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社會熱點話題。
緊密聯繫生產生活: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第2題),常見化學品的工業製備(第10、18題),金屬的電化學防護(第11題),充分體現化學學科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重要價值。
聚焦現代科研成果:抗腫瘤藥物中間體的合成路線(第17題)、氫能的貯存/釋放與燃料電池(第20題)等現代科研成果的呈現,充分展示化學學科對社會發展的獨特貢獻。
源於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命題素材,有利於考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化化學學科情感,發揮化學高考的價值引領作用。
二、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測試載體源於真實情境:試題精選與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的,體現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發展成果的,豐富而生動的真實情境為測試載體,涉及環境保護(第1,16,19題)、能源利用(第15,20題)、藥物合成(第12,17題)。
這些基於真實生產生活和科研成果的測試情境既有利於評價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又能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應用性和時代特徵。
測試任務優化層次結構:試題精心設計與學生心理發展階段和認識發展水平相匹配的測試任務,突出化學核心概念與觀念(元素周期律:第9題;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第14題;化學平衡:第15題;物質結構與性質:第21A題);注重化學思維和方法(實驗探究:第5、13、18、21B題;證據推理:第16、19、20題);兼顧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第17題:從官能團識別、反應類型判斷,到合成路線圖中未知物結構判斷、限定條件的同分異構體分析,再到陌生有機物合成路線設計;第19題:從實驗措施選擇、產物判斷、離子檢驗,到基於Ksp計算的分析、陌生離子方程式書寫,再到製備FeCO3的實驗方案設計)。
不同複雜程度和結構合理的測試任務,為不同發展水平的考生搭建起差異化的素養表現平臺,既能依據考生在問題解決中的表現評價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又有利於高等學校選拔優秀化學人才。
三、引導化學教學實踐
引導教師落實課程理念:採用高中教材或教材合理拓展的試題素材(化學用語:第2、7、8題,圖像:第11題,實驗:第13題),旨在引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正確使用好教材,夯實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知識載體;應用真實情境下問題解決的評價策略,旨在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科學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學科觀念、發展學科思維」,充分落實化學課程育人價值。
引導學生選擇發展方向:貼近學生實際、體現學科價值的測試情境,有利於充分認識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發學習化學學科的熱情,結構合理、指向明確、難度設置與分配合理問題設置,有利於學生消彌化學學習的畏難情緒,提振選擇化學學科的信心,為高二年級理性選科營造良好氛圍。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化學卷,秉持近幾年的平穩風格,在試卷結構形式與往年基本一致,具有較高的覆蓋率和適當的難度,通過考生學業質量水平的達成情況評價其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在穩定的基礎上實現與新高考方案的銜接與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