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教培圈混跡15年,服務家庭過萬,參與過多達百場的講座、沙龍,這些都讓我對兒子的教育充滿了信心,可現實卻非常打臉。我發現:作為爸爸,我是不合格的,想起以前被我錯失的親子時光,讓我羞愧不已。
文/百變爸媽
從兒子出生後第二年開始,我的工作越來越忙,多數時候回到家還要加班,尤其是在節假日,少不了要打磨方案、做展品,這無形中佔用了我絕大部分的親子時間。
當兒子拿著做好的作品向我來討要關注和鼓勵時:&34;&34;
當兒子拿著幼兒園的獎狀興奮地跟我分享:&34;&34;
好像,我有忙不完的工作。
17年初,由於我對教學更深刻的思考和對於原生家庭的好奇與探索,促使我走進了心理學的大門,我開始了忘我的學習,而此時,兒子已經4歲多了。這時回應孩子的話變成了:&34;
兒子,就這樣被我敷衍到了2019年。
2019年夏,下班後在門口換鞋,可我腦子中還在思索著:這場活動應該怎麼改進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標。在我要敲門的一瞬間,我突然發現:我是別人的老闆,我也是兒子、丈夫、父親。這讓我驚慌不已,原來兒子已經6歲了,而我好像從來都沒有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絕大部分時間我都是&34;。
19年秋,我下定決心,轉讓了自己的機構,開始嘗試和兒子建立連結。令我欣慰的是:兒子並沒有因為我敷衍了他6年,而可以疏離我,反而願意嘗試和我親近;令我感到挫敗的是:我和兒子的情感連結的粘度太低了,低到一觸即破。
去學校接送、陪寫作業、陪玩、聊天、周末去公園,是我常用的套路。我發現漸漸地,兒子開始和我有了溝通,願意和我說說心裡話了。直到今年9月初,瀕臨開學,妻子要去雲南出差,走之前百般不放心,我拍著胸脯保證:&34;
在疫情宅家的這段時間,我發現兒子身上有很多問題:1.5-3歲沒有發展出主動性、遇見困難就後退,造成現在寫作業拖拉、吃飯困難、沒有規則感等現象。我知道,這裡面有一多半是我的&34;,我也知道,妻子這次出差,是我和兒子加強情感連結的一次契機,也是改變兒子行為的開始。
妻子出差第一天,周二,作業超級多,數學、語文各一張卷子,一個單元的一類字兩音兩字兩詞,二類字兩音兩字,家長聽寫一類字,寫出二類字讓孩子注音,還有背誦……磨磨蹭蹭,直到1點才寫完作業。
&34;
&34;
&34;
&34;兒子回答我的時候,低下了頭,滿眼的落寞。
&34;兒子又抬起了頭,我能看到他眼中的閃光。&34;聽到這兒,兒子突然有點興奮,看著他期待的小眼神,我繼續說:&34;
是的,8—9:30,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他在書桌前發呆,玩弄橡皮、鉛筆等一切可以拿來玩的小玩意兒,但是我沒有提醒他,我想讓他承擔自己行為造成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如果媽媽在家是絕對不允許的,她和天下所有熱心的媽媽一樣,堅決地要幫助孩子早點完成作業,讓孩子早點睡覺。好像,作業完不成,受懲罰的是她們!?
接下來幾天發生的事情,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妻子出差第二天,周三,作業比前一天少了兩張小卷,兒子10:20完成了作業,通過家長群了解到,他的同學們大多是在11:30-12:00才完成作業。
妻子出差第三天,周四,作業少了小卷和聽寫部分,兒子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在7點,就完成了作業。
我忍不住問兒子:&34;(這是非常有威力的一句話)
兒子非常興奮地和我說:&34;
我繼續引導他:&34;
&34;
我知道,我這幾天沒有白忙活,兒子的信心被我強化了起來,而我們的父子連結,更是加深了一層。
周末,如約帶他去公園玩輪滑,小傢伙興奮地滿場亂轉,我知道那是他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結果,是成功的喜悅。半小時過後,這塊地方,已經不能滿足小傢伙的探索欲了,提出要下臺階,去更深處看看。
&34;
&34;兒子咯咯的邊笑邊說。(貓和老鼠看多了的&34;)
&34;兒子按照我的話去做了,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信任,是我努力和他相處換回的結果。
下了臺階後,是一段長長的下坡,兒子緊緊地拉著我的手臂,不肯放手,而我想再次&34;我們之間的信任。
&34;&34;
&34;這是我對兒子的承諾,也是增加我們之間信任和關係粘度的&34;。
兒子像一隻自由的小鳥,順著長長的下坡滑了過去,而我趕緊跑起來,跟著他,生怕他看不見我而讓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良好關係,出現裂隙。
6點,夕陽下,我踩著&34;,騎行8公裡回家(郊外的公園,應兒子要求,要我騎山地車帶他),一路上坡還帶著一隻50多斤的&34;,汗水早已溼透了我的衣服,關鍵是一路上連個賣水的商店都沒有看到。
那又怎樣?在我心裡,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因為我在兒子眼裡,已經從&34;升級到了好爸爸,兒子對我的信任又加深了一層。
結語:當我努力工作,做好別人的老闆時,他被我忽略了;當我努力學習,為別人家孩子服務時,他被我忽略了,他的現狀至少有我一半的責任,無論他有少問題,我都願意接納、包容他,用我所學的知識引導、幫助他。雖然,社會對於男人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家庭經濟、社會責任等方面,但我覺得孩子才是我一生的事業。
@百變爸媽 從事兒童教育工作15年,心理所在職研究生,專注婚姻與親子。你有育兒問題,我有 教子方法,如果恰巧你也喜歡我的內容,這是遇見的緣分,別錯過,點個關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