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7月10日電(龐雪汀)7月9日下午,2020年江蘇高考生物科目考試結束。南京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車亞莉評析生物科目試題,評析內容如下:
2020年江蘇生物高考試題,圍繞「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堅持貫徹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充分發揮生物學科育人價值,服務於高校選拔人才,引導基礎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試題秉承江蘇卷一貫的風格特徵,充分體現學科特質和時代精神,凸顯價值導向;情境設計源於生活實際,強化社會責任;立足核心素養,緊扣教學重點;把控難度梯度,保持平穩平和。
一、價值引領、素養導向,突顯育人重要地位
1.融入真實情境,培育社會責任
結合生物學科特點,高考試題有機融入當前的社會熱點,新冠疫情的情境素材。第28題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檢測和治療為背景,考查機體的免疫應答、病毒及抗體的檢測和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原理,既考查了基本知識點,又考查了學生對與生物學相關的社會熱點的了解,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第24題以蚯蚓分解處理技術為背景,在考查生態系統組成、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礎上,引入了有機物再利用的理念,結合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生活垃圾分類及處理,引導學生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感。
2.立足學科素養,緊扣教學重點
試卷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教學重點內容,強化對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系統考查。遺傳題素來是考查科學思維能力的範式,如第21題為經典遺傳題,需要學生熟練掌握遺傳的基本規律,並能靈活運用於性狀分析及遺傳概率計算;第32題果蠅雜交實驗且綜合變異考點的遺傳題,引入了驗證實驗的設計,要求學生在熟悉遺傳基本規律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特殊基因型出現的原因,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科學探究能力;第31題以微生物學實驗為背景,設計了完整的科研流程,包括實驗設計、實驗準備、細胞計數及結果分析,全面考查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綜合能力。
3.倡導綠色發展,體現環境友好
試題命制注重從日常生活入手,選擇典型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理解生活中的生命現象,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強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例如,第15題以古代詩句為背景,讓學生從題目中提取相關信息,回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的基礎概念性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生態意識。第31題以微生物淨化汙水為背景,考查微生物學實驗的相關操作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凸顯生物方法處理汙染的優勢,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
二、能力為重,知識為基,引導教學價值導向
高考評價體系的「四層」考查內容中,「關鍵能力」是支撐和體現學科素養要求的能力表徵;「必備知識」是培養能力、達成素養的基礎。
1.考查實驗操作能力,呈現學科本真
實驗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是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實踐操作能力群」的重點,也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重點關注的核心能力。針對一線教學中依然存在的對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足現狀,高考生物試題繼續加強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意在促進中學實驗教學改革。試卷第16—19題,分別從「酵母細胞固定化技術」「實驗中的顏色變化」「果酒果醋的製作」「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不同主題,考查學生的實驗原理、實驗現象和結果分析、實驗操作步驟等。體現生物學也是一門實驗科學的學科本質。
2.考查知識獲取能力,倡導學會學習
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夠從文本、圖表等信息載體中獲取生物學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生物學常用圖表的形式表述實驗過程及研究結果,故試題中注重考查對專業圖表的解讀,如第11、16、19、22、23、27、28題均採用了實驗流程圖或結果圖的方式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學生,涉及植物激素調節、酵母細胞固定化、微生物平板劃線、細胞減數分裂、細胞分化、物質的代謝和運輸、單克隆抗體製備等基礎知識點,需要學生從圖中提取信息,結合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題設背景,進而完成相應設問的分析及解答。
3.考查思維認知能力,塑造創新人格
試卷整體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導學生注重思維的嚴謹性、邏輯性。例如第33題立足於基本的基因工程考點,同時帶給學生一種獲得序列片段的新方法,打破了學生對PCR的傳統認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建立。第32題引入了驗證實驗的設計,要求學生在熟悉遺傳基本規律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特殊基因型出現的原因,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論證相關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