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七夕將至,大學也將迎來一波「萌新」,與他們相伴而來的還有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其中自然少不了校園愛情。有人說,「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再不相愛我們就老了。」也有人說,「如果沒有遇到對的人,不曾擁有校園戀情又何妨?」
近日,騰訊教育聯合麥可思開展2020中國在校大學生戀愛觀研究,希望了解今天的大學生如何看待校園愛情,選擇戀愛對象有什麼標準,誰又對他們的戀愛觀產生了最深的影響。
近四成在校大學生從未有過戀愛經歷
參與研究答題的在校大學生中,超過七成(73%)正處於單身狀態,並且38%從未有過戀愛經歷。「沒有遇到合適對象」(71%)、「人際圈小」(54%)、「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51%)是從未有過戀愛的經歷群體認為自己沒能「脫單」的三個最主要原因。
從不同性別看,男生因為不善表達(59%)、外形條件不出眾(51%)、家庭經濟條件限制(35%)單身的比例明顯高於女生。而女生認為自己沒有遇到適合對象(80%)、人際圈小(61%)、對戀愛對象要求高(40%)而單身比例比男生要高。
從未有過戀愛經驗的大學生中超過半數將單身歸因於人際圈小。但其實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學習之外建議大學生多參與社團活動能結識很多志趣相投的新朋友,讓人際圈得到拓展。
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重人品、性格,尋求志趣相投
今天的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最看重哪些條件?研究發現,人格、品行(91%),性格(87%),志趣相投(72%)是他們最看重的因素。
從不同性別看,女生選擇戀愛對象時考慮的條件更多,尤其對才華(53%)、學歷(34%)、經濟條件(33%)、家庭背景(29%)的要求與男生相比明顯更高。而男生只有對「顏值」的要求(59%)高於女生。
一旦遇到令自己心動的對象,又有多少人會主動表白呢?數據顯示,男生的主動性更強一些,有45%會主動表達;女生的這一比例相對較低,為30%。
校園戀愛中3/4的人曾被情感矛盾困擾
在很多人眼裡校園戀情單純美好,但也總避免不了被一些現實問題困擾。研究顯示,「情感矛盾」是大學生戀愛中最常遇到的問題(75%),其後是「經濟壓力」(40%)和「學業壓力」(29%)。而且男生在戀愛中遇到經濟壓力的比例(51%)比女生(33%)高出18個百分點。
那麼可能是家長最擔心的,戀愛是否會耽誤學業呢?有過大學感情經歷的學生中,超過半數(男生:50%,女生:53%)認為戀愛基本不會對學業產生影響。並且男生中還有34%的表示,戀人間的相互勉勵,讓學習更有動力。
當感情遭遇挫折時,78%的人表示會受到一定影響,但能夠通過適當的調節來緩解。除了選擇自我調節(男生:85%,女生:80%),朋友/同學是最主要的傾訴對象(男生:57%,女生:81%)。另外也有近兩成大學生(男生:15%,女生:19%)會通過網絡渠道在虛擬的世界中紓解情緒。
四成以上學生能夠接受「畢業後就分手」
有人說,沒有戀愛的大學生活將是遺憾的。今天的大學生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數據顯示,參與答題的在校大學生中超過半數(55%)的人認同這一觀點。並且男生的這一比例更高,為61%;女生中該比例為52%。
此外研究還發現,大學戀愛期間九成以上的學生會為未來考慮。並且男生中42%對未來生活有完整規劃,女生中該比例為28%。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畢業季」=「分手季」這個現實的問題時,41%的大學生認為可以接受畢業後就分手,畢竟現實壓力讓校園戀情難有結果。但也有24%的大學生表示很難接受,還是期待校園戀情能夠走向婚姻。從不同性別看,男生不能接受畢業就分手的比例(31%)明顯高於女生(19%)。
男女生父母對待「校園戀情」態度差異大
近兩年,有關原生家庭對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影響的討論很多。此次研究中也發現,家庭(包括父母、親人)對大學生戀愛觀影響最大(61%),其後是朋友/同學(48%)。也有三成以上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戀愛觀受到了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較大。
那麼大學生的父母對子女大學期間戀愛持什麼態度呢?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表示父母支持他們大學期間戀愛,但男女生家長在態度上有明顯差異。男生中表示父母支持戀愛的比例更高66%,比女生該比例(43%)高23個百分點。並且女生家長中有1/4明確表示不支持孩子戀愛。男生的這一比例只有8%。
【讀特新聞+】
該分析所用數據收集時間從2020年8月12日開始,到2020年8月18日結束。收回在校大學生有效答卷共9894份,其中男生4212份,女生5682份。研究數據由掛網問卷收集,無抽樣及其檢驗,研究結果僅代表參與答題在校大學生的想法,數據僅供參考。
編輯 陳冬雲
(作者:讀特記者 李麗 通訊員 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