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一個搖滾歌手和他的民間藝人朋友

2020-12-11 中國新聞周刊
蘇陽 圖/視覺中國

蘇陽:一個搖滾歌手和他的民間藝人朋友

本刊記者/隗延章

發於2019.6.24總第904期《中國新聞周刊》

一間階梯教室中,一位教授對歌手蘇陽說,「你的音樂,我覺得用花兒和搖滾結合,是有新意的,但不夠原汁原味。」蘇陽回復他說,「我不能照著一樣的唱,他們從小放羊,生活環境和我是不一樣,我是廠礦子弟,我得站在蘇陽的角度,唱蘇陽的生活」。

這是紀錄片《大河唱》中的一幕,記錄的是蘇陽在哈佛大學分享會上的情景。在文藝青年之中,蘇陽如今早已成為一個接頭暗號。這個銀川的歌手嫁接了西北的民間音樂「花兒」、秦腔和現代音樂,加以重組和改良,形成了極具標識度的個人作品。他不只在國內的音樂節備受矚目,這個來自西北的黝黑男人也開始應邀參加世界各地的文化活動。在哈佛做分享會的那段時間,蘇陽正在做一個名為「黃河今流」的跨界藝術項目,他在紐約、巴西、北京等地舉辦展覽、演講等活動,向人們介紹那些曾經影響過他的黃河流域的民間文化。

黃河今流

早在2016年,蘇陽便已經開始在籌備「黃河今流」。電影公司天空之城的創始人路偉了解到之後,打算為蘇陽拍攝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便是如今這部《大河唱》的雛形。當時的構想中,它既是蘇陽的「黃河今流」計劃的一部分,也可以上院線,成為一個獨立的電影作品。

2016年春天,路偉找來蘇陽、清華大學教授雷建軍、馬燈影業製片人包曉更,他們約在人大體育館附近的一間老茶館,討論這部紀錄片的拍攝事宜。

雷建軍提出不只拍攝蘇陽本人,也拍蘇陽背後的音樂母體:西北的民間藝人。某種程度上說,是那些藝人成就了蘇陽,但那些人一直被湮沒。蘇陽列了一個名單,他們確定下四位拍攝對象:皮影藝人魏忠富、說書藝人劉世凱、民營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花兒歌手馬風山。

所謂音樂母體並不是說具體的某一個單一的人,不是這樣的。可能我長期就聽這些亂七八糟東西,然後你摘出來,受影響就是幾個系統,花兒、皮影、說書、秦腔。」在《大河唱》的點映結束之後,蘇陽坐在北京路邊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拍攝方式上,雷建軍提出用影像人類學的方式拍攝,用劇情片的方式剪輯。前者保證足夠深入了解拍攝對象的生活,後者確保影片的可看性。此前,雷建軍所在的清華大學清影工作室,曾以這種方式拍攝過《喜馬拉雅天梯》《我在故宮修文物》等作品。

拍攝前,雷建軍找來音樂人類學學者蕭璇,對即將拍攝的四位藝人進行田野調查。同時,他找到兩位自己的學生,在清華大學就讀的柯永權和楊植淳,以及在雲南社科院影像人類學研究所工作的導演和淵,共同擔任《大河唱》的導演。

蕭璇長期研究西北的花兒。她接到雷建軍邀請的時候,正在二郎山花兒會上,和花兒歌手們喝酒唱歌。她很快便答應了這件事,「國內還沒有音樂人類學學者參與電影製作的先例,這種嘗試,有助於音樂人類學走出象牙塔,與現實對接」。她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夏天,蕭璇組建了一個由清華大學、浙江音樂學院、蘇州大學、上海音樂學院的師生構成的4人團隊,前往黃河中上遊,與民間藝人同吃同住,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田野調查。

蕭璇負責的是說書藝人劉世凱。劉世凱起初不答應接受田野調查,除非蕭璇幫他說服當地政府,給他一些政府的演出項目。為此,蕭璇跑了很多次當地政府,幫劉世凱解決了這件事,調研才真正開始。

調研團隊不斷將影像、文字資料回傳給雷建軍和導演們。一些信息讓雷建軍覺得有些意外:說書藝人劉世凱的本職工作是一個包工頭,馬風山當過村主任。

雷建軍還從調研資料中,留意到一個人類學的現象:「黃河流域民間的重大儀式上,都是請戲。而西南地區主要是舞蹈」。

他分析,這可能是源於,自古以來,黃河流域王權是最重要的力量,而西南流域最重要的力量是神權。「在社區與王權的互動,需要用戲固定下來,讓更多的人可以受到王權的召喚。但是你要跟神權溝通的時候,你光唱,他看不見的,你就要有舞蹈。」

拍攝之前,參與《大河唱》的學者和導演,都沒有對這部紀錄片預設拍攝方向,而是在與拍攝對象同吃同住的一年多中,記錄下他們在這一年中的日常生活的碎片和素材,等著它們慢慢自然發酵。

(圖註:《大河唱》劇照:張進來扮演賈似道在候場當中 圖/受訪者提供)

搖滾歌手

《大河唱》的拍攝之初,大家是因為想去探求蘇陽這樣一個融合了當代和傳統、搖滾和民族唱腔的歌手的精神源流,但蘇陽音樂生涯的開始,卻不是因為西北的民間音樂,而是因為一曲《西班牙鬥牛士》。

那是1980年代末,蘇陽只有17歲,還是陝西省安裝技校的學生。一天,他的一個同學用吉他彈了一曲《西班牙鬥牛士》。他從未覺得音樂如此好聽,「很粗糙地發出特別真實的一種像火星子一樣的音符顫在我身上。」多年之後,已經成為職業音樂人的蘇陽這樣回憶。

之後,蘇陽開始整天泡在有吉他的同學周圍,蹭他們的吉他練習。不久,蘇陽將自己的食堂飯票賣了20元,從一位同學那裡,買了把二手吉他。

畢業時,他去了陝西隴縣的一個工地當小工,每天篩沙、和灰、推車、撂磚,一天收入一塊七毛五。一天黃昏,他下工路過隴縣工商銀行的家屬院,見到一個人正在教別人彈吉他。蘇陽走過去和他們一邊聊天,一邊彈奏了一曲《少年犯》。聊天中,蘇陽得知對方曾在西安吉他比賽中獲過獎,現在在隴縣銀行工作,在等機會調回寶雞。

那人和蘇陽說,「你樂感不錯,你回頭來找我,我可以介紹你去西安,參加走穴團體」。次日,二人喝了一頓酒,隨後,對方給他寫了一封介紹信,讓蘇陽去找他在西安的一位朋友。

蘇陽拿著這封介紹信,進入了西安的新蕾樂團。但新蕾樂團的工資只有60元,很難維持生活。一個河南的走穴團體路過西安時,蘇陽離開新蕾樂團,加入了全國走穴大潮。

他日後形容這段經歷,覺得有點像賈樟柯的電影《站臺》中的文工團。吃住都在舞臺,冷了蓋油氈布。早晨不吃飯,中午吃一碗3塊錢的餃子,晚上少吃點,演出完了肚子咕咕叫。

上世紀90年代,搖滾樂在中國開始流行。歐美的搖滾樂通過北京、西安傳到蘇陽的耳朵裡。「魔巖三傑」在香港紅磡演唱會結束的第二年,蘇陽在銀川組建了一支名為「透明樂隊」的搖滾樂隊。那時,他留起一頭長髮。

這支樂隊的舞台風格和曲風深受當時西方搖滾音樂的影響,很受歡迎,但卻不怎麼賺錢。「樂隊中,沒人會經營,只知道要排練、演出,演出之外的事情沒有任何人做,稍微有點錢就趕緊湊一塊喝酒。」

1999年末,唐朝、張楚和超載去寧夏體育館參加「世紀狂飆——中國搖滾勢力演唱會」。演出商把蘇陽的樂隊叫過去,一塊演了一場。演完不到一個月,蘇陽宣布樂隊解散。

那時,蘇陽的兒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孩子的班主任,覺得他留長髮接送孩子不太合適。第二天,他剪掉了長發,剃了一個平頭,髮型一直保留至今。差不多從這時,蘇陽對搖滾樂的興趣,漸漸轉移到西北民間音樂。

土的聲音

新世紀初的一天,蘇陽在朋友家聊音樂。朋友收藏了很多CD,愛聽布魯斯和爵士樂。蘇陽問他,「能不能給我張更原始的?比如,我記得美國電視劇《根》裡面有一段黑人在受奴役期間唱起的家鄉的歌?」

朋友給他翻出來一張黑人音樂的田野錄音。他一聽,不知為什麼,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生活的銀川同心路附近的稻田。

蘇陽是7歲時來到銀川生活的。那是1976年的一個深夜,他和母親從浙江溫嶺箬橫鎮坐火車到達銀川。父親騎一輛二八自行車,把母子接到銀川市同心路的一處家屬院。此前,蘇陽的父親在50年代末「支邊」中,移民到銀川,在氮肥廠工作。

次日清晨,蘇陽推開門,眼前是只有幾排房子,遠處是一望無際的黃土。整個童年生活中,蘇陽並沒有機會聽到多少音樂。只是偶爾路過家屬院旁邊的農田時,會聽到田野中農民唱寧夏小調和斷斷續續的民歌。

他聽到黑人音樂的田野錄音那一天,依稀回想起兒時農民在到稻田邊哼唱的一句歌「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後來,他了解到,在寧夏,只有銀川平原附近是魚米之鄉,銀南、銀北的很多地方,更多的是多年乾旱。其中,很多地名卻與水有關:大水坑、草泥窪、喊叫水。

「我不知道別人看了什麼感覺,我覺得很苦,怎麼可能是金川、銀川、米糧川呢?」蘇陽說,他接著寫下了這樣的詞「寧夏川,兩頭尖……糜子黃,山丹丹花開富兩岸,盼只盼那個吃飯不靠天」。

2004年的一天,蘇陽在銀川富寧街戲社看秦腔,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如果在這樣的地方演出一場,會被接受嗎?」這間戲社的顧客,大多是中老年人,平日裡,臺上是秦腔演奏,臺下的人在打麻將。

他決定嘗試一下,和戲社老闆說好之後,他們將門口黑板上本來演出的折子戲《周仁回府》《遊西湖》擦掉,寫上了「土的聲音——蘇陽樂隊」。之後,他還特意找人印了門票,一張20元。

到了晚上,只有他的幾個朋友買了門票,戲社內人數寥寥。他開始唱的時候,奇蹟卻出現了:免費來看的人堵滿了街道。附近街道的居民、民工圍在門口。警察接到投訴,趕過來卻沒勒令停唱,站在那聽完才離開。

這次演出觀眾的反應,讓蘇陽隱約找到了自己的音樂方向:在民間音樂中汲取養分,唱自己見到的生活。從那時起,蘇陽越來越多地去到西北的縣城、村莊,在民間藝人那裡尋找真正的「土的聲音」。

蘇陽討厭「採風」這個詞,他與民間藝人的交往,是一種類似於朋友的方式。《大河唱》的導演柯永權負責拍攝蘇陽。他記得,每次蘇陽去說書藝人劉世凱家前,都會在小賣部買上兩瓶酒,一箱牛奶拎過去。這讓他想起,小時候和大人走親戚時的情景。

民間藝人的凡俗日常

2016年6月,《大河唱》的拍攝團隊,沿著蘇陽曾經尋找民間藝人的路線出發。其中,導演和淵負責拍攝說書藝人劉世凱和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攝影以日常的角度切入。

或許由於這樣的拍攝方式,在《大河唱》中,很難看到傳承與創新、生活與堅守、落後與現代等拍攝民間藝人故事中常見的臉譜化敘事,他們更多的是在拍攝四位民間藝人們凡俗、瑣碎的日常生活片段。

圖注《大河唱》劇照:魏宗富在家中修理皮影 圖/受訪者提供

拍攝前,和淵一場活動上見到劉世凱一面。劉世凱菸癮很大,中途離開書店,去樓下抽菸。和淵記得,已經58歲的劉世凱,一直在琢磨掙錢的事兒。抽菸時,劉世凱還抽空對另一位民間藝人說自己是包工頭,對方可以來跟自己一塊幹活。

劉世凱出生於陝西省榆林縣,這裡曾是陝西民歌最繁盛的地方。他的父親曾是當地有名的說書藝人,他從小聽父親說書。耳濡目染,學了一些。後來,當地文化館看中他說書的才能,吸納他加入。1976年,他重新回家種田。

他20歲左右結婚,後來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一個兩歲孩子。為了養孩子,他在冬季農閒時,開始去西北的各個村莊說書。他在寧夏鹽池縣說書時,認識了一個女人,日後成為他第二任妻子,二人陸續生下了3個孩子。

他一度停止說書,辦磚廠、包工程,並在80年代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戶。結婚十年後,劉世凱第二任妻子因產後抑鬱症去世。他靠說書和承包工程,把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帶大。

現在,他將兩任妻子分別在陝西榆林和寧夏鹽池的墳,遷在了一起,打算日後自己也跟她們葬在一起。和淵記得,下葬那天,劉世凱看著棺材說,「我這輩子可能就是個光棍了,但死了我就成皇上了,兩個老婆陪著我,左膀右臂。」

和淵覺得,劉世凱最好的說書作品是《劉世凱傳》。「把他從小的經歷,一直唱到他目前的生活。」從這個角度說,劉世凱和蘇陽一樣,都在用一種本土的腔調表達自己真實的生活,就像他們身邊的黃河在唱歌。

相關焦點

  • 這個從西北走出去的搖滾歌手,到底有什麼魅力讓我們為他著迷?
    說起地方特色的知名搖滾歌手,作為民族搖滾樂代表人物的蘇陽也是不得不說的一個人,這位來自中國西北的文化歌者,他的歌曲也被人們稱為「離人群最近的聲音」。而他也是用萬丈豪情的西北血脈,敘述著中國黃土地上不一樣的民族搖滾樂,他用細緻的生活敘事詩一般的歌詞表達著對音樂不一樣的態度,也用地方方言真摯的表達著這片黃土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說起蘇陽,估計許多人印象中的他,是一個不留長髮,小平頭,溫溫和和,笑起來還有些羞澀。
  • 2018搖滾名人堂入選名單公布,四位藝人首次獲得提名
    2018 年搖滾名人堂入選名單近日公布。在此前粉絲投票中名列第一的 Bon Jovi 以最多票數入選。另外入選名人堂的還有美國搖滾樂隊 The Cars、英國搖滾樂隊 Dire Straits、The Moody Blues、以及藍調歌手 Nina Simone。
  • 蘇陽:能夠打動你的聲音,就是好音樂
    雖然這支樂隊很受歡迎,但是蘇陽在度過了做音樂萌芽時期的衝動後,他開始靜下來思考。「透明樂隊一直徘徊在幾支歐美主流樂隊的陰影下,沒有進步,解散它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進步。」來自土地的聲音是音樂原始的力量90年代末,有一次蘇陽和朋友聊天,他覺得布魯斯和黑人靈歌是最原始的音樂。他朋友沒有說話,而是給了他一張CD,裡面刻錄了非洲音樂還有一些田野錄音的素材。
  • 蘇陽攜《九曲》合輯音樂人唱給你聽
    7月10日晚,百度知道重磅直播《知道好奇計劃》音樂第二場如約而至,民族搖滾音樂家蘇陽、25年民謠先行者張佺、音樂和電影跨界達人馬飛、蒙古族新銳音樂人胡格吉樂圖等《九曲》合輯音樂人,以歌會友,帶你聽懂家鄉的歌。本場直播共吸引超200萬網友圍觀,可見網友們對民族音樂、對《九曲》合輯的濃厚興趣。
  • 砸吉他最頻繁的搖滾歌手謝天笑!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見到那些搖滾人士在舞臺上整的一齣戲,那就是砸吉他!謝天笑,他砸吉他相信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吧,畢竟謝天笑是一天砸一把,給人的感覺好像是設計好了一樣,非常尷尬!而且謝天笑每次砸的時候就會產生情緒和起鬨!
  • 搖滾新教父謝天笑-吉他砸的最尷尬的搖滾歌手
    搖滾老炮說搖滾樂死了,淹沒在嘻哈或者pop的唾沫星子裡,幾個人扯著嗓子喊終究幹不過幾萬人的機關槍。可他們沒料到還有一個山頭攻不上去,那就是謝天笑--那個桀驁魔性的男人。「搖滾新教父」、「現場之王」、「中國Grunge之父」、「雷鬼第一人」這些都是這些年來謝天笑身上的標籤,他是唯一一位被印在中國郵票上的中國搖滾藝人,他還為央視演唱過足球世界盃轉播主題曲。受央視關照的搖滾歌手據說只有他和老崔。
  • 專訪|蘇陽:如果我們都是黃河裡的一粒沙,這條河才是存在的
    藝術家分兩種,一種擅長對體驗、知識和思考做概括性總結,一種盡全力對一個主題做最深度、最寬廣的挖掘。蘇陽屬於後一種。這幾年他都在忙跨界藝術項目「黃河今流」。辦藝術展,拍紀錄片《大河唱》,為黃河和河邊的人與歌立傳。蘇陽是寧夏人,北漂過,玩過搖滾,沒闖出什麼名堂。
  • 因為他越來越不像搖滾歌手!
    作為一個搖滾歌手,許巍的音樂風格有著一個很明顯的轉型期。從「仗劍走天涯」的熱血少年到「虔誠仰望雲間」的超然世外,許巍留給歌迷的印象是越發地溫和與淡泊。但是,從內心到歌曲的改變,並沒有降低人們對老許的喜愛,他的從容與寧靜反而吸引了更多的聽眾。
  • 最好的搖滾歌手汪峰,最美的媽媽章子怡
    汪峰的微博說「今年一月的一個清晨,睡眼惺忪的我被樓下裝修的電鑽鑽醒,無奈的拿著手機看著朋友圈醒醒神。突然看到一個朋友發了一首歌曲連結-丹麥樂隊 Lukas Graham的歌曲《7 Years》,點擊播放幾十秒之後,我的睡意全無,接著看了這首歌詞的內容,很有觸動,某種感覺一直在心底湧動。
  • 搖滾歌手,除了汪峰和許巍你還知道誰,搖滾新人難堪大任
    經過幾代搖滾音樂人的努力,搖滾樂漸漸受到大眾的認可。後來的搖滾樂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和情感,但慢慢地,中國搖滾樂似乎在走下坡路。此前,崔健,鄭鈞和竇唯等一眾知名搖滾歌手現在都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目前,受到大家的喜愛搖滾歌手中還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也只有汪峰和許巍了,兩人擁有一大批忠實的歌迷,音樂會爆滿。但是時間總是讓他們變老。搖滾樂真的很難培養新人嗎?
  • 《歌手2018》十大搖滾歌曲
    不管怎麼樣,過去的這一季歌手依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難忘的時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季的《歌手》大約是六年以來,搖滾曲風的選曲獲得名次最好的一季(絕大部分都在前三名)。如果你一直沒來得及關注也不要緊,我們今天就通過一篇文章,來回顧今年的《歌手》舞臺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十首搖滾歌曲吧。
  • 中國真正的搖滾歌手
    如果要說中國有幾位直正的搖滾歌手,樂隊不算在內的話。我覺得只有這麼幾位:崔健、竇唯、鄭鈞、何勇、張楚。其餘的要麼曇花一現,要麼披著搖滾的皮,做著流行的事,完全的偽搖滾。搖滾樂的標準:真情、真性、率直、批判性、徵對性……真正具備這幾點的歌手,在中國,也就是上述幾位。只是這幾位歌手,都是盛開於九十年代。而如今的所謂搖滾歌手,以汪峰為代表的一群音樂人,幾乎全部偏離搖滾航道。一味的通過蒼白、油滑且竭斯底理的嚎叫,來譁眾取寵的討好大眾。音樂,全無真情可言;更不用說對社會的批判性和徵對性,卻仍以為代表了中國搖滾。
  • 當川普遇見搖滾歌手,他們能聊啥?打獵、槍枝……還有美女
    【編者按】川普邀請了二位搖滾歌手去白宮玩,結果這二位直接向紐約時報交了底……這二位搖滾歌手一位是硬搖滾大亨泰德•紐金特(Ted Nugent),另一位則是音樂風格多變的搖滾奇才基德彬彬有禮、思維縝密、敢於對抗傳統、對於經典搖滾樂手如數家珍——在泰德眼中的川普與那個公眾眼裡的川普可謂大相逕庭,他們在白宮聊了啥?從打獵、槍枝聊到軍事力量以及最高法院的公正度,當然還有漂亮女人。川普和「民間代表」在白宮合影,戴帽子者為二位搖滾歌手。搖滾歌手對於川普的政治作風有什麼獨特見解呢?
  • 《歌手2017》十大搖滾歌曲
    昨天晚上,2017年湖南衛視《歌手》節目決賽上演,隨著最終林憶蓮加冕新一季的歌王,這一季的《歌手》也正式落下了帷幕。如果你沒有時間來關注也不要緊,今天我們專門為大家整理了在這一季的《歌手》中最出彩的十首搖滾歌曲。這其中有忠於原曲的翻唱,也有大刀闊斧的改編。
  • 劉卓和他的樂隊:《好聲音》、《歌手》背後的搖滾青年
    鼓手盧煒出生於湖南湘西,家中三代皆為鼓師。他13歲跟著父親學習打鼓,多年在深山中與鼓為伴。2001年,盧煒決定來北京。他先是和所有一腔熱血的搖滾青年一樣,在舞臺上揮汗如雨,態度鮮明。後來他嘗試別的音樂風格,更看重作品的音樂性。他曾加入AK-47樂隊、瑪雅樂隊,為羅琦、子曰樂隊打過鼓。
  • 搖滾歌手許巍萬聖節將連唱六首經典歌曲
    10月31日萬聖節當天晚上9點,搖滾歌手許巍將來廣州和大家一起共度萬聖節。當晚許巍將會演唱他的六首經典的歌曲,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網易娛樂專稿10月31日報導 10月31日萬聖節當天晚上9點,搖滾歌手許巍將來廣州和大家一起共度萬聖節。
  • 他曾是國內最好的搖滾歌手之一,最後卻得了精神病從此在歌壇沉寂
    在很多喜歡搖滾的歌迷們的記憶裡,「魔巖三傑」是個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名詞,分別指的是竇唯、張楚、何勇這三個內地搖滾歌手。他們三人因為都籤約了同一家唱片公司魔巖唱片,再加上在94年的時候都同時推出了自己的個人專輯,在歌壇已發了轟動,因此得到了「魔巖三傑」的稱號。
  • 演戲他被稱為「金牌小人物」,曾是殿堂級搖滾歌手,跟吳京是髮小
    演戲他被稱為「金牌小人物」,曾是殿堂級搖滾歌手,跟吳京是髮小,轉行當演員卻意外走紅。喜歡搖滾的網友,一定會知道很多搖滾樂隊,腦海裡立馬呈現出的樂隊,唐朝樂隊,黑豹樂隊、零點樂隊。而今天說的是曾經《零點樂隊》的主唱周曉鷗,可以說曾經的殿堂級搖滾歌手。
  • 離經叛道的瑪麗蓮曼森和他的哥德式搖滾
    什麼是哥德式搖滾?你可能聽過看過哥德式建築,卻不清楚哥德式搖滾。哥德式是以恐怖、超自然、死亡、深淵、荊棘、黑夜、詛咒、吸血鬼等為標誌性元素的藝術形式,描繪在愛與絕望之間的掙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主唱木瑪說「我們是詩性的搖滾」。黑色禮帽,黑色眼線,黑色長髮和「舊城之王」低沉肆意又有些狂野的聲音,營造出一種黑闇深沈的美感。哥德式搖滾不是輕易可模仿的音樂形式,它的出現多與樂隊成員的各人童年經歷息息相關。
  • 老狼這20年:一個白衣飄飄的校園偶像,半個狼心依舊的「白髮先生」
    對於音樂的多元審美使得老狼非常善於發掘民間歌手。沒事幹的時候,他會開著車在胡同裡亂轉,看哪個Live House人多就一頭扎進去,遇到喜歡的歌手就在那兒一直聽。他更關注音樂本身,而非音樂人的名氣大小。民謠歌手蘇陽剛從銀川到北京時人生地不熟,老狼看他晚上一個人待著,就帶他去CD Café 玩兒,這是京城爵士樂演奏的「絕對現場」,劉元常在那裡吹薩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