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人都愛油炸食物?因為人類本能從不說謊,它會帶我們渡過難關

2020-12-22 騰訊網

▲圖/網絡

全民宅在家裡防疫,這段所有人都出不了門的特殊時光,註定在這代人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回憶。而美食記憶,又是其中特別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段時光裡,數億個小廚房充滿了煙火氣息,不知道有多少主婦煮夫在窮盡手藝和食材,為家人奉獻美味。

今天我們開始討論,家常廚藝裡,哪樣最能管住饞蟲?煎炒烹炸,先從油炸說起。

一、人人都愛油炸,因為本能從不說謊

為什麼人對於油炸食品這麼痴迷,至少有三個原因。

美食經驗,大都與人類的味覺本能有關。那是刻在基因裡的密碼,這些密碼以本能的方式,促使我們盡力去尋找那些高熱、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穿越千難萬險,走到今天。

這些特徵的食物不僅更能果腹,它們對於增強人的免疫力至關重要。好好吃肉,好好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食材,是人挺過難關的重要經驗。清淡飲食並不一定意味著營養均衡,清淡飲食迷信可能讓人在面對自然危險的時候缺少抵抗力。

人的美食本能必將持續下去,因為人類吃飽飯的日子在歷史長河裡是屈指可數的,大部分時候,人類都無時不刻不在為食奔忙。踏入廚房那一刻,千萬要正視自己的本能。

1,脂肪滿溢

無論是北京的焦圈還是長沙的糖油粑粑,這些食品的特點都是又油又膩。油水管夠是油炸食品最基本的誠意。只有在無憂無慮的無聊時光裡,這種誠意才可能被人反感。

▲糖油粑粑

不過本能不會騙人,生活中,脂肪仍然在很多美食的呈味中,充當臨門一腳的關鍵角色,甚至就是美食靈魂,比如高級牛肉,比如三文魚刺身,比如沙拉,比如全脂奶粉等等。

2,脆之迷戀

美國著名的明星大廚馬利歐·巴塔利(Mario Batali)曾經說,「在推銷食物上,一個 『脆』 字抵得上一萬個形容詞……人們天生就對酥脆的食物有好感。」

油炸大多數時候意味著酥脆口感。人為什麼痴迷脆的食物,原因多半也要從自然史中尋找。

現代人大嚼蟲子是可以上電視的獵奇行為,但古人類學家認為,昆蟲就是人類祖先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1]

昆蟲易得,捉蟲子總比追兔子容易。而且它們富含蛋白質,那幾丁質外骨骼下的味道,嘎嘣脆,雞肉味,也許就在遙遠的某個瞬間作為高蛋白的信號寫進了人類基因。

油炸蟲子在很多地方仍是美食。

3,溫度與化學的古老藝術

美拉德反應如今總被美食文章提起,好像很神奇,其實很家常。

對於擁有上百萬年用火歷史的人類來說,美拉德反應的妙處,早就掌握了。甚至可以說美拉德反應有可能是人類最早的廚藝秘訣,因為它的條件並不複雜,關鍵在於食材和溫度。

美拉德反應,由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卡米拉·美拉德在1912年首次發現,即食物中的還原糖和蛋白質在加熱時,產生了褐黑色的類黑精,它們是複雜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令人愉悅的色澤和風味。

類黑精廣泛存在於食物中,在烘培食品、啤酒、醬油、醋等食品中都有。中國人常說的鍋氣,就跟美拉德反應有關係。

日常美味很多都是來自於美拉德反應,東西方都離不開,無論是西方的煎牛排、烤麵包、炸薯條、咖啡烘焙,還是東方的幹炒牛河、蛋炒飯。

美拉德反應最容易發生的溫度約為140至165℃,這對食材的加熱介質提出了要求,水是不行的,除了烤之外,最適宜的無疑就是油炸了,大多數油炸食材的油溫,恰好是中油溫,四五成熱的油,也就在150℃左右。此時油的特徵是油麵向四周翻動,略有青煙升起。

所以和烤一樣,油炸成為世界上最普遍的料理方式就不奇怪了,甚至可以說,油炸香味是最共通的世界美食語言。

二、油炸之味

在日本,萬物皆可天婦羅,在國內,小吃攤上的油炸食品也總能佔據半壁江山。油炸美食實在舉不勝舉,隨便找出幾種都能讓人有滿足感。

天婦羅

天婦羅是葡萄牙人16世紀引入日本的,以小麥粉和雞蛋做成面衣,包裹魚蝦、蔬菜等食材油炸而成。

天婦羅最開始是路邊攤食品,為平民提供油水美味,如今也可以做得很高端,登堂入室。

油炸是溫度和時間的藝術,面衣的酥脆、食材的香氣四射,得來不易且轉瞬即逝,天婦羅顯得最敏感,它最好的時光只有三十秒。

天婦羅大師早乙女哲哉曾在接受採訪時以最常見的炸蝦舉例,將去殼的蝦裹好漿後,在200℃到210℃的油中炸制21秒左右撈起,此時蝦芯的溫度約為45℃——人的舌頭在這個溫度上最敏感,也最能品出蝦肉的鮮甜。[5]

油炸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是經典,它代表了蛋白質美味的絕佳呈現方式。發酵臭豆腐蛋白質分解得到鮮味物質,油炸通過美拉德反應進一步賦予它美味,再加上焦脆的口感,配上新鮮的蘸料,小碗端著走著吃,是對臭豆腐最大的尊重。

炸雞

炸雞是頗有境界的美食,並不簡單。而且不同國家也有自己不同的風格,或口味精緻、或大塊豪放,所謂美食世界的國際語言,大概就是炸雞。

▲美式炸雞,美式文化

▲日式炸雞

▲韓式炸雞成了文化軟實力

▲瀋陽炸雞架,也是文化

最佳的炸雞溫度為150℃,時間約為8分鐘。 [2]

炸魚薯條

炸魚薯條是簡單美食的代表。其實在很多國家,魚沒有別的吃法,除了炸還是炸。但炸魚其實是很需要技術的。

▲炸魚和薯條碳水絕配

油溫過高,炸魚顏色變深並且有苦味。油溫較低時(

小酥肉

小酥肉不僅四川有,其實很多省都有,四川小酥肉讓人印象深刻不僅因為火鍋的流行,更因為調味的亮點——四川花椒,尤其是吃到整顆時的酸爽。

180℃油炸150s時的豬肉塊具有金黃的色澤,硬度適中,脂肪和蛋白質氧化程度較小,具有較好的品質。[3]

炸丸子

炸丸子是一道典型的北方菜,梁實秋寫過《炸丸子》,和今天的做法幾乎沒什麼分別,如今它在相聲報菜名裡代表著北方飲食傳統:

「肉剁得松松細細的,炸得外焦裡嫩,入口即酥,不需大嚼,既不吐核,又不摘刺,蘸花椒鹽吃,一口一個,實在是無上美味。可惜一盤丸子只有二十來個,桌上人多,分下來差不多每人兩三個,剛把饞蟲誘上喉頭,就難以為繼了。」

炸五香

炸五香,是福建漳州廈門地區的特色小吃。以五香皮(豆腐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一長條,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段,蘸佐料吃。南方的精緻。

幹炸響鈴

幹炸響鈴是杭州傳統名菜,口味鮮香。先將豆腐皮撕成10釐米見方,放入肉餡,再將花生裹豬油放中間,包成長方形蛋清封口,炸制而成。蘸花椒鹽等吃。

它的特點是響鈴必須響,因為豬油包裹花生下油鍋後,豬油被炸出來,花生獲得了滾動空間,所以能響。油炸的情趣。

炸花生米

花生是下酒菜之王,宅在家裡不得不和家人走走心的時候可以用,理由如下:

1,上菜快,瞬間進入狀態;2,一筷子一粒的花生米,可以完美控制喝酒、對話、思索的節奏;3,花生回味甘香,不是肉香,勝於肉香;4,口味正好不刺激,不讓人分神專注於吃它;5,不增加消化負擔、飽腹感,不喧賓奪主;6,吃不完,一碟花生米配多少酒都可以,肯定是夠了;7,花生便宜,極度低調,世外高手範;8,花生可以看出酒量,當夾不住花生米的時候,就知道到位了。[6]

最後要說的油炸食品,你可能想不到:

方便麵

嚴格地說方便麵也是油炸食品,方便麵發明的關鍵,就是油炸脫水法。方便麵於1958年誕生於日本大阪府池田市,不過它暴得大名還得費一番功夫。

1972年2月,日本長野縣發生「淺間山莊事件」。5名赤軍成員挾持山莊管理人的妻子作為人質,電視全程直播了警察進攻山莊的情況。

當時天寒地凍,連便當都會凍結,警察機動隊員端著杯型方便麵,吃著熱氣騰騰的麵條,畫面在電視上反覆播放,「杯麵」終於火了。

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絕不多費宅男一分鐘時間,所以很多人提起儲藏食物,首先想到的就是方便麵。

▲方便麵也可以吃得很講究

今天中國方便麵銷量佔比已達全球近4成,年銷量在400億份以上。

- The End -

文 | 墨墨知道

圖 | 網絡

-參考資料-

[1]約翰·艾倫《人為什麼愛吃酥脆的食物?》《腸子,腦子,廚子:人類與食物的演化關係》

[2]孫真、周光宏、徐幸蓮、王鵬《油炸工藝對油炸雞腿品質和安全性的影響》食品工業科技

[3]張亞楠 《不同油炸技術對豬肉製品品質特性影響的研究》食品工業科技

[4]魯海波《炸魚質量與油炸溫度的關係》食品科學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這麼能說謊話呢,時時刻刻都在說著謊話!為什麼呢?
    說謊,這是人類心理過程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據心理學一項調研稱,成年人每天說謊次數達到了10—15次,在我們說謊成性之後,可能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判斷和意識到了,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說謊都不帶打草稿了」,但是,它的背後到底是怎樣的心理過程呢?
  • 《贖罪》:我們為什麼會說謊
    這樣的批評也許是有道理的,如果沒有最後的反轉,也許這部電影甚至都不會拿到提名。不是每個好故事,都是可以用電影的語言去再現,當然,到底能否成功以及會有多少成功關鍵在導演的創作能力。不過,既然動手寫一篇影評,我自然有推薦之意,自然也就主要說一下它的成功之處。
  • 讓我們一起渡過難關
    疫情防控前線 每天都會發生無數件值得記錄的時刻 作為一個記錄者 小編用心把這些瞬間定格在這 有愛!
  • 林書豪:我感到非常害怕 但上帝定會幫我們渡過難關
    「不想說謊,我真的感到害怕。但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一直都是如此。啟示錄1:17。」NBA的無限期停擺,意味著美國的疫情已經發展到需要採取緊急手段控制的階段,而身處美國的林書豪也讓人擔心,球迷們都在下面留言提醒林書豪注意做好防護措施,也有人問林書豪是否打算在近期回中國打球。
  • 我們會幫您的遺孀及幼女渡過這個人生難關!
    妻子劉亞青現任職於英德市西牛鎮高道學校教書,每天從西牛中學往返高道學校20多公裡到學校輔導小孩,從不缺課,是一名出色的小學教師,在本次車禍中頭部和胸肺部重度受傷,現在英德市人民醫院ICU重症室救治,還沒渡過生命危險期,仍在重度昏迷中。女兒陳夏雪是一名學生,在本次車禍中至重傷,在英德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救治。一場重大車禍,就把他們這個教師家庭推向了悲慘的深淵。
  • 「希望好心人幫幫我們,渡過難關」
    孩子兩個療程的化療已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 , 吳素姣不得不向好心人求助 , 希望大家 " 幫幫我們 , 渡過難關 "。爸爸一人打工扛起生活重擔吳素姣是廣西桂林人 ,20 歲出頭時來到廣東打工 , 在深圳認識了來自揭陽農村的溫旭輝。兩人於 2014 年結婚。
  • 《聖經》:為什麼上帝對人類說謊?
    而人類是最後被創造的,上帝把人類安置在伊甸園中。上帝又用亞當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妻子便是這樣產生的。那時候人類都是赤身露體,認為這很正常。但是,上帝為什麼對亞當說不能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呢?而且說一旦吃了就一定會死亡呢?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夏娃在蛇的引誘下終究還是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僅沒死,而且幫助亞當也吃了果實。
  •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從不理性
    我們在乎特定動物與否通常取決於它本身的特性—它們是否討喜,尺寸大小如何,頭部形狀如何,它們是毛茸茸(不錯)的還是黏糊糊(噁心)的,它們是否和人類相似,長太多腳或太少腳都會扣分的,它們是否有令人作嘔的習性好比會吃掉排洩物或吸血,它們嘗起來的味道也有點關係,不過影響力並沒有我們所認為的來得那麼大。
  • 拉姆:我們能渡過難關
    新華社柏林3月29日電(魏頎)2024年德國歐錦賽組委會主席拉姆表示,雖然目前聯賽停擺、歐錦賽推遲一年,足球正面臨生存危機,但是他相信能渡過這道難關。拉姆(左)。拉姆說,「但前提條件是,我們能夠在疫情期間維護好我們的足球運作系統,這是德國足球的驕傲,它讓德甲成為世界頂級聯賽。」2018年9月,慕尼黑安聯球場亮起德國國旗,以示對德國申辦2024年歐錦賽的支持。
  • 為什麼不說謊不能活?如何辨別謊言?深度解讀說謊行為背後的真相
    難怪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說:「我們大家每一天每一小時都在說謊,不管是在清醒的時候,還是在沉睡的時候,不管是在喜悅中,還是在悲傷中」。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關於說謊的話題,談談什麼是說謊,人們為什麼會說謊,怎麼辨別謊言?好了,我們現在正式開始。
  • 實用英語:Get through 渡過難關
    >   "渡過難關"、"解決問題"怎麼說?你一定會想到 pass,overcome 或是 succeed 吧,今天我們來學兩個口語中常用的、非常簡單的詞,但是夠地道哦!   1. How can we get through this (situation)?   我們要如何度過這個(難關)呢?
  • 「渡過難關」還是「度過難關」(杜老師語文信箱)
    杜老師:當前,從中央到地方打響了一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各路媒體跟進報導,常見「度過難關」「渡過難關」並存、「度過」「渡過」混用的現象,請您解釋一下正確用法。謝謝!例如「渡過大洋」「渡過長江」「紅軍強渡大渡河」。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渡過難關」的例句。這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意思是克服某個難點像通過一道關口一樣,這裡是用「渡」來比喻性地表示「通過」。現在,各種工具書普遍採用了《現代漢語詞典》中「渡過難關」的寫法。社會主流媒體,特別是報紙上的重要文章,也採用了「渡過難關」的寫法。
  • 「渡過難關」還是「度過難關」?「故步自封」還是「固步自封」?
    「渡過難關」還是「度過難關」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打響了一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各路媒體跟進報導,常見「度過難關」「渡過難關」並存、「度過」「渡過」混用的現象,請您解釋一下正確用法。謝謝!  一般來說,動詞「度」用於時間。例如「度過假期」「歡度國慶」「光陰沒有虛度」「度日如年」。動詞「渡」則用於空間,一般用於水面。
  •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父母用這三招,幫助孩子改掉說謊行為
    小剛是一個愛說謊的孩子,比如經常對媽媽說自己的作業完成了,實際上根本沒寫;說老師沒有測驗,實際是沒考及格把試卷藏了起來;上課因為愛講小話被老師罰站,卻堅持對媽媽說他根本沒有講話,是老師冤枉了他,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小剛的媽媽為此非常惱火,也嘗試了各種懲罰方法,但是都無濟於事。想想我們小時候,有沒有說過謊?
  • 會說謊的孩子都聰明,是真的嗎?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在一部影片中探尋答案。當然,關於假期,家長和孩子們現在的感受應該是一言難盡!那就不妨看看別人的假期,都做了什麼。,每個人都會犯錯,會說謊也會被謊言傷害。,數據暫不糾結,人人都說過謊,這是事實,孩子也不例外。
  •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父母可以使用這三招,幫助孩子改掉說謊行為
    小剛是一個愛說謊的孩子,比如經常對媽媽說自己的作業完成了,實際上根本沒寫;說老師沒有測驗,實際是沒考及格把試卷藏了起來;上課因為愛講小話被老師罰站,卻堅持對媽媽說他根本沒有講話,是老師冤枉了他,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小剛的媽媽為此非常惱火,也嘗試了各種懲罰方法,但是都無濟於事。想想我們小時候,有沒有說過謊?
  • 人人都說謊:谷歌搜索揭示人類最黑暗的秘密
    7月12日消息,《衛報》網站發布文章指出,我們能夠從我們在網上問的問題獲得對自己的了解呢?美國數據科學家塞斯·史蒂芬斯-大衛多維茨(Seth Stephens?Davidowitz)通過分析谷歌的匿名搜索數據,揭示了我們最黑暗的一些秘密,揭露了我們的欲望、信念和偏見方面令人不安的真相。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人人都說謊。
  • 第六感為什麼那麼準?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第六感為什麼那麼準?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
  • 海鷗為什麼喜歡搶奪人類食物?專家建議,當它靠近時,用眼睛瞪它
    它們是嫻熟的小偷,手上的麵包、嘴裡的香腸、快融化的冰淇淋、可樂薯條,一切對人類來說是美味的東西,都是它們搶奪的目標;它們一點也不害怕人類,相反,看到人類,它們異常鎮定,那種鎮定反而會嚇到我們;它們成群結隊,看到吃的,即使食物的主人是一個露宿街頭的流浪漢,它們也不會憐憫
  • 從說謊藝術到測謊技術,人類可以阻止說謊嗎?
    在說謊時,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真相;然後我們要編造出一個貌似真實的謊言,它不可以和可觀察的事實相矛盾。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壓抑住說出真相的衝動,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啟動反應抑制。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能夠準確評估聽眾的反應,如果有必要,我們還需要做到巧妙地調節我們的謊言使之適應我們原來的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