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用作動詞: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上)

2020-12-17 古代漢語學習

名詞用作動詞: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上)

識別一個名詞是否活用作動詞了,主要是從具體的上下文來分析。因為漢語中詞的排列順序是比較固定的,根據詞序我們大致可以判定句子的各種成分。同時,充當句子成分的詞都不是孤立的,它要與它前後的詞語構成各種關係,我們就從這些關係中辨別某一個名詞是否具備了動詞的語法特點。如果具備了動詞的語法特點,那麼,這個名詞便活用作動詞了。

古漢語中名詞活用作動詞,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當兩三個名詞排列在一起,卻能夠表達一個比較完整的意思,這幾個名詞之間,既不是並列關係,也不是偏正關係時,那麼,便可以考慮它們是主謂關係,或者動賓、動補關係。這樣這幾個名詞中就有活用作動詞的詞了。

例如:

孟子曰:「許子必種慄而後食乎?"曰:「然。"「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曰:「否。許子衣禍。」「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請注意這兒句話:

1、許子「衣」褐。(「褐」是毛編織物)

2、許子「冠」乎?

3、曰:「「冠」。」

4、「冠」素。(「素"是生絲織成的絹帛。)

在例1中沒有動詞,卻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即「許子穿著用粗毛編織的衣服」。由此可以斷定,這三個名詞("許子」.「衣」、「褐」)中有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了。又經過分析它們的關係,排除了並列關係和偏正關係,也不是動補關係,它們是主謂關係(「褐」作賓語)。於是我們就知道名詞「衣」活用作動詞了,它的詞義也隨之產生變化,由名詞義變為動詞義,可譯為「穿"。

例2與例3同理,不過,例3中的「冠」本該是「許子冠",由於上文已經出現了主語「許子」,因此在這裡便省略了。

例2、例3都是兩個名詞排列在一起的,但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不是並列關係,也不是偏正關係,而是主謂關係,是「許子戴帽子」的意思。名詞「冠」活用作動詞,它的詞義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由名詞義變為動詞義,可譯作「戴帽子」。

例4中的「冠素」,是兩個名詞排列在一起,根據上下文意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既不是並列關係、偏正關係,也不是主謂關係、動補關係,而是動賓關係,「冠」活用為動詞,「素」在這裡是名詞,充當賓語。「冠素」就是「戴生絹做的帽子」,「冠」的詞義隨著詞性的變化而發生了變化。

5、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列子·說符》)

這裡的「衣素衣」和「衣緇衣」是結構相同的動賓詞組,「素」和「緇」分別作後面「衣」的定語,前面的名詞「衣」都因為處在動詞的位置上而活用作動詞,可譯作「穿」。後面的兩個名詞「衣」,分別作前面的兩個動詞「衣」的賓語。「天雨」,也是兩個名詞排列在一起,表示「天下雨」這樣一個完整的意思,名詞"雨"活用為動詞,可譯為「下雨"

6、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史記·淮陰侯列傳》)

「都」和「彭城」是並列的兩個名詞,它們的關係卻不是並列關係,也不是偏正關係,根據上下文意分析,它們又不是主謂關係和動賓關係,而是動補關係,即名詞「都」活用為動詞,是「建都」的意思,名詞「彭城」表示處所,充當動詞「都」的補語。「都彭城"可譯作「在彭城建都"。

相關焦點

  • 名詞用作動詞: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完)
    名詞用作動詞: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八)第八,由於介賓詞組常常放在動詞前面作狀語,放在動詞後面作補語,因此,當名詞前面有介賓詞組,它的後面又沒有主要動詞時,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當名詞後面有介賓詞組,名詞前面又沒有其他動詞時,這個名詞也活用為動詞。
  • 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用作意謂性動詞
    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用作意謂性動詞當名詞活用作動詞以後,如果當事人(一般指主語)主觀上把賓語所表示的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事物時,這個名詞便活用為意謂性動詞了。例如:1、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 名詞用作動詞:普通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普通名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有時名詞處在動詞的位置上了,於是,該名詞便失去其名詞的性質和特點,臨時取得了動詞的語法特點和造句功能,活用作動詞。由於詞性的變化,必然引起詞義相應的變化,即由名詞意義變為與之有關的動詞意義。例如:1、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 名詞用作動詞:方位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除普通名詞能用作動詞外,方位名詞也可以用作動詞。方位名詞活用的特點是:失去方位名詞的性質和特點,取得了動詞的語法特點和造句功能,因而它的詞義也隨之發生變化,它表示與該方位有關的動作。
  • 文言基礎知識:名詞用作動詞
    在一定的上下文裡,名詞還可以活用為動詞(作謂語)、活用為副詞(作狀語),這是名詞的非常用法。名詞用作動詞1把名詞放在賓語的前邊充當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事物,這個名詞就用作動詞(使動)。如:①文王以百裡之壤而臣諸侯。
  • 文言基礎知識:名詞用作動詞
    在一定的上下文裡,名詞還可以活用為動詞(作謂語)、活用為副詞(作狀語),這是名詞的非常用法。名詞用作動詞1把名詞放在賓語的前邊充當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事物,這個名詞就用作動詞(使動)。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名詞活用作動詞(二)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名詞活用作動詞(二)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 中學文言文詞類活用詳解:名詞活用作動詞(一)
    1、天雨牆壞 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 《智子疑鄰》2、婦撫兒乳 乳:名詞用作動詞,餵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名詞用作動詞,說出。 《口技》4、會賓客大宴會:名詞用作動詞,恰逢,正遇上。宴:名詞用作為動詞,舉行宴會。
  • 文言用詞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用作狀語
    句中「救」為動詞用作名詞,講作「救兵」,作動詞「至」的主語。《禮記.檀弓下》中「黔(qián)敖左執食,右執飲,曰:"嗟,來食!」(黔敖左手拿著吃的食物,右手拿著喝的酒,大聲說:「喂!來吃吧!」)句中「食」、「飲」,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吃的食物」、「喝的酒」,分別作動詞「執」的賓語。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名詞活用作動詞(一)
    1、陳勝王 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 《陳涉世家》2、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動詞,用魚網。 《陳涉世家》3、功宜為王 功:名詞用作動詞,論功勞。 《陳涉世家》4、皆刑其長吏 刑:名詞用作動詞,懲罰。 《陳涉世家》5、策勳十二轉 策:名詞用作為動詞,記下。 《木蘭詩》6、願為市鞍馬 市:名詞用作為動詞,買。
  • 文言用此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和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
    文言中關於形容詞用作名詞和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的情況的闡述句中形容詞「少」、「眾」用作名詞,作「少數人」、「多數人」講,為動詞「殺」的賓語。《孟子.梁惠王上》中「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敵強。」(小國不可以敵大國,人口少的國家不可以敵人口多的國家,弱國不可以敵強國。)
  • 文言用詞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和一般動詞
    、動詞用作狀語 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中形容詞用作名詞的現象是不少見的,通常情況下是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實現的。句中形容詞「少」、「眾」用作名詞,作「少數人」、「多數人」講,為動詞「殺」的賓語。 2.《孟子.梁惠王上》中「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敵強。」(小國不可以敵大國,人口少的國家不可以敵人口多的國家,弱國不可以敵強國。)
  • 名詞活用為動詞,如何譯得準確、恰當?
    名詞活用為動詞,如何譯得準確、恰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如何譯得準確、恰當,這也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決定,一般有下面幾種譯法:第一,譯作動詞。如"上之所禮」中的名詞「禮」,活用為動詞後,就可以直接譯為「尊重"。「非能水也」中的名詞「水」活用為動詞後,可以直接譯為「遊泳」或「遊水」等。第二,譯作動賓詞組。
  • 不及物動詞用作致使性動詞
    動詞的使動用法古漢語中的使動用法是指主語使賓語產生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用法。文言文中,動詞、形容詞、名詞都可以用作這種動詞,這種動詞也叫「使動詞」或「致使性動詞」。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是主語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 文言基礎知識:名詞用作副詞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名詞用作副詞名詞用作副詞,這種情況現代漢語裡極少,文言裡卻比較常見。1.表示待人態度。如:①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鴻門宴》)一一您替我叫他進來,我可得像對待兄長那樣來招待他(項伯)。
  • 文言基礎知識:名詞用作副詞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名詞用作副詞名詞用作副詞,這種情況現代漢語裡極少,文言裡卻比較常見。1.表示待人態度。如:①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方位名詞用作副詞,表示動作的趨向,意思是「往……、向……」如:⑦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荀子·勸學》)——往上吃地面上的塵土,往下喝地下的泉水。
  • 文言用詞法——名詞作動詞
    漢字的文化,看看名詞作動詞文言中名詞用作動詞是常見到的名詞活用現象,也稱作名動化用法。用作動詞的名詞,在句中充當謂語。下面就依據常見文言中句子,整理了經常用到名詞作動詞的內容。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怎樣辨別名詞用作動詞呢?主要依據是詞序和名詞的語法特點辨別。
  • 高考語文,文言文名詞活用為動詞的7個規律,建議收藏
    當名詞前有助動詞和副詞,作為修飾詞時,名詞活用作動詞。1、『』非『』作為副詞。2、『』能『』作為助動詞起修飾和限定的作用。3、『』水『』名詞活用成動詞。翻譯為『』遊水『』。例3、沛公軍霸上。在這句文言文中,名詞後帶有補語,因此名詞活用為動詞。1、霸上作為『』軍『』的補語。2、『』軍『』字名詞動用。翻譯為『』駐軍『』。
  • 動詞活用名詞的判別方法是什麼?
    一般地講文言文中「動詞」如果站在了主語和賓語的位置上,基本上該動詞動的本性基本上就沒有了。為啥呢?因為它站到了名詞該站的位置就變成了名詞詞性。亡和北在這裡都是動詞。放在了賓語的位置上了,就失去了動詞詞性,變成了賓語名詞詞性。這裡是指逃亡、敗北的殘兵敗將。再舉個作主語的。「其進愈難,其見愈奇」。這裡的「其進、其見」都放在了主語位置上了,其動詞動性也變成了名詞詞性,是指「那前進的道路,和那看到的景物」。那前進的道路越是艱難,那看見的景物就越是奇特。
  • 初中文言整理(四)——名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一個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詞性而作另一類詞使用,隨著詞性的改變,這個詞又同時具有新的含義。初中生應該了解並學會推斷詞類活用詞的含義。【中考涉及的詞類活用有以下幾種】①名詞作狀語。②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③動詞活用為名詞。④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⑤動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