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緒的繪本有這些:
《你感覺怎麼樣》《水寂無聲》《生氣的亞瑟》《菲菲生氣了》《媽媽,我真的很生氣》《生氣湯》《不要隨便發脾氣》《有時 我會害怕》《第五個》《珍妮好害怕》《我好擔心》……
關於人際關係的繪本有這些:
《好朋友》《雪人》《我有友情要出租》《月亮,你好嗎》《最美的聖誕禮物》《蠟筆小黑和神奇的朋友》……
關於性教育的繪本有這些:
《小雞雞的故事》《乳房的故事》《乳房的秘密》《小威向前衝》《不要隨便對待自己》《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
這些都是很好的繪本故事,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情緒的樣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保護自己。
但是,今天介紹的《探索自我的孩子:兒童情緒、人際關係與性教育繪本》,更加簡單粗暴。
這是一套給孩子的成長工具書。
共4冊。
適合3歲+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也可以看。
其實,大人看了,也會受益匪淺哦。
將孩子成長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集結成書,一一給出解決方案。
好比「育兒新華詞典」。
當小朋友遇到問題,直接翻書給答案,簡單明了。
錄了一個視頻,快速了解下。
四本書分別是:
《我為什麼不高興?》
模型:認識情緒—理解情緒—接納情緒—管理情緒
《我為什麼會煩惱?》
模型:感受自我情緒—理解自己的想法—分析問題—通過言行解決
《我能和你做朋友嗎?》
模型:覺察自我情緒—覺察他人情緒—積極思考和行動
《我是從哪兒來的?》
模型:學習身體發育與性別知識—自我保護—了解家庭關係—建立自尊自愛
每本書後面還配有家長指南,建議父母在使用書之前先看。
根據家長指南去觀察孩子,看看他們具備什麼能力,需要什麼幫助,這樣,和孩子閱讀時才能得心應手。
分冊介紹
《我為什麼不高興?》
—關於情緒的12個小秘密
1
這是一本給孩子的情緒管理工具書,3歲可讀。
和孩子客觀認識並了解12種情緒:開心、憤怒、厭煩、焦慮、悲傷、興奮、暴躁、害怕、想平靜下來、嫉妒、尷尬、害羞。
每種情緒都配有小技巧,教孩子如何思考-行動-表達,幫助孩子更好的感知和管理情緒。
2
以「害怕」為例。
如果感到害怕,你可以……
飛快地跑開
扯開嗓子喊救命
明明白白說出我害怕
緊緊閉上眼睛
指著可怕的東西大笑
想像讓你害怕的東西只有巴掌大小
想想可怕的事情過去後,你不再害怕的樣子
想像你用小勺吃一個巨大的布丁
書中提到的8個建議。
父母可以聯繫孩子自身的親身經歷,將書上抽象的話與孩子的生活經歷聯繫起來,有助於他們理解和應用。
爸爸媽媽也可以分享自己害怕的經歷,這也是很好的親子時光。
3
部分家長指南
4
當孩子遇到情緒管理的問題,他就知道在《我為什麼不高興》裡,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他。
這些方法,沒有人可以無師自通,都是需要父母教給孩子的。
而且,即使知道方法,也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經歷,日積月累,才能讓孩子更懂自己、家長更加理解孩子。
《我為什麼會煩惱?》
——關於煩心事的12個小秘密
1
這是一本給孩子的化解煩惱工具書,3歲可讀。
12個引起煩惱的日常情景:挨罵、換新老師、在電視上看到可怕的事情、發現有些事情很難、和朋友吵架、有人找茬兒、父母吵架、害怕某些並不危險的東西、當別人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沒人傾聽、沒人陪玩、生病。
這些都是孩子生活中常常遇到的。
2
以「父母吵架」為例。
當父母吵架時……
你可能會覺得難過、害怕、擔心、煩躁、無助、受冷落、憤怒、缺愛。
你可能會想:真希望他們別吵了。我受不了了。希望他們不會分開。我不想待在這裡。他們已經忘了我,不在乎我的感受了嗎?
請記住:
吵架有可能是一種大聲解決問題的方式。
人在吵架時會被情緒衝昏頭腦,所以有時會說一些並不代表他們真實想法的話。
幾乎每個人的父母都會偶爾吵架,但是大部分時候,父母吵架後會和好的。
如果父母彼此帶給對方的痛苦已經超過了歡樂,他們有可能決定分開,這會帶來很多變化,但是一段時間後你就會對此習以為常。
3
部分家長指南
4
《我為什麼會煩惱》通過惹人煩惱的日常場景,從兒童心理角度揭示孩子可能的想法和內心感受。
家長需要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引導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化解焦慮。
《我能和你做朋友嗎?》
——關於人際關係的12個小秘密
1
這是一本給孩子的人際交往工具書,3歲可讀。
12個人際關係話題:什麼是朋友、怎麼交朋友、朋友做什麼、朋友傷害了你、「好」的朋友、「不太好」的朋友、表達關心、朋友是怎麼看待你、「完美朋友」、說給朋友聽的話、幫助不開心的朋友、對朋友說對不起。
幫助孩子走出社交第一步。
2
以「表達關心」為例。
你可以這樣向朋友表達關心:
見面時帶著微笑問候他們,表示你真的很高興見到他們
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
留意到他們身上的新東西
表現出你很在意他們的感受
為他們製作生日賀卡
對他們說表達善意的話
給他們寫個紙條,告訴他們你有多喜歡和他們做朋友
給他們一個美好的驚喜
3
部分家長指南
4
孩子在社交和友情中,也會有諸多困惑。
《我能和你做朋友嗎》展示給孩子們他們可以做什麼、可以如何想、避開傷害友誼的錯誤做法,讓孩子學會共情和理解他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是從哪兒來的?》
——關於身體和性的20個小秘密
1
這是一本給孩子的性別認知工具書,3歲可讀,青春期也可讀。
20個與性和性別相關的問題:男孩女孩不一樣、成年人和小孩不一樣、私密部位、身體觸碰、為什麼成年人小孩不一樣、小孩的身體什麼時候能變成成年人、女孩青春期、男孩青春期、青春期變化、青春期感覺、怎麼生寶寶、愛是怎麼回事、什麼是家庭、為人父母是什麼感覺……
這些問題幫助孩子科學地了解身體發育、自我保護和情感關係的知識。
2
以「小寶寶是怎麼來的」為例。
生一個寶寶需要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
小寶寶是先在媽媽的身體裡發育長大,然後出生的。
3
部分家長指南
4
《我是從哪兒來的》包含的內容特別多,有身體發育和性別知識、自我保護、家庭關係三大方面的問題。
從幼兒可以理解的身體認知到兒童應當了解的性別認知,再到大一些的孩子應當了解的關於性別與性的重要話題,後面還會提到青春期發育以及愛與情感這樣的話題,非常全面!
嗯吶,家中必備,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