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農村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足,很多人開始不光在城裡工作,另外很多人也在城裡買了新房,並且隨著城市落戶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把戶口遷入到城市,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城裡生活環境比較好,孩子將來想要出人頭地就得去城裡上學,而很多農民又常年在城裡打工,基本自己的生活都在城市中,所以農民進城在近些年已然成為一種潮流。
不過筆者發現,還有不少人雖然進城居住了,但是戶口一直留在農村,還有一部分人對於戶口到底遷出還是不遷出左右為難,既然在城裡了買房,孩子今後還要上學,戶口確實還是有必要遷出,但是對於是否農村戶口保留,有些人也是進退兩難,不過話又說回來,農村戶口還有農村戶口的好處,可能不少人要問:那麼農村戶口保留的意義是什麼呢?到底進城後,農村戶口有必要保留嗎?
第一、農村戶口可以獲得基本農田和宅基地
農田和宅基地是作為農民在農村生活的基本保障用地,並且是免費提供給農民使用,而當下農村土地本身就比較緊缺,如果要遷出戶口,那麼這兩種土地就不能再歸屬你,根據土地相關法規,土地歸屬是村集體,非本村村民(戶口遷出的非農業戶口)不可以享有本村的任何福利,現在農村宅基地基本已經確權完成,隨著新農村的發展,今後農村宅基地也會變得更有價值,如果戶口遷出,那麼就享受不到這些福利,所以保留戶口還是有必要的。
第二、參與村集體分紅
目前不少農村試點開展了參股村集體分紅的制度,通過本村的集體財產入市,然後獲得的收益分給村民,比如有的村子有大量的閒置土地,而這些土地一直沒有人耕作或者居住,現在國家為了增加農村集體效益和發展,土地確權之後,可以利用土地入市,並且還有的村子有大量的礦產資源,這些資源都是本村的集體財產,如果你戶口遷出,那麼就不能享受到這些福利,即便原來你是本村的村民,但是村集體不是看人而是根據戶口制度,如果進城把戶口保留在農村,那麼村集體的財產分紅還是可以繼續享受到。
第三、戶口遷出父輩房屋可以繼承但不可以修建
以前不少網友也給筆者留言表示,自己的戶口遷出了,老家的土地和房子應該是自己的,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你既然離開農村,那麼就與本村無任何關係,另外根據相關規定,農村戶口遷出後,父母戶口還在農村,並且有土地和房子,那麼一旦老人去世,非農業戶口子女只能繼承老人的房子,但是不能繼承耕地和宅基地,更不能進行新建和翻建,直到房屋倒塌之後宅基地由村集體收回,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非農業戶口不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權更不能繼承宅基地,既然沒有宅基地使用權就不可以新建和翻修父輩的房子,所以進城的農民一定要考慮到,如果今後除了繼承父輩的房子,另外還想新建那麼就應該將農村戶口保留。
第四、徵地補償
隨著新農發展越來越快,國家為了整合農村村容村貌,在五年規劃中提出「農村統一規劃建設」,而不少農村今後將面臨拆遷,拆遷後農民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款或者以房換房,但是如果你的戶口已經遷出,沒有宅基地使用權,就不能獲得徵地補償,這部分徵地補償將歸村集體所有,而保留農村戶口之後,不但可以獲得房屋拆遷補償,另外宅基地和耕地都可以獲得徵地的補償。
總的來說,農村戶口價值還是比較高的,當然,隨著城鄉統一建設,非農業戶口和農業合併之後,農村戶口原本的福利也不會被遷戶與不遷戶都沒有影響,原先的農業戶口所有福利還是會一直保留下來,現在國家對於新農村發展比較重視,尤其近兩年,一直加大惠農政策,除了增加養老金,另外今後也會儘快完善各項設施建設,所以保留農村戶口還是好處比較多的。
那麼大家對於進城買房後,農村戶口當地應該保留嗎,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表達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