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兒子》是作家大冰在他的故事集《孩子》中講述的一個故事。作者介紹的很有意思: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爸爸在給自己的兒子當完爸爸後,是如何去給自己的爸爸當爸爸的。
從他開始給自己的爸爸當爸爸的那一刻起,他也就成為真正的兒子。」
什麼兒子、爸爸的,繞的我腦殼發暈。抱著一顆暈頭轉向的腦子,我開始了《臺北兒子》的閱讀。
起先,我以為這是講述那個帥的像木村拓哉與言承旭的合體,跳起街舞來渾身發光,看得女生們星星眼的帥小夥聖諺的故事,沒想到是關於他那個流氓出身,打哭老師氣瘋家人,混過角頭當過兄弟,五毒俱全壞事做盡的鬼馬老爸阿宏。
我以為這是一個爸爸如何培養兒子的故事,沒想到這是一個兒子如何陪伴爸爸的故事。
我以為這是一個編纂的小說,沒想到這是真人親身經歷。
從開始期待看到一個帥小夥的發家奮鬥史,看到後來鬼馬父親化身24孝兒子,將瀕臨死亡的父親奮力拖回人間的經歷,我哭得,一塌糊塗。
照顧老人,得講策略和計謀,更要懂點兒心理學
阿宏是帥小夥聖諺的父親,但他早早的就把聖諺趕出了家門。因為他要把全部的精力省下來,去扛起那個做兒子的擔子。
阿宏的父親得了尿毒症,阿宏離開家,開始他下半生瀟灑快活的一年之後,當他再次回到家時,發現被承諾得到妥善照顧的父親,渾身發臭,奄奄一息,被預告今年就要去世了。
為了父親,他把兒子趕出了家,把家中所有的家具都換成了病人適宜的家具,想盡一切辦法幫助父親振作起來。
從阿宏下定決心照顧父親那天起,他就開始了與父母鬥智鬥勇。
首先,他把父親從養老院「奪」了回來。黑老大模樣讓所有的醫護人員噤若寒蟬。
他還充分利用老人的節儉習性,一邊大肆購買各種昂貴的病人用品,比如電動輪椅,比如電動病床,一邊威脅父親如果不用,這些大價錢購買回來的東西,最終的歸宿要不是垃圾堆,要不是二手店。
這種做法立刻抓住了老人的命脈,乖乖就範不再掙扎。
阿宏不僅威脅父親,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藏在黑老大面孔下面,那顆細膩的驚人的心。
「老人最需要面子。從小到大,你老希望父母給你面子,可你是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尊嚴呢?」
為了照顧父親的尊嚴,他做了一系列「大逆不道」的事情,給感染肺結核的父親抽菸,給得了糖尿病的父親吃冰激凌。
「瘋了吧!」這是外人對他的評價。
但這是阿宏深思熟慮後「對付」父親的方式:
他想讓父親感覺自己活的像個人。
書中,提到這樣一個細節,父親把「冰激凌療法」推給他所有的病友。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
成功的那些人都是子女給買的,子女在照顧的。失敗的那些人都是自己買給自己吃的。
所以,真的是抽菸、冰激凌治好了父親嗎?兒子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治療藥物吧。
就在這樣一天天的刺激和陪伴下,阿宏父親越來越健康,越來越開朗,越來越相信,」原來我的生命有可能延長到明年,甚至更長。」
勇氣,是陪伴久病家人最需要的力量
人前,阿宏照顧父親的場面有多溫馨,人後,他在獨處時崩潰的樣子就有多刺目。
久病床前無孝子,阿宏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把自己裝進護工的罩子裡,把兒子的身份拋在身後。稱呼父親不是「父親」,而是「陳先生」。
因為他知道,與情感相比,職責持久性會更強。
和父母一起住以後,他就再也沒睡過一個整覺。失眠?正好,方便他隨時爬起來看望老人情況。
無數個夜晚,他獨自騎著他的「老夥計」——哈雷摩託車馳騁在深夜的馬路上,假裝自己是自由的。但天亮之前一定會回家,做回兒子和護工的角色。
為了哄父親開心,他把自己活成了演員。無論心中壓力多大,對著父親,他永遠都在「彩衣娛親」,假裝樂觀,假裝無所謂。
但是,照顧病人怎麼會有輕鬆愉悅。白天的笑容和深夜的崩潰幾乎將阿宏撕裂。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從一個精神煥發的中年人,變成了班鬢白髮的老年人。
但是,父親能參加他孫子的婚禮了,甚至可以期望抱一抱重孫子,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逛一逛街。這對阿宏來說,不就是這些辛苦最大的回報嗎?
「別讓自己留下遺憾」是句謊言
說實話,阿宏的做法讓我反思了很久。
成年很久了,特別是近10年家中變故,我關注的只剩下父親的健康。「最近吃的怎麼樣?最近睡得怎麼樣?身體有沒有不舒服?」卻幾乎很少從照顧父親尊嚴這個角度去考慮:
年輕時意氣風發的父親,現在真的已經步入了老年。對年輕時期風採激揚的懷念,對年老後身體機能退化的恐慌,讓他的情緒時常出現非常大的波動。但我依然在用年輕時候的態度對他,想懟就懟,生氣了就大聲說出來。所謂的「照顧」父親,究竟是讓父親開心?還是讓自己開心?
看到父母日益老去的身影,身為子女的我們總是一邊心痛難忍,一邊為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庭忙忙碌碌。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阿宏那樣,把自己後半生的一切都奉獻給父母,我不知道。捫心自問,我也做不到。
當真的到那一天,要面對父母離世的悲傷局面,即便是像阿宏這樣做到了110分,我相信也會遺憾為什麼沒有多做一點點。
更何況大部分人可能做到的是80分、70分,甚至更少。
「別讓自己留下遺憾」是句謊言。怎麼會沒有遺憾呢?
想到什麼就立刻去做吧!
讓孝順父母成為當下而不是明天的事情。
讓我們的遺憾,少一點,再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