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今天在一個飯館吃飯,有人來給飯館老闆換攝像頭,看樣子是一家攝像頭推銷安裝公司的人,說要幫老闆換成高清的,還問老闆需不需要給家裡也裝一個,這樣孩子在房間做什麼父母都可以看到,現在好多家長都裝了。
也不知道這「好多家長都裝了」,是這位小哥的推銷話術,還是真實情況,我覺得還挺不舒服的,爸爸媽媽為了監督孩子,連監控設備都用上了嗎?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南京一個14歲學生報警,原因是爸爸用攝像頭監視自己,警察來到家中,父子之間的一段對話,引發了網友的討論。
孩子對警察說,「我沉迷打遊戲,有時候熬夜打遊戲,所以他就要給我裝監控,監視我。」
爸爸怒火上升,反問道:「我監控監視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視你?」
然後又對警方解釋,因為我人不在家,我和他媽媽都在外面做生意。
爸爸還對警方同志講兒子對他說的話:「說我這麼大年紀,還不懂法,不懂禮貌。」
短短的一段對話,就暴露出這個家庭的很多問題,看來之前兒子和爸爸應該是就這個問題溝通爭吵過了,但是沒有達成共識,誰都不能理解誰。這些問題特別典型,很多家庭也有類似的矛盾。
新聞報導中還隨機採訪了一些家長和孩子,不少家長一臉平常的樣子表示,我家也安了、安了一年了、安了偶爾看看。
而孩子對家長安監控的看法是:不願意,不喜歡,不希望被當成囚犯一樣,跟家長溝通也沒有也沒有用,只能把電線拔了……
父母很困惑:
你一個孩子,有什麼隱私?
我是你爸是你媽,你對我還有什麼隱私?
你不想按監控,還不是想玩兒遊戲?
孩子也很委屈:
我也有隱私權,你侵犯了我的合法權益!
你憑什麼監控我?
我憑什麼幹啥都要聽你的?
如果從法律上講,那毫無疑問,父母是不能在孩子房間安裝監控設備的,隱私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益,父母也不能侵犯。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這一點,我覺得父母們首先要接受,並且試著改變自己的想法。
你可能覺得,「我把你生下來,你吃我的喝我的,還不聽話,我白把你養這麼大了嗎?」
能理解,這大概是很多老一輩父母的心理,因為他們小時候就是這樣長大的。
但實際上,選擇生孩子,是爸爸媽媽的意願,是你們想要一個孩子才生了他,那麼生了他,撫養他到18歲,就是你的責任和義務,這筆帳不能強加在孩子身上。
就像很多孩子會說的:「是我求你把我生下來的嗎?」
不要覺得孩子這話說的太過「白眼狼」,實際上這句話正是孩子感受到價值錯位的感性表述,「我什麼都沒有做,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和機會,出生後的使命就是只能是聽你們的話嗎?」
說到底,父母希望的是孩子對父母的感恩,畢竟作為父母,對孩子付出的太多了,而孩子如果沒有父母的悉心照顧,也沒有辦法好好的長大。
但是,我相信做孩子的不是不感恩父母,也不是不明白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他們本質上都是一群好孩子。
感情才是根本,只有在沒有感情的時候,親子之間才只剩下恩情可講。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曾經講過,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是需要不斷儲存的,如果只取不存,那感情會慢慢變淡。在孩子3歲前,親子之間感情是很深的,但是之後,父母忘了對孩子表達愛,忘了給孩子陪伴,只一味的批評孩子,要求孩子,到了14、15歲,感情用光了,孩子也就變得叛逆了。
這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陳婷是凌霄的親生母親,而且把凌霄養到7、8歲,離婚的時候沒有要孩子,去了新加坡。
陳婷這邊的人總覺得,血緣關係是抹不掉的,而且生恩養恩也是真的,所以凌霄不能不管陳婷,不能對陳婷不好。
但是作為觀眾來說,站在凌霄的角度看就明白了,陳婷對凌霄不夠愛,陳婷一次次傷害兒子,卻總覺得「無所謂,我是你媽」,這種關係在真正的親情面前,對比明顯。
陳婷不解,她崩潰的問凌霄,為什麼你總是為一些不相干的人上心,對我和你妹妹不上心?
凌霄一句話直戳陳婷心窩:「因為他們疼我!你為什麼不疼我?」
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自以為是的付出與無窮無盡的要求,而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孩子陪伴,有了這些,相信親子之間的代溝和矛盾,會少很多。