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無盡的權謀和戰爭是那個時期的主旋律。多的是英雄氣短,少有兒女情長。在血色的背景下,依舊會還有幾抹粉紅色的點綴,鋒利的刀槍旁也會伴隨著幾縷柔順的秀髮。
曹丕與甄宓的故事就是少有的幾個兒女私情之一。
俗話說,「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說的就是江東的大喬小喬與河北的甄宓齊名,都是三國時期最絕色美貌的美女。江東是孫策的地盤,大喬嫁給孫策,小喬嫁給周瑜。河北是袁紹的地盤,甄宓的丈夫正是袁紹的兒子袁熙。
然而,袁紹死後,幾個兒子內訌,被曹操抓住機會逐個擊破。公元204年,曹操的軍隊攻破冀州治所,也是袁氏的大本營鄴城。
曹操的兒子曹丕作為先頭部隊進入袁府,看到姿貌絕倫的甄氏,頓時被她的絕世容顏所折服,立刻將她納為後宮。甄氏本是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子,丈夫兵敗,自己淪為了階下囚,已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
作為一名弱女子,在那個弱肉強食、烽火連天的三國,甄宓只能逆來順受。同時,被曹丕其納入後宮,也算是一種保全,免除了顛肺流離的苦難。
曹丕將甄宓納入妾室後,開始時自然是百般寵愛。甄宓自然也以為是找到了如意郎君,曹丕文武雙全,讓人滿意。
兩人感情越來越好,每日琴瑟相諧。不久,甄宓就生下兒子未來的魏明帝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但甄宓並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通情達理,溫婉賢惠。
甄宓曾多次勸說曹丕多納妾,以旺子嗣。不僅如此,她還會對曹丕妾室中受寵的勸勉努力上進,無寵的則對其安慰開導。可說以一個大度又明事的女人。她對曹丕的母親卞夫人也極其孝順,卞夫人對這個美貌的兒媳也是寵愛有加。
似乎,這就是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了,故事的主人公儘管前期命途多舛,受戰亂流離之苦,但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從此王子與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然而,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這是自然的規律,隨著甄宓年歲的增長,姿容不再如年輕時一樣絕美了。
古人說「色衰而愛弛」。曹丕開始變得喜新厭舊,漸漸的開始冷落甄氏。
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不久又逼漢獻帝禪讓皇帝位,成為了新的皇帝。曹丕馬上又有了新的女人,山陽公劉協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還有著名的郭貴嬪郭女王,李、陰兩位貴人,曹丕的心思完全轉移到了更加年輕貌美的她們身上,越發冷落甄宓。
面對這種冷落和落差,甄宓難免會有一些抱怨,在這種情緒下,她寫下了《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抒發了自己濃濃的對曹丕的愛和眷戀,和被曹丕冷落嫌棄時心中的悲苦,被拋棄的怨念。一旦不愛了,昔日的愛人就會成為最殘忍的路人。然而,曹丕知道這件事後,龍顏大怒,在公元221年下旨,要將甄氏賜死。
後來曹丕噩夢不斷,他請大術士周宣來解夢,周宣算了一卦後,回復曹丕說:「天下有貴女子含冤而死。」
曹丕有些後悔,想追回賜死甄宓的使者,但已經來不及了。後來甄宓被葬回了鄴城,也就是他與曹丕最初相遇的地方。據傳,甄宓殯葬時,曹丕下令讓她披髮覆面,以糠塞口。
披髮覆面,是為了讓甄宓不能以本來面目見人;以糠塞口,則是讓她有冤沒法說。曹丕的涼薄一致如此。當然,後來甄宓的兒子曹叡即皇帝位,追封甄氏為文昭甄皇后,又修建寢廟,也算是對冤死的甄宓一點補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