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繼續分享我最喜愛的《窮查理寶典》的讀書筆記。
其實我是早已經閱讀完整本書,但本著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的態度,我會重新閱讀第二遍後,再去寫讀書筆記。下面繼續來聊聊本書的第四章。
第四章是匯總了查理的各個地方公開演講的內容。一共十一講,又以最後一講最為特別,叫「人類誤判心理學」,是查理在多年以後,親自對曾經的心理學看法重修做了詳細的修訂,他認為81歲的他,能夠比10年前做的更好。確實,一個在不斷學習的人,知識的沉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豐富。
(南方小村鎮的美景)
1、卡森說他無法告訴畢業的同學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是他可以開確保痛苦生活的處方:
a、為了改變心情或者感覺而使用化學物質。
b、嫉妒
c、怨恨。
查理一直推崇反過來想,一直反過來想。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是怎麼樣做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呢,有沒有一個行動指南或者清單呢?用普通常識去想即可知道,肯定是沒有的,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所以他人的行為清單不一定適合你。
但是痛苦的生活是類似的,避免了痛苦的生活,或許也就無限接近了幸福的生活了。這就是反過來想的思維魅力。
另外就是,不要抱怨,如果仔細觀察身邊的人,發現在遇到一些事情時,首先做到事情,不是想方法,而是抱怨,抱怨為什麼事情就發生在我身上,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抱怨環境。我曾發生過重大的事情,想想如果我一直抱怨,那麼我的生活將會痛苦不堪。當然,並沒有說我就能較好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但因為有查理的智慧指導,自身也在往這方面努力。2021年的新年努力方向,其中一條就是,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2、芒格另開的四味走向痛苦的藥方:
第一、要反覆無常,不要虔誠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第二、儘可能從你們自身的經驗獲得知識,儘量別從其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廣泛吸取教訓,不管他們是古人還是今人。
第三、當你們在人生的戰場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嚴重的失敗時,就請意志消沉,從此一蹶不振吧。
第四、請忽略小時候人們告訴我的那個鄉下人故事。曾經有個鄉下人說:「要是知道我會死在哪裡就好啦,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查理開出的第一味藥,讓我聯想到經常跳槽換工作的人,以及一些人在一個單位,十年如一日努力耕耘的人,對比這兩者人,相信很多人只要好好想想,就能知道人生最終取得的成果是有多大的差距。
在當我遭遇人生的一些失敗時,我對查理開出的第三味處方,印象深刻。如果遇到挫折,從此一蹶不振,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我了。
查理推薦的反過來想,一直反過來想,讓我獲益匪淺,聯想以前解數學題證明題時,正向證明總是無法解,但是用反證法,會發現此題時如此的簡單,豁然開朗的感覺,生活的很多事情也都適合用反向思維去處理。
正所謂,想如何幸福,先研究如何會痛苦;想如何成功,先研究如何會是失敗。
(南方小村鎮的夕陽)
3、「祖母的規矩」---這個規矩來自祖母的智慧,她說你們必須先吃完胡蘿蔔,然後才準吃甜點。
祖母的規矩適用於生活,也適用於工作。在生活中,人總是喜歡做容易的事情,就在剛才,寫到這裡我忍不住刷了一下手機看搞笑視頻,這對我來說是輕鬆的事情,這就是天性。無法徹底改變,只能說去控制,例如如果想要做容易的事情,就先做難做的事情,算作對天性的獎勵,這樣更具有可操作性;想起以前經常給自己定目標,例如假期要完成多少練習題,到了開學,總是發現並沒有完成,這也說明了計劃違背了人的天性,不具有可執行性。
4、好好把握少數幾個看準的機會,比永遠假裝什麼都懂好得多。如果從一開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情,你成功的機率要大的多。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生活、工作和投資都是這樣,不懂的不做,避免愚蠢,這樣已經能躲過很多坑。抓住幾次機會,例如人生的高考、結婚和第一份工作等等,其他的時間,就耐心去學習和等待即可,練就屁股功。
5、年輕人在工作中應該追求什麼?有三個原則,應該努力去嘗試:
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
別為了你不尊敬和欽佩的人工作。
只跟你喜歡的人同事。
對年輕人有什麼人生建議嗎?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後---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像大多數人那樣,你將會得到你應得的東西。
在我如果想換工作或者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我經常反思查理的這三個原則,畢竟人生只活一次,何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讓自己過的開心一些呢?自己過的不好,如何去影響身邊的人呢?
年輕人可以說出在人生的關鍵階段,會迷茫,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那麼在此狀況下,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呢?我覺得只要每天早上醒來,都比昨天聰明一點點,相信智慧的光芒會指引找到正確的方向。
6、介紹新觀念倒不是很難,難的是清除那些舊觀念。自省就是摧毀你們自己最熱愛、最幸苦才得到的觀念。如果你確實能夠善於摧毀你們自己的錯誤觀念,那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
當我們嘗試去說服或者改變他人時,會發現那是何其的困難,改變他人的觀念,難度類似於從他人兜裡把錢拿出來,這不是新的觀念很難理解,而是舊的觀念,是經過長時間才建立的,如果一下子就改變,人本能有抗拒的心態。所以,要想改變,還是需要自己從下而上去反思自省,讓自己去說服自己,自己和自己做鬥爭,不斷學習進步,與時俱進。
7、你們在生活中應該追求的是儘可能地培養一張無縫的信任之網。如果你們擬定的婚姻協議書長達47頁,那麼我建議你們這婚還是不結為妙。
8、人類誤判心理學之避免懷疑傾向: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有一種儘快作出決定,以此消除懷疑的傾向。
如果一個人沒有受到威脅,或者是誘惑,又無需考慮任何問題,他是不會急於通過作出決定來消除懷疑的。
這個誤判心理學,在實際中無處無在,特別是銷售時,或者電視報導的詐騙等等,例如當別人說,某個機會只有多少天,錯過了就沒有了,要儘快交錢參與,此時就要小心了!一般緊急做出的決定,大概率都是一個比較差的決定。
9、人類誤判心理學之避免不一致性傾向:生活的鎖鏈就是那些起初微得難於察覺,在察覺之後又牢固得無法打破的習慣。
10、人類誤判心理學之自視過高的傾向:人們一旦擁有某件物品之後,對該物品之前的價值評估就會比他們尚未擁有該物品之前對其的價值評估要高。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稟賦效應」。
這在生活中常見,例如有的人買了新手機,會對新手機稱讚,一方面是對自己買這個型號手機的決策進行了肯定,另外就是稟賦效應帶來的反應。投資也是如此,但買入某隻股票後,就會變得有些不理智,只想看到利好的消息,對利空的消息嗤之以鼻。不能做到客觀對待,在投資中是大忌。一家公司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在財報中都可以去客觀分析。
對他人誠實,更是對自己誠實。
11、一個人從10美元中得到的快樂的分量,並不正好等於失去10美元給他帶來的痛苦的分量。
這就是解釋了,「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失去後,帶來的痛苦,使得自己去反思,才明白失去的是何其珍貴的東西,而在當初得到時,並沒有覺得有多珍貴。在理解了這些心理傾向後,要努力去避免它。
本書的第四章讀書筆記寫完了,當作是做為個人讀書的記錄,好書還是需要自己去親自閱讀品味。另外,本書的第五章,也是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了,是文章、報導與評論,就不寫讀書筆記了。
至此,《窮查理寶典》的讀書筆記就算寫完了。很開心能在這裡,把自己閱讀後的感受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分享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重新思考的過程,有時發現有額外的收穫,重新再去讀此書,也會有新的體會,計劃每年都能閱讀一次此書,傾聽查理的教誨。
最後,以查理常說的一句話結束,謝謝大家的閱讀。
查理芒格:「我的劍傳給能揮舞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